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日关系的10年回顾与反思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8 22:4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高 科<br /><br />文章来源:《现代日本经济》2005 年 第5 期 <br /><br />摘要:进入90 年代后,中日关系的发展遇到了许多矛盾和障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不和谐音时时萦绕耳边。中日关系中问题的出现,是由日本方面一手造成的,如果日本方面不在影响中日关系顺利向前发展的诸多方面做出调整,中日关系的全面趋冷,将是其必然发展趋势。目前,中日双边关系需要重新建构信任与合作。<br /><br />关键词:中日关系;合作;发展。<br /><br />一、中日关系在摩擦与曲折中向前发展<br /><br />从中日关系来看,两国关系的好坏,可以说是东北亚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基础。自1972 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双边高层领导人能保持经常性接触,两国在各个层次上进行着频繁交流。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是两国关系稳定的基础。进入90 年代之后,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开始发生剧烈变化。经济上,由于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长期处在一种低速徘徊状态,10 来年间没能走出低谷。经济问题的日渐突出,导致了日本政治结构的变化,自民党一党执政体制在国内经济不振潮流的冲击下,终于瓦解。伴随着自民党一党执政体制的瓦解和战后老一代政治家的逐渐隐退,中日关系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以及这部分人活动空间的日趋扩大。日本朝野上下、新生党内都有这部分势力在活动,他们主张修改和平宪法,推卸侵略战争责任,在中日关系上主张亲台疏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加强,日本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已在各个方面对日本构成威胁。1996 年9 月17 日,日本国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就声称中国是东亚地区潜在的主要军事威胁,并敦促日本政府要对中国“提高警惕”。起草该调查报告委员会中的一些委员认为,“如果日本邻国中有哪个国家有可能对日本构成威胁的话,那将是中国”。该报告还指出:“随着中国加强其军事力量,日本应该警惕它的这一邻国不要变成霸权主义的国家”。日本的右翼势力虽然在日本国内还是极少数,但其活动能量和影响呈日渐加强的趋势。为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1997 年3 月3 日,日本外相池田行彦在中国访问时,同中国政府达成如下协议:在迎来日中恢复邦交25 周年的1997 年,日本桥本龙太郎首相和中国LIPENG总理进行互访;在迎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20 周年的1998 年,江**主席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日本。90 年代中后期,日本政界变化改组剧烈,日本政府对中国的外交虽然没有因国内政治势力的分化组合发生大的改变,但是,影响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各种因素正在日渐突出地表现出来,并有激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明目张胆地否认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历史,改写历史教科书,隐瞒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各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一行径不仅伤害了整个亚洲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日益猖獗的活动不是偶然的,它是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盟国部队没有采取措施彻底肃清日本军国主义传统联系在一起的。二战后,美国出于其亚洲对苏战略的考虑,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并没有从政策和制度上予以彻底清除,而是在新宪法的约束下对这部分人加以扶植利用,以期利用他们把日本变成美国对苏战略的桥头堡。日本东京大学的和田春树教授曾指出:“自民党的一个根基吉田茂集团不是反省日本侵略中国、对韩国实行殖民统治和挑起太平洋战争,而是认为明治维新以后作为亚洲的盟主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并且现在还在继续这样认为”。可以说,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是在美国的扶植下,才保有活动空间的,这部分人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候,总要跳出来表演一番。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这部分人篡改对中国侵略的历史,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使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残酷屠杀上千万的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受到极大刺伤。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篡改侵略历史的行为反映出了日本政府和国内情绪日益右倾化的发展趋势。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活动和政治日益右倾化的苗头,我国政府都给予了严厉谴责,并在政策上予以牵制。二是中日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纠纷,现已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领土问题纠纷的出现是由日本政府一手造成的。日本政府宣布实施的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公然把中国的钓鱼岛也划归在内。日本右翼势力,在政府助容下,多次跑到钓鱼岛上去建灯塔、竖牌子,以图使霸占中国钓鱼岛变成既成事实。为保卫中国领土,海内外爱国人士纷纷组织起来,奋起保卫钓鱼岛,并在国际上对日本政府的行径进行了深刻揭露。在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日本政府的行为才不得不有所收敛。但领土问题并没有解决。我国政府本着从中日关系的大局出发,一向主张领土纠纷要通过谈判解决。我国曾多次重申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是这样,我国政府还是主张中日双方应当坐下来谈判,以求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合理解决。目前,中日双方从中日关系稳定的大局出发,对钓鱼岛问题采取了低调处理,但问题并没得到丝毫解决,日本政府并没有放弃霸占钓鱼岛计划,还在各种场合下多次暗示日本政府会采取一切措施去保卫日本的“固有领土”。桥本首相上任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同以往日本各界内阁不同,桥本内阁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说的好、做的坏,言行不一。如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在公开场合,日本一贯表示积极支持中国早日加入该组织,态度比欧美积极、热情得多,但在涉及加入该组织的具体问题上,日本则更多的是附合美国对中国提出的苛刻条件。