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政治邓论和三个代表第七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16: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经济活动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调节间接化、经济运行法治化。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有自己的特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强。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建立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我国社会经济的总体落后、多层次和不平衡状况,要求有多种经济成分与之相适宜,才能促进生产力进步,否则只能束缚和阻碍经济的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
  2.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涵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13:2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