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4级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 12:1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四)

一、适用学科

政治学(一级学科,法学门类)

本方案适用于国际关系学(International Relations)二级学科,学科代码:030207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品质、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以及国家政策部门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应熟悉国际关系理论,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史实和现状,掌握国际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所选专业方向的基本情况和研究前沿,有独立从事专题研究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国际安全研究

2.国别与地区研究

3.国际政治经济研究



四、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包括导师在内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导师为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应具有高级职称或为本研究领域的专家。对从事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成立由相关学科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必要时可设立联合指导教师。

2.博士生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根据培养要求及学位论文需要,确定个人培养计划,使学生具备宽广的学术基础,掌握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并在学科前沿有所建树。

3.脱产的在读博士生应至少担任工作量为一年的助教或助研,以聘任合同的方式确定工作内容与要求。

4.选拔优秀学生在论文研究阶段到国外大学和研究部门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研究工作。

5.设立“导师与博士生见面”制度。每位导师至少每月与学生见面2次,回答问题、指导读书、修改论文等等。



五、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博士生,应当了解本专业的学科性质、内容与方向,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并能将这些知识用于自己的研究之中。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

普博生及论文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9学分(不包括自学课程),其中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1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直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1学分(不包括自学课程),其中公共必修课程6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2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提前攻博生在研究生期间的学分要求同直博生。课程设置见附录。



六、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方案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培养计划,并交人文学院业务办保存。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该计划的课程项目,应在每学期选课期间进行。修改后的学习计划,由导师签字后交学院业务办备案。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开题报告、论文撰写、预答辩(最终学术报告)。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的目的是检查考生是否已经具备从事本专业博士论文研究的能力,主要考察本专业博士生所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重点考核博士生的知识面、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之后方可参加资格考试。一般在普博生入学后第二学期(直博生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经导师同意,资格考试可适当延期。

资格考试委员会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的三至五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由国际问题研究所统一组织,考生可从下列五个专业方向中至少选择三个方向的考题(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安全、地区与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考试时间四小时,采取闭巻形式。考试委员会采取匿名评审,三分之二委员通过即可。考试成绩分为优秀、通过和不通过。第一次考试未通过者,可参加下一次考试,第二次考试未通过者将终止本专业的博士生学习。

3.选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

通过资格考试的博士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选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

选题报告包含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选题报告由以导师为主的考核小组(由三至五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评审,导师可任考核小组委员但不能任主席。选题考核小组的主席与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不得由同一人担任。选题报告会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以便广泛听取本学科师生的意见。跨学科的论文选题报告会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选题报告要有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同意方为通过,否则重新组织选题报告会。第二次选题报告时间与第一次选题报告的间隔时间不少于六个月。论文选题通过后,应以书面形式交人文学院业务办备案。因故需对论文内容作重大变动或更换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重新提交选题报告,申请评审。

4.社会实践

博士生应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第二学年开始前的暑假小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或由导师或国际所安排参加一个月的社会实践。

5.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不少于30次的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每次参加讨论会或学术活动后须写出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答辩前交人文学院业务办记载成绩。

博士生至少应有一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博士生完成规定的学术报告并取得要求的学术活动学分后方可申请答辩。

6.论文中期检查

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科组组织考查小组(3—5名教师组成),对博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7.最终学术报告

在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至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每个博士生须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邀请本学科(一般为二级学科)半数以上博士生导师参加,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创造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交叉学科的论文工作的总结报告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2:13:02 | 只看该作者
七、学位论文及答辩要求

1.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2.博士生应按照“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指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同行专家评审及论文答辩。

3.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论文应体现出博士生在所在学科领域做出的创造性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备了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

4.博士生在学期间需根据学校“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所在学科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术论文的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



八、主要参考书和期刊目录

(一)国际关系专业必读书目:

《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政治:趋势与变革》

《大国政治悲剧》

《国际关系经典选读》

《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审视全球权力与财富》

《国际政治理论》

《国家间政治》

《权力与相互依存》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史》(全11卷)

《新中国外交50年》

《国家主权论》

《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Counterfactual Thoughts Experiments in World Politics: Logical, Method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Diplomacy: New Approaches in History, Theory, and Policy

Guide to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Political Science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二)国际安全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

《外国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教程》

《西方战略经典》(上、下)

《从战争到和平》

《国际战略学》

《国家安全新论》

《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国际战略》

《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

《中国国家安全地理》

(三)国别与地区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

《美国外交》

《美国政府简介》

《美日关系(1791-2001)》

《欧洲共同体——体制·政策·趋势》

《欧洲一体化与世界》

《亚太安全战略论》

《亚太安全合作研究》

《国际关系与东亚安全》

《跨世纪的日本》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中国与亚太安全》

《中国国家利益分析》

《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评估》

(四)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寻求权力与财富的斗争》

《全球政治经济学:观点、问题与政策》

《国际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与国家利益》

(五)主要中外文期刊:

