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问题是中美建交的首要问题
<br>
<br>
<br>
<br> “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
<br> 自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后,美国就展开了对苏联的“缓和战略”。这一战略实际上是借助中国,压苏联在军控和地区问题上让步,以便达成有利于美国的协议,使美国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也就是毛**后来指出,美国是“踏着我们的肩膀到莫斯科”。
<br>
<br> 尼克松曾承诺,在其担任第二任总统期间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中国方面也希望这个问题能较快解决,双边关系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然而,尼克松政府尚未来得及兑现其承诺,尼克松本人却因“水门事件”于1974年8月在其第二任期中途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br>
<br> 继任总统福特表示,要继续执行尼克松的对华政策,并在自己任内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但是,由于福特一开始就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在国内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因而不敢在对华关系上有大的动作,只是口头上讲努力实现关系正常化,而实际上采取拖延的方针。
<br>
<br> 11月,基辛格第7次访华。此时,由于周恩来因癌症住院治疗,由邓小平出面与基辛格会谈。
<br>
<br> 基辛格此时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方面已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他在与邓小平会谈时,摆出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所谓“困难”处境。他说:“美国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与其他国家不同:一是美国同台湾订有《共同防御条约》,二是美国国内存在着一股亲台势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两点意见:第一,美国愿意按‘日本方式’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但要在台湾设‘联络处’;第二,美国将在1977年撤完驻台全部美军,但还没有找到妥善解决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问题的方案,希望中国声明和平解放台湾,以便美国考虑放弃美台‘防御关系’。”
<br>
<br> 邓小平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后退,心里十分不快。他当即严肃指出:“从本质上看,这不是‘日本方式’,而是‘一中一台’方式,在建交问题上无非是一个‘倒联络处’的方案,中国不能接受。‘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是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至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联合公报》的原则必须加以废除。在美国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后,台湾问题应由中国人自己去解决,那是中国的内政,用什么方式解决也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br> 1975年12月1日,美国总统福特来华访问。在会谈中,邓小平以他特有的直率说:“当前,摆在中美两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更为重大的问题是国际形势。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今天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正是和平念得最起劲的那个国家。”
<br>
<br> 福特当然知道这是在点苏联的名,因害怕影响美苏缓和,神情顿时紧张起来。邓小平接着说:“缓和的辞藻掩盖不住战争危险的日益增长的严酷事实。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刮得越来越急了,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关键在于执行什么样的路线和政策。我们认为,指出战争的根源和危险,消除和平幻想,充分动员人民,做好一切准备,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霸权主义并不可怕,它本质虚弱,欺软怕硬,它到处扩张就孕育着失败。”
<br>
<br> 福特辩解说:“世界使我们大家面临危险,但是也提供了机会。美国将既努力减少危险,也努力探索新的和平机会,而不抱有幻想。当前的形势要求力量、警惕和坚定性。但是,在我们继续决心反抗任何威胁别人的独立和幸福的行动的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争取实现一个更为和平的世界。”
<br>
<br> 中美双方在缓和问题上分歧很大,接着转入实质性讨论。福特说,由于美国国内形势的需要,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需推迟到1976年美国大选后再仿照“日本方式”采取行动。在此之前,美国将把驻台美军从2800人减至1400人。福特一再重申“期待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老调,说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老朋友’”。
<br>
<br> 为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按照“日本方式”,也就是要接受断交、废约、撤军三个原则,美台间的民间贸易关系可继续保持。至于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应该由中国自己来决定,中国方面还表示,在美国接受三原则之前,中国并不急于解决正常化问题。
<br>
<br> 毛**会见了福特和基辛格。毛**本来就对福特的对华政策不满,对于福特的夸夸其谈,毛**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本钱,就是放空炮。”
<br>
<br> 福特没听出毛**是在批评他尽放空炮,摇摇头说:“我不相信这点。”
<br>
<br> 毛**继续开玩笑说:“就是骂娘,我们有点本钱。”
<br>
<br>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br>
<br> 福特访华后,便着手处理美国国内事务和准备下届总统竞选事宜。福特原想在大选获胜后与中国建交,没想到却败于卡特之手,所以中美建交便与他无缘了。
<br>
<br> 卡特1976年底当选美国总统后,鉴于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在其任内推进同中国的关系,并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br>
<br> 1977年8月22日,卡特派国务卿万斯来华做探索性访问。
<br>
<br> 次日晨,黄华在钓鱼台国宾馆同万斯进行第一次会谈。万斯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基础,既不会损害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又可使美台非正式接触继续下去,则卡特总统准备使美中关系正常化。”他代表美国政府声明,美国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即将终止,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将完成军事部队和设施自台湾的撤退,并说:“美中建交后必须通过一项非正式协定,让美国政府人员有必要根据非正式安排留在台湾。当然这种人员不具有外交人员性质,也没有挂国旗和用政府印鉴等大使馆的特征或权利。”
<br>
<br> 万斯看着黄华,又说:“在适当的时候,美国将公开声明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重要的是,希望中国不反对这种声明也不重申武力解放台湾。”
<br>
<br> “倒退是没有出路的!”黄华严词拒绝了万斯的方案,重申中国关于中美建交的三个原则性条件,会谈陷入僵局。
<br>
<br> 为打开僵局,邓小平接见万斯一行。万斯简短地重申了美国的立场和方案,那就是要中国保证不用武力解放台湾,把台湾与美国之间的“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而让中美之间的联络处升格为正式外交使团,即“倒联络处方案”。
<br>
<br> 邓小平批驳的:“你讲的美国立场,从上海公报后退。”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