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曾经有一场白人发动的“本土主义运动”(Nativism Movement)。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以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主义这个词得以复活。从政府政策的制订者到普通公民,从利益集团到大众传播媒介,在限制移民和各种政策制订等问题上频繁而又广泛地使用本土主义这个词,学者们也开始重新界定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到底发生了什么?美国历史上的本土主义运动到底是怎样一场运动?为什么现在又得以复活?本土主义思想和运动对美国社会有何影响?本文将着力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r<br>
<br>一
<br>
<br> 18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组织,这些组织寻求认定美国民族的特征,并由此证明哪些人是外国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马萨诸塞移民与报道协会”(Massachusetts Society for the Information and Advice of Immigrants) “联邦党华盛顿受益者协会——汤姆马尼”(Tammany, the Federalist Washington Benevolent Society) “纽约技工和商人总协会”(the General Society of Mechanics and Tradesmen) “纽约汤姆马尼协会”(New York?s Tammany Society) “美国印地安象征协会”(the American Indian Symbolism of the Society) “宾西法尼亚民主协会”(the Democratic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纽约市华盛顿受益者协会”(New York?s Washington Benevolent Society)等等。最初,上述组织主要是一些具有反对欧洲移民情绪的地方性互助团体,其出发点也主要是想保护美国本土居民的利益不受外来人的侵犯,所以,本土主义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和接受。从19世纪40~50年代开始,这些组织逐渐以反对外来移民,特别是欧洲天主教和犹太教移民为主,并开始参与国家政治,美国本土主义运动也开始为美国人所承认。【注释】Dale T. Knobel, “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 The Nativist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An Imprint of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1996), pp.20~29.【注尾】\r<br>
<br> 如果说美国本土主义运动在最初的几十年间还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和起色,那么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本土主义运动曾经掀起3次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40~50年代以“一无所知党”为代表的本土主义组织掀起的反对大量贫困爱尔兰天主教移民的运动;第二次是19世纪90年代由以“美国保护协会”为主的本土主义组织掀起的反对东欧和南欧天主教和犹太教移民的浪潮;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以新三K党为代表的反对天主教、犹太教、亚洲移民,以及南部黑人迁居北方的浪潮。【注释】Carol M. Swain and Russ Nieli, Contemporary Voices of White Nationalism in Americ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17.【注尾】\r<br>
<br> “一无所知党”(the Know Nothings) 又称“美国本土党”(American Native Party)或“美国党”(American Party),成立于1849年,是在“美国人联合社团”(the Order of United Americans ,1844年成立)等秘密社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无所知党”的名字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一位新闻工作者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在揭露一个秘密组织时的说法。当时,该组织的成员发誓,如果被问到有关该组织的活动,就说“一无所知”。该党的骨干成员都是本土主义者,他们认为,美国是美国本土居民的美国,所以,美国各级政府必须控制在本土出生的人手里。【注释】Dale T. Knobel, “ 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 p.89.【注尾】19世纪50年代,该党试图作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之外的第三党势力竞选美国总统。在当时美国众所关注的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上,该党因内部意见不统一而持中立立场,但在奴隶制问题上则无法中立,于是该党在1855年的会议上决定采取赞同南方民主党的立场,因此引起党内反对奴隶制成员的愤怒。这就注定了“一无所知党”的竞选是不可能成功的。