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兴中策[转贴]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4-1-24 21:28:08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兴 中 策\r<br>
<br>提交者: 燕山狂客 [28196 byte(s)] 于 December 12, 1998 at 01:47:19: 版权声明:本帖版权归提交者燕山狂客和世界军事论坛共同所有,其它网站转载或转贴须注明出处,传统媒体转载须事先与作者或版主联系 ------------------------------------------------------------绪言------------------------------------------------------------     燕山狂客念华夏百年之衰,感当今时局之危,究中外强国富民之根本,审古今求存图霸之方略,草成兴中三策。拋砖引玉,意在求正于四海志士仁人。振臂疾呼,但望唤醒宇内炎黄子孙。倘于国有尺寸之功,余之愿足矣。     中国之所以自明代中叶没落者,其因非一。欲重振国势,非全面之改良不可,非数世之功不竟。师于列强,乃一快捷方式。列强者,欧美日俄也。     英法德意,其情非一,其法各异,故我应兼听博纳,择其善者而从之。欧式民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不欲法之亦不可得。然施行之权在我,故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美国之所以强盛者,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也。假两次大战之机,以义伐不义,战而胜之,此其天时。肋两洋,收英日以为羽翼,霸南北中三美,控亚澳两洲,贱取贵与,以富其国,此其地利。倡****之名,行胡萝卜加大棒之实,储万千核武,敌国不敢妄动,发卫星飞船,天下入其掌握,宇内敬服,乃得人和。美国固我之良师也。然我欲效其法,无其天时地利,纵假时日,难有显效。     日本蹿起东亚,取中华而代之,借美欧倡自由贸易之机,贩其精品巧器于四海,民殷国富。彼以国家之力扶植产业,以产业之力兴旺国家。此速成之法也。此诚为我之良师。台韩效之,不经年偕有小成,然亦滋生官商勾结之病。故我应有所取舍,纳欧美之法以中和之。     苏俄旧日一党独*,官僚为患,穷兵黩武,罔顾民生,逞强道霸,结怨万国。比来更东施效颦,自乱其政,乃有今日之败。亦足为我之戒也。     兴中三策,前二篇为政治、经济,旨在博采列国行而有效之方略,强中国之体魄。后一篇为国策,要在分析中国之外部形势,开未来之局面。前者为体,后者为用。     嗟夫!国民无进取之精神,其国必衰,企业无进取之精神,其国必困,国家无进取之精神,民族必亡。汰弱留强,乃人类发展之规律,舍此,社会无以进步,文明无以改善。故我中国欲兴,必以一争字。 燕山狂客,公元98年12月7日于六方斋 ------------------------------------------------------------政治篇------------------------------------------------------------圣人第一     古来御民之要,首在收心。天下至难得者,人心也。万众一心,其利断金。然亿兆之民,各有所私。上下同欲,知易行难。收心之道,在愚民。愚民之朮,有巧拙缓速长短之别,圣人但能将其虚实颠倒互用之,则无往不利。使民赴汤蹈火,乐在其中,杀妻烹子,面不改色。     愚民之要,在德信。圣人之所以圣者,缘其身体力行。爱民如赤子,故民同利害,养士如兄弟,故上下同心。百金立木,割发代首,民信服之,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然圣人可遇不可求,偶有之,又自不知其所由圣,故难久矣,败之由也。     凡世间种种宗教、信仰、道德者,虽皆虚妄之说,亦为御民于无形之法。使民淫浸其中,忘其利害,舍弃小我,成就大我。更能传播万里,遗响后世。此诚一劳永逸,上上之法也。