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渤海边的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家大院(中国)(电视剧)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50:12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font color="#3100de"><h1>成都商报:前有诚信铺路 后有中国晋商</h1></font></tr><tr><td height="8"></td></tr><tr><td bgcolor="#bd6bff" aligh="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images/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r><td align="center" bgcolor="#fff3ff" height="33"><a class="htt" href="http://ent.sina.com.cn/"><font color="#7b4109"><a href="http://ent.sina.com.cn" target="_blank">http://ent.sina.com.cn</a> </font></a><font color="#7b4109">2006年03月01日07:01</font>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td width="603" bgcolor="#fff3f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3" border="0"><tr><td width="20"></td><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r/m/2006-03-01/U1513P28T3D1001114F326DT2006030109483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乔家大院》海报<br /><p>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了五个多世纪,他们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今天,我们将他们统称为“晋商”。</p><p>  虽然<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v/m/f/qjdy/index.html" target="_blank">《乔家大院》</a>一剧演绎的是惊天地、泣鬼魂的壮美悲剧,留给我们后人、留给我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id="PublicRelation2" style="DISPLAY: none" name="PublicRelation"></div></td></tr></table>们观众的却是名垂史册的儒商文化--这个文化源于数千年的儒家文明,它的根本理念是“做心里装着天下的商人”;它的根本准则是“诚信”,是“言而有信,诚必有果”;它的根本追求是以强国为本、以富民为务,为天下聚财、为苍生造福。</p><p>  “《乔家大院》中有很多对晋商文化的诠释,真实再现了晋商精神!”山西祁县县志办公室主任武殿琦说。</p><p> <strong> 乔致庸其人</strong></p><p>  200年前,乔家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从小本生意起家,逐渐成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之后又在孙子乔致庸的手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把商行、银号开到了东北、京津和长江流域。1900年前后,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甚至一度控制了整个清政府的经济命脉。而乔家老宅现在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电影、电视剧都选择在此拍摄。</p><p><strong>  晋商的起源和衰落</strong></p><p>  据山西祁县县志办公室主任武殿琦介绍,晋商大约是在明朝中期产生的。当时,为了抵御外来民族的入侵,山西商人从粮草入手做生意,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换来了一个优惠政策:就是可以进入长期被官方垄断的盐业做生意。从此,他们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于商界。</p><p>  由于能吃苦、讲诚信、有开拓进取精神,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布匹,下至高粱、葱蒜,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但晋商的鼎盛时期是票号的出现,也就是乔致庸经商的时代。大约1900年,晋商票号开始控制全国的经济命脉,乔家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山西商人在全国开了30多家票号,大概有600多个营业点。乔家一股银的红利就能达到1.7万两,乔家在一家票号里高达34股银,也就是说乔家四年下来仅仅靠一家票号就能赚50多万两银子。”</p><p>  在晋商达到鼎盛时,晋商的衰落也紧跟其后。1907年左右,清朝政府成立户部银行,在各省也开了银行。随同外国银行一进入中国,晋商垄断全国票号的局面就此打破,以乔家为代表的晋商也就此转向衰落。</p><p><strong>  乔家后人:大院是整个晋商的缩影</strong></p><p>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电视剧《乔家大院》能出炉,有一个关键人物不得不提,就是担任该剧总顾问的乔燕和,她是乔家第七代传人。“我之前是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退休后除在剧院任教外,我还参与了北京电视台影视中心电视剧的拍摄工作,成了一名‘打工老太’。”乔燕和说,作为乔家后人,她和父亲乔铁民一直想总结乔家做的事。