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人生——与国关名家对话”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展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7 16: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术·人生——与国关名家对话”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展开


为了促进国际关系专业新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并从著名学者的学术和人生经历中得到启迪,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9月28日下午,“学术·人生——与国关名家对话”的第一次活动在北京大学理教103教室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做客对话活动,与国际关系学院的07级新生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亚非研究所所长李寒梅老师、团委书记高静老师和07级辅导员刘赫丹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新生班主任宋伟老师主持了本次对话活动。“学术·人生活动”采取了轻松活泼的对话形式,所涉及的问题既涉及到国际关系名家的人生历程和感悟,也包括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把握,其中更有如何学习国际关系专业知识的方法和经验。对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持人根据同学们预先提出的问题向嘉宾发问,第二阶段则是完全自由的互动。

在谈及自己的学术生涯时,王缉思教授对自己30余年的学术人生娓娓道来。从**的苦涩记忆到北大的求学生涯,从放羊时偷偷看书到指点江山成为世界知名学者,谈笑间,王院长用自己的非凡经历为我们呈现了一段追梦并不断奋斗的历程。他坦言,自己一生最爱的职业是教师,最喜欢的称呼是老师,“如果还有下辈子,我还选择做一名老师。”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王缉思教授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讲解。他简要阐述了当今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要系统全面地把握住国内现实与国际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联系。他指出,作为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不能以个人好恶或历史因素武断地评价他国,应该辩证地具体地看待现实问题。

在场上的互动环节中,王老师亲切地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希望。他提出,国际关系的学科领域范围太广太大,需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闭塞视听。要将学术与生活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对于国际关系专业要钻研不止,同时也要重点培养一个相关领域的知识,例如经济学或者心理学。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之路上越走越稳,才能在处理相关事务中游刃有余。在研究国际关系理论时关键要学会以大量可靠资料为基础,应用推理方式,逐层研究,逐步剖析。

对话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李寒梅老师并对活动做了精彩的总结。通过与王老师的交流,同学们拓宽了视野,对国际关系专业、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在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认识世界方面有了新的体会。“学术·人生——与国关名家对话”活动作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生成长教育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将每月举行一次,继续邀请国际关系学科的其他著名学者与新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交流讨论。下一次活动的嘉宾将是我国著名的东南亚问题专家张锡镇教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1 06:2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