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倍经济学”:模仿与变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10:4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日本媒体开始用“安倍经济学”概念来表述安倍内阁的经济政策。其基本主张是“改革与成长并重”、“创新与开放共举”。在具体做法上,主张借鉴“保守主义改革”,实现“小政府”,通过“压缩政府资产、削减财政支出”,实现“不增税的财政重建”。这一新概念及其内容,与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经济学”颇为相似。
    当年,里根政府的改革曾被称为“保守主义改革”。里根政府依靠削减财政支出,落实企业法人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削减,刺激民间活力,摆脱了依靠财政刺激的凯恩斯理论,确立了倚重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体系,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从而确立了“里根经济学”的地位。
    “安倍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日本社会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期待。但在具体实践中,这种模仿难免“变调”。
    首先,从财政重建上看,2007年度的预算虽大幅削减了国债发行额,国债依存度降至10年来最低,但一般财政支出总额却增加了16.5%,政策性开支出现3年来首次增加。在税制改革上,安倍内阁虽坚持“不增税原则”,但放弃了小泉的“减税”政策,政府的税改方案也搁置了法人税减税项目,使企业全球竞争力仍受制于高税率。其次,在“改革与增长”的顺序上,安倍内阁明显倾向于“增长优先”,“保守主义改革”更多地剩下了“保守成分”。例如,对“道路财源”、邮政民营化等标志性改革,安倍不断“手下留情”,允许曾因反对小泉改革而被逐出自民党的所谓“****组”回归自民党。第三,“创新与开放”呈现出事实上的“拒绝外资”动向。一方面,安倍钦定“亚洲门户论”,要构筑“亚洲繁荣之弧”;另一方面,又对各种外资准入形态层层设阻。《日本经济新闻》连发5篇社论,呼吁“没有开放,就没有经济增长”。
    日本经济虽已复苏,但相对地位下沉并未改观。1997年前,日本人均GDP曾超过美国,2005年沦为英国之后,2006年又呈现被德法赶超势头。在股Shi上,10年前,东京证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亚洲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目前,东南亚、中国、韩国等10家亚洲证交所的总市值已超过东京证交所。在企业治理上,日本企业依然忽视“股东主权”,优先考虑经营层利益。目前,安倍内阁的“缩小差距论”又对金融领域的内外游资大设障碍,使刚见苏醒的日本国民储蓄又要重新酣睡。国际金融市场警告这将阻碍日本证券业的国际扩展。
    眼下,日元汇率进入“广场协议”以来的历史性贬值期。有分析担心,如果漠视日元贬值,固守“重商主义”出口扩张,一旦美国经济滑坡,并透过中国等亚洲市场影响日本的出口,日本经济将缺乏足够的内生支撑。届时“安倍经济学”将难以与“里根经济学”相提并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02:5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