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鲜核问题报告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7 21: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gcolor="#ffcc66" border="0"><tbody><tr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 bgcolor="#ffffff"><td height="200"><div align="left"><p class="textall">一、背景<br />1、最初的背景: 冷战</p><p> 东北亚地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与冲突最激烈的地方。事实上,这一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热战(朝鲜战争、50年代的两次台海炮战、越南战争),许多国家都受到过核讹诈。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是东亚的日本是唯一受到过核攻击的国家。所以,这一地区的国家对核讹诈都分外敏感,而最好的对策就是自己拥有核武器。60年代中国成为核国家;日本有美国的核保护,但被公认为一个核门槛国家;韩国和台湾当局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都有过秘密的核计划,但消息泄露后,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现在这次美国要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是因为美国认为中国也应像它当年那样运用自己的影响压自己的亲密伙伴放弃核计划,这样中国才是负责任的大国。<br />20世纪80年代,朝鲜开始发展自己的核计划。当时的背景是:朝鲜半岛是东西方对峙最严峻的地区。这是因为:80年代的时候,越南战争结束已经10年,东南亚地区的冲突基本告一段落;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并正式建交,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得到大幅缓和;但70年代末美国在压韩国放弃秘密核计划的同时答应把自己的战术核武器运进韩国,为韩国提供核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想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展自己的核计划。苏联同意为它建造一座200千瓦的试验性的核反应堆,此项工作开始于1985年。此外,朝鲜还计划建造一个可以提炼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钸的加工厂。就这样朝鲜有了自己的核计划。 <br />但还有一个情况,苏联向朝鲜提供了核援助,但它自己当时已经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由于担心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它要求朝鲜也参加该条约,不过朝方有所保留,它在1985年参加《核不扩散条约》时拒绝签署有关核查的安全保障协议,理由是它已经知道美国在韩国部署了核武器。<br />其实早在1974年朝鲜就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按照规定,如果一国要进行核开发,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18个月一次的定期核查。朝鲜是1985年加入该机构的,到了1987年应该接受核查,但由于它没有签署有关核查的安全保障协议,所以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了谈判。结果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同意这18个月不查,但下18个月必须查,朝鲜则予以拒绝。它要求美国向朝鲜提供不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法律保证,否则它就拒绝接受核查。事情闹大以后,美国联系中国、苏联、日本、韩国等国压朝鲜接受核查,但朝鲜态度坚决,它威胁说,如果美国不把核武器撤出韩国,它不仅拒绝核查,还要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这就是第一次朝核危机。从这次核危机中朝鲜得到的意外收获是美朝双方自朝战结束以来第一次有了直接面对面的对话。此后,双方于1988年在北京举行了参赞级的会晤,在联合国也进行了各级别的对话。</p><p>2、 冷战后的背景</p><p>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有了大幅改善,这给朝鲜半岛局势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其主要表现有:(1)1991年10月,美国宣布撤出部署在韩国的战术核武器,并允许朝方视察其在韩国的军事基地;(2)1992年1月,美朝实现了朝战结束以来的首次高层会晤。美国还宣布取消该年在韩国举行名为“协作精神”的联合军事演习;(3)在冷战后美国公布的第一份东亚安全报告中,美国明确提出减少在韩国的驻军。