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中亚地区的跨国安全机制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4 11:0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size="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安全及相应的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一个国际组 <br />织来说,机制实际上就是处理成员国共同感兴趣问题的规范,能够固定下来,并且经常 <br />可以发挥作用的程序(注:王杰主编:《国际机制论》,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3 <br />5页~237页。)。国际安全机制,简单地理解,就是规范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原则、程序 <br />、方式和体系,其特点是多边性、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地区性安全合作机制针对 <br />性更强,旨在消除共同的威胁,增强相互信任,确立对话、磋商和互助的原则。这种机 <br />制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内向的和外向的之别。中亚地区面临的威胁来自许多方面, <br />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领域,中亚国家对建立一种甚至若干种机制来维护地区的安全一直非 <br />常积极,做出了一些尝试。但在多边合作框架形成的过程中,像世界上其他一些国际安 <br />全合作机制一样,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中亚国家参与及倡导的区域性合作机制主要包括 <br />:<br />??? (一)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br />??? 由于俄罗斯在维护中亚安全方面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中亚国家为了保障地区的 <br />稳定也支持组成一种俄罗斯主导之下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 <br />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6个独联体国家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2001 <br />年5月25日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地区安全形势和加强地区安全合 <br />作等问题。与会领导人就国际新秩序和国际安全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并决定组建中亚 <br />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由俄、塔、哈、吉派兵组成。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会上强调指出 <br />,落实条约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第一步,是从今天开始的”。言外之意是说 <br />,集体安全条约只是在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之日才有了名副其实的内容。普京提出,要在 <br />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地区性军事同盟。按普京的说法,这是建 <br />立中亚安全体系的重要步骤。俄罗斯官员认为,反恐不是某个国家可以单独完成的,需 <br />要建立“有益的集体伙伴机制”(注:Луков В:На западе мно <br />гие с удивлением открыли для себя неза <br />менимую роль России,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 <br />ь,2001,№12,C.21.)。<br />??? 2001年11月28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与会各成员国 <br />主张在阿富汗成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够消灭恐怖主义基地,根除有组织犯罪和毒 <br />品犯罪的政府。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会后对记者说,条约成员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起 <br />打击恐怖主义,并参与战后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会议主要讨论了阿富汗局势和中亚 <br />安全问题,与会者强调了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框架内加强合作的重要性。<br />??? 2002年5月14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理事会莫斯科会议通过决议,将“独联体集体安 <br />全条约”改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应对新的挑战和威胁。这次会议是该条 <br />约签署10周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了会议。包括哈、吉、塔 <br />三个中亚国家在内的集体安全条约全部签字国的总统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集体安 <br />全条约组织的军事管理机构,该机构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为基础,由克瓦什宁总参谋 <br />长指挥;会议决定组建快速反应集体力量,并于6月15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 <br />举行快速反应集体力量演习,然后将演习地点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会议还讨论了加强 <br />成员国的相互协调、发展军事技术合作等问题。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新任理事会主席在 <br />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是保护成员国人民和平生活和国家 <br />利益的有效工具,但在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该条约必须用新的合作机 <br />制来应付新的挑战和威胁。他表示,该组织准备“同东方的和西方的其他类似组织合作 <br />”。<br />??? 2002年10月,独联体国家元首基希讷乌会议期间,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俄 <br />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总统签署了该组 <br />织章程以及有关该组织法律地位的协议,从而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六国总 <br />统认为,上述文件的签署将有助于增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合作 <br />,加强各成员国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家安全等问题上的联系,使该组织成员国 <br />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此次签署的一系列文件强化了该组织的作用,加强 <br />了各成员国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同年11月20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决定加 <br />强其在中亚的军事力量。