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kevindq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向导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1 20:15:30 | 只看该作者

第7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复习提示:本章介绍经济全球化趋势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问题在近年来考研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02年考纲中关于经济全球只有一个知识点。即“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2003年考纲经过修订,经济全球化问题增加为三个知识点。即“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经济全球化要达到共赢共存的目的”。在2004年考纲中,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关问题扩展为一章。这一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学习本章应注意两点: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平时读书阅报时,注意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积累。二是注意本章的内容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中有关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结合和联系。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1√1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容和本质。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在运动中相互依存、融合为一个体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是:(1)世界经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相联系。(2)世界经济市场化。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3)世界经济自由化。伴随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政府对国际经济交流的干预呈现减弱的趋势。(4)国际分工水平化。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促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并形成世界经济体系。(5)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除国家外,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
经济全球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二战后,伴随资本主义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和严格限制资本转移,经济全球化速度曾一度减慢。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
2√3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原因。(1)生产社会化和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高度社会化和新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2)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和自由化。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基础。(3)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国际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构成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1跨国公司及其发展。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的企业,它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跨国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区别: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跨国公司的关系)。早期的跨国公司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跨国公司获得了飞速发展,代替国际卡特尔成为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2二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具体地说是:(1)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3)资本输出的需要;(4)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5)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3现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条件,绕过贸易壁垒,使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2)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导致国际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协作的加强,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全球化的微观基础。(3)跨国公司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推动了国际技术交流。(4)扩大了国际贸易。目前,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已高达50%。(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1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但同时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发达国家占主导的情况下出现的,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可望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各国在面向统一的全球大市场,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中,可望促使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可望为当今世界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可望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等。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比如加剧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会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内在矛盾和消极面全球化,局部地区的危机易引起全球经济的动荡和危机,增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易于受到削弱和冲击。
2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一般地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正确的对策应该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发展自己。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和繁荣,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关键在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江**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所有国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也不能建立在广大南方国家的贫穷之上。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世界的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不断扩大,否则人类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保持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世界文明才能生机盎然地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具有二重性的经济全球化面前,同样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巨大挑战和风险。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独立于全球经济之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总体上利大于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应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前提下,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5√经过20多年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我国20多年对外开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又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起点,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十六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是长期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的二重性,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既竞争又合作中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小结与重点]
本章介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发展以及我国的开放格局、开放战略等内容在近年的考研中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章的复习重点是:
1核心概念: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
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含义、内容、本质、原因和二重性。
3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4跨国公司发展与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已考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 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行列
C. 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 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A,2003年)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                 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E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ABCDE,1997年,理科)
(三)分析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资料:(2003年,理科)
材料1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为开发电梯新产品,充分利用全球各国的优势,如在FaGuo制造电梯门系统,在德国制造电子器件,在日本设计电动驱动装置,最后在美国组装。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如同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铁路运费的降低曾经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末各国的经济融合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则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到1996年,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80%在网上开设网址,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 200万台电脑连接入网,互联网用户达到6 000万人。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35万~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摘自《在动荡中发展》
材料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8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根据《全球化与中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十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消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摘自《世界经济》,1999(8)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8)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江**:《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摘自江**:《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3分)
(2) 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3分)
(3) 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4分)
答案要点:
(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当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时,资本必然向全球扩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进步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美国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3) 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既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又让合作方获得利益,取得互利和双赢的结果。
yuanmeimei 该用户已被删除
22#
发表于 2007-12-7 13:32: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3#
发表于 2008-5-30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顶。。。顶。。。。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7:19:09 | 只看该作者

顶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8-16 17:41:12 | 只看该作者
thank yo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11-26 20:34:24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考研的时候政治要复习这么多啊?都要考的吗?我现在还不是很清楚这个研究生到底怎么考法!很慌的~ 好像没有方向,我应该看些什么书呢?我总是会感到很沮丧当我有那么多不知道不明确不了解~ who can pull me up,plea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3-6 19:04:17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1 22:2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