“200年前,乔家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从小本生意起家,逐渐成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之后又在孙子乔致庸(我祖爷爷)的手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把商行、银号开到了东北、京津和长江流域。我的爷爷乔映霞又创造了一个辉煌。”乔燕和表示,2003年她就开始筹备拍摄这部电视剧,编剧朱秀海是2003年9月开始到祁县采访、创作剧本的。</p><p>  总导演胡玫说:“乔家最鼎盛的时期,在传至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时候,一股银达到1.7万两,这在当时已经是巨富了,但是乔家仍然不是当时山西的首富。我不可能将晋商文化面面俱到地展现,只能取其代表,我选择乔家为代表,不是因为其巨富,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晋商精神。”乔燕和还补充说:“我要阐明一个观点,《乔家大院》写的不只是一家一族的事情,而是整个晋商的事情,反映的是晋商的美德和精神。其实,乔家和晋中的曹家、渠家、常家都有联姻,存在亲戚关系。若没有这片土地和人民,就没有这个家族。”</p><p>  “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乔家的店规和家规也是真实的。”编剧朱秀海说,“作为晋商代表,乔致庸不只为自己取财,还有爱国意向,当时海防援,西征,他都为朝廷分担开销。他经商讲求诚信和做人的道理。贯穿诚信,把儒家思想和晋商商帮多年的商业实践结合,这是晋商文化很重要的一点。他的管理思想也很进步。当时已经提出股份制改革,他家佣人可以参股,这是非常先进的管理机制。乔家重文化教育,高薪用教师。他用人要求掌柜不喝花酒、吸毒。这些都真有其事。”不过,朱秀海也透露,剧中涉及到的乔致庸的具体故事也有不少虚构的成分。</p><p> <strong> 诚信</strong></p><p><strong>  一斤一两只当一斤</strong></p><p>  “我们拍这么一部电视剧并不是仅仅要讲述一代晋商的发展史,而是想让人明白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儒商精神的根本在‘诚信’二字,这可能也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缺失的一种价值观念。《乔家大院》的故事对于现实也具有意义,因为它弘扬了一种商业文化。晋商的精神实质便是‘诚信’,对于现在的中国商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商界,我想会对我们有一些启发。因此,我呼唤这种精神。”该剧总导演胡玫说。</p><p>  武殿琦称,《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的“诚信”可谓无处不在。“历史上,乔家店规就是‘义、信、利’,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比如在包头发生的乔家店铺胡麻油掺假事件,乔致庸就以诚信赢得了更多顾客和商家的支持。乔致庸让买家用假胡麻油来换真胡麻油,他肯定亏了,但他宁可自己吃亏也要达到长久和人做生意的目的。靠什么?诚信。”武殿琦表示,乔致庸的成功就在于他用“诚信”来开拓市场。“乔致庸从武夷山贩茶也是这样,除了给买家货真价实的茶叶,而且还给买家很多优惠,如一包一斤一两茶叶只当一斤来销售。乔致庸要的就是好的信誉。”</p><p>  <strong>开拓</strong></p><p><strong>  乔家生意做到国外</strong></p><p>  “由利益而起动的开拓进取精神,是明清山西商人鏖战于商场的精神动力。有许多山西商人就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他们不畏艰辛,敢于冒风险。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北走蒙藏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充分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如山西商人在清代开辟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到库伦,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这是继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武殿琦说,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把山西商人这种开拓进取精神表现得尤其突出。</p><p>  “乔致庸从一个叫花子身上偶然买到一张百年商路地图,潜心研究后发现因太平军作乱而封锁多年的茶路蕴藏着巨大商机。乔致庸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带着各商家不怀好意的股银南下前往产茶胜地武夷山。虽然在南下途中困难重重,但乔致庸还是带着为各家采办的茶叶回到了祁县。随后,乔致庸又北上恰克图贩茶,直到中俄边境,凭借着‘义、信、利’和俄国商人签订了长期合作贸易合同。至此,南至武夷山,北到恰克图的这条封锁多年的茶路被乔致庸疏通,千万茶农也因此得救。”武殿琦认为,剧中乔致庸不顾孙茂才极力反对毅然前往北京,力排众难,开设票号,提出“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口号,这也是一种开拓进取精神。”而这种开拓进取精神,最终引领乔致庸走向成功。</p><p> <strong> 敬业</strong></p><p><strong>  掌柜马荀干到老死</strong></p><p>  晋商的敬业精神,也是常为人所称道的。明清时期,晋人摒弃旧俗,褒商扬贾,以经商为荣。榆次富商常氏,有清一代不绝于科举,但绝不轻视商业,而且是把家族中最优秀的子弟投入商海。常氏家族弃儒经商、弃官经商的子弟很多。而把商业作为一项终身的崇高的事业来对待,正是山西商人经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敬业,是事业成功的源泉,而勤奋、刻苦、谨慎的作风,又是山西商人敬业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p><p>  就《乔家大院》而言,体现这种晋商精神的代表人物有很多。除了乔致庸,他的助手高瑞、大掌柜马荀都具有这种精神。”武殿琦说,比如高瑞就不怕苦,不怕累,跟着乔致庸走南闯北做生意,他保证乔致庸做成大生意功不可没。