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的“对外关系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 07:4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 /><table style="LINE-HEIGHT: 15pt"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color="#ff0000">一、台湾外交概况</font><br /><br />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在国际舞台上的走势大致是每况愈下,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处境日趋孤立,可分为三个阶段:<br /><br />(一)美国荫庇下的外交局面<br /><br />1、美国支持获得转机<br /><br />1949年8月美国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表示对蒋已失去信心。年底又表示对台湾不承担责任和义务。次年1月,杜鲁门总统宣称“美国此时不想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政府也不供给军援与军事顾问于台湾的中国军队”。这表明美国已认为蒋介石已不可救约,美国将坐视国民党在台湾“自生自灭”。这即是“等待尘埃落定”或“袖手”政策。此政策公布后,美从台湾撤退侨民,只留一个总领事在台北,即使留在那儿的外交人员也是“坐在他们的旅行箱子上,等候随时奉命撤退”。<br /><br />蒋介石听到杜鲁门的讲话后,气得大骂美国人“无情无义”,骂杜鲁门是“小人”。但蒋很清楚,没有美国做后台,他在台湾是很难立足。因此,在大骂过后,仍不放弃改善与美国关系的努力,他派宋美龄专程赴美搞“夫人外交”,游说朝野权贵,寻求美国的援助与支持,但美方反应冷淡。正在蒋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之际,朝鲜半岛“三八”上的炮声,促使美蒋连线。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发表“6?27声明”,美国对台湾的政策由“袖手”改为“插手”,由“弃蒋”变为“扶蒋”,美军进驻台湾海峡,随后派蓝钦出任驻台“公使”衔代办。美台关系复苏,使病入膏肓的国民党获得一线生机,台被美纳入其“防御”体系。1954年底,美蒋在华盛顿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以条约形式确定了互助同盟关系,台获得了美国的保护伞。国际空间也随之扩大,长期占住在联合国的席位。<br /><br />2、台湾“外交”的“辉煌”<br /><br />随着美国对台关系的“改善”,其盟国及附属国也纷纷承认“+++国”并建立外交关系,台湾的国际空间得到拓展。1950年9月15日,巴西驻台大使抵达台北;1952年8月2日,西班牙驻台大使馆运作。1952年4月,日本与台签订了双边和约,日本声明放弃“对于台湾及澎湖列岛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8月,双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关系。此外,与台签订“友好条约”的国家还有萨尔瓦多、约旦、马拉加西等;与台签订文化专约的有西班牙、土耳其、伊朗、哥斯达尼加、厄瓜多尔、巴拿马、尼加拉瓜、乌拉圭、约旦、巴拉圭、萨尔瓦多等。台还与日本、FaGuo、菲律宾、西班牙、意大利、黎巴嫩、摩洛哥、南朝鲜、希腊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至1970年10月,与台“建交”的有68个国家和地区,与新中国建交的有53国。<br /><br />(二)外交大溃决<br /><br />台湾的国际空间与美国是紧密相连的。20世纪50年代初,美台修好的示范带来了台湾外交的生机。1964年1月27日FaGuo宣布承认新中国而震惊西方世界。加上美苏关系的变数,美国也开始打中国牌,调整对华政策。1965年美国政府表示发展同大陆的关系,不再明确支持台湾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次年4月16日,美国务卿腊斯克在对华政策十要点中表示,美愿意扩大两国的非官方往来,美国无意进攻中国大陆。60年代末,美国各界要求改善同北京关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尼克松入主白宫后,迫于舆论的压力,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对华关系的措施。1970年中加、中意建交,台湾的外交每况愈下。<br /><br />1971年夏,基辛格秘密访华,次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发表中美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在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提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要求。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对台湾是一个沉重打击。<br /><br />在中美关系改善和台美关系陷入低谷之时,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了台湾代表。数月间,20几个国家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国”的驻外大使纷纷下旗归岛,“外交部”被讽刺为“绝交部”,这是对台湾当局最沉重的打击。从此,台对外关系江河日下。次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到1973年只有39个国家与其保持外交关系,翌年更减少到20个。70年代末,仅有23个国家与其有外交关系。<br /><br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就关系正常化加快速度,美方接受以中方提出的“建交三原则”:美台断交、美国从台撤军、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78年12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元旦两国建交。同时,美国政府发表声明,中美建交之日,即与台结束外交关系,共同防御条约也将按条约规定在一年后予以废止,但保持商务、文化和其它关系。<br /><br />(三)国际孤儿<br /><br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台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孤立,被美抛弃后,其国际人格丧失殆尽,“外长”沈昌焕引咎辞职。台承认这是迁台以来最大挫折,外交情势坏得不能再坏了。全岛处于一片惶恐之中。