在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上,日本虽然在口头上表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是该地区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强大不会对这一地区构成威胁,反对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兴起的“遏制中国论”。但在行动上,日本政府却在悄悄地加入到企图遏制中国的行列,如从1996 年6 月开始,日本和美国重新修正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把双方的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日本周边地区。1997年4 月9 日,桥本首相在一次讲话中曾露骨地表示,日美防卫合作的周边地区包括南沙群岛和台湾。日本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东亚地区配合美国对中国加强包围,想凭借美国的力量在两国之间存在的领土纠纷上寻求美国支持。目前中日两国在双边关系上总起来看,还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稳定期。两国经济联系的互补性和依赖性不断加强,巨大的经济利益已把两国紧紧地拴在一起。日本现在已是中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日本大藏省统计,1994 年日本对华出口为187 亿美元,进口276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接近500 亿美元大关,为463 亿美元。日本的对华贸易逆差1994 年达到89 亿美元,[1]创历史最高纪录。日中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2000 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857 亿美元。[2]2003 年日本对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5.3658 万亿日元,出口与进口分别比2002 年增加33.2%和13%。[3]2004 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包括香港)高达22.2005 万亿日元(约合2138 亿美元),而同期日本对美国的贸易总额为20.4795万亿日元(约合1973 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4]与经贸关系的发展相配合,日本对华投资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外经贸部提供的数字,1993 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额为30 亿美元,而1994 年则达到35 亿美元。截至2004 年10 月底,日本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超过3万个,协议金额650 亿美元,实际投入461 亿美元。此外,日本政府累计向中国承诺提供30472亿日元贷款,用于224 个项目;为125 个项目提供了1322 亿日元的无偿援助。[5]中日双方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加强,应当说是两国之间保持政治平稳关系的基础。可以说,正是由于基础根基的深厚,才使双边关系中出现的不快没能给整个关系带来大的冲击。<br /><br />二、中日关系需要重新建构信任与合作<br /><br />中日关系是东北亚地区稳定的基础,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日关系。中日友好关系能够发展到今天也是来之不易的,它是中日两国老一代政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两国政府都应当去珍惜它、爱护它,不要人为地去破坏它。1997 年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25 周年,为纪念这一日子,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及人士联名向日本人民发出呼吁书指出:“在迈入21 世纪之前,为了继续建立牢不可破的日中友好关系,全体日本国民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具有正确的历史观是至关重要的”。[6]目前,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不信任感,正在一步步加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日本政府一步步右倾的政策造成的。日本要取得亚洲各国人民的理解和信任,深刻反省过去,坦诚承担战争责任是至关重要的,如做不到这一点,它将永远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也得不到亚洲各国人民的谅解和信任。中国遭受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长达8年,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战,付出了高昂代价。因此,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活动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日本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无可非议的。今天,中日两国之间在各个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这些只是纽带,信任才是基础,如果信任发生动摇,联系的纽带也是会断裂的。为从两国关系的长远大计考虑,加深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日趋淡漠,发展下去是十分危险的,会动摇两国合作的根基。根据日本总理府每年10 月的舆论调查显示,从1992 年起,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呈淡漠化趋势。在1992 年,有55.5%的日本人回答对中国有“亲近感”,1995 年这一比率降至48.4%,1996 年降至45.1%。年轻人中,这一变化更为突出,20-29 岁的人中,回答对中国没有亲近感的占61.8%;30-39 岁的人占53.5%。而回答关系“不佳”的分别占52%和55.6%。[7]同样,由《中国青年报》组织的问卷调查也反映了这一情况,1996年12 月,该报对1.5 万名青年人做了一项调查,其中回答对日本“没有亲近感”的占41.5%,有亲近感的仅占17.5%;回答两国关系良好的仅占13.8%,而回答关系“不佳”的占25.5%,“一般”的占60%。2003 年11 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整中心对“8•4”齐齐哈尔毒气泄漏事件做舆论调查显示,该事件引起了97.9%的青年的关注,逾8成青年对日印象变坏。[8]要扭转这一发展趋势,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做出相应的努力。自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一直是以经济为主导。进入90 年代以后,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集团的瓦解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日本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因素开始溶入到中日关系中来,使两国关系日趋复杂化。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日本政府内外、国会上下以及各种研究、咨询机构都提出了很多看法和建议,其中认为中国在21 世纪将构成对日本最大威胁和是日本面临最大挑战的人不占少数,有的官员甚至提出,要把俄罗斯拉回到亚太地区的战略等式之中,如果没有俄罗斯在远东发挥作用,中国将更加难以对付等等。