<br />??? 2003年4月28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元首会晤,就俄罗斯 <br />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内的军事、政治合作机制达成一致。出席集体安全 <br />条约组织峰会的6国元首决定将该组织转变成军事同盟。在这次峰会上,6个独联体国家 <br />元首决定,成立6个常设的委员会;在2004年之前成立该组织的联合军事司令部;加强 <br />该组织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并将共同培训各成员国的军官和军事人才。各成员国也将 <br />会以非常优惠的价格采购俄罗斯的武器装备(注:Максим Гликин:В  <br />Душанбе создали《Восточный блок》,Незави <br />симая газема,29 апреля 2003 г.)。会议还决定,如果其中任 <br />何一个成员国遭受到了外来入侵,其他成员国都有义务对被入侵国提供包括军事支持在 <br />内的各种援助。另外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还任命俄罗斯驻丹麦大使鲍尔丘热担任该组织的 <br />新任秘书长。普京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独联体、上海合作 <br />组织是有区别的,但不是相互掣肘,而是相互补充的(注:В.Исмаулова: <br />Жаркие денки,Бизнес и полимика(Таджики <br />сман),2 мая2003 г.)。<br />??? (二)独联体框架内的安全合作与中亚合作组织<br />??? 由于独联体本身发展遇到许多问题,一体化进程受阻。到2001年9月,签署了187项多 <br />边合作文件,得到所有成员国落实的只有8项,有31项竟没有一个成员国落实,完全是 <br />废纸一张。但独联体仍得以保存并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安全领域有所建树。普京就任俄 <br />罗斯总统以后,采取务实的政策,加强独联体的团结和区域合作。2000年1月召开的独 <br />联体元首会议提出要成立独联体反恐怖中心,主要针对来自阿富汗、中亚国家和车臣的 <br />恐怖分子。6月21日,在莫斯科成立了“独联体反恐怖主义中心”,为联合打击国际恐 <br />怖主义和其它极端主义行为提供信息、组织和行政保障。在独联体框架内组织了一系列 <br />反恐演习,如在中亚进行的独联体“南方盾牌”演习等。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br />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独联体联合防空体系。2002年10月7日,独联 <br />体国家首脑会议在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举行。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提高独联体 <br />机构的效率,为此,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措施,这些措施将大大推动独联体的发展。 <br />独联体各国首脑利用这次机会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举行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磋商,在一 <br />些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促进了独联体成员国间的合作。会议还签署了独联体国家联合 <br />反恐备忘录,确定了成员国联合打击非法贩卖毒品的合作构想,拟定了在边界领域的合 <br />作及2003年至2004年联合打击犯罪的计划,并就加强独联体国家防空系统等问题达成一 <br />致。<br />??? </font><br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11:10:17 | 只看该作者
此外,作为独联体框架内的地区合作机制,中亚合作组织也在不断发展。中亚合作组 <br />织成立于2002年2月28日,其前身是中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 <br />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该组织成立后,注重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解决 <br />地区性问题。早在2000年4月,哈、乌、吉、塔四国总统在塔什干签署了关于打击恐怖 <br />主义、政治和宗教极端主义、跨地区有组织犯罪和其它威胁地区稳定和安全行为的条约 <br />。四国安全条约要求中亚各国联合起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打击破坏国家安全、挑 <br />起民族和宗教争端的活动,消除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四 <br />国安全条约具有“互助同盟”的性质,进一步密切了四个中亚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关系 <br />。<br />??? 2002年12月27日,中亚合作组织四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阿斯塔纳举行了会议。会议发 <br />表的联合公报表示,四国将在中亚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加强全方位合作,维护中亚地区的 <br />和平与稳定。本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了2002年10月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首脑 <br />会议上所签协议的实施情况。会议公报指出,中亚地区外交的主要目标依然是继续建立 <br />稳定的地区安全和经济一体化机制,这是保障中亚稳定、增进国家间相互信任的有力保 <br />障。各国必须合力打击日益猖獗的毒品贸易,切断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主要经济来源。 <br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建议邀请阿富汗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下届首脑会议,得到其他 <br />国家的一致赞同。土耳其、俄罗斯和乌克兰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这次会议。但该 <br />组织签署的协议大都很难落实,与两个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 <br />矛盾与竞争有关(注:С.К.Кущкумбаев:Ценмральная А <br />зия на пумях инмеграции:геополимика,эм <br />ничносмь,безопасносмь,Алматы (Казахста <br />н),2002,C.147.)<br />??? (三)中亚国家倡议的安全机制<br />??? 1.亚信会议<br />???