【注释】Earl R. Kruschke, Encyclopedia of Third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 1991), pp.27~29; Ronald J. Hrebenar, Matthew J. Burbank, Robert C. Benedict, Political Parties, Interest Groups, and Political Campaigns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9), pp.24~25.【注尾】所以,尽管该党在一些大城市和部分州的竞选中取得很大成功,例如,在纽约州议会33个席位中占有19个,在该州参众两院占有1/3的席位,在马萨诸塞等州立法机构取得控制权,并取得费城、芝加哥等大城市的市长和6个州的州长职位,使“一无所知党”大出风头,一时间“一无所知糖”、“一无所知茶”、“一无所知牙签”充斥市场。【注释】Louis Dow Scisco, Political Nativism in New York St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01), pp.105~106.【注尾】 但是,该党还是昙花一现,随着内战的发生,“一无所知党”如同他们那么快地兴起一样又很快衰落下去,竞选失败后该党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一无所知党被击败并不意味着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本土主义的失败,而是意味着更大范围的白人种族主义取代了较小范围的白人种族主义,盎格鲁—萨克逊美国人扩大为欧洲美国人。【注释】Michael Lind, The Next American Nation, The New Nationalism and the Fourth America Revolu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5), p.53.【注尾】\r<br>
<br> 1887年在艾奥瓦的克林顿镇成立的“美国保护协会” (American Protective Association)是19世纪晚期一个最重要的本土主义组织。该协会1894年公布的一些基本原则多数与其他本土主义组织相同,例如?魑?桓鲎橹??眯?岬哪勘晔钦攵阅切┒悦拦?褡逄卣鞯耐?玻恢矣谡嬲?拿拦??罘绞剑环炊酝夤?袒崾屏Γ恢С治夼上档墓?⒀?#环炊宰手?膛纱?恚恢С侄杂虢袒嵯喙氐幕?菇?泄??觳椋环炊栽诹?罨蛑萘郊陡?魏巫诮膛杀鹨粤⒎ㄓ畔热ǖ鹊取M?保?米橹?褂辛礁鎏厥獾墓娑ǎ阂桓鍪且?笤诰?雍凸?揖?禄?怪信懦?夤?錾?娜耍涣硪桓鍪俏?约*橹?稍惫娑?孛芴蹩罾慈范ǜ米橹?稍钡男形?荚颍撼稍币?男幸桓鲂?囊鞘剑?Vげ晃?熘鹘坦ぷ鳌⒉徊渭犹熘鹘痰募?峄蚱渌?凸ぴ硕?⒉徊斡肴魏翁熘鹘袒?褂泄氐幕疃?!咀⑹汀緿ale T. Knobel, “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The Nativist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p.213.【注尾】19世纪90年代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保护协会认为,危机是由天主教在银行系统大肆活动造成的,天主教徒窃取了本来为真正的美国人所急需的工作,所以他们是“工作小偷”。这个时期,该组织的成员发展到50万之多,美国保护协会也成为本土主义组织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但是到了20世纪初期,经济危机过去,对西班牙战争的胜利都增加了美国民族的自信心。随着美国进入“进步时代”,乐观主义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占上风,尽管在1910年美国移民再次达到历史新高,但只有少部分人追随本土主义,本土主义组织这个时期没有太大起色。对于所谓天主教威胁问题最为关注的是一位名叫塔姆·沃森(Tam Watson)的前南方“人民党”(Populism)领导人,他在1911年建立了一个新美国保护协会性质的组织,名为“自由卫士”(the Guardians of Liberty),但也同样没有大作为。【注释】David H. Bennett, The Party of Fear, From Nativist Movements to the New Right in American History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8), pp.172~174,179~182.【注尾】\r<br>
<br> 新三K党是1915年10月15日由威廉·J.西蒙斯(William J. Simmons)在佐治亚的亚特兰大建立的。西蒙斯是兄弟会组织者,曾为巡回牧师、美西战争中的老兵,亚特兰大本土出生。其父亲曾经是内战后三K党成员,在南方重建中曾经极力主张恢复秩序,实质上反对黑人权利。西蒙斯宣称:愿共享“世界上最伟大的、秘密的、社会的、爱国的、兄弟的、受益者的秩序”的人都可以参加三K党,他有把握取得成功。【注释】Winfield Jones, Knights of the Ku Klux Klan ( New York: Tocsin Publishers, 1941),pp.74~89; Charles O. Jackson, “William J. Simmons: A Career in Ku Kluxism,” Georgia Historical Quarterly, Vol. 50, December 1966, pp.351~354.【注尾】新三K党提出的两个问题正是传统本土主义者所担忧的:第一,外国人群体的人数将超过本土出生的人;第二,外国因素正试图夺取美国的政权。这种外国威胁论成为三K党新本土主义活动合理合法的托词。他们开始袭击犹太人、东方人和黑人,后来集中攻击天主教徒、犹太教徒和与天主教有联系的教会和外国人。从三K党的宣传品可以看出,该党是“一无所知党”、美国保护协会等本土主义组织的继承者。三K党的一个发言人E.H.拉夫尔(E.H. Laugher)曾解释说,三K党不是一个寄宿处,也不是一个社团或政党,而是一场群众运动,一场美国人的十字军东征,这些美国人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忽略了为美国化而活的世俗和宗教责任。