然立信不易,立教更难,创业艰难,毁坏甚易,且往往缓不济急,数世之功,鲜有显效。故圣人不可期,妄说不可师。 政体第二     察古今中外之政体,计有帝王专制,君主立宪,一党专制,多党选举等。此皆形而下之法也。民性有悍驯勇怯愚智之别。悍可导之,驯可驱之,勇可励之,怯可强之,愚可惑之,智可说之。古之圣人依民性之不同,设教立言,铸制度以统治之,即为政体。依民性择政体,如顺水行舟。不依民性设政体,犹建屋于流沙之上,虽立不可久。     中国之民情,东西南北,差异甚大,政体抉择尤难。此近代以来变法维新革命屡屡受挫之根源也。南人奸狡贪婪,假维新洋务之机,敛财蠹国,致有甲午之败。北人悍勇顽愚,抗国民革命之势,割据乱法,遂令孙蒋遗恨。中原民智渐开,故现代政党制度可行。边疆之民未化,尤思政教合一之法。此亦难以骤变者也。     一党专制,虽为折衷之策,却有三弊。党内派别丛生,山头林立,中央尾大不掉,号令难行,此其弊一也。政要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党魁尸位素餐,专断误国,此其弊二也。贪赃枉法,乱政扰民,此其弊三也。虽有绝世圣人为之导引,只可为一时过渡措施,难成百世永固之法。故我应趁国家安定之机,以国家之力,改造国民。敛南人之奸狡,导北民之顽愚,开边疆之风气,禁非我之邪说。     余考中外各国立邦之法,构固本六策。果能将其持之以恒,统一社会中坚之思想,则我之国本强固矣。无论何种社会制度,皆易于施行。若无论何种政党执政,皆能以此为根本,执政者无愚智贤不肖,皆能奉此。则祸乱中国千载之人治可得消弥,拖累华夏百年之党争有望缓解。吴越同心,秦楚一志,中华之兴盛可期矣。     舍此根本,纵一时百业兴旺,国民乏爱国之精神,其国仍乃行尸走肉尔。一旦天下有变,多党之民主未成,军阀之混战重至。误国之罪莫大焉。 固本第三 故中国欲永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于政治一项,须行以下六策: 一、强化国民之爱国教育。以纳粹为师,将国家意识由摇篮到坟场,向国民反复灌输。设立爱国基金,鼓励一切传播爱国意识之媒体与组织。宣扬国民英雄,设立各种爱国纪念日,如鸦片战败国耻日,甲午战败国耻日,南京条约国耻日,北京条约国耻日,抗日胜利纪念日,抗美援朝记念日,等等。 二、强化国民之组织纪律。以共党为师,将国家意志贯彻到社会每个角落,每个细胞。成立各种民间爱国团体。改组居委会,村委会,工青妇,以爱国精神为导向。更应组建商民团,教士团,干部团,老兵团,海外团,地下团等等。凡中国公民,必须参加至少一个以上民间爱国团体,并定期参加活动。 三、强化国民之参政意识。以欧美为师,广开言路,博纳忠信。鼓励各爱国团体联合组成政党,参与选举,监督政府官员,但不得干涉司法行政之独立。凡有悖于国家利益之个人、团体、公司、政党,任何人皆有权利及义务检举揭发。凡有益于国家利益之方针措施,一经提出,即交立法机构研究讨论。 四、强化国民之建国意识。以日本为师。各类工厂、公司、商店、银行等,分行业组成爱国强国行业协会,研究提高行业竞争力之办法,进口替代之办法,出口创汇之办法。凡欲引进技朮者,凡可立项开发者,国家开发银行给予优惠贷款。检举揭发倾吞国家财产者,违反国家经济法律政策者,走私偷漏税者。 五、强化国民之卫国意识。以朱毛为师。各基层爱国委员会积极动员青年参军报国。各连队、各机关、各级军官士兵组成上下左右统合一贯之爱国军人委员会,监督同级别军官士兵之行动,必要时可组成临时军事法庭,惩办违背宪法者、抵抗命令者、违犯军纪者。发展海外华侨华人爱国委员会,声援祖国,募集资金,网罗人才,搜寻情报。 六、承百代之风流,发扬国粹。倡国语,演国文,习国史,*国朮。我传统文化之丰富,列国难以相比。故应利用此天然优势,统一国民之意识,改造国民之精神。 变法第四 改良宪法,除上述外,尚应加入以下各项: 一、分省设州。压缩地方政府权限。地方政府不得私设行业管理部门,不得私收各类税费,不得阻挠地方之间经济贸易往来,地方法令政策与中央抵触者无效,重迭者无效,干扰其它地方地区者皆无效。须知行省之设,始于元朝。今我人口已增十倍,尚循旧制,是不知变通也。况今科技昌明,信息通达,故中央直辖之州府虽多,仍可指挥无碍。如我不因时而变,将令各省成为独立王国。 二、恢复科举。科举者,现代精英政治之鼻祖也。由两汉至明清,经数千年探索始完备,乃我中华立国之本,非可等闲视之。东方社会之病,首在裙带之风。