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躲进安贫居,耐住大寂寞,两袖清风,力克艰难,一腔热血,倾心伟业,历经1825个日日夜夜,按时编出一期期广受赞扬的专业性期刊,处此当今中国盛世,委实难能可贵。欣逢5周年纪念,谨以崇敬之心,献上我们对主编和他主持的编辑部的爱意。
《律师文摘》值得赞扬。因为她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承继并传播着中外古今一切于“我”有益有用的知识与技艺,产生了深远的效果。而这,又正是她具有创造性的具体体现,任何创造都不可能同继承与传播截然分离。
继承什么,如何传播,质言之即怎样定位,自始广受关注。我们自重整至今,已经打拼了1/4世纪,拥有了一支13万人的队伍,广布于东西南北中,而且在各个方面都积累了经验,眼下亟待提高。编辑部从这一实际出发,坚持在提高的前提下,摘旧与编新并重,保证了刊物质量,忻喜难禁。
摘旧可以博采。摘旧更兼编新,应属更进一步。但我想,律师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智慧和技能。因此无妨多多采“博”。我主张设专栏精选古今优美散文随笔,借以弥补我们在书面表达上的整体不足,其故在此。“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大诗人陆放翁的这一卓识,经久弥新,能无启示?
历经5年的博采,该能“摘出”自己的风格了。不同的读者会从刊发的文字中或者读到哲思,或能读出诗情,有的会获得史实,有的能升华法理,然而统观这24册刊物,从整体上考察,我以为应能使读者生发出激QING,或者为激QING所感染。富有激QING,是否不失为刊物的风格?
情激会生风险,涉及存废。当代中国,好的刊物不免面对生死,这是严酷的现实。一个耳熟的命题:好死不如赖活。然而它决不适用于《律师文摘》!忘怀生死,置之度外,反倒会使人(刊)存活得更长精神,更为潇洒,而在这个过程中,编者的责任则在于:尽力去做能够办到的,放弃一时力不能及的,目标是竭力保有刊物已经占据的舆论阵地。为此要多打些“擦边球”。竞技场上,这不正是一种高超技艺么?它比命中要害往往更有致胜的把握。如果必须面对存废生死,清醒冷静比勇敢更重要。
坚持下来,生存下去,也该提升“品牌”效用。刊物自始力避“商业化”倾向不仅不是创造品牌效用的障碍,而且正是提升品牌效用的前提条件。为了这个目标,我希望:
——创造条件,向“月刊”过渡。
——建立自己的作者队伍,培养出新时代的“陈独秀”。
——为有条件的年青作家设立专栏,我相信,他们中间总会有人比当年为陈独秀一辩的章行严先生高
明。
——设“大事记”(全国性的、全局性的)专栏,为学科的理论研究创造条件。
——“辩词”精选,每期至少一篇,不宜缺失,有的可附评析。这是律师的看家本领,得使之有相当的位置,发挥其突出的作用。
……
5周年纪念是个机遇,应成为刊物大步前行的转折。我热切地盼望着草创时期的尽早结束,逐步地走向成熟。到那时,我们的《律师文摘》在刊物之林中就真正地站住了,立起了;到那时,让我们一齐来为亲爱的国栋主编庆功,同声为《律师文摘》的青春永驻祝贺!
2007-01-18 北京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7年1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