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朝鲜对外政策的国内因素分析
刘洪刚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3级,吉林省长春市 130024)
【摘 要】朝鲜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内外举动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变化影响甚大。为此,研究分析朝鲜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就具有其自身的意义,为我们更好的认识朝鲜及其对外政策不无裨益。在对外政策的研究汇总,对一国国内因素的研究应该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本文就尝试用政治学中的系统分析方法来对影响朝鲜对外政策的国内因素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政治系统;对外政策;经济基础
朝鲜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加之周边大国的存在,这使其一举一动都会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和东北亚的国际形势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分析朝鲜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朝鲜半岛对外政策的原因和动机,对于我们认识朝鲜的对外行为,更好的了解半岛事务和东北亚的局势,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不无裨益。
本文试图用政治学上的系统分析方法,把朝鲜的对外政策视为政治系统的政治输出,从政治系统的外部环境和政治系统本身来分析影响其对外政策的因素。
一、 对外政策——政治系统的决策输出
一提起对外政策,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事实上,一国的对外政策,一方面是从其自身的需要而出发的,不同的国家,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孕育了不同的需要,从而采取了不同的对外行为;另一方面,任何对外政策都不仅仅只是由于内部的需要而做出的,还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国际形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交就是国家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政治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国家的对外政策,我们把国内政治生活看成一个系统。国内政治生活作为一个系统,要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必须保持系统的平衡性,一是政治系统与政治系统以外的环境保持平衡;二是政治系统内部的平衡。只有维持了政治系统的整个平衡,政治系统才能有效地运转。政治系统的运转作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决策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政治系统需要用决策来调节政治系统自身,以及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持平衡。为此,我们可以把影响政治决策的因素视为政治输入,由决策而形成的政策视为政治输出,政治输出作用于现实,影响着国内治输入,又形成新的决策由此循环往复。具体来说,就是政治系统从环境中吸收政治输入,然后加上来自政治系统内部的各种要求以其输入到决策者那里,决策者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然后进行决策,形成政策,调节系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达成系统目标,最终实现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对外政策是政治系统过程中的决策输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政治系统的外部环境和政治系统的内部需求来分析影响朝鲜对外政策的因素。
二、 国内经济——输入系统的经济因素
朝鲜作为当今为数不多的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其国民经济是计划经济,国家实行计划的一元化和细部化,遵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主体经济规律开展经济活动。这种计划经济制度表现为:实行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制度,前者是全民所有制,后者为集体所有制;个人所有是由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和国家、社会提供的福利构成,也包括宅房园地和其他合法经营的所得收入。国家为所有的劳动者提供吃、穿、住的一切条件。朝鲜的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在其建国初期可以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再加上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力支援,朝鲜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5年,朝鲜的GDP和人均GNP都超过了韩国,直到七十年代末,朝鲜建成了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比较发达的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块曾经长久地沦为大国争夺和殖民地悲惨命运的土地上,建立起了朝鲜人民梦寐以求的“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社会主义国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八十年代,朝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事无巨细的管制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再加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朝鲜经济出现了停滞局面,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1、由于长期坚持“高速增长”的战略,导致计划指标过高,基本战线过长,能源和原材料缺乏,企业开工率低;2、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的比例失调,人民生活必需品缺乏,消费品供应紧张;3、过分强调用大突击和群众运动的方式推动生产,从而打破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留下了后遗症;4、非生产建筑过多,耗费大量资产,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朝鲜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朝鲜的对外援助骤然下降,西方国家又对朝鲜实行经济制裁,这更加重了朝鲜经济的危机,再加上自然灾害,朝鲜经济面临崩溃的窘境。
此时,政治系统的外部环境如此的恶化,必然对政治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样的经济状况自然要求政治系统对此做出明确的反应,改变目前的经济困难局面,摆脱经济困境,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改善人民的生存状况,维持社会的稳定。这一要求,必然体现在其政策的变化之中:一方面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完善国内立法,为外国企业在朝鲜的合作投资和独资经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建立经济体特区,发展国内经济,在东北角设立了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在西北角设立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在东南角设立开城工业区,在西南角设立了金刚山观光区,同时在国家集中指导下,最大限度地给予企业以自主权,激发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在对外政策中,加强本国与外界接触,获得对外国资源,发展自身的经济,摆脱困境,建设社会主义主体事业,并积极推进对外经济合作,解决粮食短缺,工业原料和能源供应紧张,资金和技术落后等问题,进而完成经济复苏实现社会主义强盛大国战略。
三、 政治系统内部因素
(一)、意识形态因素——主体思想
“主体思想是朝鲜革命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时代的伟大的革命旗帜”。作为朝鲜整个国家的基本意识形态的主体思想,是朝鲜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对朝鲜的政治决策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主体思想时朝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965年4月,金日成主席把主体思想概括为思想上的主体,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自立,国防上的自卫。现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1982 年3月31日纪念金日成七十寿辰时发表了《关于主体思想》一文,对主体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一)、主体思想的哲学原理:
