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日关系的过去与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2 23:2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日本现任首相小泉将于今年9月卸任,尤其是小泉任期内中日关系跌入持续低谷,日本朝野和舆论对“后小泉”时代的预测也日益升温,其中外交方面对于日本人最为在兹念兹不容忽视的就是日美、日中关系。 <br />7月,执政党(自民党)小泉访美,在野党(民主党)小泽访华,相同点是都受到到访国超规格接待,不同的是布什与小泉是老友道别惺惺相惜,胡哥与小泽是利益悠关各有借重。 <br />从表面上看,日本人(官方及大部分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人持轻视甚至蔑视态度,但从骨子里,却总是出于“岛民心态”的忧患与自卑,进而产生对大陆的担忧与畏惧。——这种千钧巨锤悬于头上并随时可能落下的压迫感和危机感,几百年来在日本人心头挥之不去。 <br />之所以轻视和蔑视,究其源头,不得不提及日本人的“天下观”和日本版的“华夷之辨”。据史料称,二战后,日本在官方及民间对于中国的称谓仍是“支那”,当时的国民政府向日方抗议,要求其正名为“+++国”,谁料日本的回答竟是:你们是“华”,难道我们是“夷”? <br />在日本的文明史上,对他们影响最大、最为久远的就是“唐化”和“欧化”。犹以“唐化”为甚。日本的国家体制、建筑、服饰、文化、宗教都源自大陆,日文的片假名平假名也是根据汉语楷书、草书偏旁部首发展而成,而且至今仍大量使用汉字。很久以来,日本人一直认为日本与中国是同文同种、同为“中华”,是世界的中心。而朝鲜、琉球、东南亚等国是采用中华文化的藩属国,中华文化圈以外的才是“外邦”,并认为有义务、有使命向外邦散布传播“东方文明”和以自己为中心构建世界秩序。所以,日本人心里忌讳为“夷”。——这也是19世纪后成为日本扩张的理论支撑“大陆政策”、“兴亚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文化根源。 <br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视中国为“天下”,而不是“国家”。其间一个又一个王朝不过是“打天下、坐江山”,“中华”的概念并没有变。因而,在日本人心里,既然并非同文同种的元(蒙古族)和清(满族)都可以打天下、坐江山,同文同种的日本为什么不可以? <br />对中国由敬仰到蔑视,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满清以夷入华且日益腐败无能,二是“欧化”后的日本国力日盛,“华心”也愈加膨胀,也就有了天皇圣战“迁都北京”的狂妄野心。 <br />至于对中国的担忧、畏惧、不信任,首先源于对伟大“中华文化”的敬畏,其次是元朝曾大规模渡海东征,虽因“神风”致使元军大败,但大陆的威胁已刻骨铭心。当然,,当代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力国的迅猛提升、军事现代化、信息化的有目共睹,更是实实在在的威慑。所谓“中国威胁论”,一方面有其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刻意夸张的因素,另一方面,也的确显现了日本人内心根深蒂固的恐惧。 <br />19世纪,日本天皇圣喻曾言“日华必有一战”,接下来就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占台湾、21条、皇姑屯事件、918、77、813、南京大屠杀…… <br />21世纪,在中国军方、尤其是民间,也在暗暗较劲,其焦点仍然是“中日必有一战”。只是后续历史不知会如何书写。 <br />作为中国人,上述历史不可不知。中国和日本究竟谁是“华”谁是“夷”,既要有明确认知,更要有行动准备。 <br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1 03:5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