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时评:不忘“七七事变”,纪念勇敢的中国人!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9 04:4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人民时评:不忘“七七事变”,纪念勇敢的中国人! <br /><br /><br />相关链接: <br /><br /></strong><a href="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2348357" target="_blank"><u><strong>网友奉献:抗日战争图片大集合>>></strong></u></a><br /><br />2006年07月06日20:32 <br /><br />  今天是7月7日,一个国人不当忘记的日子。<br /><br />  就在69年前的今天,已然霸占东北数年之久的日本军队,在乾隆皇帝曾经手书“卢沟晓月”的浪漫之地,炮轰宛平城,悍然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危急时刻,抹平隔阂、联合抗日的呼声似乎一夜之间唤起了古老民族的惊醒,从此,中华民族迅即进入了全面抗战的历史。俗称的八年抗争,从这一刻开始了。<br /><br />  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中华民族饱受忧愁、耻辱,亲人离散、故土难归。以致今天,也许我们何等努力地想用文字来还原那段历史,都是徒劳的,因为在真实的历史面前,文字单薄无力。也正因为此,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来熟悉历史、处于现代性进程中的今人,要温习历史、纪念“七·七”,惟有咀嚼史料,用心体会——否则将被庸常的表象所遮蔽而无法洞见本民族的真实性格,无法明了信仰中庸、出世的国人何以一夜之间爆发出那么大的愤怒,更无法想象存有异见的党派何以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取得了民族的胜利。<br /><br />  纪念“七·七”,纪念国人的“不妥协”。事实上,在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早已占领了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此后,日军侵华的脚步从未停息。与之对应的是,当局不断退让,心存幻想。直到“七七事变”的枪声想起,日本妄图彻底占领中国的企图终于暴露无遗。身在延安的**中央立即发表宣言:“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也正是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华民族终于意识到,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必须抗战,因为世上没有无来由的和平。此不妥协一口气打了八年,直至胜利。<br /><br />  纪念“七·七”,纪念国人在那一天终于恢复了对痛苦和耻辱的感知力,寻找到了勃发的动力和知觉。<br /><br />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描述古老的中国:“她已达到了期颐之龄,不论如何遭遇,她的平静的生命,永远无扰而长流,不辞痛苦与忧愁,亦不震撼于虚荣与屈辱。”然而,七七事变之后,面对空前的威胁,全民族觉醒了!她重又找回感觉痛苦的能力:“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帝国主义,吾辈之敌,救国救民,吾辈天职……”这是7月7日以后,面对日军炮火,29军全体官兵唱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著名的歌曲诞生于卢沟桥事变三天后。这觉醒,昭示人们:一个年长的民族,不仅修炼了忍耐,更蕴藏了能量。<br /><br />  纪念“七·七”,纪念因之而再度牵手的跨越党派、阶层、性别、年龄的全民族合作,成就了抗战的胜利。<br /><br />  就在“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即发出通电,主张武装保卫华北,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抵抗日军进攻。后来,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发表《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将红军进行改编;国民党提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口号,进行总动员,统一划分战区部署正面战场的军队。这样,持续八年的全民族抗战就此开始,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历史告诉国人,合作成就和平。<br /><br />  明史以贯今。今天,国际态势风云变幻,国力大增的中国行进于全球化进程之中。纪念“七·七”,于公民,当自醒、自立;于民族,当寻求合作、构建和谐;于世界,当存异求同、信仰和平。 赵继成 <br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7-10 01:50:38 | 只看该作者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6:2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