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color="#333333">最近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多有介绍英国学派的,这也很自然,理论本应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而且比之我们已经熟悉(但远未理解)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英国学派也确有其特色。 </font><p></p><p>任晓博士在2003年第7期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上发表的随笔中谈到我们要“向英国学派学习”的五点理由,在这篇短文中论及的多是形而下的层面上的东西,主要是学习英国学派如何做学问,比如志趣相投、持之以恒、学术传承之类。但是在形而上的层面上,英国学派是值得我们反对的。</p><p>首先我们要反对英国学派的理论概念和思想。英国学派的核心概念是“international society”,中文中的翻译是“国际社会”。然而中文的翻译远不能表达这个学派对这个词赋予的意义。按照英国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汉迪·布尔的阐述,国际社会的存在是因为“一组国家意识到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它们也意识到彼此之间由一系列相互关系的共同法则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国际社会要有共同利益关系、共同价值观念、共同历史经历等等。因此,英国学派所提出的“国际社会”用国际共同体(international community)来表述似乎更为确切。</p><p>在理解了英国学派(或国际社会学派)的这个核心概念之后,我们反对它的理由就很明确了。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被视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的,这个国际社会显然根植于源于欧洲的国际体系以及对大英帝国的追忆。英国学派的观点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又一种有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而且这一理论也夹杂着英国人在二战之后从国际体系的大国序列中消失的失落感。这也是为什么怀特、布尔这些老一代的学派先驱对一定要创造出一个不同于“国际体系”的“国际社会”概念的原因。</p><p>基于此,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决不是一个多样化的和谐世界,而是一个英国价值(包括基督教价值观)主宰的世界,这个国际社会的原型是曾经辉煌的大英帝国及其附属地,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可以进入这个国际社会。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所主张的“和而不同”是相背离的。</p><p>其次我们要反对英国学派的方法。英国学派最大的理论特色是他们主张用历史、法律、哲学的方法来“阐释”国际政治,而不是需求对国际政治的“解释”。英国学派出现在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行为主义时期,但是它却是对行为主义的反叛和攻击,英国学派反对实证主义,因此,也成为旗帜鲜明对抗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一支。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学派的研究处于前科学的状态,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国际社会”,又反对理解现实的国际社会。这样一种方法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哲理的思想,但是不会有助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对国际关系事实与规律的探索。</p><p><br />上文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简要的论述了我们要反对英国学派的两点理由,那么,英国学派是不是我们可以建立中国学派的模板呢?显然不是。</p><p>英国学派有着浓厚的英国特色,但是它并不代表所有英国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的观点,冠之以“英国学派”是不合适的。国际关系学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霍夫曼所说的“美国学科”,但是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是不存在一个“美国学派”的。中国或许会产生一种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理论,但是它并不代表中国学者的一致追求,冠之一“中国学派”是也不合适的。而把建立这样一种理论最为一种学术追求是不会有助于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的。</p><p></p><p></p><p></p><p></p><p></p><p></p><p><br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