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3 11:0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概述

——“谁忘记了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

徐迎宾



一、 靖国神社的由来和性质
靖国神社(英语译作“Yasukuni Shrine”,“参拜靖国神社”译成英语是“to pray at the Yasukuni Shrine”。)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最初的意图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戊辰战争)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三千多官兵“招魂”,1869年6月由明治政府设立。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靖国神社的教义,源于日本民间的“御灵信仰”,即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靖国神社修建之初与其他神社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随着日本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的急剧膨胀和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靖国神社被一小撮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用来作为愚弄和笼络国民感情的工具,靖国神社逐渐取得了国家神社的显赫地位,变成由国家护持(管理)的、“超宗教”的祭祀活动的场所。虽然在神道教中有人死了以后皆为神的传统,但靖国神社里的祭神,是有严格限制的,即只限于为天皇效忠的阵亡者。由此可见,靖国神社与其他神社有着极大差别,是专门祭祀死在战场的军人的神社,是一种军队的宗教设施。众所周知,所谓的战场几乎均为对外侵略的战场,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质,日本首相的参拜就更显得问题的突出。
靖国神社不是普通的追悼亡灵的祭祀场所,而是日本一些极右人士企图为战争罪犯张目、为军国主义借尸还魂的封神坛。靖国神社里供奉着246万多亡灵,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那些当炮灰的普通士兵既是加害者,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1978年,靖国神社利用举行秋祭的机会,把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亡灵,以“昭和殉难者”的名义偷偷弄进靖国神社。从此,参拜靖国神社和为战犯招魂更加密切相关。
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它的性质:靖国神社不仅是宣扬军国主义精神的设施,而且还是日本政府否定侵略历史的明证。
二、 参拜靖国神社的由来及现状
根据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首脑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但长期以来保守势力处心积虑要冲破禁区。
1951年10月,在旧金山条约签字后,在举行大祭当天,首相吉田茂率阁僚及众参两院议长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自那以后,几乎每届首相都到靖国神社参拜。
1975年三木武夫首相首次以“个人身份”在8月15日这天参拜了靖国神社。他原想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前往参拜,后权衡再三,决定以私人身份前往。
1978年8月15日,首相福田赳夫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
1983年8月,中曾根就以总理大臣的名义进行了参拜。1985年的8月15日,中曾根在出席政府举行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会”后,又率内阁成员进行“正式参拜”。
1996年当时的首相、同时兼任日本遗族会会长的桥本龙太郎虽又踏入了靖国神社的大门,但他还是避开了8月15日这一天,而是在7月29日生日这天前去参拜。
小泉2001年8月、2002年4月、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已四次参拜了靖国神社。
迄今为止,除在8月15日这个特别的日子之外,历届日本首相(池田勇人除外)多数在春秋两次“大祭”时以私人身份前往。 8月15日对日本来说无疑是个特殊的日子,
2000年8月15日10名大臣参拜靖国神社,有3人是以公职身份参拜的。他们是法务大臣保冈兴治、运输大臣森田一和金融担当大臣相泽英之。另外7名大臣是以私人身份参拜的。还有来自自民、保守、民主、自由这四个政党的78名众参两院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

2001年08月15日日本五名内阁大臣和一百九十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包括 防卫厅长官中谷元、前首相桥本龙太郎
2002年4月23日 由日本保守派议员组成的“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的成员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保守党干事长二階俊博和民主党的小林宪司等88名参众两院议员,91名国会议员的代理人以及国家公安委员长村井仁参加了靖国参拜。22002年4月23日002年4月23日
2003年10月17日日本超党派国会议员组成的“大家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17日早上在秋季例行祭祀时参拜了靖国神社,共有19名来自自民、保守新两党的众参国会议员(另有代理49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这次参加参拜的,有前众院议长绵贯民辅、自民党总务会长堀内光雄、原干事长古贺诚、保守新党的参院干事长(经济产业副大臣)泉信也等人。没有内阁成员本人参拜,不过,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行政改革担当相金子一义、防灾担当相井上喜一3人委派代理人进行了参拜。
2003年08月15日数名日本内阁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