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 <br />旨是在部分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亚信会议是哈萨克斯坦总统 <br />纳扎尔巴耶夫于1992年10月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其中心思想是为国家制度和 <br />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亚洲国家找到一个能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旨在维护亚洲的安全与 <br />稳定的多边协商机制。会议的目的在于:保持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安全;加强亚洲各 <br />国人民在经济和生态领域的合作、在人文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为达到上述目标,会议应 <br />该解决以下问题:为本地区国家对话创造条件;建立信任措施制度,包括交换军事信息 <br />和视察活动;通过签订有关协议降低军事对抗的风险。此外,还应该重视参加国的经济 <br />合作和整个地区的经济进步;提高生产工艺,增加国际贸易额,制定和实施国际性开发 <br />计划。在人文合作方面,应该尊重每个参加国的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应考虑每个参加 <br />国的具体情况来理解人权和人的自由问题。<br />??? 1993年3月,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了亚信会议第一次专家级和官员会晤。1996 <br />年2月,在阿拉木图举行了有15个亚洲国家的副外长及代表参加的亚信会议副外长级会 <br />议,联合国、欧安组织、中亚三国联盟跨国委员会也派代表出席。会议主要讨论了参加 <br />国相互协作原则宣言草案,但未能就正式宣言草案文本达成协议。1997年3月,亚信会 <br />议特别工作组会议在阿拉木图举行,23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999 <br />年9月14日,亚信会议在阿拉木图再次举行副外长级会议,通过了《亚信会议成员国相 <br />互关系原则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维护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即相互尊重 <br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发展经 <br />济、社会和文化合作等。会议就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局势发表声明,谴责恐怖主义,支持 <br />吉政府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br />??? 亚信会议目前有16个成员,它们是阿富汗、阿塞拜疆、中国、印度、埃及、伊朗、以 <br />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 <br />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此外还有美、日、韩等11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为观察员。200 <br />2年6月4日,第一次亚信会议领导人会议在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举行。出席会议 <br />的有亚信会议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部分亚信 <br />会议观察员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江**主席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加 <br />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讲话。江**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遵 <br />循“亚信”关于加强信任协作、增进地区安全的宗旨和原则,与“亚信”成员国开展建 <br />设性的友好合作。江**主席说,10年来,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力推动和各成员国的共同 <br />努力下,“亚信”逐步发展成为探讨亚洲安全与合作问题的独特而有益的论坛。与会各 <br />成员国领导人发表了旨在增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的《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 <br />恐怖主义和促进文明对话的宣言》。<br />??? 2.“中亚安全与合作论坛”与“中亚无核区”<br />??? 1993年9月28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第48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中强调,中 <br />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对国际社会十分重要,因为这一地区的特殊性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在 <br />事态向消极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能对全世界的稳定造成巨大的破坏。他建议,成立联合 <br />国下属的常设的中亚安全、稳定与合作论坛,以形成可靠的保障机制,防止破坏现有边 <br />界,维护地区和平,打击贩毒,保护生态环境。他说,乌支持完全销毁核武器和无限期 <br />延长核不扩散条约。希望联合国宣布中亚为无核区,同时对中亚的化学和细菌武器的扩 <br />散实行国际监督。<br />??? 乌首先试图建立中亚安全保障机制。1995年9月15日~16日,在塔什干召开该论坛的外 <br />长级会晤,来自中亚五国、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印度和联合国五个常任 <br />理事国俄罗斯、中国、美国、英国、FaGuo以及联合国、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官员和代 <br />表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在中亚地区建立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领 <br />域的一体化问题。最后通过一项关于中亚安全与合作问题的联合声明。由于能够对中亚 <br />地区稳定产生直接影响的俄罗斯、西方大国和邻近穆斯林国家未表现出多少热情,结果 <br />会议开得颇为冷清。与会者认为俄罗斯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存在给 <br />予了积极的评价。乌兹别克斯坦想把论坛搞成一个常设的地区性国际协商机构的初衷未 <br />能实现。<br />??? 乌方在中亚无核区问题上相对比较慎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1996年6月,乌兹别克斯 <br />坦总统卡里莫夫访问美国时,得到美国方面的支持。卡里莫夫总统在1996年12月欧安组 <br />织里斯本会议上再次提出在中亚建立无核区的倡议。不少西北欧国家对乌兹别克斯坦的 <br />立场表示支持,日本也公开表明自己的赞成态度。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春天,乌总统 <br />卡里莫夫又一次向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提出宣布中亚为无核区的请求。同年9月,“ <br />中亚无核区”国际会议在塔什干召开,4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 <br />期间,中亚五国外长签署了关于建立中亚无核区的声明,认为宣布中亚为无核区是巩固 <br />本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五国共同向联合国提交了建立中亚无核区的宣言草案。