对此,朝鲜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回应。一是朝韩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谈判进展很大,1991年双方在板门店草签了一个关于半岛无核化的共同宣言;二是1992年1月,朝鲜签署了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查的安全保障协议,并于1992年5月,第一次接受了核查。<br />但另一方面,上述这些积极影响又是短暂而有限的。冷战后,朝鲜对自己国家安全的担忧有增无减,原因主要有:<br />(1)冷战的结束并未带来半岛南北对峙的终结,反而使朝鲜失去了苏联这个后援,而美国在韩国的驻军却仍然存在。尽管1991年美国撤出了在韩国的核武器,但它拥有超强的远程投放能力,只要有危机它就能很快把核武器运回以支持韩国,但朝鲜却得不到俄罗斯的有力支持。这种情况下朝鲜更加觉得自己不安全了。<br />(2)朝韩之间的军事实力的差距在冷战后拉大了。朝鲜因为经济日益恶化,军事方面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而韩国由于经济上的成功在军事上的投入相当于朝鲜整个GDP,军事装备比较先进,此外韩国还有美国的支持。<br />(3)在国际舞台上,朝鲜感到日渐孤立。冷战后中、俄纷纷承认韩国,双边关系也发展得很好;而西方阵营中,美、日和西欧的几个主要国家并未承认朝鲜,美朝还处于停战状态,并未以和平方式把关系固定下来,美国还以“流氓国家”称呼朝鲜;中俄与朝鲜的关系也日渐冷淡,朝鲜认为中韩建交是中国对朝鲜的背信弃义,从这以后中国对朝鲜影响一直有限。<br />在上述强大的安全压力下,朝鲜提出了“先军思想”,即把加强国防实力放在国家战略的首位,但选择有限,方法不外乎三种:扩大军队数量;提高军备质量;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就第一种办法而言,朝鲜已发展到了极限,它的总人口是2000多万,实际能作战的人数最多也就200多万人,而目前它的军队已有120万人;第二种办法也受到了经济实力的严重制约;第三种办法是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原子弹、导弹,而核武器正是穷国的镇家之宝,所以朝鲜决定加快发展自己的核计划。它的主要目标一是保证自己的安全,二是以核问题为杠杆逼迫美国与之直接对话,使美国承认朝鲜的安全利益,并与朝鲜建交,最终打开朝鲜的国际空间。<br />朝鲜开发核武器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对它进行特别核查,但朝鲜认为以前从无特别核查的先例,这么做是对朝鲜的歧视,而且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情报的是美国,而美国是朝鲜的敌人,所以这么做缺少公正性,朝鲜拒绝接受特别核查。双方因此争执不下,1993年,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并中止与韩国的无核化谈判。在这之后,问题出现了僵局。这时美国介入了,它一方面与朝鲜谈判,另一方面又对朝鲜进行威慑。<br />1993年6月,美朝双方进行了第一轮谈判,部分缓解了危机。双方达成了三个共识:反对使用和威胁使用武力,包括动用核武器;保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朝鲜则宣布暂不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公正核查。<br />1993年7月,双方的第二次谈判使关系出现了转机。朝鲜同意接受常规核查,恢复与韩国的半岛无核化对话,并同意用轻水反应堆取代建设中的石墨反应堆。<br />但接下来的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谈判并不顺利。朝鲜禁止核查人员在钸再加工厂收集样本,国际原子能机构随即中止了核查,并把问题提交给了安理会。在1994年,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声称要对朝鲜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并积极与大国协商,同时在韩国进行军事调动,看上去战争一触即发。<br />但在1994年6月,朝鲜出人意料地邀请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朝鲜,金日成提用冻结朝鲜的核项目来换取美朝高级会谈,美方要求朝鲜必须冻结一切核活动并永远结束其核威胁,朝鲜予以同意。1994年10月21日,美朝签署了著名的核框架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同意冻结一个已造好的核反应堆。朝鲜必须解释过去的核活动并有义务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并保证不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美国则保证对朝鲜不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通过平等对话改善双边关系。在2003年之前为朝鲜建设2座轻水反应堆发电站,建成之前,美国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的燃料重油。