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旭东:遏制高校评估的奢靡腐败之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9:4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会议程过半,各种话题热议正酣。近日不少媒体把代表委员们关于教育部“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炒得滚烫,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05年政协全会时提交的这份提案。当时没同意该案公开发表,是很想给教育部留些面子。但是后来教育部对这份提案的答复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说,从对教育部投诉的数据看,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投诉只占整个投诉的1.2%,绝大部分师生是肯定这种评估的!那言下之意就是我在胡说八道!
      
我对这种答复当然毫不犹豫地给予“不满意”的回应,但任由你不满意吧,从此再无回音。
      
其实,在这份提案中,我已经是太顾及教育部的面子了,毕竟是上级机关,为尊者讳,点到为止吧……更多更重的话根本就没说。
      
04、05年参加评估的学校,几乎都加了一年的班,没有一天休息日,加班没有加班费,不来却要扣钱。某校财务处会计告诉我,他们学校有位老师因发泄对评估的不满,可能还有些“破坏”评估的言行,结果被扣三千元,当时他什么也没说,等到专家组进校时,举了一块牌子站在校长的办公楼前,牌子上面只写了“还我三千!”别人不明白,校长心知肚明,二话没说,电话通知财务,将三千发给了他。这位老兄当然见好就收,偃旗息鼓,打道回府了。这个例子说明了高校教师的抵触情绪有多严重!
      
当年在旅途中与某教授闲聊,他的一句话我至今不能忘怀:“这种评估把高校最后一丝遮羞的面纱都给扯掉了……。”是啊,很多高校教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记录、备课笔记都是请学生抄的,有的甚至是学生帮着写!你平时教学生怎样做人,现在请学生帮着做假,那你在学生心目中还有何尊严可言?
      
我把05年的提案发表如下:

改革“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方式,遏制评估过程中的奢靡腐败之风
      
当前正在进行的全国高等院校 “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检查、评估大学本科层次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活动。这项活动为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教学质量,促进各教学要素的正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操作的方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愿望和效果的严重背离,出现了不少损害师生利益、败坏党风政纪、破坏 政府形象的后果,大部分高校师生对此感到十分痛心,要求代表他们在全国两会上向党和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改革或取消形式主义的评估活动,打击并遏制评估中的不正之风!(笔者所在的大学尚未开展此项评估,本提案的资料和建议来源于七所已经通过评估的高校师生)
      
高校本科教育无论在软件、硬件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对能否培养合格的本科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要件进行检查评估,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本职工作。检查评估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提高,这也是国家实行这项工作的目标,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教”。根据师生反映,各校都不同程度实现了教学硬件和校园环境的改善,达到了部分评估所要求的效果。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有以下两大部分:
      
一、弄虚作假: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的检查是评估的重要内容,但是,在这些年高校扩招和校园扩展、搬迁中,几乎没有一个学校和任何一个教研室能做到完美无缺。诚然,诸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之类的教学规范文件,通过评估得到健全,确实能起到“以评促建”的效果。但是,过去几年内,每位教师的讲稿、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过程记录、学生作业、试卷分析等等细节性文件,都是过去的过程记录,这些内容,多半有缺损、遗失、内容欠完好等现象,检查评估本应查出真实情况,可是,每个学校都要花费一年以上时间,动员全校师生重新做过,教师的教案要求精确到“分钟”(某几分钟讲授某章某节某内容)、讲稿要求精确到什么内容 “板书”,什么内容口授……所有讲授过的课程,上述内容没有的要补,不合格的要改,更严重的是过去几年的学生试卷,若有遗失,要召集学生重做,而且要与当年考的成绩做成相对应的试卷(如当年考的是71分,现在必须做出一份与71分相吻合的试卷),等等。类似的“迎评”,被广大师生戏称为“全校上下齐造假”,不仅给师生增加了繁重的负担,更重要的在师生们的头脑里烙下了“评估=造假”的不良印象。
      
