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size="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安全及相应的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一个国际组 <br />织来说,机制实际上就是处理成员国共同感兴趣问题的规范,能够固定下来,并且经常 <br />可以发挥作用的程序(注:王杰主编:《国际机制论》,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3 <br />5页~237页。)。国际安全机制,简单地理解,就是规范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原则、程序 <br />、方式和体系,其特点是多边性、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地区性安全合作机制针对 <br />性更强,旨在消除共同的威胁,增强相互信任,确立对话、磋商和互助的原则。这种机 <br />制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内向的和外向的之别。中亚地区面临的威胁来自许多方面, <br />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领域,中亚国家对建立一种甚至若干种机制来维护地区的安全一直非 <br />常积极,做出了一些尝试。但在多边合作框架形成的过程中,像世界上其他一些国际安 <br />全合作机制一样,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中亚国家参与及倡导的区域性合作机制主要包括 <br />:<br />??? (一)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br />??? 由于俄罗斯在维护中亚安全方面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中亚国家为了保障地区的 <br />稳定也支持组成一种俄罗斯主导之下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 <br />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6个独联体国家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2001 <br />年5月25日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地区安全形势和加强地区安全合 <br />作等问题。与会领导人就国际新秩序和国际安全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并决定组建中亚 <br />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由俄、塔、哈、吉派兵组成。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会上强调指出 <br />,落实条约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第一步,是从今天开始的”。言外之意是说 <br />,集体安全条约只是在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之日才有了名副其实的内容。普京提出,要在 <br />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地区性军事同盟。按普京的说法,这是建 <br />立中亚安全体系的重要步骤。俄罗斯官员认为,反恐不是某个国家可以单独完成的,需 <br />要建立“有益的集体伙伴机制”(注:Луков В:На западе мно <br />гие с удивлением открыли для себя неза <br />менимую роль России,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 <br />ь,2001,№12,C.21.)。<br />??? 2001年11月28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与会各成员国 <br />主张在阿富汗成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够消灭恐怖主义基地,根除有组织犯罪和毒 <br />品犯罪的政府。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会后对记者说,条约成员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起 <br />打击恐怖主义,并参与战后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会议主要讨论了阿富汗局势和中亚 <br />安全问题,与会者强调了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框架内加强合作的重要性。<br />??? 2002年5月14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理事会莫斯科会议通过决议,将“独联体集体安 <br />全条约”改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应对新的挑战和威胁。这次会议是该条 <br />约签署10周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了会议。包括哈、吉、塔 <br />三个中亚国家在内的集体安全条约全部签字国的总统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集体安 <br />全条约组织的军事管理机构,该机构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为基础,由克瓦什宁总参谋 <br />长指挥;会议决定组建快速反应集体力量,并于6月15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 <br />举行快速反应集体力量演习,然后将演习地点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会议还讨论了加强 <br />成员国的相互协调、发展军事技术合作等问题。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新任理事会主席在 <br />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是保护成员国人民和平生活和国家 <br />利益的有效工具,但在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该条约必须用新的合作机 <br />制来应付新的挑战和威胁。他表示,该组织准备“同东方的和西方的其他类似组织合作 <br />”。<br />??? 2002年10月,独联体国家元首基希讷乌会议期间,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俄 <br />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总统签署了该组 <br />织章程以及有关该组织法律地位的协议,从而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六国总 <br />统认为,上述文件的签署将有助于增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合作 <br />,加强各成员国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家安全等问题上的联系,使该组织成员国 <br />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此次签署的一系列文件强化了该组织的作用,加强 <br />了各成员国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同年11月20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决定加 <br />强其在中亚的军事力量。<br />??? 2003年4月28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元首会晤,就俄罗斯 <br />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内的军事、政治合作机制达成一致。出席集体安全 <br />条约组织峰会的6国元首决定将该组织转变成军事同盟。在这次峰会上,6个独联体国家 <br />元首决定,成立6个常设的委员会;在2004年之前成立该组织的联合军事司令部;加强 <br />该组织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并将共同培训各成员国的军官和军事人才。各成员国也将 <br />会以非常优惠的价格采购俄罗斯的武器装备(注:Максим Гликин:В <br />Душанбе создали《Восточный блок》,Незави <br />симая газема,29 апреля 2003 г.)。会议还决定,如果其中任 <br />何一个成员国遭受到了外来入侵,其他成员国都有义务对被入侵国提供包括军事支持在 <br />内的各种援助。另外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还任命俄罗斯驻丹麦大使鲍尔丘热担任该组织的 <br />新任秘书长。普京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独联体、上海合作 <br />组织是有区别的,但不是相互掣肘,而是相互补充的(注:В.Исмаулова: <br />Жаркие денки,Бизнес и полимика(Таджики <br />сман),2 мая2003 г.)。<br />??? (二)独联体框架内的安全合作与中亚合作组织<br />??? 由于独联体本身发展遇到许多问题,一体化进程受阻。到2001年9月,签署了187项多 <br />边合作文件,得到所有成员国落实的只有8项,有31项竟没有一个成员国落实,完全是 <br />废纸一张。但独联体仍得以保存并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安全领域有所建树。普京就任俄 <br />罗斯总统以后,采取务实的政策,加强独联体的团结和区域合作。2000年1月召开的独 <br />联体元首会议提出要成立独联体反恐怖中心,主要针对来自阿富汗、中亚国家和车臣的 <br />恐怖分子。6月21日,在莫斯科成立了“独联体反恐怖主义中心”,为联合打击国际恐 <br />怖主义和其它极端主义行为提供信息、组织和行政保障。在独联体框架内组织了一系列 <br />反恐演习,如在中亚进行的独联体“南方盾牌”演习等。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br />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独联体联合防空体系。2002年10月7日,独联 <br />体国家首脑会议在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举行。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提高独联体 <br />机构的效率,为此,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措施,这些措施将大大推动独联体的发展。 <br />独联体各国首脑利用这次机会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举行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磋商,在一 <br />些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促进了独联体成员国间的合作。会议还签署了独联体国家联合 <br />反恐备忘录,确定了成员国联合打击非法贩卖毒品的合作构想,拟定了在边界领域的合 <br />作及2003年至2004年联合打击犯罪的计划,并就加强独联体国家防空系统等问题达成一 <br />致。<br />??? </font><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