“主体思想是以人是一切的主人,人决定一切这一哲学原理为基础的。主体思想以人为主来提出哲学的根本问题,阐明了人是一切的主人,人决定一切这一哲学原理。”“所谓人是一切的主人,意味着人是世界和自己的命运的主人,所谓人决定一切意味着人在改造世界和开拓自己命运中起着决定作用。”“人是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意识性的社会存在。”
(二)主体思想的社会历史原理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运动是人民群众的历史运动,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人,是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的决定因素。
2、人类历史是人民群众的为自主性而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民群众维护并实现自主性而斗争的历史。
3、社会历史的运动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运动。社会运动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改造,变革自然和社会的创造性运动,人民群众为了过自主的生活而进行的活动,是带有创造性质的。人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实现自己在生活上的要求。
4、在革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意识决定、调整和控制着人的一切行动。
(三)、主体思想的指导原则
1、思想上树立主体:即要有自己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人这样一种自觉性,要有一切都以本国革命为中心来思考和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和态度,用工人阶级的革命思想,用本国党的路线和政策武装起来,必须熟悉自己的东西,必须是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革命自豪感,必须发展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的骄傲感和自豪感,必须反对事大主义等一切旧思想。
2、政治上自主:在政治上的自主性意味着说是捍卫本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主权,维护本国人民的的利益,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政治上自主表现为建立人民政权,加强党的领导,自主地制定并执行一切路线,坚持自主性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形式完整的主权和平等权。
3、经济上自立:即就是要建立自主的民族经济,不从属于别人的用自己的腿走路的经济,靠本国的资源和本国人民的力量发展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用自己的力量。
4、国防上自卫:首先国防上的自卫,是建设自主独立国家的根本原则。所谓国防上的自卫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建设全民全国的防卫体制,全军干部化、全军现代化、全民武装化、全国要塞化,发展国防民族工业,加强后防建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朝鲜的主体思想,作为朝鲜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核心之一就是强调自主性和独立性,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利益和发展为中心来处理和应对一切国内和国际事务。从国内来看,主体思想使朝鲜民众形成对现存的政权的高度认同和忠诚,进而支持政治系统,使其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有了思想上的基础,维持了政权的稳定,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从国际上来看,主体思想使朝鲜在对外关系中表现自己的独立自主,那就是根据自己的见解和意志,独立的完全不受他国干预的实施对外政策。
同时,作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主体思想要维持自身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也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实际行为进行强化,维持其主体意识形态的权威。这使得朝鲜的对外政策就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按照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意志自由行事,而不会刻意在乎和遵守国际规则。通过这些独立自主的行为,坚定国民的对主体思想的信仰,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显示国家的实力,体现朝鲜在世界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领导人因素——对外政策的决定者
国家最高决策者在国家最高利益的界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判断直接影响对外政策的决定。因此领导人的素质就显的极其重要了,这包括理性思维,文化水平,信仰价值体系,心理素质等等。领导人因素可以说是诸因素中最重的影响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朝鲜尤为突出:
其一,领袖在朝鲜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是由其政治体制决定的。根据朝鲜宪法最高人民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国防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最高权力机关的行政机构是内阁。同时朝鲜实行先军政治,一切以军事为先,把军事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加强军事建设,并确立了先军领导体制,大大提高了国防委员会和国防委员长的地位和职权。这使国防委员会成了朝鲜政权的中枢机关,共和国的权力体系实际上是以国防机构为支柱的,军权为重的机构体系,其政治体制是以军权为中心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掌握国家大权,集党政军事大权于一身,在决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二,民众对领袖的崇拜和忠诚,进一步加强了领袖的绝对地位和绝对权威,在朝鲜,人民对领袖绝对崇敬,把领袖的地位神圣化,坚决服从领袖,无条件服从领袖的指示。
1994年金日成去世,金正日接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和国防委员会委员长。1998年结束了政权过渡期,稳定了国内局势,金正日并于1998年修改宪法,重组国家政权机构,确立了在党内,军队的领导地位,对朝鲜内政外交起着决定性影响。
金正日1964年毕业于朝鲜最高学府——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学部政治经济学专业,对经济问题有相当研究,对日韩战后发展经济的经验有相当理解,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有深刻认识,重视经济的发展。1998年朝鲜提出了建设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同时,注重革新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在对外政策中的构思中,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
实现由朝鲜主导的半岛统一是朝鲜在金日成时期就既定的目标,金正日在掌握朝鲜政权后,坚持朝鲜半岛统一目标,这集中体现在他于1997年8月4日发表的著作《我们要彻底贯彻金日成同志的祖国统一遗训》,其统一政策继承了金日成的政策,以两个制度两个体制联邦制为原则,以十大纲领为前提,坚持统一原则——自主和平民族大团结。显然,要坚持上述原则,需在上方力量均衡的基础上。就目前状况而言,双方在政治体制上存在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双方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这也使朝鲜领导人意识到,必须一方面加强军事力量以保证自主,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同时在外交中一方面要争取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展示自主姿态,体现民族本位思想和尊严,以期获得与南韩同等的作用和影响力。
要实现目标,首要的是国内政局的稳定,一方面加强思想工作,这是朝鲜的一大特点,使全民族对领袖的崇拜和无限忠诚,有力地维持政权稳定;另一方面,要维持领袖的绝对权威,又需要领袖有所作为,来维持民众对领袖的绝对服从,这反映在对外政策中,就要显示在朝鲜领袖领导下的朝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巨大的影响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朝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一是维护国内政权稳定,为国内政治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注入动力,维护民族独立。二是要发展国内经济,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三是为南北统一寻找资本。为此,朝鲜对外政策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是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朝鲜的自主意志:第二是灵活利用各种策略,在国际上寻求利益。第三,意识形态减弱,转向实用主义。
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实现其需要的手段。国内的各种需要在很大程度可以说从根本上决定一国的对外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