“尤其是马荀最具有代表性。剧中的马荀是一个真实人物,他也是祁县人,原本只是乔家派往包头的一个学徒。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他从伙计干到了大掌柜。乔致庸任命马荀当大掌柜时,他仅仅只有28岁。由于乔致庸很器重他,马荀也很讲义气,在乔家当大掌柜干了四五十年,直到老死也没有背叛乔家。”</p><p> <strong> 节约</strong></p><p><strong>  陆大可只“抠”自己</strong></p><p>  “山西商人能富甲一方,跟勤俭节约也分不开。”总导演胡玫说,《乔家大院》中的主要人物的身上有很多山西商人代表性的、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再有钱他们也很土、很抠门、很简朴。他们遵循儒教的精神,用以德服人的方式去处理经商的关系、家族内外部的关系。他们就算再有钱、再惊天动地,也非常淳朴。</p><p>  而武殿琦认为,勤俭节约是晋商的精神,也是山西人的优良传统。“比如剧中雷恪生扮演的‘山西第一抠’陆大可,他的抠门、简朴实际上是晋商本色。”其实对于这个“抠”,晋商文化研究专家武殿琦也有自己的理解:就是对自己抠,对别人不抠。“比如给女婿乔致庸借银子救急,陆大可为了女儿陆玉菡的幸福非常慷慨。女婿被关进牢房,他不惜变卖所有家产来救乔致庸。而在自己死之前,他却叫自己的女儿只花二两银子把自己埋葬。”</p><p>  此外,山西商人的群体精神也不可小视。“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他们用宗法社会的乡里之谊彼此团结在一起,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武殿琦称,《乔家大院》中水、元、邱三家出钱,让乔致庸去武夷山贩茶股,就是一种群体精神的体现。“而乔致庸大胆给伙计顶身股,让劳资双方均可获利,极大地调动了乔家上下的积极性,就是在商业经营中充分发挥了群体作用。”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彭志强采写</p></font></td></tr></table></td></tr></table>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50:31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font color="#3100de"><h1>燕赵都市报:《乔家大院》陆玉菡是个极品</h1></font></tr><tr><td height="8"></td></tr><tr><td bgcolor="#bd6bff" aligh="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images/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r><td align="center" bgcolor="#fff3ff" height="33"><a class="htt" href="http://ent.sina.com.cn/"><font color="#7b4109"><a href="http://ent.sina.com.cn" target="_blank">http://ent.sina.com.cn</a> </font></a><font color="#7b4109">2006年02月28日03:50</font> 燕赵都市报</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td width="603" bgcolor="#fff3f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3" border="0"><tr><td width="20"></td><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p>  这一部<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v/m/f/qjdy/index.html" target="_blank">《乔家大院》</a>真是典型的慢热型的国产片。一开始我是横眉冷对,没看几集就开始喜欢,这两天更是看得我要强烈呼吁,大力推荐。力荐各位男士一定要拉着老婆一起观摩此片。此片堪称是融艺术与现实于一体,集艺术欣赏和教育意义于一身的大剧,剧中<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s/m/f/jqq.html" target="_blank">蒋勤勤</a>扮演的陆家小姐陆玉菡真是女人当中的<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s/h/f/ldh.html" target="_blank">刘德华</a>,聪明女人的好典范。</p><p>  陆家大小姐初入乔家,洞房没人来,吃饭没人在,洗脸帕递出去都没得人理睬。人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id="PublicRelation2" style="DISPLAY: none" name="PublicRelation"><table style="MARGIN: 10px 8px 3px 7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span></span></td></tr></tabl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order="0"><tr><td height="9"></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ackground="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2.gif" border="0"><tr><td height="45" rowspan="2"><img src="http://ad4.sina.com.cn/shc/xfrd_0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style="PADDING-LEFT: 5px; PADDING-TOP: 4px" width="286"></td><td width="4" rowspan="2"><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div></td></tr></table>家一不哭,二不闹,三也不上吊。