这样一来,美朝关系的基础得以奠定,第一次核危机终于得以平息。<br />协议签订之后,朝鲜基本履行了协议义务。1996年美国帮助朝鲜拆除了8000个核燃料棒。朝鲜还同意使用韩国而不是美国提供的核反应堆。但美国对协议的履行却不到位。尽管取消了每年举行的协作精神的联合军事演习,但一直在朝鲜半岛进行单方面或与盟国进行演习,向朝鲜施压,还加强与韩国的军事合作,以朝鲜的导弹威胁为由,与日本联合开发TMD,还把朝鲜列入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在提升美朝关系方面,朝鲜的初衷是想实现美朝建交,但双方只设了联络处,美国还说联络处是外交上最低级别的,不可能带有大使衔。美国对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和提供重油方面也反应迟缓。轻水反应堆主体工程2000年8月才开始,根据协议,2003年要完成是不可能的。朝鲜因此很不满意。</p><p><br />二、第二次朝核危机</p><p>爆发:2002年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朝鲜,双方争吵不断,朝鲜代表在争吵时声称朝鲜正进行浓缩铀计划.凯利回国一周后,美国宣布朝鲜已经破坏了核框架协议,终止向朝鲜提供重油。这样美国也开始抛弃了框架协议。2002年12月12日,朝鲜宣布重新启动冻结的核测试,框架协议走到了尽头。朝鲜要求与美国进行双边谈判,但美国坚持多边谈判,危机进一步恶化。2003年1月10日,朝鲜第三次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还发射了导弹,在东部沿海进行导弹试射,跟踪美国的侦察机,宣布将对8000根核燃料弹进行后处理,后处理后就能得到制造核武器的原料。美国则以硬对硬,有的官员还扬言要对朝鲜进行海上封锁和政权更迭。</p><p>爆发原因:<br />(1) 布什上台后对朝鲜采取了严厉的政策。他上台后不久就对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表示质疑,要求重新审议美朝关系,中止双边高级会谈;布什还提出要把朝鲜的核问题、导弹问题、常规武器问题放在一起,要进行一揽子谈判;911事件之后,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变得更具攻击性,布什在第一份国情咨文中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在2002年3月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把朝鲜列为进行核打击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也以硬对硬,更努力地去开发核武器以求自保。<br />(2)通过核框架协议的8年执行,美朝双方不仅没有建立起互信,反而加重了相互猜疑。朝鲜在遵守协议时经常搞战争边缘政策,认为美国根本不想执行协议,完全漠视朝鲜的安全利益,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朝鲜的现政权。美国则认为朝鲜经常对它进行讹诈,不值得信赖。<br />(3)通过核框架协议的执行,朝鲜对于安全的担忧并未解除。它觉得两个目标都没有实现,十分失望。</p><p><br />三、朝鲜核危机是否会引发战争?</p><p>尽管朝鲜频繁使用战争边缘政策,但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美国的手中。假如战争爆发,朝鲜几乎没有什么胜算,它能做到的是能给美国带来多大的代价,战与非战主要看美国的政策。布什本人在朝核问题上还未做出最后决策,目前主要是“拖”,方法是通过多边谈判来解决问题。依靠多边方式主要是布什政府对朝鲜没有信任感,认为只有通过多边谈判达成的国际协议才能约束朝鲜。美国国内寻找的最终方案是改变朝鲜的现政权,但对如何做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在行政当局内部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派是以鲍威尔为代表的国务院,主张尽量和平解决,而以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国防部则主张用军事手段彻底解决。从目前来看,布什倾向于鲍威尔这一派的意见。<br />此外,美国两党在朝核问题上的意见也截然不同。民主党比较强硬,指责布什政府置朝核问题这一当前最严重的威胁于不顾,全力以赴推翻萨达姆政权,这是找错了对象。毕竟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朝鲜很可能早就有了。民主党还攻击布什政府在朝核问题上束手无策,表态含糊,既不肯与朝鲜谈判,又不敢与朝鲜发生正面的军事对抗,听任朝鲜掌握事态的主动权,将来对美国将后患无穷。他们主张为朝鲜的核计划划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但布什政府认为朝核问题固然重要,但中东和伊斯兰国家的激进势力,尤其是恐怖主义才是美国真正的威胁,美国改造中东的计划现在是任重道远,应长期关注中东地区。如果给朝鲜划出红线,朝鲜就可以在红线内自由活动,甚至越过红线试探美国的反应,所以该做法不可行。</p><p><br />四、美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困境</p><p>美国的对朝政策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存在一些困境。