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1月11日
在学界同仁的热情支持下,截至到2008年11月11日,“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组委会收到专题讨论小组申请11个,培训班申请1个。根据组委会的建议,各个专题讨论小组原则上由一名主持人和四名发言人总计五人组成。
在各个专题小组主持人的努力下,现将专题讨论小组和培训班的筹组情况汇报如下。由于会期临近,组委会诚恳地希望各个专题讨论小组主持人在11月20日之前将讨论小组的最终发言人名单发至组委会,以便会议安排。
联系方式: 电邮ircommunity08@gmail.com 传真010-62773173 电话010-62788801
联系人:王小云
会议时间:2008年12月13日
会议地点:北京•清华大学
一.提出申请并已落实发言人的专题讨论小组
1.贝淡宁 (Daniel A. Bell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主持:“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
小组发言人:
贝淡宁(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但兴悟(中国社科院世界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华翔(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候选人)
徐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联系人:徐进博士( 电邮xuj@cass.org)
2.陈懋修博士(Matt Ferchen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孙学峰教授(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持: “国外博士生如何看国际关系的研究前沿”
小组发言人:
Renny Babbiarz (Ph.D. candidate at Johns Hopkins,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ing Chinese Sovereignty and Foreign Policy”)
Sarah Eaton (Ph.D. candidate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Researching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Finance”)
Josh Gordon (Ph.D. candidate at Yale University, “Researching Aspects of Chinese-Burmese Relations”)
Kristen Looney (Ph.D. candidate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mparative and Researching Migration and Education”)
Chris Sullivan (Ph.D. Candidate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China's Ethnic Classification Policy”)
Lee Skluzak (MA of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hina-Russia relations”)
联系人:陈懋修博士( 电邮matt.ferchen@gmail.com)
3.熊炜教授(外交学学院外交学系)主持:“中国外交的战略理念”
小组发言人:
张清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林子力(Max Lin)(利物浦大学世界与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林民旺(外交学院博士)
成晓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
熊 炜(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联系人:熊炜教授( 电邮 xiongweix@gmail.com)
4.翟琨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副所长)主持:“如何推进东亚合作研究”
小组发言人:
翟 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刘军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魏 玲(外交学院教授)
周小兵(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祁怀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联系人:翟琨研究员( 电邮zhaikun@yahoo.com)
5.王文(《环球时报》编辑)主持:“国际关系中的新闻传播”
小组发言人:
王文(《环球时报》编辑)
章敬平(《南方周末》驻京首席记者)
余万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胜军(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舒泰峰(《瞭望东方周刊》时政部副主任)
联系人:王文( 电邮wangwen@globaltimes.com.cn)
二.提出申请并已落实主讲人的研讨班
李彬教授主持:“军备控制教学研讨会”
主讲人:
李 彬(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伍 钧(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周宝根(商务部研究院博士)
联系人:李彬教授(电邮libin@mail.tsinghua.edu.cn)
三.提出申请但有待落实发言人的专题讨论小组
1.苏长和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主持:“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
小组发言人:
苏长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
高奇琦(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的联动”
翟金秀(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欧洲一体化下的民族与认同”
联系人:苏长和教授( 电邮suchh@hotmail.com)
2.张宇权教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主持:“美国大选后的外交政策走向”
小组发言人:
万晓宏(华南师范大学政行学院教授)
张根海(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候选人)
王传兴(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
张宇权(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
联系人:张宇权教授( 电邮phdzhang2@gmail.com)
3.周峰博士主持:“当今的国际关系究竟处于什么时代”
小组发言人:
许文鸿(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博士)
林 琳(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博士候选人)
周 峰(《解放军报》编辑)
联系人:周峰博士(电邮hero1382004@yahoo.com.cn)
4.周毅博士(武警指挥学院):“先秦时期国家间的联盟政治”
小组发言人:
周 毅(武警指挥学院博士)
联系人:周峰博士( 电邮 chow-yee@163.com)
5.朱天飚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持:“如何推进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
小组发言人:
朱天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刘 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联系人:朱天飚教授( 电邮tianbiao@pku.edu.cn)
6.赵建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主持:“国际军控的进展和问题”
小组发言人:
赵建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美国反扩散战略的困境与未来走向”
徐能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外空军备控制”
侯昂妤(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军备控制与中国周边安全”
联系人:赵建明博士(电邮041017039@fudan.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