请不要忘记,美国是由北欧人发现的、清教徒殖民的,美国是纯粹的盎格鲁—萨克逊和欧洲种族的,所以,我们要保持我们的纯洁,要防止种族混杂,政教分离是专横的,因为新教主义是美国生活方式信条的保护者,而罗马天主教主张使用多种语言,那些人对美国这个良好的纯洁的社会是一个威胁,必须阻止那些人进入美国权力机构和毁掉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注释】David H. Bennett, The Party of Fear, From Nativist Movements to the New Right in American History, pp.210,214,238.【注尾】但是,新三K党也仅仅活动了不到10年的时间,1929年大萧条以后,特别是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社会发生了变化,这就注定本土主义再也不会以同样的面孔出现了。\r<br>
<br> 上面所列举的仅仅是美国本土主义组织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在那150年间,还有许多本土主义组织。1907年,艾伯特·C.史蒂文斯(Albert C. Stevens)为其再版《兄弟会百科全书》(The Cyclopedia of Fraternities)准备的简要参考书中曾经列举了美国150年来近70个类似于“美国人联合社团”的组织,其中的38个到1907年仍然在活动,包括几个后来形成的组织。【注释】Albert C. Stevens, The Cyclopedia of Fraternities (New York: Treet, 1907), pp.XVIII,XVI.【注尾】\r<br>
<br> 追根溯源,应该说本土主义思想在美国建国前就已经存在了。18世纪后半期,一些美国人就已经感到欧洲非新教徒移民的到来是一种威胁。美国开国元勋中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都曾经具有明显的排外思想。富兰克林在1751年曾经认为德国的移民将会对美国民族构成威胁。他说:如此大规模的德国移民到来,“几年之内我们这里将变成德国的殖民地,不是德国移民学习我们的语言,而是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语言或者感觉好像生活在外国一样,我们这个英语民族已经在荷兰邻居的包围之中,已经被不协调的习惯所困扰。现在,大量的德国人到来将很可能给我们带来同样的问题。”年轻时的托马斯·杰斐逊也曾经反对外来移民。【注释】Hans Kohn, American Nationalism: An Interpretative Essay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57), pp.137~138.【注尾】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的思想基础是共和主义观念,追求人人权利平等,共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是导致许多美国人具有本土主义思想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这些思想没有形成有组织的活动以前,还不能说已经有一场本土主义运动存在,最初也仅仅是一种兄弟会色彩的、地方性的、松散的联盟在活动。所以,直到19世纪30~40年代,那些消极的种族优越论者才开始被称为本土主义。【注释】Juan F. Perea, Immigrants Out! The New Nativism and the Anti?Immigrant Impulse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and Lond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7), p.17.【注尾】\r<br>
<br> 本土主义反对外国移民是有其自己的道理的。例如,在19世纪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警察记录在案的有一半是爱尔兰移民的名字,在本土主义者看来,事实表明,外国出生的人不能把握欧洲传统社会限定的自由。他们认为,犯罪和暴力使守法的土生美国人的自由遭到践踏,特别是当移民反对本土主义宣传家和反天主教布道者的时候,“一无所知党”认为这是反对言论自由本身。多数本土主义兄弟会至少是“准军事组织”,有些甚至实际上建立了“军事团体”。例如,19世纪50年代中期在缅因州建立的武装的“自由卫队”,就是要保护“一无所知”组织的演说家。19世纪40~50年代,本土主义追求自主和对外国出生的人的担忧开始集中在民族性问题上,即强调美国民族的特点。例如,T.R.怀特尼(Thomas Richard Whitney)认为,美国民族的民族性主要特征是独立自主,而外国出生的人与外国的联系、没有文化和缺少教育恰恰是违背美国人独立性格的。【注释】Dale T. Knobel, “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 The Nativist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p.135.【注尾】本土主义者经常提出的问题是大量移民反对与美国人民同化,而要保存移民自己的习俗、传统和不同的特征。所以,美国本土主义论坛在1855年宣称:“美国只能由美国人来统治,”而美国人不但应该是“出生在美国,而且要在美国受教育和训练。”【注释】Samuel C. Busey, Immigration: Its Evils and Consequences (New York: Armo Press, 1969), p.56.【注尾】\r<br>