公平竞争,公开取仕,乃医治此病之良药也。昔日法兰西屡遭革命荼毒之后,悟党争之祸,遂引进我科举之法,稍加改动而施行,不经年,其国大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古今中外,同一理也。故我应上承此千载之仁政,分设政务、法务、商务、军务等院校,广招有志青年以教育之,俟其毕业,稍加砺练,即应委以正职。于普通小吏,则应依政绩资历逐渐提拔。 三、混一风俗。凡异族异地通婚者,励其多胎,凡跨州越界兼并者,减其税赋。限制方言,凡媒体以方言传播者,税赋加倍。统一格式,有不依国家标准者,罚等走私。 四、整顿吏治。设巡政官,巡回检查各地政务。设巡阅使,督导各地军队建设。效法美国,设巡回法庭,监督地方法院及执法机构。效法香港,设立廉政公署,监督中央政要大员。变组织部为国家干部管理部。选拔、调配、监督国家官吏。 五、精英立法。改组全国人大政协,组织专业委员会,召募专业人员为法律顾问。全面引进欧美先进商业、金融、教育、科技等类法律,为我所用。成立法律护国委员会,以法律为武器,保卫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缓和与欧美政府间冲突,给与政府更多斡旋余地。 ------------------------------------------------------------经济篇------------------------------------------------------------ 兴业第五     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两河、马雅,远古七大文明也。唯我中华尚存于世者何?得农耕之利也。我中华自商周以降,向以农耕立国。所谓一夫不耕有所饥也。     西汉之所以倡农耕者,非武帝流连田园也。虑商旅流民聚于城镇,滋生事端也。流民乃失业人口古之谓。盖失业乃商品经济之必然产物。农耕播种有时,收获可期。工商业变幻不定,盈亏难测。故历代帝王皆重农抑商,以求安民。然民果可安乎?非也。     虽云人人耕种,人人得食。然得食则生育,生育则耕种。耕种则再得食,再得食则再生育,直至人口过剩,无地可耕,则天下大饥,政局大乱,人口大减,回归启始。此数百年一历之循环,汉唐明清,无朝无代可免之。尤以清末为甚。自康熙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策以来,中国人口即行失控,直至今日不可收拾之局面。     一夫不耕有所饥者,谬说也。使善农者耕,善贾者市,善匠者工,百业互养,官不扰民,则天下饥者自减。纵有饥者,因其无所食,故无生育,则人口无过剩之虞。黄老无为之治,古今最上者也。     况农耕仰赖天时,一旦天灾为患,依附土地之民生计立绝,局部过剩之众乃成流寇。啸聚山林,掳掠四方,富庶之乡,顿成人间地狱,兴旺之城,顷刻化为废墟。唯发展工商业,自可容纳更多人口,此即当今中国人口数倍于明清而国尚存者也。     观今日中国之政策重心,仍在广泛就业以求安民。从国有化到上山下乡,开放搞活,引进外资等等,皆以就业为出发点,以安定社会为目的。然今日之中国果安定乎?产业不得发展,则失业问题无从解决。溃痈虽痛,胜于养毒。兴业者,立国之基也。     经济之发展,由农牧业经手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至现代知识产业,乃万国必由之路。我欲强国富民,亦必循此,无快捷方式也。今世界经济一日千里,各国无不倾全力以追逐,尤恐落于人后。故我应急破谬论邪说,拋失业恐惧,全力发展资本经济,全力扶植新兴产业。先置产兴业,后富国强兵。忍一时之痛,方成百世之安。倘仍徘徊歧路,数十年后,倘亚欧诸强长期陷入经济衰退,必连手遏制于我,鸦片战争之危机将重临,我国亡无日矣。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实业不得发展者三: 一者,受官商之累。以权牟利,以利买权。三尺红绫一匹布,缠向牛头充炭值。破坏买卖公平,滋生官僚腐败,莫以此为甚。有清吏治之严,历代罕有其匹。然洋务运动一开,买官鬻爵者充于道路。今纵法制严明,难胜抄家斩首之罚。而今日经商获利之厚,远过清朝。故不废止官商,国将不国。国营企业者,官商之余孽也。