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人惊呼:怎么哪里有石油 哪里就有中国人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 17:2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人惊呼:怎么哪里有石油 哪里就有中国人 (1) <br /><br />走进非洲,守住亚洲,进军拉美,中国进行全球能源布局 <br /><br />  2004年 “能源”从始至终让人们紧绷神经。然而在两年以前,对能源问题的探讨还仅限于专家和一些专业媒体之间,连续两个夏天遍布全国的电荒,中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了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个热点话题。 <br /><br />  2004年6月份,以“休克疗法”而著称的经济学者杰弗里·萨克斯在北京接受《经济》采访时说,能源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br /><br />  能源最重要的种类是石油。国际能源署建议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标准是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目前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可供使用的天数分别达到了158天、161天和127天,而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仅为30天。中国计划将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到90天。 <br /><br />  中国目前石油最终可采储量较低,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41位。现有的油气田大都进入开采中晚期,可采价值不高;东部高产油田开采难度大,成本高,产量多年徘徊不前。专家分析,中国的石油产量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实现大幅度增长。而与此同时,国内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供求缺口越来越大,向海外寻找石油成为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br /><br />  从多余到短缺 <br /><br />  中国的石油紧缺状况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主要产油国都开始注意中国这个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的市场。1997年,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世界石油大会自1933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也是近几届中出席国家和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 <br /><br />  2000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的9月28日,愤怒的卡车司机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前排起长龙,抗议油价上涨,要求政府降低燃油税。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的石油进口突破5000万吨。 <br /><br />  2004年临近年终时,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透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来自海关的数据表明,2004年前10个月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2003年全年。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预计,2004年的石油进口大约为1.2亿吨,是开始石油进口以来首次超过1亿吨。1.2亿吨,这相当于两个半大庆油田的年产量。而中国的石油年产量大约在1.6亿吨,这说明中国近半数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 <br /><br />  “中国缺油”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时中国的问题是如何把生产出来的油气消费掉。在当时中国的第五大油田——地跨河南、山东两省的中原油田——从地下抽出来的石油和天然气超出当地的处置能力,他们就把多余的油免费分给当地农民,并且教会他们如何土法炼油;多余的天然气通过很细的塑料管道,通到了当地居民的家里,供他们做饭取暖,同样是免费的;同时他们在油气加温站附近竖起很粗的火炬,将实在无法处理的天然气烧掉,火焰高达2米多。 <br /><br />  20世纪90年代初时候,当地居民发现那些在黑夜里指引他们回家的火炬悄悄地熄灭了,家里的天然气越来越不够用,也没有免费的石油分给大家了。他们不知道,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还是个石油出口国。但是从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石油消费量的剧增。1993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首次超过了出口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br /><br />  也正是在1993年,中国开始了海外寻找石油的漫长征程。 <br /><br />  走进非洲 <br /><br />  近年来,非洲石油产销量不断增加,已成为继中东和拉美之后的第三大产油区,目前,非洲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其中苏丹和中国的合作最紧密,苏丹同时是中国在海外的最大石油项目所在地,中国有大量的工程队长年驻扎在苏丹开采石油。 <br /><br />  苏丹也是中国海外寻油的最早的目的地之一,1995年9月和1997年3月,中国相继获得了在苏丹两个油区的开发权。1999年7月,中国第一个海外大型新油田在苏丹正式投产,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在海外的最大生产基地。2002年11月,中石油在苏丹勘探开发的第一个独资油田——苏丹富拉油田生产设施建设开始启动。2003年8月,中石油与苏丹能源和矿产部在签署了三项石油合作协议,将中国与苏丹在石油开发方面的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br /><br />  2004年3月,中石油与苏丹合作建设的富拉油田原油外输管道正式投产,进一步降低了石油外运成本。这条长约1600公里的管道直接通到红海,那里停靠着大型的油轮,等待着将这些石油运往中国。同时为了大型设备的运输方便,中石油还在苏丹修建了大量的公路等基础设施。 <br /><br />  “中国已经把苏丹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全球石油战略位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赵宏图说,中国作为苏丹最早也是最大的石油开采国际合作方,在苏丹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集生产、精炼、运输、销售于一体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 <br /><br />  苏丹是中国在北非开展石油合作的一个根据地,但远不是全部。OPEC 11个成员国中,非洲有3个,分别为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并不包括苏丹。 <br /><br />  阿尔及利亚的经济规模在非洲居于第三位,仅次于南非和埃及,并且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有“北非油库”的美誉。继2002年10月中石化集团中标阿扎尔扎亭油田改造项目后,中石油于2003年7月正式签约阿尔及利亚第一个对外合作石油一体化项目,12月中石油又与阿签署了阿谢里夫盆地和乌埃德姆亚盆地两个区块的油气风险勘探项目的两项合同,中阿石油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br /><br />  在利比亚,中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于2002年6月中标528公里输油、输气双管线工程项目,合同金额1.45亿欧元,是中国在利比亚承建的规模最大的工程承包项目。2004年1月13日,中石化下属的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2004年度原油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3亿美元,全年进口原油1000万桶。 <br /><br />  在尼日利亚,2003年上半年,中石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作为一家本土公司的技术支持伙伴,成功中标了地处尼日尔三角洲的一家可采储量为2130万桶的油田的开采权,预计总投资1.5亿美元。 <br /><br />  尼日尔、埃及、突尼斯、喀麦隆、加蓬等国也都不同程度地与中国开展了石油进口或开发的合作。 <br /><br />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姚桂梅认为,中国企业虽然在非洲的石油领域有所建树,但是规模不大,力度不够,统筹规划性不强。今后,要想在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的非洲产油国有更大的作为,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为此,中国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加强扶持,加强规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5-1 21:54:48 | 只看该作者
<p>哈哈 ~~~</p><p>看看这次胡哥全世界转悠吧~~都是去弄油的~~~</p><p>我们跟着胡哥干~~带劲儿~~</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6:0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