</p><p>战略和力量的困境<br />美国在朝核问题上面临一种战略布局上的困境。911事件之后,恐怖袭击使中东成为美国战略布局的重点,虽然伊拉克战争取得胜利,但中东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维持伊拉克局势的稳定;对伊拉克进行民主改造;推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如何对付伊朗以及如何降低中东地区日益升高的反美情绪等等。所以美国不希望朝鲜和中东同时成为战略重点,致使它不能首尾相顾,它希望先把朝鲜问题放一放。<br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在中东和在朝鲜的历史记忆非常不同。1991年海湾战争是美国在军事上的一个辉煌胜利。它率领多国部队在伊拉克几乎取得完胜,还创造了低伤亡的奇迹,一扫越战留下的阴霾,重新获得了自信心。但朝鲜战争留给美国的则是阴影,美军死亡将近5万人,所以记忆是阴暗的、灰色的。<br />此外,美国在处理危机时还很在意自己的对手是谁,很在意是否有胜算。朝鲜军队有120多万人,装备虽差,但训练有素,作战意志力顽强,还有一系列对付美国的手段。它的军队大都部署在38线附近,汉城离38线很近,在战争初期能给美韩以重创,还有导弹能打击到美国驻日和驻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它还在半岛挖了大量的地洞,地下工事几乎联成一体。</p><p>(2) 地缘政治的困境<br />世界上的五大力量(中、美、俄、日、欧盟),四个都集中在这个地区,朝鲜半岛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大国分布密集,力量互相制衡。朝鲜问题处理不好,会引发大国间的冲突与危机,所以处理的风险远远大于伊拉克。美国必须在这个问题上三思而后行。<br />美国在东北亚受到的制约也较多。美国的军事行动会受到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反对,很可能会陷入孤立。布什政府是以单边主义闻名的,但它要在朝鲜核问题上讲多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所受的制约较大。<br />美国在东亚的盟国所发挥的作用与欧洲盟国不同。在欧洲,尽管美国的盟友与美国经常在处理欧盟以外的事务时有很多分歧,但在处理欧洲内部事务时却是相当团结的,例如波黑冲突、科索沃危机等。但在东亚,美国的盟友——日、韩主要发挥着劝架的作用。最明显的是1994年的第一次朝核危机。当时中、日、韩都极力反对,尤其是韩国。在这一次朝核危机中,日韩的态度与美国的态度显然不同。韩国还抱怨可能是由于美国的一些做法激化了朝核危机,韩国认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是和平解决。由于美国解决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就是韩国,所以它必须要考虑韩国的立场,这对美国也是一个制约。</p><p>(3) 美国自身政策的困境<br />美国外交政策主要受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在伊拉克问题上,两者结合得较好,美国的立场因此坚定而又明确。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出发,美国要消灭暴君,宣扬民主,对伊拉克进行民主改造;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它要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对伊朗这样的“流氓国家”进行威慑。<br />但在朝核问题上,两者互相矛盾,政府的态度也因此不是很明确。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出发,美国认为朝鲜是最顽固的极权国家,金正日是一个让人民挨饿的领导人,所以一直希望它倒台,拒绝承认朝鲜。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朝鲜半岛的对峙维持在目前这种状态可能对美国最有利,因为有朝鲜核危机的存在,美国就有继续驻军和加强驻军的充分理由,也可以巩固盟友对它的依赖。正是出于上述两种考虑,美朝双方是谈又谈不成,打又打不成。<br />具体政策选择的困境<br />通过多边外交和平解决:这是主流方案,但如果美国不答应朝鲜提出的核心条件,就难以谈成,如果谈判无限期延长将对美国不利,那会让朝鲜有更多的时间发展核武器,并提出各种挑衅。<br />经济制裁:美国如果通过联合国制裁,中俄两国不会同意;如果联合盟国进行制裁,效果不会很大,因为这些国家本来就和朝鲜没有什么经济往来。<br />海上封锁:这是临近战争的状态,可能会有威慑作用,但可能会把朝鲜直接推入战争。但即使不把朝鲜推入战争,也不能有效阻止朝鲜进行核开发。<br />有限军事打击:中、韩、日都会反对,而且这也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因为朝鲜一定会倾全力反击,这样就不存在什么有限性。<br />全面军事打击,改变朝鲜政权:这是美国鹰派认为的彻底解决方案。但战前如何协调与各方的关系将会十分艰难,朝鲜会比伊拉克更难对付,美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对于战后的安排,美国至今还没有什么设想。<br />仔细分析,以上这些方案都有局限性。