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是忍者神龟的精神啊(想起一个对子,上联:只要日子过得去,下联:哪怕头上有点绿,横批:忍者神龟)。以前有一幅<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漫画" onload="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漫画" target="_blank">漫画</a></span>,几张连环画交待了一个故事:第一幅画是老婆从老公身上找到了一根头发,于是开始不断的把这根头发往外拉,拉到最后一幅画,老婆自己拉出来的头发组成了一个<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性感" onload="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性感" target="_blank">性感</a></span>女人,挽着她的老公就走了。深刻啊。再看看人家陆大小姐是怎样把自己老公心头本来已经有了的一个女人变成一根头发吹走了。不要动不动就要求,首先应该有付出。苦不苦,想想陆小姐独守洞房多无辜;酸不酸,看看陆小姐心里多少醋;服不服,看看人家陆小姐以德报怨留住丈夫。</p><p>  乱侃一阵之后说句正经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眷属的家家幸福。罗小刚</p><p></p></font></td></tr></table></td></tr></table>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51:04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font color="#3100de"><h1>评《乔家大院》:忆富思穷的现实意义</h1></font></tr><tr><td height="8"></td></tr><tr><td bgcolor="#bd6bff" aligh="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images/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r><td align="center" bgcolor="#fff3ff" height="33"><a class="htt" href="http://ent.sina.com.cn/"><font color="#7b4109"><a href="http://ent.sina.com.cn" target="_blank">http://ent.sina.com.cn</a> </font></a><font color="#7b4109">2006年02月21日20:26</font> 新浪娱乐</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td width="603" bgcolor="#fff3f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3" border="0"><tr><td width="20"></td><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p>  《乔家大院》在中央一套的黄金时段播出,题材并不新,想必是欲以情节取胜。观众也许已经不再诧异自己于对晋商的无知,再写出什么抱愧的东西,就像当年余秋雨先生在吃了一惊之后写出《抱愧山西》一样。对于外省人来说,抱愧大可不必,对于省内人来说,在次又一次把老祖先抬出来向外炫耀,也脱不了有些阿Q的滑稽嫌疑,我们的祖上也曾经阔过,而且不是一般的阔,可以阔到让当年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小组合不上嘴巴。</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id="PublicRelation2" style="DISPLAY: none" name="PublicRelation"><table style="MARGIN: 10px 8px 3px 7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span></span></td></tr></tabl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order="0"><tr><td height="9"></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ackground="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2.gif" border="0"><tr><td height="45" rowspan="2"><img src="http://ad4.sina.com.cn/shc/xfrd_0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style="PADDING-LEFT: 5px; PADDING-TOP: 4px" width="286"></td><td width="4" rowspan="2"><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div></td></tr></table><p>  据我看来,对外省人炫耀的意义仅此而已。对于省内人为说,回忆一下往晶的繁华与辉煌,借以刺激一下已经有些麻痹的神经,让山西人稍稍振奋起来,这是看完电视之后忆富思穷的现实意义。</p><p>  穷是难以否认的,就说那个让人提起来不太舒服的GDP,虽然很片面,很不健康,很不绿色,但是我产还是能从表面上就看出来,我们一个省的人民辛苦一年的收成比不上人家一个市,想打肿脸充胖子都没有条件。我们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只能惭愧地说,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靠天吃饭,在地下打几个洞,挖点煤或者铁之类的东西来混日子。也许我们的晋商祖先们会冷笑到牙齿冻结,他们当初可都是靠贸易起家的,后来才几乎把持了中国的金融命脉。你们这样混下去,等到煤和铁挖完的时候,你们还能卖什么?</p><p>  无言以对,无颜以对。</p><p>  就拿拍电视来说,如果今天的晋商有叱咤风云的巨擘,那就直接拍他们好了,何必舍今求古、舍近求远?