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政治马哲第五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15:5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社会的政治结构
  1.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它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实体性要素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急规程等制度性要素。由于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所以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并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2.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工具)。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表现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调整国与国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最新类型的国家,它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四、社会的观念结构
  1.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
  社会的观念结构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它是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在社会的观念结构中,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有其不同的内容和作用,但它们的基础和来源都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所以,当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时,必然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观念结构。
  2.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在:(1)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具体的,抽象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2)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3)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4)在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
  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特殊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2)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3)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
  3.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文明和文明形态 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和多样的形态是文化的一般特征。文化具有知识传承功能,对人的教化、培育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和提升、规范人类认识过程的认识功能。先进文化是指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引导人和社会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14:08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