纵有盈利,徒仗其政府垄断尔。故全面私有化国营企业,势在必行。 二者,任外国资本入侵蚕食市场。清末战败无话可说,技朮引进情有可原。然今日之中国人,吃必汉堡,喝必可乐,任我国民辛苦累积之财富,流入外人之手。此诚荒唐之极。须知中国市场虽大,国际资本亦必不愿为我所用,缘其本国市场十倍于海外也。一旦有变,彼即远遁高飞,徒令我望洋兴叹。 三者,企业无足够之积累以更生技朮。暴发阶层,斗鸡走马,渔猎声色,醉生梦死,不思进取。何也?惧公有化重临,财富不保也。故稍有积累,即将其财富化整为零,或将其利润存于海外。不经年,企业设备陈旧,技朮老化,无以为继。苛捐杂税,亦为一因。     依靠官僚阶层发展实业,乃缘木求鱼。倚靠外国资本发展实业,乃竹篮打水。唯一可依仗者,乃中国自有之民族资本。然民族资本,多乏爱国觉悟,更缺现代知识,故我应以政府之力组织之,辅导之,立法以保护之,施政以培植之,如待赤子,候其成长壮大,则可令其自立自强。     故我应师法列强,建本国强大之资产阶级,师法日本,扶植本国弱小之民族工业。如任官僚阶级掌握企业,听凭外国资本蚕食市场,则我将沦入第三世界各国发展之窠臼,永难兴盛矣。观诸印度埃及可知也。纵偶有寸进,难得久也,观诸巴西墨西哥可知也。南非受世界经贸制裁有年,反成南半球经济强国者,亦此理也。 产业第六 经营之要,首在市场。研究市场,提供社会需求之商品,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竞争之能力。重视科技,提高质量,研发新品,抢占市场。此各行业均循之道。     欲扩大内需,应以条达国内市场为首务。今中国经济之所以陷于停顿者,首在市场不完备。各行业各地区主管机构皆自定法规,扶植私党,将神州若大市场分割得支离破碎。更造成各企业依赖主管部门而经营,龟缩一隅,难成气候。今我企业数目十倍于美国,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及美十分之一者,亦天下奇观也。     行政主管者,计划经济之残余也。计划经济者何?犹建金字塔。倾全国之力修一塔,一不可充饥,二不可御寒,只取悦其国王尔。塔成之日,其国亦败亡。犹昔日之苏联,核弹数目超过美国时,其国亦亡。故拋弃计划经济之思维,压缩行政主管之权限,势在必行。     计划经济求数量,商品经济求利润,此其本质区别。行业主管非不可有,应以提高利润为目的。故日韩台产业政策之成功,在于其辅导企业,吸收海外经验,提高竞争力,拓展世界市场。非置企业于条块之中,令其竞争力下降。今中国以经济特区,开发区等为发展先导,令地方政府干预国民经济之权力大增,自以为得计,实乃千古未有之乱政,宜早收敛之。     故产业政策者,应由国家制订,国家实施,令各地区企业均等受益,公平竞争,汰弱留强。强力扶植产业集团之法,非不可行,要在须以董事机构监督管理阶层,令其经营方针时时以追求盈利,增殖资本为纲要,不可取单纯数量扩张之战略,不可有因循守旧之习气。故英美公司之董事局均有莫大权力,舍此企业无以自保。如南韩,虽得日本产业政策之法,企业扩张过速,稍有风浪,即有破产之虞。又如日本,管理阶层承平日久,坐享江山,乃落于人后。     故我企业制度应以英美为师,产业政策应以日本为师。而两者之中又应以英美为主,日本为辅。英美之所以于竞争中领先者,企业制度胜也。日本之所以每每后来居上者,产业制度胜也。故我欲赶超诸强,宜综合而学习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匿名  发表于 2004-1-24 21:28:32
今中国虽将部委压缩,改为总公司,然其管理人员原封不动,垄断作风依然旧改。换汤不换药,令人其实可叹。掩耳盗铃,欲欺谁焉?自古变法之道,首在选贤任能。国营企业所由败者,用非人也。将国企拍卖,非国家之损失。由能者经营,乃民族之幸事,求之不得也。     须知产业政策者,应以扶植本国资产阶级为指南,以壮大国力为目的。昔英国以国家之力,扶植东印度公司等殖民企业,乃现代产业政策之鼻祖。而今日之英美,本国民族资本已壮大之极,故除高科技领域外,鲜有产业政策用武之地。偶有之,缘其虑资本力量过于壮大,垄断市场,干扰竞争,削弱国力,故立法以钳制之。 今我若不明此理,则开放市场将徒为外国资本作嫁衣裳。 金融第七     金融为百业更生之枢机。产业政策以国家之力扶植企业,金融市场以民间之力扶植企业,两者关联至为紧密。