</p><p><br />五、答疑解惑</p><p>1、如果战争爆发,中国立场如何?<br />这是政府难题,从理性角度看,最好是避免战争爆发。<br />2、会谈为什么选择在北京?会谈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br />中、俄为中间地带,中国主动发挥作用,成为美朝之间的桥梁。六方会谈给了大家一次坐下来的机会,成果会很有限,但坐下来就是进展。中国发挥协调作用,对中美关系的改善是极为有利的,中国还是能对朝鲜施加一定影响的。<br />3、朝鲜的统一对中国有利吗?<br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周边国家像中、俄、日都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只是美国说的坦率而已。日本担忧更大。<br />当然官方的立场是支持朝半岛和平统一,因为我国还有台湾问题。<br />4、中国的利益何在?<br />朝鲜半岛无核化,周边安定,不打仗。<br />5、此次北京六方会谈的基本情况怎样?<br />尽管美朝仍未能进行一对一的正式对话,在朝鲜先放弃核计划,还是美国先给予朝鲜安全保障的问题上还有很大分歧,但各方重申半岛无核化是共同目标,核问题应坚持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并就今后召开更多会谈的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可以说,问题正向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p></div></td></tr></tbody></table><!-- InstanceEndEditable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12-1 19:40:2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战争爆发,中国立场如何?<br />这是政府难题,从理性角度看,最好是避免战争爆发。<br />2、会谈为什么选择在北京?会谈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br />中、俄为中间地带,中国主动发挥作用,成为美朝之间的桥梁。六方会谈给了大家一次坐下来的机会,成果会很有限,但坐下来就是进展。中国发挥协调作用,对中美关系的改善是极为有利的,中国还是能对朝鲜施加一定影响的。<br />3、朝鲜的统一对中国有利吗?<br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周边国家像中、俄、日都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只是美国说的坦率而已。日本担忧更大。<br />当然官方的立场是支持朝半岛和平统一,因为我国还有台湾问题。<br />4、中国的利益何在?<br />朝鲜半岛无核化,周边安定,不打仗。<br />5、此次北京六方会谈的基本情况怎样?<br />尽管美朝仍未能进行一对一的正式对话,在朝鲜先放弃核计划,还是美国先给予朝鲜安全保障的问题上还有很大分歧,但各方重申半岛无核化是共同目标,核问题应坚持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并就今后召开更多会谈的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可以说,问题正向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
3#
发表于 2006-12-1 19:40:2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战争爆发,中国立场如何?<br />这是政府难题,从理性角度看,最好是避免战争爆发。<br />2、会谈为什么选择在北京?会谈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br />中、俄为中间地带,中国主动发挥作用,成为美朝之间的桥梁。六方会谈给了大家一次坐下来的机会,成果会很有限,但坐下来就是进展。中国发挥协调作用,对中美关系的改善是极为有利的,中国还是能对朝鲜施加一定影响的。<br />3、朝鲜的统一对中国有利吗?<br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周边国家像中、俄、日都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只是美国说的坦率而已。日本担忧更大。<br />当然官方的立场是支持朝半岛和平统一,因为我国还有台湾问题。<br />4、中国的利益何在?<br />朝鲜半岛无核化,周边安定,不打仗。<br />5、此次北京六方会谈的基本情况怎样?<br />尽管美朝仍未能进行一对一的正式对话,在朝鲜先放弃核计划,还是美国先给予朝鲜安全保障的问题上还有很大分歧,但各方重申半岛无核化是共同目标,核问题应坚持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并就今后召开更多会谈的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可以说,问题正向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8 05:1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