可把现代的晋商筛一遍,还真没有什么可怕的,起码撑不起几十集的连续剧。要说起山西的煤老板,也做过点出风头的事儿,他们曾经一次性订风气了20辆美国<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悍马" onload="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悍马" target="_blank">悍马</a></span>汽车,在网上引起了多少口诛笔伐。“山西人大褥套,挣钱还家,买房置地养老少。”新一代的煤老板们,比称人们进步了,他们把房子买到了北京和沿海,挣了家乡的钱,污染了家乡的环境,他们现在嫌家乡脏了,准备跟山西说拜拜了。这一点做得尤其记九泉之下的老祖宗们心寒,他们挣了钱,好歹还留下了不少大院,后人们收拾收拾,挂个牌子就能搞旅游挣钱糊口。如果让我个人发表一点看法,我以为世界上最没有良心的事,莫过于此。</p><p>  不去说别人了,还是说说我们留下来的人怎么生活吧。穷是穷,可是为什么会穷,需要找找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穷起直追。</p><p>  虽然比当年的晋商时期是有些不堪一提了,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山西在建国初期并不穷,但为什么后来被人家越甩越远了?山西人并不是比以往傻了笨了,也不是比以往懒了,那为什么变得穷了呢?</p><p>  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观点,穷的责任不在山西人头上。计划经济的年代,山西人当了几十年的“奶妈”,我曾经有些气愤的将山西前些年的经济结构叫做“奶妈经济结构”,到现在为止,这种“奶妈经济”的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我们山西省人还在含辛茹苦地哺育着一些省市地区。有没有人为此算过这一笔账?这些年来,山西人无偿地甚至是贴着钱输出了多少“奶”?国家的投入是多少?山西的产出是多少?如果人有敢把这笔账亮出来,那一定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p><p>  自私地想一想,如果把这个天文数字补贴在山西,山西现在不说富甲天下,应该说在小康的日子里也会过得非常滋润。我们没有这么想,也不能这么想,山西人的大局意识还是有的,既然做了“奶妈”,就应该把孩子们养好养大。虽然我们的容颜枯黄了,我们的采空区塌陷了,我们的水资源也即将枯竭了!</p><p>  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被养了几十年的,现在已经羽翼丰满的省市,是应该对山西抱有深深的愧意,并应该从心里感恩的。</p><p>  愧不愧,感不感恩都不提了,那是人家的事儿,强迫不得。我们也不必再揪着历史不放想追讨些利息,那不是老百姓所能做到的,怨天尤人更不值一钱很子。我们只能立足于灾样的大环境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忆富思穷的目的,还是想以古为镜,从中找到些实际一些的东西对现在要做的事有所补益。</p><p>  为什么地处封闭的山西,我们的祖先们可以从容指点江山?为什么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并且称雄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拂去厚厚的尘土,摩挲那些拼接在一起的历史碎片,我们能清晰地看见两个永远难以磨灭的字:诚信。</p><p>  诚者成也,不诚者不成也。使奸耍滑也许可以得逞于一时,却不能包打天下。这是我们在忆富思穷之后,所能得到最有意义的东西,这两个字可以刻在现代山西老板们的大班台上,作为创业的锦襄。</p><p>  知耻而后勇,何况这耻并不是由于我们的不争气造成的,踏踏实实的山西人应该拿出点气魄,甩掉包袱,大步赶路。当年一样扬名天下的渐商已经发力,尤其是温州人,足迹踏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在他们的眼里,新晋商还根本不值得一提。</p><p>  看到这里,山西大大小小的老板们,该作何感想?纵不能横扫六合,唯我独尊,也须到潮头击水,鼎足而立,最不济也不要窝在家里,给先人们抹黑。</p><p>  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山西人。未来的全球商界,我们肯定会看到气定神闲、笑谈风云的山西商人,他们会续写晋商的丰采、晋商的传奇、晋商的荣光。</p><p>  我们只能祈愿这一天早点到来。(文章转自:山西晚报) </p><p></p></font></td></tr></table></td></tr></table>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51:19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td height="8"></td></tr><tr><font color="#3100de"><h1>我看《乔家大院》:苍凉外表下的故事</h1></font></tr><tr><td height="8"></td></tr><tr><td bgcolor="#bd6bff" aligh="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images/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r><td align="center" bgcolor="#fff3ff" height="33"><a class="htt" href="http://ent.sina.com.cn/"><font color="#7b4109"><a href="http://ent.sina.com.cn" target="_blank">http://ent.sina.com.cn</a> </font></a><font color="#7b4109">2006年02月21日20:25</font> 山西晚报</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td width="603" bgcolor="#fff3f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3" border="0"><tr><td width="20"></td><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p>  高高院墙,威严高墙垛口,熟悉的老房子,一幕幕展我们眼前。