然产业政策以提高国力为目的,金融市场以追逐利润为目的,此乃两者目的之不同。产业政策乃国家长期之战略,择国力增强要点,引进技朮,规划远景,制订法规。金融市场求短期利润,灵活多样,面面具到。故两者功用各异,又互为补充。二战后日本引进关键技朮不过数百项,国力竟可陡强。可知产业政策之功。美国金融市场交易之证券成千累万,买卖双方各有所需,无一定之规。乃明金融市场之用。     金融市场之利润,非来自于*纵价格,制造谣言,无中生有也,而来自于有效配置资本,提高企业效率。强行以产业政策替代金融市场,企业效率难以全面提高。盖金融市场集万千人之智能,远高于少数官僚。压制金融市场发展,其国之企业资本效率必然低下,即使闭关锁国,不令资本外流,亦将渐生资本枯竭之病,久而久之,产业更生难以为继。     以日本而论,其国虽为产业政策之典范,然政府之恩泽难及于中小企业。当前其银行破产之风盛行,中小企业难以为继,亦纷纷破产,令失业高启,经济衰退。究其根源,乃股票市场为大企业所垄断,中小企业难以由之获得股本,不得不借高利贷经营。     故我欲建设完备之经济体系,于产业政策外,更应建设完备之股票市场及借贷市场。完备者,乃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等灿然大备之谓,非强设门槛,拒中小企业于门外之谓。今中国股市,之所以*纵之风盛行,借壳上市之事不断,乃计划指针控制太过之故。况当今中国最具效益之企业,非国营大企业,乃私有中小企业。不令高效率者扩张,反使低效益者上市,诚大谬也。     引进外资,乃输血之方。提高本国企业资本增殖效率,乃造血之机制。发展本国金融市场,乃活血之法门。三者之中,以第二项最要,第三项次要,第一项等而下之。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得利最大者,私人资本也。此非他,因资本主义天然合理也。故奢望国有企业经上市而重生,难矣。不将资本增殖置于至高无上地位,虽得股本亦难久持。资本,犹人身之元气。竞争固有成败,科技固有转移,然企业如能唯精唯一,增殖资本,外部环境纵千变万化,企业仍可生存发展。反观计划经济体系,如恐龙巨象,虽肩宽膀阔,横行一时,实乃外强中干,一旦环境骤变,立刻生机断绝。     金融者,本身即含证券银行等产业。国家之金融产业政策,实乃要中之要。银行法规,证券法规,及短期之财政及货币政策等,必得专业人士制订管理之。绝不可以计划经济之思路对待。     如以计划经济之思路发展投资业与银行业,必导致其效益地下。打破投资业垄断,令中小企业及普罗大众均等受惠,方可降低投资风险,令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等得益,令产业更生,再就业等有路可行。打破银行业垄断,鼓励银行私有,促进中小银行参与竞争,方可提高资金周转,降低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者,乃国家于经济萧条,金融市场暂时失效时之振兴措施也,虽包含于财政预算中,与政府之财政预算名同而实异。政府应量其税收而定预算,更应预期复苏之长短而行财政刺激。如不量力而行,经济复苏未至,还债期限已到。政府不得不或滥发纸币,或借新还旧,通胀高启,货币贬值,利率飙升,经济衰退,坠入如拉美国家之债务泥潭,永难翻身。观今日第三世界各国,无不受此之累,诚可叹也。须知财政刺激一途,乃虎狼之药,如不慎用之,将反受其害。世界各国民主政体,无不哗众取宠,讨好选民,滥发福利于先,削减税赋于后,徒逞一时之快。苟有经济衰退,即难以自拔。美国自冷战结束后,悟赤字财政之弊,乃立财政平衡之法,诚为经验之谈。     货币政策,则为国家视通货膨胀之大小,银行借贷之松紧而厘定,因事因时而变,力求平衡市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情非可一概而论。     故以上诸项政策者,非于国民经济有深入研究者不能制订,非于金融市场及金融行业有长期经验者不能实施。如所用非人,其国必乱。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途,末节也。建立高效率之私营企业,银行及金融市场,根本也。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病将渐入膏肓,无药可救。     