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目的
自1979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科恢复以来,国际关系学科同仁在谋求本学科的共同体建设上做出了各种努力,取得许多进步。但是,国内现有的国际关系学者的交流机制在促进学术共同体建设,推动国际关系学术研究,活跃学术气氛方面仍有很大局限。其主要原因是,学人们难以真正主动介入,学科体制内的过分细化使学科建设缺乏整合基础。
为了深入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倡议广大学术同仁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建设,从而为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教学改革、政策讨论、专业培训、期刊建设和学术评价提供充分和自由讨论的综合平台。
为此,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将竭诚与国际关系、外交学、比较政治和政治学领域的学界同仁合作,具体筹划跨校(院、所)秘书处,以筹备“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事宜。
二.形式
“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拟每年夏季举办综合性的国际关系学术会议,为期三至四天。其主要形式包括:
1.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是“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的最重要活动之一,它为已有初步研究成果的学者提供交流平台。
专题讨论小组由感兴趣的小组主持人向大会秘书处提交相关选题申请,并自行组织同行四篇专题论文,会议期间由作者宣读论文并进行讨论。
学术专题小组一般包括一名主持人和四名发言者。
2.圆桌交流
圆桌交流为学界知名专家和研究人员提供思想碰撞的舞台。
圆桌交流由感兴趣的小组主持人向大会秘书处提交相关选题申请,并自行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人员或其他相关从业者,就学科建设、重要理论或政策热点问题进行评述和展望。
圆桌会议一般包括一名主持人和四名发言者。
3.研究会诊
研究会诊旨在由专家指导博士论文开题或与会者共同讨论改进博士论文。研究会诊活动由作者在会议期间自行组织。
4.学术培训
会议期间,有关学术机构、研究院所和政府机构可举办研究方法、论文写作专业技能、研究软件和专业实习等方面的学术培训和信息发布。
5.学术期刊和著作展示
会议秘书处将邀请国内学术期刊和出版社进行现场展示,推动作者和出版者的面对面交流,从而引导作者投稿,并推动学术期刊和著作的规范化及提高水平。
6.课题合作
学术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承担国家和民间基金会课题的研究者可以发布课题信息,寻求学术上的合作者。
在条件成熟时,“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将推动对国际问题研究成果的同行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术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上述所有活动,由大会主办方和秘书处负责提供场地和相关后勤服务。
三.与会者
“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术论坛,与会者主要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从事国际关系、外交学、比较政治和政治学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士、博士后和博士生。与会者以个人身份参加,不代表任何机构。
四.成立大会
为了2009年夏季“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首届会议的顺利召开,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将在2008年冬筹组秘书处并召开建立“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的预备会议。
(一)具体内容:
1.专题讨论:现有“外国在华博士生如何看中国崛起”和“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两个专题小组,欢迎有兴趣的同仁参与这两个专题小组,更欢迎提出其他专题并组织相应的专题小组人员。
2.圆桌交流:现有“美国大选后的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趋势”的圆桌讨论,欢迎有兴趣的同仁参与该讨论,更欢迎提出其他题目并组织相应的圆桌交流人员。
此外,欢迎有兴趣的同仁就研究会诊、学术培训、期刊和著作展示方面向会议秘书处提出课题并组织相应人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将负责场地和后勤事宜。
(二)时间和地点
“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预备会议拟在2008年12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请有意参加的同仁在2008年11月25日之前,将报名表传真到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传真:010-62773173
电话:010-62788801
联系人:王小云
为了工作方便,请有意与会的同仁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将报名表传给会议秘书处。电子邮件:ircommunity08@gmail.com
姓名
|
| 所在单位
|
| 专业
|
| 职称
|
| 是否博士后
|
| 是否博士生
|
| 是否有意参加“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秘书处
| | 是否有意参加2008年12月20日的预备会议
| | 是否有意组织专题讨论、圆桌交流、研究会诊、学术培训
| 专题讨论(
)
圆桌交流(
)
研究会诊(
)
学术培训(
)
其他(请具体注明)
| 如有意组织专题、圆桌、会诊和培训,请具体注明选题题目
|
|
报名 请注明 来自 国际关系论坛 http://www.newslist.com.cn 以取得更好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