千回百转的唢呐声一声声击进人心深处。2月15日晚,被誉为2006央视情感大戏的《乔家大院》在CCTV——1正式开播。今年过年回到祁县老家时,父亲和叔父们一再跟我念叨,在中堂都拍成电视剧了,过了年就能看了。在他们心中,惦记这部电视剧已经不止一天两天了。我幼时居住的村子距离乔家堡不足3里远,老家人对乔家大院都朦胧 一种特殊的、说不出清楚的感情。“乔家大院”这个称谓在他们心中远不如它的的宅名“在中堂”响亮。</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id="PublicRelation2" style="DISPLAY: none" name="PublicRelation"><table style="MARGIN: 10px 8px 3px 7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span></span></td></tr></tabl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order="0"><tr><td height="9"></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ackground="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2.gif" border="0"><tr><td height="45" rowspan="2"><img src="http://ad4.sina.com.cn/shc/xfrd_0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style="PADDING-LEFT: 5px; PADDING-TOP: 4px" width="286"></td><td width="4" rowspan="2"><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div></td></tr></table><p>  在我记忆中,乔家堡“在中堂”一直是儿时伙伴们谈话中经常出现的东西。听说院落的整体布局就像结婚时贴的红喜字,曾经一段时间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能到一个特别高的地方看“喜院子”。那时去乔家大院参观并不花钱,只是因为我们年纪太小,而大人们又因为农忙没有时间带我们去,而且那个时候在中堂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所破旧的老房子,没有啥看头。所以幼时在中堂一直都是我们的梦想,却始终都没有去过乔家堡。母亲说,很久以前乔家大院曾经是县里党校的所在地,二舅当年在那里上党课,在乔家大院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母亲们常结伴去看二舅,在中堂可以随便进出。在她们的眼中,那里除了旧房子什么都没有。</p><p>  又过了几年,在中堂挂上了祁县民俗博物馆的牌子,那时乔家大院依旧很破旧,但如果进去参观,仍然需要买门票。虽然我有了机会能经常去知家堡,但每次也只是在乔家大院的高墙和大门外转悠,想象乔家大院大门外的墙上的砖雕百寿图。附近居民中口口相传的一句话是“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p><p>  后来我上了小学,听说有人在乔家大院拍电影,而且有很多有名的大明星,我几次与伙伴们骑自行车前去看热闹,每次在院门口只能见到一群穿着大衣扛着机器的人进进出出,却一直都没见过所说的大明星。后来电影放映了,才知道当时拍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听说当时这电影还很有名气,但在我们那里却是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倒是电影里那句“大院点灯!二院点灯!”的台词,一度成为我们在学校大声喊叫的内容。当时在村子里还有过这样的传言,电影剧组在乔家大院拍雪景的时候,他们买来了一卡车的化肥,然后把院子里和房顶上都撒满了化肥充雪,人踩上去都“咯吱咯吱”响。等电影拍完后,乔家堡去乔家大院打扫卫生的村民,都分到一两袋化肥。尽管这件事无从考证,这个话题却在乔家堡周围的村子里流传了许久,一时间乔家堡的村民便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p><p>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去扫墓。在返回的路上,我们拐到乔家堡参观,等了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尽管当时的乔家在院依然很破旧,但那时的我们却依旧兴致勃勃,认真地听着讲解员关于乔家历史的讲述。多年后,当乔家大院已经修缮一新,成为中国历史遗产时,我陪朋友重游乔家大院时却再也没有那种亲节的感觉。</p><p>  再后来我上了中学、上了大学,很少有机会再去乔家大院。但是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我邓都能到乔家堡满足一回,这一天是乔家堡赶集的日子,应同学的邀请,我每年都能到乔家大院重温我幼时的梦想。也经常能到乔家大院重温我幼时的梦想。也经常能在大院外看到穿着军大衣或者摄影马甲的人们扛着机器在大院进进出出。过不多久,就又能听说什么什么电影电视剧又在乔家大院开拍了,但再没有当年类似化肥的传说,大家的目光已经都集中到了乔家堡村民修建的厕所上。大家都说,乔家堡人家里修个厕所都能赚钱,光靠厕所一年啥都不干也能当个万元户。</p><p>  关于乔家人的事情,小时候听说过不少,但真正可以相信的内容却不少,但真正可以相信的内容却并不多。我只知道乔家是从卖豆腐发家的。买卖曾经做遍了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后来乔家人都搬走了,也不知道是去了台湾还是去了国外,关于乔家乔致庸的故事,现在许多乔家堡的村民也不甚了解。</p><p>  《乔家大院》开播了,说的是家乡的老人、家乡的旧事,拍的是家乡的天空和家乡的老房子,我心里还是有些得意的。这虽然不是乔家大院第一次上荧幕,但以前它总是作为一个故事的容器,用苍凉的外表盛放别人的故事,它终于可以歇下来,回忆一下自己主人的曲折多难的故事了。</p><p>  (文章转自:山西晚报)</p><p></p></font></td></tr></table></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8:5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