以中国今日之情况,大量举债行财政刺激,实非必要。中国乃世界国土第三大国。中央政府乃世界最大之地主。故应效法香港,行土地公开拍卖政策,以收入开发公用设施,再拍卖开发后之土地,则入良性循环。无还债之忧,无利息之累,免地方官员敛财之扰,有增强基础建设之益,一举数得也。 科技第八     中国科技之所以落后者,非因中国人乃劣等人种,实因中国之劣等学朮环境。为害最烈者,首推学阀。学阀者,儒家文化之产物也。尊老敬贤,无可厚非,然世上有一门由老人开创之学问乎?思想管制,借学阀而更烈。历次政治运动,更几将人才摧残殆尽。     中国欲发展科技,非解思想禁锢,破学阀垄断不可。故我应师承英美,倡自由讨论之风,引进竞争机制,令英才脱颖而出。     我海外留学人员,诚国之瑰宝。与其引进外资,求其过时之技朮,任其蚕食市场,不如重金引才,发展我自主研发之能力,为建国之本。    科技竞赛者,应等同国家间之战争也。无能抢占前线制高点者,迟早将受制于人。故我应以国家之力搜集情报,指导企业,使其认清方向,知所进退,如不行此策,企业无足够之知识,难以后来居上。     须知科技发展之根本目的,在于增加企业之利润。唯科技者,种类繁多,功效各异。故我应师法日本,积极引进欧美尖端科技,发展新兴产业,争夺厚利市场,以求后来居上。     故今日中国当务之急,在于变引进外资为引进外才。重用海外留学人员,令其主导科研开发,制订产业政策,辅导企业,脱削价竞争之老套,入技朮升级之正途。 ------------------------------------------------------------国策篇------------------------------------------------------------ 战略第九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欲制定谋略,当从认识时局入手,辨强弱,识利害,知战和之机,订攻伐之策。     核武器者,虽有缔造战后和平之誉,然列强争霸之心尤在,弱肉强食之态不改。一旦核武平衡因科技发展而消失,世界大战必将重生。究其根本,在于欧、美、俄、中战后分赃不均也。     既令分配均匀,后进强国欲崛起,先进强国欲维持,弱小国家欲求强盛,战败民族欲求自立,此历史潮流何人可变更之?而战后和平秩序悉由先进强国所制订,为先进强国所服务,苟形势逆转,强者衰而弱者盛,不战何?     故我应认清历史规律,及早策划方略,谋定而后动,以免受制于人。     今日我国势虽略有起色,然其外部环境,与清末列强环伺之时相比,并无本质差别,仍危若累卵。     今我东向美日,北接俄,南有印。此皆我之宿敌也。其或久存颠覆之心,或素抱鲸吞之志。以致我腹背皆困。遂令安南小国,亦妄蚕食,槟榔爪哇,偕图不轨。况外蒙未归,各族背离之心丛生,台湾孤悬,华人统一之念日淡。此诚危机四伏之秋也。倘不急图王霸之业,统一富强,犹如镜花水月。亡国灭种,诚非危言耸听。     英美俄之所以强于法德日者,非其道义胜也。盖因英美俄皆能制订切实可行之国策,矢力贯彻之,历数世之功,乃成其霸业。     英国代西葡成海上霸主,拓殖民地于四海,既偶有挫折,因其独霸海上,故可纵横不倒。英国之所以发展海上战略者,非其为****之邦,因其累世为海盗之国。二战后一失其殖民地,即沦落为二等强国,此即明证也。     美国自立国之初即锐意西进,灭印第安,拓地万里,挫墨西哥,得西面疆土。败西班牙于海上,得夏威夷,菲律宾,使太平洋成其内海。更败日本,其霸业乃全。彼来小挫于朝鲜越南,其陆上扩张之心,暂有收敛。     俄国自彼得大帝以降,力求取得出海口,北破南进,皆为此目的。东扩亚洲,南下阿富汗,为其国策之延续。盖因国家利益之所在,不因社会制度变化而转移,不因一时挫折而更改。此处乃我国人应深刻学习领会效法者。     英美俄三国中又以英美胜,何也?果****之故?此乃英美欺人之谈。实因英美皆以海洋战略为主,路上战略为辅之故。     海洋战略之所以殊胜者,因其可开交通,畅贸易,取四海之利,以战养战,且无后顾之忧,无安抚占领国子民之累,更可择时择地而战,如蒙古铁骑,乘风而来,呼啸而去,尽*战争主动权于手。     俄国非不欲行海洋战略,因其乃内陆国,无常年不冻出海口,欲行之而不可得。俄虽得良港于黑海,然黑海出口受控于英国,虽有等于无。