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倍辞职留下的日美外交缝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08:3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倍晋三在经历一年的丑闻和失误后,于9月12日辞职。而就在这个唐突的宣布之前的几天,安倍还发誓要争取延续一部允许日本海军船只援助阿富汗联军的法律。
  安倍最后几个月的闹剧很大程度上被海内外误解了。评论家认为安倍只是顽固,拒绝为自民党参院选举惨败负责。那次选举被视为安倍不得人心的气压计。由于选择首相的是下议院,安倍的职务和岗位被没有直接暴露在危险之中。然而在日本的体系下,党魁以辞职为选举失败负责是一种传统。然而安倍拒绝辞职,显然认为政府的议程应该独立于任何参议院选举,而首相的任期应该单独由下议院的选举决定。
  安倍的立场反映了日本两党体系的发展,以及自民党和主要反对党日本民主党之间选举之争。这些趋势由可能给日本国内政治带来更大的稳定,让它摆脱意大利模式的短期总理/首相,并接近英国的模式,英国的首相通常只会当他们的党派失去执政多数席的时候才辞职。安倍的辞职则让一切陷入迷雾。
  是什么造成了安倍的辞职?最近的原因是他的民望急转直下。他选择一些内阁成员时犯下灾难性的错误。而更要命的是,就在他上月拒绝辞职并组成新内阁后,新大臣上任几天就因为新的腐败指控而辞职。安倍浪费了他最后的机会。
  反对党党魁小泽一郎的不屈服战术推动安倍作出决定。自从九十年代以来,小泽一郎就拥护更积极的日本外交政策:不屈从于美国,但要让日本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全球影响力。但自从参院选举后,他就拒绝考虑延长允许日本海上部队在阿富汗附近为联军船只加油的反恐怖主义法。由于选举聚焦的是国内问题,小泽一郎的举动令人莫明其妙。然而,安倍已经宣布他打算让延期通过,否则东京将不得不从11月1日起从印度洋撤走船只。
  随着小泽一郎揭示他的不妥协态度,政府退却,最终的想法是废弃现行法律,并通过一项更侧重于向阿富汗人提供人道援助的措施。安倍然后试图重新振作,提出他将寻求让众议院推翻参议员拒绝延长任务的决定。小泽一郎大造文章,而且参议院将弹劾安倍的流言在东京蔓延。在最后的努力中,安倍表示想跟小泽一郎达成妥协,但小泽一郎拒绝了。安倍眼前没了选择,提出辞职。
  美国观察家对这样的“室内垒球”政治可能不感兴趣,他们更关心这对美日合作产生何种影响。这样的担心是必要的。
  私底下,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对小泽一郎拿反恐法玩政治把戏十分恼怒,但他们对安倍的无能也同样恼怒。日本已经为巴基斯坦和英国船只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高级燃料(这是美国所不能提供的)。人们担心如果日本人离开,巴基斯坦人将撤走船只,从而阿富汗联军就少了一个伊斯兰国家。
  因此,日本的角色对美国决策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他们较不关注这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公众大多数不支持加油任务,部分是由于安倍没能好好推广这个主意。更重要的是,小泽一郎和其他人已经表明,日本屈就美国既是违宪的,也是危险的——它将把日本拖入遥远的冲突,而这场冲突对日本的国家利益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安倍修改日本宪法第九条的计划破碎零落,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东京不会那么倾向于加入海外任务。
  这是美日同盟全球化的结果。华盛顿渴望有一个有战略甚至战术意义的、可靠的、关键的伙伴,但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想要担当这个角色的意愿让他们远远地抛离了他们的同胞。无论是小泉还是安倍都没能特别令人信服地说明大幅度增加日本的国际活动(特别是当这些活动需要军事力量的时候)符合日本的利益。华盛顿和东京一些人甚至声称日本加入反恐战争只是给美国支持反对朝鲜核计划的首期付款。

  小泽一郎如今坚称日本只会加入联合国的行动,而且较少强调与美国的同盟。这在外交和选举上都是一个冒险的策略。华盛顿不大可能大动作地改变同盟承诺,但东京方面更独立的做法(如果可能维持足够长久的话)会慢慢让两个伙伴分开,就像冷战期间的美国和法国。如果日本选民有机会看到这样的隔绝是怎样的,他们很可能惩罚小泽一郎给日本最重要的同盟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在任何情况下,这将对华盛顿和亚洲其他地方打交道的办法产生影响,有人认为美国在向中国靠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6:1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