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保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6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会聚焦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保障

——代表委员谈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4%目标的重要意义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100亿元初中学校改造计划”……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调体现,让出席两会的教育界代表、委员们在这个颇有些寒意的京城早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和春风疾劲的脚步一样,周洪宇、侯自新、沈士团等代表、委员们也同样步履匆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时刻萦绕在他们心头,因为他们期待教育优先发展的步伐也能踏着春的脚步,一路疾驰。
  “每一个数字后面沉甸甸的内容,都体现了中央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
  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上年增加395亿元;“十一五”中央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
  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奖助学金制度,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

  ……
  温Jiabao总理宣布,政府投入要确保“三个高于”,其中就包括要确保用于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高于上年。
  而在去年举行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4%成为会议《决定》中的唯一数字性指标。
  “这些约束性指标,对政府政绩的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把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谁好谁坏一目了然。”全国人大代表侯自新说。
  早在去年“两会”期间,侯自新代表就把2010年实现4%作为一个约束性的指标提出来。他认为,教育与能源、环保一样,体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进行综合的考虑。反之,如果没有教育的优先发展、投入的保障,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不能得到长期、稳定、迅速的提高,就很难培养出大批各行各业的创新型人才。
  对于4%的数字,国人并不陌生,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说:“十几年来,在实际执行中,这一比例始终没有达到4%,历史上该比例最高点是2002年占GDP的3.41%。这与我国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而在这次“两会”上,代表、委员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这么大篇幅、这么多地方、这么多数字来讲教育,我非常感动。作为这5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亲历者,我感到,每一个数字后面沉甸甸的内容都体现了中央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说。
  正是这一系列数字,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4%,近了!近了!
  “要保证教育经费不仅预算做到‘三个增长’,在决算时也要确保‘三个增长’”

  在讲到今年的教育发展时,温Jiabao总理用了892个字。短短几分钟内,近5000名代表、委员7次热烈鼓掌。中央对教育的高度关注,让人们对教育优先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而从4%的既定目标来看,目前2.82%的教育投入比重距离4%的目标还有1.18个百分点,用不到4年的时间实现4%的目标,是否切实可行?
  “无论未来4年我国GDP的增长率按8.8%还是9.8%来推算,只要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保持在当年财政收入的15%至16%之间,就完全可以在2010年实现4%的目标。”周洪宇代表解释道,对未来几年我国GDP年增长率的主流预测在8%至10%之间,而我国财政收入在1993年至2006年间高达18.94%的年平均增长率也让他对4%的实现充满信心。

能不能实现4%的目标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国家逐年增长的财力水平和利好的政策环境下,如何实现4%的目标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用好的政策培育好的观念,用好的观念指导好的实践,才能最终打通从好政策出台到4%目标实现之间的通途,“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明确责任”是代表、委员们提及最多的字眼。
  “要保证教育经费不仅预算做到‘三个增长’,在决算时也要确保‘三个增长’”、“国家制定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办学条件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省级政府也要制订不低于国家基本标准的地方标准”是全国政协委员沈士团给实现“4%”开出的方子。侯自新代表对此深有同感,他说:“其实教育投入经费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收入增长比例,这些在每年年初的财政预算中都有体现,但年终决算的结果却有不小出入。”因此,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加强对同级政府教育投入情况的监督,并以之为依据考核政府工作业绩就显得十分必要。
  “应尽快制订《教育经费投入法》或《教育预算法》,将各级预算中教育经费支出单列,设置‘教育经费类’级科目,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在周洪宇代表看来,4%的既定目标之所以尚未实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而在立法层次上对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完善教育财政预算决策程序等进行明确,对保证教育投入足额到位将是极强的引导和规范。
  而对于各级政府在其中所负责任比重的问题,在很多代表、委员看来并不是个难题,目前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完全可以比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做法,同时要增加教育投入的透明度,对各级投入、到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公示。”侯自新代表说。
  周洪宇代表举例说,对现有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新增的教育费用,应由中央政府全部承担;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则由“中央和省共同负责,以中央为主”;对于中部地区,实行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作为教育投入的主体,建立“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分担,各占50%”的投入机制;而对于发达地区,则实行以“省市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中央只适当予以资助。“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合理划分新增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
  周洪宇说,在2010年达到4%的目标,将使我国的教育经费在现在的每年5000亿左右的基础上翻一倍,达到一万亿左右的总额。

  “实现4%的目标,对我们这种国家重点开发扶贫县的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个福音!”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陈世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务川县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费制”标准测算,小学生每人每学期80元,初中生每人每学期130元。因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可以生二胎,所以务川县家庭一般都有两个孩子。按一个家庭一名小学生、一名初中生计算,一年下来“一费制”的费用就要400多元,而2006年务川县农业人口年均纯收入只有1600元。“如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大幅增加能填补这部分费用,老百姓一家人一年农业生产用的化肥、种子就都有了!”
  陈世平代表告诉记者,务川县义务教育阶段加上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超过8万,但单纯依靠农业和烤烟种植业的县级经济一直很薄弱,虽然2006年4693万元的县本级财政收入中就有500万元投入教育,但还是有“吃不饱”的感觉。
  “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给老百姓减轻了负担,下一步希望国家能将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范围和标准进一步提高!”陈世平代表说,目前务川县48%的学生享受教科书免费的优惠,获得寄宿生生活补助的范围只占20%,补助标准偏低。“寄宿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现在早餐2元一份的米粉都很难找了,一天吃饭最少也要七八元钱,每学期100元的生活补助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筹集、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教育经费的持续紧缺,我国教育健康、均衡、和谐发展仍会面临捉襟见肘的情况。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对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样本小学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37.8%,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由于可用校舍面积不足,初中超大班额现象也相当普遍。
  “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尽早实现4%的目标,是解决办学困难,确保教育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周洪宇代表言辞恳切。《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报告》显示,200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2%,比上年增加了0.03个百分点。
  “如果2010年能实现4%的目标,即使按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也将比2005年增长2162亿元。”全国政协委员沈士团说,只要4%这个目标达到了,由于经费不足造成的教育困难和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本报记者 柴葳 余冠仕 翟帆 赵秀红)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9日第1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00:0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