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5 08:2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胡Jintao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胡总书记在此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方针、目标和任务。这是胡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定性表述,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纲领性表述。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作了纲要性的简明概述,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总书记也作了高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同科学社会主义一样,其理论体系也是开放性的,也要不断发展完善。


    二、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原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而且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形成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取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并且是建立在其形成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但应该承认,当时**所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还是十分弱小的、不成熟的。其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不成熟的,更谈不上强大。毋庸置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经济形态、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远比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落后的,相差整整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必然是贫穷的社会主义、落后的社会主义。按照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非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的。
    显然,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缺少了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社会发展进程,发达的经济社会基础,自然也就缺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或许正因为如此,毛**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断搞社会主义革命,搞阶级斗争,搞政治运动,以弥补先天的历史不足。由此而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革命第一”“无产阶级专政”等毛**式社会主义专制本质。
    政治是统帅,压倒一切,经济、生产似乎无关紧要,以至于“文化大革命”造成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贫穷和低水平的平均主义是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而且贫穷竟成了无产阶级本色,是光荣的;富裕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是可耻的;宁肯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搞富裕就是搞资本主义复辟。
    与此相应的,经济必然成了政治的附庸,政治决定经济,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这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权力经济、计划经济、命令经济、统制经济、专制经济。
   
    三、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浩劫和民族灾难而痛心疾首的邓小平,以无畏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冲破教条主义的理论禁锢,冒着再次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政治风险,毅然决然地向全中国、全世界宣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改革开放”搞示范性的“经济特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所说所进行的经济建设的经济当然不是已被历史证明的失败的“计划经济”,而是充满生命力和新希望的市场经济。当时,为妥协和团结,把传统社会主义视为洪水猛兽的市场经济,冠以社会主义的帽子,说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顺理成章了。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中国经济形势巨变了,社会形势大变了,政治形势也大变了。当初激烈反邓小平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教条主义、左倾主义政治势力,连同其酝酿的“第二次文化大革命运动”和“再度DADAO走资派邓小平”的政治图谋早已寿终正寝了。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甚至在邓小平仙逝后,仍然有过曲折和反复,但到胡Jintao时代,尤其以十七大为里程碑,就已完全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走的市场经济道路,也就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政治妥协的产物,作为一种过渡、作为一种替代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当今和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历史任务是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由之路。
    胡Jintao第一任期的五年即十六大期间,已基本完成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在其第二届任期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其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历史任务是推行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向全面建设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过渡。若能加速这一过渡的进程,将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构筑一个历史里程碑的基础。
    为此,**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创新发展,进一步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的教条束缚。全党和全国都坚信,胡Jintao必将继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之后,开创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时代。

        四、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必然是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例如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跟发达的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但并非是资本主义所独具的、独占的。
    同样,本应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建设的先进社会主义,自然本质上就必然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要着重培育而且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并且要以发展的市场经济为基础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完善社会主义民生,完善社会主义事业。
    对于**和中国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现阶段还必须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变革,跟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正如胡Jintao总书记在****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持之以恒地进行以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为本质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大获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2:1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