这些看法和建议,随着日本政治逐步右倾化,正在日本政府内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日本二战后出生的一代新人,在日本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面前,很容易把这种日益高升的民族自豪感转变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是影响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隐患。<br /><br />20 世纪90 年代末,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为了实现日本政治大国的既定目标,日本利用了国际社会提供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1999 年3 月科索沃战争发生后,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无条件地服从和支持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为美国的霸道辩解三分。“9•11”事件发生后,日本积极配合美国,以反恐为由,加速走向政治、军事大国的步伐。对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日本政府更是表现出了无条件支持的态度。日本的做法有其长远战略目的,即为实现由经济大国至政治大国的跨跃必须要讨好美国,要不遗余力地借助美国的影响力。2002 年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30 周年纪念年,为此两国之间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高层往来频繁,民间交往更是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为此,2002 年也被称之为“中日民间交往年”。但在两国关系表面平静的背后,隐藏着较深刻的危机,而这些危机的出现,完全是由日本方面一手造成的。<br /><br />2002 年4 月初,日本在野自由党党魁小泽一郎在讲话中指出,日本要发展核武反制中国是易如反掌的事,并扬言日本一夜间就可制造出数千枚核弹头。4 月16 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举行的安全保障会议和临时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与有事法制相关的三项法案,这些法案在国会通过后,日本首相将拥有“在紧急事态下”,不经过外相、防卫厅长官等阁僚组成的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直接调动自卫队的权力。4 月21 日上午小泉首相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第2 次参拜了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5 月31 日包括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内的“政府高官”发表言论说“日本拥有核武器在宪法上没有问题”、政府有意修改“无核三原则”等。8月14 日福田康夫发表讲话,要求日本国民在15日战败日为在1937 年到1945 年侵略战争中的战死者默哀,他声称日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应归功于这些战死者,所有日本人都应向他们致敬。8 月15 日当天上午,包括防卫厅长官在内的5 名内阁成员及51 名议员和115 名议员代表参拜了靖国神社。近几年日本国内出现的上述有悖日本和平发展道路、政治上日益右倾和伤害亚洲人民感情的事情,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广泛DIZHI,也不能不引起日本邻国以及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严重关注。2002 年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也有进一步上升的势头,这不仅在政治家的言论中表现突出,在日本小说家的作品中也开始大书特书,如《平成三十年》、《日本封印》等等,这些书的内容都是把中国作为假想敌来对待,书中用预言的方式描写中国未来的强大把日本逼上灭亡的道路,以此来激发日本人民的所谓“爱国心”。应当说,日本文坛这方面的发展动向,是同日本政坛日益右倾化的发展倾向相配合的,对这方面的发展苗头,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br /><br />2003 年1 月14 日下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以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方式拉开了2003 年中日关系的序幕。小泉首相的参拜举动违背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做出的一系列郑重表态和承诺,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日本右翼政客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肆意污辱中国人的言论在2003 年也不绝于耳,如7 月12 日日本自民党江藤龟井派会长江藤隆美在福井市支部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声称“说南京大屠杀有30 万人被杀,这完全是捏造出来的谎言”。[9]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7 月11 日在自民党治安强化小委员会发表演讲时大放厥词,说东京发生的犯罪占压倒多数是“支那”人干的,应该将他们抓起来遣送回去,遣返费用用削减日本政府开发援助贷款支付。这位顽固反华分子进一步说,“支那这个词决不是坏词语,可以堂堂正正地拿来使用”。2003 年,日本政府在中日两国之间没有解决钓鱼岛主权纠纷的情况下,公然做出“租用” 钓鱼岛、实施“国家管辖”的非法行为,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海内外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近几年,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虽然还能够保持接触,政府人员间的往来也较为频繁,但由于日本决策机构已把21 世纪的中国纳入到日本对手的行列来看待,因此,日本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上,将会从各个方面来对中国实行牵制。同时,影响中国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诸多因素,都有可能被日本拿来作为牵制中国的筹码。与此相适应,中日两国间的政治关系将朝着冷淡的方向发展。<br /><br />参考文献:<br /><br />[1]日中贸易存在的问题[N].日本:日本经济新闻, 1995-03-06.<br /><br />[2]世纪交替之际的中日关系[J/OL].chinanews.com.cn/2001-02-09/26/69114.html.<br /><br />[3]日中贸易再上新台阶[N].日本:读卖新闻,2004-01-27.<br /><br />[4]日中贸易超过日美跃第一[N].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晚刊),2005-01-26.<br /><br />[5]调整变化中的日元贷款[N].环球时报,2005-01-12.<br /><br />[6]日本国民应具正确历史观[N].日本:朝日新闻,1997-03-27.<br /><br />[7]国民对华感情淡漠化[N].日本:日本经济新闻,1997-03-07.<br /><br />[8]毒气泄露影响中日关系[N].新文化报,2003-11-10.<br /><br />[9]自民党地方选举全面展开[N].日本:朝日新闻,2003-07-13. <br /><br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0 12: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