<br /><br />在上世纪末,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仅20来个,其中有的还不是联合国会员国,这些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的穷国、小国,总人口约5000多万,其中梵蒂冈约1000人,面积0.44平方公里。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主要靠经援维持。<br /><br />? ? <font color="#ff0000">二、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努力</font><br /><br />经济与政治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为拓展生存空间,突破“困局”。提出“弹性外交”、“务实外交”,即运用“经济利益结合政治利益之谋略”,采取非传统、非正式、非官方的外交方式,一方面巩固与已有外交关系国家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发展同大陆有正式外交关系国家的实质关系,并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以扩大影响,以政治实体返回国际社会,造成“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br />开展务实外交的主要举措有:<br /><br />第一,以经援为诱饵,大搞“银弹外交”,1988年台成立 “海外经济合作发展基金”,作为对穷国、小国开展外交的强力工具和资本。<br /><br />第二,发展与美、日、西欧、东盟的“实质外交”,提升交往层次。<br /><br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不久,经国即提出对美关系五原则:持续不变;事实基础;安全保障;妥定法律;政府关系。卡特政府草拟了《与台湾关系法》,表示美国将对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威胁并由此对美国利益造成的任何危险,采取适当行动。这实际是保持《共同防御条约》条款。该法案还为美继续向台出售武器提供了法律依据。依据该法案,美台关系并无实质性变化。日本与台断交后仍藕断丝连。台还竭力谋求与西欧发展经济、文化乃至政治、军事关系,进而谋求“官方接触”。90年代初,台已在西欧16国设立了具有“官方色彩”的办事机构。<br /><br />第三,通过高层互访,“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br /><br />推进高层互访是李登辉主政后开展实质外交的一着棋,并以身示范,搞“元首外交”。与菲律宾、沙特、印尼、泰国、尼加拉瓜、哥斯达尼加、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南非等国发展外交。 <br /><br />第四,改变传统国际政治观念,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贸往来。<br /><br />当美抛弃台湾时,台便制定了“政经分离原则”,(章孝严提出,台湾不宜也不会再把历史仇恨作为与其他国家建立关系考虑的唯一因素,政治意识形态也不应该阻挠对外接触。)开始与东欧国家发展间接贸易,继而放宽经贸政策。90年发展直接贸易,还邀请莫斯科市长以“私人身份”访台。还与越南、古巴等国开展直接贸易,与北朝鲜开放通航、通讯、通汇,并捐赠数万吨大米;在越南的投资也不断增长。<br /><br /><font color="#ff0000">三、谋求“国际人格”</font><br /><br />1993年随着“宪政改革”的基本完成,国民党和+++国台湾化,台湾国家论、独立主权论、台湾民族论等以台湾为主体的分离。意识迅速膨胀。台湾在两岸关系上力谋“对等政治实体”的同时,在对外关系上力谋“国际人格”,集中体现在重返联合国的努力上。李登辉提出要在三五年内“参加联合国”,并召集党政高层官员会议,下达“推动参与联合国总动员令”,专门列出300亿元新台币经费开支,拟出“作战”计划。提出26届联大通过的2758号决议“并没有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是“对台湾二千万居民基本人权的漠视”,据联合国“会籍普遍化”及“***国家平等代表权”精神,应以“一国两席”方式,让台湾重返联合国。还成立“参与联合国决策小组”,十余个社团组成“台湾加入联合国同盟”,大有朝野共赴之势。李登辉、连战、钱复等高层政要还亲临一线督导,先后与联合国80多个会员国联系,会见七大工业国驻联合国官员,“沟通意见,表达台北意愿”,还以各种名义组团赴美、法、俄等国游说,重点放在非洲和拉美。这样,自93年以来,每年联大开会前夕,一些小国在台湾的唆使下提出议案,呼吁批准台“加入联合国”,当然,这种活动不是无偿的。<br />台湾这样做的目的有二:其一确保提案在联合国总务委员会过关;其二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寻求支持,希望通过年复一年的造势,将台湾加入联合国炒成国际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对两岸***分治的事实予以关注。<br /><br />为此,台在国际社会不断推销自己:一是宣传“台湾经验”,把台湾搞的民主政治、自由经济的“成功经验奉献给国际社会”,博得西方的好感;二是打经援牌。针对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宣传台湾对联合国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贡献及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潜力。<br /><br />尽管台湾在谋求国际人格上屡屡碰壁,但并未气馁,仍寄希望于国际生存空间的突破上,他们认为,取得国际人格“像生命般重要、像呼吸般宝贵、像阳光般自然”。台外长提出,要“以民主为号召,以民意为依归,以合作为准则,以和平为宗旨”的四原则,号召台湾必须“人人行动起来,个个走出去,不放弃每一扇可以敲的门,更不放弃每双可以握的手”,这足见其决心与信心。<br /><br /><font color="#0000ff">2005年,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共25个<br />欧洲:梵蒂冈(1个)非洲:马拉维、乍得、斯威士兰、布基纳法索、冈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6个)拉丁美洲:巴拿马、海地、巴拉圭、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基茨和尼维斯、伯利兹、尼加拉瓜(12个)大洋洲:瑙鲁、图瓦卢、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帕劳、基里巴斯(6个)</font></span></td></tr></tbody></tabl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3:2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