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2px"><font color="#000000">亚洲区域合作和中日关系,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将两者联系起来看待和分析,体现了把中日关系置于亚洲合作大势下加以把握的宏观思路,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意义。<br />???? 一、亚洲的历史性变化以及区域合作的必要性<br />???? 1.从历史的座标看,亚洲区域合作实际上顺应了世界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大趋势。<br />????亚洲曾经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后来居上,亚洲落后了。唯一脱颖而出的日本,也曾因与西方列强为伍,走上了一条对外侵略的错误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亚洲再次取得了世人惊叹的发展奇迹。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十多年里,亚洲经济增长率始终居世界前列,一批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如今,亚洲经济总量已经占世界总量的1/4,贸易额占近1/3,外汇储备则占2/3。<br />????现在,世界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亚洲,尤其是东亚。人类把希望也越来越多地寄托于亚洲,尤其是东亚。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其中东亚将为亚洲的复兴发挥先驱作用。<br />????亚洲的复兴不应局限于一两个国家,也不应只是体现在局部地区,而应是亚洲整体的发展、亚洲意识的形成以及亚洲与其他大洲建立更为互利共赢的关系。最能反映这一理念的,应是亚洲区域合作。<br />???? 2.亚洲区域合作是应对全球化大潮的必然要求。<br />????当今世界存在两大潮流,一是世界力量对比总体上朝多极化发展,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不可阻挡。全球化要求打破各国的经济边界,将有限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建立世界统一市场,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多边经济贸易框架的建立进展缓慢,全球化展现给我们的现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序化的状况,甚至是弱肉强食的图景。而同时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则是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欧洲一马当先,已完成经济货币统合,正在向政治、外交一体化迈进。美洲急起直追,非洲不甘落后,亚洲则后来居上。区域合作实际上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实现的全球化,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跨越各自边界,减少交易成本,有效配置资源,进而向经济以外的全面合作扩展。因此,区域一体化既是顺应全球化大潮的产物,也是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无序挑战。从世界格局变化的角度看,区域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实际上正在成为多极化的推动力和形成基础。<br />???? 3.亚洲区域合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br />????亚洲区域合作起步虽晚,但潜力大,发展快,势头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支点、官民并举的良好态势。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东盟一体化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不断推进,以“亚洲合作对话”为代表的泛亚合作崭露头角,各类二轨机制日趋活跃。<br />???? 二、东亚合作成为亚洲区域合作总进程中最有活力、前景最好的组成部分<br />????当前东亚贸易总额占区内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超过50%,区内投资占到东亚经济体引资总额的2/3,新的区内产业、投资和贸易循环正在形成。自1997年以来,一年一度的10+3会议走向机制化,开辟了17个合作领域,建立了48个合作机制,其中部长级机制14个,各类合作项目超过100个。2004年11月在老挝举行10+3领导人会议又达成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同意建立东亚共同体,决定2005年底召开首届东亚峰会,这意味着东亚合作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势必对东亚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br />????在2004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灾难面前,亚洲国家体现了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中国、日本、韩国等全力向亚洲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古人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这场灾难加强了亚洲各国的团结,将为深化东亚合作提供新的动力。<br />????东亚合作走出了一条独创性道路,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包括:<br />???? 1.以经济合作为中心和先导。<br />????东亚各国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交织。在这样一个充满多样性的地区推进合作,必须从各方共同关心的经济领域入手。<br />????短短几年时间,域内各国签署和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协议已经超过40个,自由贸易合作的网络初具规模。东亚国家达成了16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365亿美元。亚洲债券基金第一期10亿美元项目已经启动,第二期合作正在推进中。除此以外,东亚各国在农业、信息、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卫生、环保、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对话合作全面展开。经济合作强化了各国之间的利益纽带,逐步培育了政治信任,并推动东亚合作逐步向政治和安全领域拓展。各方从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入手,相继建立了打击跨国犯罪、恐怖主义和减灾、防灾等领域的对话合作机制。<br />???? 2.尊重并照顾东盟的主导作用。<br />????东亚各国大小强弱差别很大。中小国家不愿在区域合作进程中被边缘化。这种担心十分正常,域内大国有必要通过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减少这方面的疑虑和阻力。东亚合作实际上源于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的构想,迄今一直以10+3和10+1的形式推进,这也使东盟事实上占据了合作的主导地位。东亚各国最近已就建设东亚共同体达成共识,而实现这一目标较为现实可行的路线图可能是: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保持领先一步的态势;东盟经济、安全、社会共同体的建立领先于东亚共同体的推进;与此同时,中日韩三个地处东北亚的国家将在这一总框架内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br />???? 3.区内外各种机制并行不悖,良性互动。<br />????东亚合作*盖了10+3领导人会议,3个10+1会议以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等机制,区域内还有湄公河、图们江、环日本海、环渤海、环黄海等多个次区域合作机制。东亚合作实际上是以10+3为平台,鼓励和带动各种次区域机制,逐步实现区域一体化。与此同时,东亚合作还有必要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不具排他性,不针对特定一方。为此,东亚合作应继续与其他跨区域机制保持协调,包括亚太经合组织( APEC) 、亚欧会议( ASEM) 和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强调不同的地理立足点和合作方式,致力于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font></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