(注: <br />《人民日报》1997年9月16日。)中亚无核区的倡议受到广泛的赞许,作为中亚五国共同 <br />提出和支持的安全倡议,在随后多次多边会晤及有关中亚地区安全的文件中,被一再予 <br />以确认。<br />??? 3.“伊塞克论坛”<br />???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在联合国大会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倡议,准备建立中亚五国 <br />的安全合作机构。1995年6月5日~7日,中亚五国代表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畔举 <br />行中亚地区合作会议,会议结束后,五国发表了中亚国家合作宣言,同意成立“中亚国 <br />家稳定与发展常设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共商地区和平与发展战略。但后来没有落实 <br />。<br />??? 吉总统阿卡耶夫还提出过关于建立中亚无毒品区的倡议。1999年5月,在吉首都比什凯 <br />克举行“丝绸之路:中亚与毒品斗争”的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来自中亚的吉尔吉斯斯 <br />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俄罗斯、土耳其和阿塞 <br />拜疆的护法机关。会上讨论了丝绸之路国家的毒品犯罪形势,并决定加强合作。阿卡耶 <br />夫总统在发言中呼吁建立中亚无毒品区。<br />??? (四)西方国家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br />??? 1992年,中亚五国加入欧安组织的前身欧安全。1996年12月,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 <br />斯坦等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欧安组织里斯本高层会晤,并在会议通过的宣言上签了 <br />字。2000年2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奥地利时,希望欧洲安全与合作组 <br />织加强对哈打击毒品交易的支持。同年10月,在塔什干召开了乌兹别克斯坦与欧安组织 <br />、联合国控制毒品和预防犯罪署合办的“加强中亚安全与稳定及联合反毒、团伙犯罪、 <br />恐怖主义”的会议。<br />??? 中亚国家很重视同北约的合作,并且由双边逐渐扩大到多边领域。1994年5月10日,土 <br />库曼斯坦参加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5月27日、6月2日、7月13日,哈萨克斯坦、 <br />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先后加入该计划。1996年哈、吉、乌三国成立“中亚维 <br />和营”以后,接受北约的帮助,从1997年开始每年在中亚举行演习,维和营的活动实际 <br />上与北约的安全体系结合起来。1999年,中亚维和营到美国参加了北约的联合军事演习 <br />。2000年7月,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访问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 <br />三国领导人讨论了在“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合作等问题(注:孙壮志 <br />:《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105页。)。2 <br />001年1月,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访问土库曼斯坦,表示北约将继续东扩进程。北约还计划 <br />帮助中亚国家把中亚维和营扩充为中亚维和旅。<br />??? “9·11”事件以后,北约和欧安组织进一步扩大了在中亚地区的影响。2001年12月, <br />欧安组织和联合国共同在比什凯克主持召开中亚反恐怖国际会议,来自欧安组织50多个 <br />成员国的约3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2002年9月,哈萨克斯坦外长托卡耶夫应邀出席维也 <br />纳欧安组织常设理事会会议。同年12月,塔吉克斯坦表示,同意欧安组织在首都杜尚别 <br />建立中心。2002年2月20日,塔吉克斯坦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中亚国家 <br />中最后一个加入该计划。6月,哈在中亚国家中第一个加入北约“计划与分析进程”纲 <br />要。<br />???
3#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11:10:26 | 只看该作者
(五)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br />???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哈萨克斯坦 <br />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曼诺夫、俄罗斯 <br />总统叶利钦与中国国家主席江**在上海签署了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 <br />任的协定》。安全上的多边合作是“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的开端。1997年4月24日 <br />,中、俄、哈、吉、塔五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 <br />事力量的协定》。1998年7月、1999年8月、2000年7月,“上海五国”领导人先后在阿 <br />拉木图、比什凯克和杜尚别举行会晤,尽管决定发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仍多次强 <br />调要在地区安全方面发挥作用,打击各种极端势力、***主义和恐怖主义。<br />???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 <br />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六国元首还签署 <br />了《打击恐怖主义、***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三股势力”,扩大 <br />安全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2002年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6国元首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br />举行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协定》和《上海合作 <br />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等重要文件。<br />???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六国之间的安全合作颇有成效,2001年6月在上海举行了首次 <br />国防部长会晤。2002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执法**部门领导人在阿斯塔纳举行例行会 <br />晤。强调尽快启动地区反恐怖机构运作机制,主张拓宽合作领域,并以具体的实际措施 <br />予以充实,尤其要重视边境协作。同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在莫斯科会晤, <br />并就进一步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达成了 <br />广泛共识。