自克里木一役后,彼避英法之锋,转而行东向扩张之策,欲夺我之满州,又败于日本。新沙皇索我旅顺未果,即行扶植越南,古巴等,图海外扩张,唯其为共产国家,未得殖民贸易,以战养战之三味,其海洋战略形似而神非,反平添累赘,拖垮财政,败之始也。     法德陆上相互牵制,海上又遭英国封锁,虽欲称霸海上,难以施行之。以拿破伦,希特勒之盖世雄才,海上一遭封锁,立陷困兽尤斗之局。拿破伦,希特勒不先定英伦三岛而发兵东向,急功近利,亦为人性之共同弱点。自拿破伦后,FaGuo转而经营西非等海外殖民地,国势日盛,乃得与英国并列一时。     日本如在得满州、朝鲜后,只掠取山东江浙沿海富庶之地,不与我缠战于河南湖北,倾全力夺夏威夷,巩固战果于海上,庶可免战败之辱。幸其泥足深陷中国于先,分兵掠夺南洋于后,令其军力分散在东亚各处。虽有珍珠港之大捷,难以巩固战果。自中途岛一败,即江河日下。为麦克阿瑟以蛙跳战朮,批亢捣虚,断其供给。日军群龙无首,不战自乱。既令无核弹之摧,美军只需封锁海上,割断列岛,日本将返回弥生时代,纵有举国玉碎之心,亦将不攻自破。日本之败,非海洋战略之误,乃*之过急也。     美国之所以动用核弹者,求速胜一也,扬威二也。其称霸之心,昭然若揭。     故掠夺人口,奴隶社会之战略。吞并土地,封建时代之战略。控制海域,争夺市场,工业社会之战略。我欲图存争霸,必先弃封建思想,废过时之大炮小艇主义,建强大海空军,争万里海洋。值此高科技时代,我更应大力发展宇航工业,与列强争夺制宇权,大量制造核武,威慑敌国,使其不敢妄动。则我战略之主动权与战役之主动权俱*于手,乃可言战。     唯现代海空军者,非猝然可建。故我应以充实经济,发展科技为先导,以科技促经济,以经济强国防,而后则可以军需促科技,以军力畅交通,开市场,搜资源,锁敌国,灭竞争。则经济,科技,军事三者乃相得益彰。不可效德法日之贸然索战,不可效新沙皇之穷兵黩武。中国人之长存世界不灭者,忍耐力胜也。     我如不发展资本经济,虽战胜,无得发达贸易之便,更有安抚败邦之累,空耗国力,名至而实不归,落入苏联覆亡之旧途。故我必以兴业为本,功伐为末。 伐交第十 自古华夏兴衰之要点,在于两圈四线。     满蒙回藏者,中原之藩篱也。汉唐之所以安者,得陆上之藩篱。宋明之所以危者,无陆上之藩篱。朝鲜,琉球,台湾,槟榔,爪哇,越南,我海上之藩篱也。明先得藩篱而自废海军,失制海权,故有倭寇之扰。清廷闭关锁国,不与英国争夺马六岬,令我无海上屏障,乃成鸦片之败。     故陆上圈者,满蒙回藏也。海上圈者,朝鲜,琉球,台湾,槟榔,爪哇,越南也。此两圈者,乃我中华国家利益之所在。国存一日,我必全力争之。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安枕?     西路两线者,即古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也。此乃我至中东,欧洲,东非,北非之途径。东北一线者,过朝鲜,日本,渡太平洋,达北美,中美,加勒比之路径也。东南一线,下南洋,经澳洲至南美,西非,南非之路径也。     此四条海陆空交通线,乃我通达世界之由。此四线贯通,则我通商、贸易、投资、殖民之路大开,国势始振。四线中倘有两三线不畅,则我国势衰糜,倘四线均不通,则我将坐以待毙。国无通商贸易之自由,国民之自由幸福何可言?故朝鲜,台湾,南洋,蒙古四地,尤为要中之要。此亦何以日本欲亡我,先图此四地者。美国欲遏制于我,亦由此着手。我不争此四地,必将重蹈鸦片战败之复辙!     欲开外交之局面,应以强国为第一要务。自古弱国无外交。今日之世,犹东周列国时代也。列强之所以相安者,弱小国家尚未鲸吞蚕食殆尽也。苟世界经济长期萧条,保护主义盛行,贸易秩序崩坏,列强必各自寻求出路。非洲,欧洲之出路。南美,美国之出路。亚洲,我与日本共争之出路。我如不争之,势将难以自保。     连欧抗美,知易行难。欧美之经济、政治、贸易、文化联系,十倍胜欧中之联系。俄国者,虎狼之国也,连俄抗美,如与虎狼同室。故以上两策,只可为一时之辅助,非我可百世坚持之根本国策也。自古伐交之道,连横胜于合纵者,强胜弱也。如欧美欲争世界,必先灭我。待将弱者吞食殆尽,强者方始相咬。以夷制夷之法,由强国施于弱国屡屡建功,由弱国施于强国每每失败。观诸清末之痛史可知也。故我伐交之道,首在自强,以连横周边诸国为主,以合纵欧俄为辅,不可奢望于人。     