2004年04月22日日本超党派的国会议员组成的“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22日上午在春季例行大型祭祀活动之际前往靖国神社进行参拜。以前首相森喜朗、前众议院议长绵贯民辅、原参议院议长斋藤十朗以及参议院会长竹山裕等自民党成员为中心、包括民主、无党派的参众两院国会议员在内总共84人(此外还有代理参拜的82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右翼势力的蛊惑下,现在支持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已超过60%。
所以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的今后走向。
三、参拜靖国神社的影响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也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关乎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影响东亚稳定与和平的国际关系问题。
1、“正式参拜”的要害是赞美侵略战争
自2001年以来,小泉首相的四次参拜在方式和日期上确实是一变再变,有异于“正式参拜”,但是,其意图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变化:打破禁区,强迫中国、韩国等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接受“正式参拜”这一事实。 如果像小泉首相所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对那些“不甘心情愿丧生”的战殁者“祈祷冥福”,表示“敬意和感谢”的话,那么,8月15日在东京武道馆举行全国性、大规模的“全国战殁者追悼大会”也就足够了。(这一活动始于1952年,每年一度,有天皇、皇后、众参两院议长及议员、内阁全体成员、全国各都、道、府、县政府的代表及战殁者遗族等共五六千人参加。)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如果首相等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现实,成为制度,那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彻底为战犯翻案,全盘肯定对外侵略战争。神社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代表着一股强大的美化战争、肯定侵略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潮。
2、参拜靖国神社是对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破坏
日前,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1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胡Jintao主席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明确指出:“当前,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靖国神社在日本近代对外侵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战后日本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上扮演着特殊角色,因此,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 神社无疑是对中日两国关系政治基础的严重破坏。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决不是简单的孤立事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后,日本政府蓄意掩盖和歪曲侵略历史,企图借此甩掉战争责任的包袱,以恢复其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
3、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导致中日官方“政冷经热”,而且有朝着“政冷经凉”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民间仇恨对立情绪严重。
身为日本首相,不但不记取历史教训,致力于亚洲的和平与发展,反而一再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蔑视与伤害。
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开始,日中中断首脑互访已经3年。一名驻华多年的日中关系人士深深地叹息说:“照此下去,日中关系只能是‘硬着陆’了。” 他不是说经济“硬着陆”,而是担心日中关系进一步恶化,从而引发难以预测的事件。在北京和上海的日本商人中也有人说:“工作越来越难做了。”
4、加剧了中日间的不信任感,特别是中国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增加了发生地区冲突的可能性,影响东亚、亚太乃至全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5、提醒了中国,唤醒了国人;增加了政府的压力;对我国的外交提出了新的考验;增加了我国和平崛起的困难。
外交学院副教授周永生表示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中国不能让步。让步就等于给小泉肆无忌惮的行为加分,就等于中国几十年对日政治外交的倒退,就等于违背了中国的民意。
五、对策
1、 参拜问题将长期存在,须作好长期心理准备。
事实上,历史问题一直存在于中日关系之中,因为日本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日本国内总有一部分人否认那场战争的侵略性质。但是,不管他们如何粉饰和否认,历史事实是无法抹去的。但这批人也是有思想延续关系的,他们不会轻易改变右翼立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关于对二战结束时为止的那段历史的认识问题将长期存续下去。
2、 控制问题发展,努力排除对中日关系主流的干扰。