二、奢靡腐败:被评估学校一般在一年前会得知评估专家组的进驻时间,在一两年的时间内,除了动员全校上下加班加点,按评估要求“迎评”外,校领导私底下要进行大量的背后工作。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将通过评估的成绩定在力争“优秀”,为保证顺利通过,私下“做好评估组成员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大家都在做,我们想不做也不行”(某校领导在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因为提供情况都是第一线的教师,加上这种事情本来就很私密,所以无法拿出证据来证明有无行贿受贿行为,但非正规渠道得到的消息和各校领导私下透露出的线索,应该有这样的可能。当评估专家一进驻被评高校,校方马上会每人奉上一台高档手提电脑,美其名曰电脑就是“评估的资料”。每台电脑当时的市场价均在1.5万人民币以上,高校教师议论曰:“一个专家如评估三四所高校,光收受电脑的价值就够判刑了”。据透 露,在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暗示下,高校都能准确地得知评估组组成ren员的具体信息。
      
据了解,以上几所学校在本次评估中花费的经费从0.7~1.5亿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是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但亦有相当部分属于“边缘的开支”。据耗费1.5亿元人民币的那所大学财会人员透露,有3500万用于发放加班费和用于评估组专家。据此推测,腐败行为不可避免。
      
某高校在评估结束后喜获“优秀”,当即举办“万人宴”庆贺,全校上下加上方方面面的各级领导,场面委实壮观,但给社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民众认为这是一种浮华奢靡的表现。
      
对于以上做法,高校教师认为:评估固然能促进高校本科教育的发展,但做法上却存在着诸多弊病,形式主义导致的虚假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师生中的形象。例如,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该以素质教育为首务,而胶柱鼓瑟式的(造出来的)教案、讲稿,要求某几分钟内教授教材上某章节的内容,根本就不能反映教学 实际,“如果课堂上学生多提几个问题,教师就不能按照教案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还是高校吗?”因此,虚假的迎评资料只能增加教师的厌恶感和对评估方式的耻笑。诸如召集学生“补做”假试卷的做法,更是给下一代的心灵造成极为不良的“污染”,我们的高校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而评估组看到的资料,根本不能反映高校过去五年内的真实情况,这种评估还有意义吗?某高校某新设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可是四年间一直没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连教师也大都是聘请其它学校的,教学设备几乎一无所有,但是在评估组进驻前,一应教学档案被制造得完整无缺,顺顺利利就通过了评估。这对明年招生的学生而言也许是个好事,可是它能反映该专业过去四年的真实情况吗?
      
而奢靡腐败浪费现象更是让高校师生不能容忍,虽然各校教师在评估结束后也会得到一定的经济奖励,但这与他们长时间加班加点付出的劳动还是不成比例的(大部分学校都会放弃两个假期和一年中的大量业余时间来迎评),与评估造假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成比例的。师生建议:
      
一、改革评估方式:教学质量的评估应该是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工作,应该体现在学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常规性工作。教育部对各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 应该以“把握真实情况”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像目前这种充满虚假的评估不如取消,省得浪费国家的金钱。体育界为杜绝兴奋剂之类的虚假行为,采用“飞行药检”等措施,教育部完全可以借鉴。教育质量评估也应改变方式,诸如“日常评估”、“抽样评估”、“飞行评估”、“群众评议”、“投诉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等方式,效果肯定比目前这种大规模的、以高校校长为评估专家的方式好,广大师生也更能接受。

      
二、打击腐败浪费:希望纪检、监察机关对评估过程中的腐败奢靡浪费现象进行调查,凡发现行贿受贿行为,一律按党纪国法处罚。虽然证据较难取得,但至少收受高校的高档笔记本电脑,是各校评估中的半公开行为,已经足够构成违纪。当然,评估组成员都是具有教授头衔的专家,但他们也绝大多数是各高校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如有腐败行为,不处理就不足以服众。
        
希望提案审查和分类的同志能分送国家纪检、监察机关办理。

(感谢谭汝为教授推荐)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7年3月11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6 15:1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