Current History

Disarmament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The Economist

The National Interest

World Politics

《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太平洋学报》,中国太平洋学会

《美国研究》,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欧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国际观察》,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

《当代亚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东南亚研究》,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国际经济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2:13:14 | 只看该作者
附录 :

一、普博生修读科目及学分要求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普博生应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 19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 4 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 10 学分,必修环节 5 学分。硕士生阶段未学过方法论、国际关系理论和专业研究方向课程的博士生,在该 3 个领域所选课程各不少于 2 学分,硕士生阶段已修过的相同课程不能再选。课程设置如下:

1 . 公共必修课程( 4 学分) 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
( 90640012 )
2 学分
(考试)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90610042 )
2 学分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 60610033 )
3 学分
(考试)



2 .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10 学分)

比较政治学
( 70611582 )
2 学分
(考试)

政治学原理
(70611892)
2 学分
(考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8061063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法研究
(70660113 )
3 学分
(考试)

国际法前沿问题
( 80660812 )
2 学分
(考查)

国际关系理论
( 7061063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著作选读
( 7061232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问题研究方法
( 8061140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政治定量分析
( 8061162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战略分析
( 8061803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政治经济学
( 8061216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经济学高级专题
(80511253 )
3 学分
(考试)

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
( 80611612 )
2 学分
(考试)

经济全球化专题研究
( 80613533 )
3 学分
(考试)

世界生产体系研究
( 80613543 )
3 学分
(考试)

美国政治与对华政策
( 80612082 )
2 学分
(考试)

日本经济、政治与外交
( 80618042 )
2 学分
(考试)

中国对外政策研究
( 80612172 )
2 学分
(考试)

中国外交政策
( 70590233 )
3 学分
(考试)

国际所新开设的专业课。选修本校其他院系开设的相关专业课,不超过 3 学分。


3 . 必修环节( 5 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69990021 )
1 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99990032 )
2 学分
(考查)

资格考试
( 99990061 )
1 学分
(考试)

社会实践
( 69990041 )
1 学分
(考查)

(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及免修条件参见“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4 . 补修课程

      跨学科的(以及缺少硕士环节训练的)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国际问题研究所开设的本专业有关课程不少于 2 门(未学过高等数学的学生,还须补修高等数学)。补修课记非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国语,记非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二、直博生修读科目及学分要求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直博生应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 31 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少于 6 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 20 学分,必修环节 5 学分。方法论、国际关系理论和专业研究方向课程各不少于 2 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课程设置如下:

1 . 公共必修课程( ≥6 学分)

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
( 90640012 )
2 学分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 60610033 )
3 学分
(考试)

自然辩证法(文科类)
( 60610053 )
2 学分
(考试)


2 .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20 学分)

比较政治学
( 70611582 )
2 学分
(考试)

政治学原理
(70611892)
2 学分
(考试)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专题研究
( 80610742 )
2 学分
(考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8061063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法研究
( 70661113 )
3 学分
(考试)

国际法前沿问题
( 80660562 )
2 学分
(考查)

国际关系理论
( 7061063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著作选读
( 7061232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 7061216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问题研究方法
( 8061140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政治定量分析
( 8061162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战略分析
( 80618632 )
2 学分
(考试)

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
( 80611612 )
2 学分
(考试)

国际政治经济学
( 80612162 )
2 学分
(考试)

西方经济学
( 80510384 )
2 学分
(考试)

西方经济思想史
( 80610312 )
2 学分
(考查)

国际政治经济
(80590023)
3 学分
(考试)

经济全球化专题研究
( 80613533 )
3 学分
(考试)

世界生产体系研究
( 80613543 )
3 学分
(考试)

美国政治与对华政策
( 80612082 )
2 学分
(考试)

日本经济、政治与外交
( 80618042 )
2 学分
(考试)

中国对外政策研究
( 80612172 )
2 学分
(考试)

中国外交政策
( 70590233 )
3 学分
(考试)

中国政府运作
(70590163 )
2 学分
(考试)

应用数理统计
( 60510033 )
3 学分
(考试)

运筹学
( 60510024 )
4 学分
(考试)

国际所新开设专业课。选修本校其他院系开设的相关专业课,不超过 3 学分。


3 . 必修环节( 5 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69990021 )
1 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99990032 )
2 学分
(考查)

资格考试
( 99990061 )
1 学分
(考试)

社会实践
( 69990041 )
1 学分
(考查)

(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及免修条件参见“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4 . 补修课程

      跨学科的(以及缺少硕士环节训练的)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国际问题研究所开设的本专业有关课程不少于 2 门(未学过高等数学的学生,还须补修高等数学)。补修课记非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国语,记非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4#
发表于 2010-10-11 10:13: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真的很想考上。。。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9-26 20:58: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6 06:0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