决定继续保持成员国国防部长和军队总参谋部代表定期会晤机制,成立由成 <br />员国国防部有关人员组成的高官委员会,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方在安全和防务等领域 <br />的建设性合作。同时,与会国防部长们还商定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联合专家 <br />小组,以磋商有关举行联合反恐怖演习的问题。<br />??? 2003年5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莫斯科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出席 <br />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在讲话中强调,深化和拓展安全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的 <br />工作重点。对在本地区严重危害各成员国利益的“三股势力”,决不能放松警惕,更不 <br />能姑息迁就。应该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铲除这些恶势力,切实维护本地区的安宁稳定 <br />。为了切断“三股势力”活动的资金来源,更全面、更有效地打击“三股势力”,应该 <br />尽快把反毒问题提上安全合作日程(注:胡Jintao:《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上 <br />海合作组织事业新局面——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 <br />日报》2003年5月30日。)。峰会发表了《莫斯科宣言》。随后举行的国防部长会晤决定 <br />在2003年秋季举行联合演习,多边合作不断加深。<br />???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过程,也是“新安全观”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在一系列元首会晤 <br />中,中国领导人提出以合作安全和相互安全为核心的新型安全思维,特别是在2000年7 <br />月杜尚别元首会晤时,江**主席对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作了全面阐述,并在当年 <br />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再次强调(注:秦亚青:《时代观、安全观与秩序观——中国 <br />外交新理念的思想内*》,《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第1期。)。上海合作组织本身的实 <br />践也是落实和丰富这一思维的过程。在成员国安全合作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共同遵守 <br />的新安全观念,即安全合作的基础是:相关国家共同安全、一起发展和相互信赖;不追 <br />求军事优势;国家间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建立军事同盟和相同的政治制 <br />度;对于相互间的分歧,摈弃对抗,平等磋商,妥善解决。这种“新安全观”构成了“ <br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多边安全合作的基础。<br />??? 综上所述,尽管在中亚出现了多种跨国安全合作机制,但实际上要确保地区的长期稳 <br />定还是困难重重。<br />??? 首先,中亚五国的安全利益并不完全吻合,希望利用美国的地缘政治影响遏制俄罗斯 <br />和中国,妨碍了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有效运作。美国对中亚地区的国际机制缺乏兴趣, <br />只支持与美的双边合作。认为该地区的多边合作或者因为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取得实效, <br />或者是俄罗斯、中国发挥主导作用,对美不利。<br />??? 其次,地区性多边合作机制在经济上的支撑较弱。哈乌贸易额1992年为26亿美元,199 <br />5年降为4.23亿美元,2001年减为2.04亿美元,10年降到1/10。哈吉贸易额1995年为2.0 <br />2亿美元,2000年只有9000万美元。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不一样,哈、吉、塔与 <br />俄关系更密切一些,三国重视与俄罗斯的一体化,而乌、土只在个别领域关心与俄的工 <br />作。中亚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近几年进一步增大,地区内部的一体化前景黯淡。<br />??? 第三,内外的安全机制难以协调,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已经成型的国际组织对该地区尽 <br />管有号召力,但作用比较有限,而中亚国家自己建立合作机制的条件还不成熟。<br />??? 第四,该地区的多边合作离不开大国的帮助,而大国之间利益的冲突又妨碍了该地区 <br />安全机制的建立。<br />??? 第五,中亚地区内部总体情况具有复杂性,每个国家,甚至民族的内部又有各自的特 <br />性,安全上的威胁各不相同,长期合作的目标和利益不明确。<br />??? 因此,在中亚地区建立有效的国际安全机制的进程是比较漫长的。尽管如此,中亚国 <br />家还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区域合作,提出了多项合作倡议,参加了一系列国际组 <br />织和会晤机制。有些中亚国家首倡的国际合作机制受到广泛的关注。中亚国家积极参与 <br />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准备利用多边合作保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2年11月6日,哈总 <br />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会见常驻哈萨克斯坦的外交使团时表示,“只有调动起国际社会的集 <br />体力量,才能最终战胜恐怖主义,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道路”。纳扎尔巴耶夫认为,“ <br />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以及由哈倡导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 <br />会议是确保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机制”。<br />??? 中亚地区安全环境复杂,威胁地区稳定的因素很多,特别是有大量的非传统因素破坏 <br />地区的长治久安。“9·11”事件以后中亚的安全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伊拉克战争后 <br />,美国继续驻军中亚,俄罗斯也强化了军事存在,大国围绕地缘政治利益展开新一轮角 <br />逐。拥有重要地理位置的中亚,处在国际格局变动的旋涡当中,需要多种合作或者磋商 <br />机制来协调各国的行动,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毒品走私,消除因资源、边界等问题 <br />产生的矛盾。由于中亚地区的稳定最根本的基础还是经济的发展和贫困问题的解决,真 <br />正有前途的区域合作,是在针对安全威胁开展合作的同时,也要进行经济合作,还需要 <br />大国真正负起责任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是符合各国根 <br />本利益,顺应时代潮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2:13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