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世界秩序堪为自由主义最为本原的理想之一。从现代世界秩序史的角度看,无论是
伍德罗·威尔逊关于一战后世界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和国际联盟的倡议,还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富兰克林·罗斯福建立在“四大自由”基础上的世界秩序倡议乃至建立联合国的构
想,无不闪耀着自由主义理念的光辉。而作为理想主义色彩最为浓厚的国际关系理论主流范
式,新自由制度主义对推动世界秩序的建立亦不遗余力。苏长和博士的论文《自由主义与世
界政治——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将世界秩序作为分析自由主义的一个着眼点,反
映了作者的慧眼独具。
自由主义关于世界秩序的认识,缘起于其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观;而自由主义对世
界秩序的构想,则根植于对国内社会秩序思考的延伸。①自由主义最核心的原则是建立在个
人主义(individualism)基础之上的自由,强调权利的平等、形式的平等以及在此基础之
上的公平正义,并将保障和扩大以公平正义为基点的****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动
力。按照自由主义的观点,人们或群体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受限于传统主义和刚性的等级
制度。然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必须与其他人或群体合作。在这样的社会——国内社
会和国际社会——中,互惠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期望完全是以其人之道对待其人。②在这
样基础上构建的自由主义国家学说,强调了对规则的尊重与对有限政府的向往,以及对确立
个人自由、利益与社会正义及安全之间均衡的社会的追求。③故而,自由、合作、规则、进
步成为自由主义世界观的题中之义。正如苏长和博士的文章所揭示的,它与世界秩序的关联
点在于,通过制度性或非制度性合作在国内和国际关系之中扩大****,是建立世界秩序
的基础,也是国际秩序进步性演化的动力。自由主义的世界秩序理念与其国内社会秩序的观
点一脉相承。在自由主义看来,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社会秩序应包括如下核心因素:每个人都
接受并了解所有人都接受的相同的正义原则;同时,基本的社会制度满足着并被看作是满足
这些正义原则;其公民一般都能按照社会的基本制度行事,并把这些社会基本制度看作是公
正的。④这些国内社会秩序的思考对自由主义的世界秩序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从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建立之前倡导的秩序理念、从经过现实主义洗礼后建立的全球
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架构中,我们不难发现自由主义与世界秩序之间的
本质性关联。极言之,没有自由主义的理想化追求,也难有当年世界秩序的建构。
当然,我们可以将近代以来世界秩序建构的失败归因于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竞争的张
力,乃至自由主义本身的局限。然而,思想史上最为感人的景观是,一种理念的秉持往往持
久不衰,甚或愈挫愈奋。自由主义核心理念的秉持,需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自由主义理论
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对世界秩序的认识。昔日世界秩序的缺失、现实世界的残酷并未扑灭
自由主义的热情,而是激起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在世界秩序的思想框架之中,少不了自由主
义的这道彩虹。
近二十多年来,整个世界都在某种程度上卷入了一种可以被称为自由化的潮流之中,而
新自由制度主义就是这一潮流的集大成者。迄今为止,国际关系理论最具理论体系意义的发
展,就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激烈论战以及国际关系学界依旧争论不休的新-新
合成(Neo-Neo Synthesis)。⑤以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一批新自由主义学者为在自由主
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架设桥梁而努力,⑥他们接受新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融合自由主义和现
实主义两家之长,以此为基础开创出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成为自由主义在当代最为耀眼的
发展。
新自由制度主义以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为理论核心,其基本观点是:国际社会处在无政
府状态,但国际社会并非无序,而是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国家是自私、理性的行
为体,其目的是追求绝对收益;国家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各国为了求得自己的利益而寻求
合作;国际制度是国际关系中的独立变量,通过帮助达成各国意愿的契合、实现共同利益、
减少不确定性来促进国际合作等。在新自由制度主义看来,世界秩序是主权国家、国家集团
和国际组织等国际行为体按照某种原则、规范、目标和手段来处理彼此间的关系,以及所建
立或维系的某种国际政治经济运行制度和整体态势,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全球性国际制度的
创立与运行。⑦国际制度之间存在关联性,随着国际社会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国际行为体
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国际制度不断延展为制度网络体系,各国在这一互动结构和进
程(process)之中逐渐学会重新界定国家利益,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制
度、国际法等调节和管理国际社会,促进复合相互依赖的加深、全球主义的加强和全球治理
的完善,逐步促成世界秩序的合理演化就成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推演。在基欧汉看
来,如果存在有效的全球治理,它多半是通过政府间合作、跨国网络达致的,而局部全球化
世界(partially globalized world)的有效治理需要更为广泛的国际制度。⑧要防止全球
化的停滞或逆转,就需要发展促进合作和有助于解决冲突的治理安排,建立以国内稳定制度
为基础的世界秩序。
当前,世界秩序的关键问题是寻求设计与国际关系的核心特征、关键国家的国内政治新
形式相一致的制度安排。此类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各国政府,而且需要全球化条件之下的国
际公民社会。新自由制度主义不满足于当前的世界秩序,认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世界新秩序
既不新亦非全球规模,更无秩序可言。”在依旧对世界秩序的建立充满向往、对进步充满期
望的同时,新自由制度主义未失理性主义的冷静,强调有效的世界秩序并非必然出现,它有
赖于人类的努力和对政治的深入思考。⑨
与古典自由主义一脉相承,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国内社会秩序对建立世界秩序的基础意
义,强调国际合作对建立世界秩序的重要价值。与古典自由主义相对照,新自由制度主义似
乎找到了建立世界秩序的可行处方,毕竟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实践和对其他理论范式的建设性
吸纳,新自由制度主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大为增强,对未来世界发展的脉搏把握也更为准
确,以国际制度这一进程因素作为世界秩序的核心,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建构世界秩序的理想
层面似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其可操作性也比古典自由主义大为提高。如果说古典自由主义
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总体而言面貌模糊的话,新自由制度主义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幅美好图
景和实现这一图景的相对可行途径。从这个角度讲,只要人类不失其对美好世界的合理追求,
则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之树常青。
① 本文仅从政治自由主义的角度论述自由主义特别是新自由制度主义流派的世界秩序观,鉴于自由主义是
一个松散的体系,本文对自由主义世界秩序观的认识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
② [美]罗伯特·基欧汉、门洪华编:《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北京:北京大学出
③ 李强:《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231 页。
④ [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440~441
页;约翰·罗尔斯著,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年版,第36~44 页。
⑤ 即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理性主义理论基底、科学主义研究原则、无政府逻辑假定、合作与制
度主义研究议题等方面的一致性导致两种理论流派产生通约并趋同。参见如下文献:秦亚青:《国际政治的
社会建构——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载《美欧季刊》,2001 年第15 卷第2 期,第231~264 页;
Ole Waever,“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Inter-paradigm Debate,”in Steve Smith,et al,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Positivism and Beyo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pp.149-185。
⑥ David Long, “The Harvard School of Liberal International Theory: A Case for Closure,” Millenni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24,1995, pp.489-505.
⑦ 门洪华:《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载《太平洋学报》,2004 年第2 期,第1~10 页。
⑧ Robert Keohane,“Governance in a Partially Globalized World,”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March
2001, pp.1-13.
⑨ Robert Keohane,“Hobbes’s Dilemma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Sovereignty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In Hans-Henrik Holm and Georg Sorensen, eds., Whose World Order? Uneven Globalization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5, pp.165-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