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已是具有很广泛基础的国家关系。中日双边贸易、人员往来迭创新高。从历史上看,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是受日本加害最重的国家。尽管如此,中国人民一直主张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军国主义分子来负,广大日本人民同样也是受害者,应同他们和睦相处,发展世代友好。从目前来看,尽管中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时常发生纠纷,但并没有使该问题发展成为中日之间的主要障碍,也不是两国之间的最大问题,在处理上我们可以控制事态的蔓延,缩小该问题,就事论事地适当处理。该进行交涉的时候进行交涉,该严正抗议的时候提出严正抗议。在日本政府仍然表示以中日关系为重并对事情发展有所节制时,我们不扩大事态,而当成一个重大的外交事件来抓,应该尽量淡化该问题的影响,努力维护中日友好的政治基础。
3、 解铃还须系铃人。
我们郑重奉劝小泉:应该以对两国关系大局负责任的态度,信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不要在事关中国人民感情的问题上制造事端。日本领导人应当考虑中日两国关系大局,不要迎合日本国内的沙文主义情绪,多变失信,给中日关系造成新的损害。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获得亚洲和世界人民的谅解,从而树立较好的国家形象,并有助于未来亚洲地区的稳定、和平与发展。日本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抚平中国人民乃至亚洲各国人民的创伤,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中日两国互相信赖的关系。
4、 对日本国内进行具体分析,争取左派、联合中间、孤立右派。
5、 加强国际合作,联韩制日
我们通过加强和日本侵略战争受害各国政府和民众及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相互之间的联合,保持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翻案行为的强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不敢恣意妄为、肆无忌惮,最后促使该问题能够逐步缩小,直到不影响国际间合作的顺利展开。
我们和韩国在该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我们应该联合韩国共同抑制日本的错误作为,但在具体方法上不要出头,还是“坐山观虎斗”为好,但是我们不要做旁观者,要在适当时候鼓励韩国的做法,给予韩国精神和舆论即道义上最大的支持,使韩国有能力、愿意地进行下去。
6、 改变思维、政经分离
为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方面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不是去年引起争议的“对日关系新思维”——取代过去那种认为要友好就不能发生矛盾,有矛盾就无法合作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日本政府并不觉得现在的中日关系有多么坏,反而认为是正常状态。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该向日本学习,不必把目前这种“政冷经热”的状况视为异常,以致把小泉首相参靖国神社这个问题看成发展中日关系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认为只要容忍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中日关系就会顺利发展,是一厢情愿、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应该以既有友好、合作,又有竞争、摩擦的心态来处理中日关系,而且还要有矛盾和摩擦越来越大的思想准备。中国还可以和日本一样,采取“政经分离”的政策。中日贸易正是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事实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日本经济界并没有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停止对华投资和商品进出口,中国方面也不必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减少对日进出口和引进技术和设备。
7、 关于对日本国内解决方案的分析
方案:
第一,挪开甲级战犯的牌位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因为会遭到强烈反对。
第二,分别祭祀方式。如何避免祭祀甲级战犯问题。福田康夫官房长官的私人恳谈会曾提出报告,提议以国家名义建立一个进行追悼,和平祈祷的非宗教国立永久设施。这样就可以避免甲级战犯问题。但是,自民党以及它所支持的团体日本遗族会认为这“将把靖国神社架空”而强烈反对,而2004年夏天参议院选举在即,一名小泉内阁成员表示,目前自民党不便对此表态。
第三,领回家方式。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保守派利用了战死者。不管在哪儿,他们都是牺牲品。虽然是牺牲品,但他们也参加过战争啊。特别是参加了这种侵略战争,就要负责任。死了的人也和活着的人一样有责任。所以,看重战死者、由国家供奉战死者的想法,就是无视、忘记战死者的战争责任,这是不能允许的。而把战死者作为个人来悼念缅怀,就很自然。“他们是你们的亲属吗?那就把亲属领回家吧。”
专家分析: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目前,在日本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公明党的一些人,他们绝对是极少数派。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干事长代理安倍晋三多次叫嚷,“甲级战犯问题解决了,中国方面还会把乙级战犯等其他战犯的问题提出来,因此日本决不能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作出任何妥协”。这种声音乃是日本政界及社会的主流声音。
金熙德强调,将甲级战犯撤出靖国神社,与参拜靖国神社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甲级战犯是最大的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问题。即使将甲级战犯撤出靖国神社,也仅仅是为两国首脑会晤消除一个重大障碍,可以暂时缓解中日间紧张气氛。但如果日本没有在历史问题上做出深刻反省,关于靖国神社的争论仍不会因此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1 06: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