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2003年第4期刊登的“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著者和载文分布研究”(以下简称“分布”)一文,题目很好,做好了可以成为外语界研究工作的重要参考,但细看之下,发现有些问题,恐怕还是比较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全文结论的可靠性,进而影响到该项研究成果的价值。主要问题在于:作为全文分析的计量基础,所选刊物不能代表“中国外语界科研状况”。
笔者手头正好有所谓外国语类核心期刊的两个一览表,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遴选的名单(后来又有第三次,目前据说新一轮的遴选正在进行)。第一次评出的“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共20种,第二次是17种(见附表)。且不论这几次评出的这些期刊是否完全合理,至少,能反映“中国外语界科研情况”的主要刊物基本上都收进去了,因此被许多院校、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重要院校用作各种评价的参考。然而,“分布”一文虽然题目中就是“外语类核心期刊……”,却不知为何只统计了其中6种:西外、黑大、南外、上外、大外、北外。这6种里,除黑大为综合性大学外,其余5种都是外语类院校。如果说以外语类院校学报、同时又是核心期刊为选刊标准,那么为什么没有广外学报《现代外语》?如果不以此为界,那么,语言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刊物《当代语言学》(原《国外语言学》,社科院语言所主办)、翻译研究方面的代表性刊物《中国翻译》(中国译协会刊)为什么没有收入?这些一流的领军刊物不收入,如何能说统计结果能代表全国的研究状况?此外,既然文中分析和结论都谈到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情况,那么,不属于“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但确定无疑地属于外国文学研究方面的各种核心或重要期刊的《外国文学评论》(社科院文学所)、《外国文学研究》(华中师大)、《外国文学》(北外)、《国外文学》(北大)等各种代表性期刊为什么不统计?没有这些期刊的“计量研究”,怎么能判断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
由于存在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分布”一文中就出现了一些显然不符合事实的结论。如文中多次提到,文学研究“处于被冷落的地位”,其“著者力量处在一种勉强维持的状态”,相信外语界做文学研究的人很难认同这种看法,理由,前面已经说了。又如“测试”,按一般理解应指教学中的测试,那么,不分析一下专门刊载外语教学研究类论文同时又是核心期刊的《外语界》(上外),能判断测试研究的状况吗?
基础出了问题,分析和讨论乃至结论就都不免令人生疑。如上文涉及的对学科分布的判断(这可是有重要导向作用的!),由著者地理分布所形成的研究的地域影响问题,对高产著者以及由此认定的学科带头人的判断,对建立在“瞬间著者”和“稳定著者”这一区分上的高产、连续作者的判断,及至对某学科是否有人连续研究的判断,都令人难以相信。
其他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到结论的准确性。比如:自己写的文章都发在自己编辑的刊物上,这种著者现象能说明多少问题?事实上,这位著者成果颇丰,也并不像文中所说只写书评。又如,作为院校的学报,多少都有一些重视本校作者的用稿原则,分析著者情况,不考虑这一点恐怕也是不客观的。当然,篇幅所限,一篇文章也许不太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但至少应有些交代,否则怎能说结论是可靠的?统计研究方法对条件、范围、相关因素影响等等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舍此研究甚至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结论。比如本文所谈的“外语”,包括俄语、日语等语言吗?如果包括,问题可能更复杂一些,如果不包括,就需要说明。还有,外语类研究方面的大量专著并不在统计之内,但谁也无法否认其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地位和代表性,这里面反映出来的情况如果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围之内,也是需要说明的。当然,很难设想对“20世纪末中国外语界科研状况”所做的任何判断能把该领域的研究专著排除在外。
如“分布”一文标题的脚注所示,该文还是某个项目的成果之一,那就更应该讲究一些研究方法上的严谨,否则此类成果有何价值?无非增加泡沫而已。
该文参考文献共5项,其中竟有4项是作者本人的作品,另一项是文献计量学基础。基础教材加自己的作品,这个参考范围也有点耐人寻味,或许和本文所出现的问题有某种渊源关系。
笔者寡闻,如该文作者在此项研究的其他文章里已经对以上问题作了说明,本文即属多虑,还望见谅。
2004年1月17日
附: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表(名次、刊名、部分主办单位)
一、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外)
2 外国语(上外)
3 现代外语(广外)
4 外语学刊(黑大)
5 国外语言学(社科院)
6 外语界(上外)
7 外语教学(西外)
8 山东外语教学(山东师大)
9 外语研究(南京国关,即原南外)
10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外)
11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川外)
12 福建外语(福建师大)
13 国外外语教学(华东师大)
14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语)
15 中国俄语教学
16 日语学习与研究
17 中国翻译
18 上海科技翻译
19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二、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外)
2 外国语(上外)
3 外语学刊(黑大)
4 现代外语(广外)
5 中国俄语教学(北外)
6 外语界(上外)
7 外语研究(南京国关)
8 中国翻译(中国译协)
9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洛外)
10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外)
11 外语教学(西外)
12 上海科技翻译
13 日语学习与研究
14 外语电化教学
15 中小学外语教学
16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7 当代语言学(原《国外语言学》,社科院)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4年4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