以今日形势而论,美日如欲亡我,只须列舰海上,封锁黄东南三海,陈兵朝鲜,鼓动藏维独立,使我东西不能相顾,不发一枪一弹,可令我国大乱。今其慑于我有限之核力量,不行此策,是其坐失天时也。     故我欲不受制于人,必先痛剿藏维独立运动,收台湾,卫北韩,夺外蒙,巩固路上圈。挑唆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中亚诸国,俄罗斯国内诸种族,行以夷制夷之法,令其内哄不止。则我路上疆土得以保持矣。印度挑动****,回教诸国支持****,我必十倍回报于彼。来而不往非礼也。     我继应分化南洋诸国,择其弱者而扶植,择其强者而讨伐,建攻守同盟,设海外军事基地,为争夺海上圈之出发点。资助南洋共产游击队,华人反政府组织,为扩张之垫脚石。支持古巴,利比亚,索马里,塞尔维亚,伊拉克,南美游击队等,令其四处点火,分散遏制中国之努力。 攻伐第十一     台湾向为我之领土,如不能定之,扬威于域外乃笑谈尔。唯我须以攻心为上,先允其保留军队,政治、法制、贸易、金融等皆自主。共组外交使团,协防台湾海峡,修好舆论,融合民意,怠其戒备之心,销其独立之志,则可徐图之。     日寇素行不仁,向为我之死敌。我亿万军民惨死彼手,此辱倾四海之水难洗,此恨历百代之久常新。故我应灭其国以伸正义,收其民以取厚利。则我名利双收,国威始振。而后可立足亚洲,与欧美争锋。     俄国者,亦为我之强敌。彼夺我领土,裂我外蒙,离间北韩越南,使我藩篱尽失,鼓动印度****,令 无安枕。故俄国亦为我心腹大患。唯其疆土广阔,攻之不宜。今其四分五裂,正天赐我之良机也。我应乘机乱其贸易,断其生路,昭其不义,扰其民心,广蓄死士,祸乱其政。     故我欲成霸业,应以富国强兵为先,曲辞修好欧美,孤立日本,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果天下有变,则雷霆一击,速战速决。日韩必不可当之。欧美欲干涉则时机已过。于俄国则行离间之朮,令其外顾不暇,我则寻机收复外蒙,巩固回疆。我若复外蒙,只须提一旅之师出西伯利亚,断其路上交通,即可令俄国东西难顾,其形更蹙矣。     我既克日俄,则东南、西南诸国必震竦收敛,我则可行连横之法,将其各个击破,从此难以为患。我进可横扫南洋,开万里海疆,东通三美,西窥中东,南望澳非,北控日俄,国势焕然一新,与欧美鼎足而三,成宇内强国。美欲对我行封锁制裁之策,亦无用也。彼亦不敢冒灭国之险,轻启核武战端,则我之战果可得巩固矣。 武备第十二     故我整军经武之方略,首以有效之核威慑为依托,以现代化之大量海空军及海军陆战队为主干。以现代化之精悍陆军为辅助。以充足之边防军为陆上外围,巡视边境,镇压叛乱。以退役之快艇,潜艇组织海岸巡逻队,护卫海疆,稽查敌特。     我应向苏联学习,将边防军,海岸巡逻队,民兵预备役并入*****,设内务部,统一指挥。并由其中选拔人才,强化训练,以为海外殖民之骨干。向美国学习,于国安局外另立精干机构,执行海外特别任务。向日本学习,选拔专业人士组成科技经济情报部门,猎取要害技朮。另于三者之间,横向设立反渗透部门。     我武备虽耗民财亿万,不足虑也。盖因我果能充分发展民族资本,则军费之耗,由民间入国库,又由国库归民间,反能令我产业兴旺,科技发展,无大害也。纳粹德国由重新武装而摆脱衰退,此其刺激经济之效也。俄罗斯虽经济破产而仍能发射卫星,出口武器,此其兴旺科技之功也。 余所深虑者三: 其一,军工企业凭借其特殊地位,抗拒改造。古今中外官办产业罕有成功者。私有化国营军工企业,乃势在必行之策。比较先后创立之汉阳钢铁集团与三菱集团之差距,应能明悉废止官商之理。官办军工,名为救国,实乃误国。 其二,采购官员乘机大发横财。此现象于东方社会尤烈,日本、台湾、南韩无一可免。需设有效监督机制。欲求有效,必学习西方,雇佣专业采购顾问,专业财会审计人员,非徒设重迭机构可也。 其三,盲目引进,万象杂陈。欲求引进技朮,应以引进人才为首。人才创造技朮。故重金求才,实为一劳永逸之廉价买卖。可虑者,谬论遗毒,妄认平等取酬,妒贤忌能,令人才召而不至,来而不久。故整顿军备之要,仍在政治、经济之全面改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4 11:2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