<br> 美国学界一般认为,内战把本土主义运动(不包括新本土主义运动)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随着内战的爆发,本土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进入冬眠期,直到19世纪晚期“美国保护协会”的建立才表明本土主义再度出现。这种看法的理由是:由于内战既影响了为本土主义提供力量的本土出生的新教社区,也影响了本土主义怀疑的主要目标——天主教教徒等欧洲移民。美国联邦的危机加强了美国人共有的爱国主义思想,减少了50年代的许多相互猜疑。 【注释】Stephen Thernstrom, Poverty and Progress: Social Mobility in a Nineteenth?Century City (New York: Atheneum, 1971), p.174.【注尾】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人在内战的战场上相互认识和了解了,美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亲密了。有美国历史学家认为,由于在内战中移民及其后裔表现出对美国民族国家的忠诚,本土主义者对移民的诽谤不攻自破。尽管南方种植园主要***美国,但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在寻求美国的自由。所以,内战后双方的和好消除了人们对移民的担心。因此,有学者提出,“本土主义死了……随着内战需要外国人补充劳动力和兵员去为美国国家和原则而工作和牺牲,‘一无所知党’也死了。” 【注释】Richard J. Purcell and John F. Poole, “Political Nativism in Brookly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rish Historical Society, Vol. 32,1941, p.156.【注尾】但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例如,赫伯特·古特曼(Herbert G. Gutman)认为,本土主义既没有在内战期间死亡,也没有在“美国保护协会”和“限制移民联合会”的保护下苏醒和再生。事实上,内战期间和内战以后,本土主义从来没有在整体上消失。【注释】Herbert G. Gutman, “Work, Culture, and Society in Industrializing America, 1815~1919,”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78, June 1973, p.584.【注尾】还有美国学者认为,19世纪上半期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大都定居在北部,这是共和党持有反对本土主义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内战是南方盎格鲁—萨克逊美国人与北方新欧洲移民美国人之间的战争一点儿都不过分。【注释】Michael Lind, The Next American Nation, p.54.【注尾】由于内战没有使移民减少,内战期间本土主义组织停止或减少活动、内战后旧有的组织恢复活动或有新组织建立,这都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说明的:那就是内战使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外国人”和“美国特征”两个概念。\r<br>
<br> 总之,本土主义在19世纪40~50年代达到高峰期,内战以后仅仅在新泽西等地区有所发展。内战以后,随着天主教势力的扩大,美国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竞争是本土主义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背景。特别是在印第安人教育问题上,天主教和新教都加强了向印第安人传教活动。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东北部的一些大城市曾经出现过一场所谓“好政府、好公民”运动,有美国学者认为,这是一场上层人士的运动,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一些爱国俱乐部和协会相继建立,为好政府能够长期存在而推动教育的发展,加强社会团结,至少是白人的和睦。在这场运动的推动下,1894年春,波士顿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本土主义组织“波士顿移民限制联盟”(the Immigration Restriction League of Boston)。该组织要求把移民限制在最低程度,强调应该只允许那些适合作美国公民的人移民美国,同时排除其他人。该组织的愿望反映了当时部分美国白人的想法,后来发展到南方,形成了一个带有全国性质的联盟,并得到了一些本土主义者的支持。【注释】Dale T. Knobel, “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 pp.221~222.【注尾】\r<br>
<br> 20世纪初,一些美国人对所谓“新移民”是美国的威胁的说法感兴趣,有组织的本土主义者继续对“老移民”甚至出生在美国的这些老移民的后代耿耿于怀,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这些移民从来就不是、将来也不会是真正的美国人。从他们对天主教的看法和政策上看,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宗教主流与本土主义有一致之处并不过分。因为新教主流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天主教却采取了本土主义者的组织“兄弟会”的方式把美国的天主教徒联合在一起并取得很大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本土主义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在美国参战前后出现了所谓“美国化运动”(Americanization),似乎给本土主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化运动确实与限制移民运动类似,但其所追求的是多数移民及其后代可以成为美国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条件是他们经过正确的教育、训练和一个过程后达到了成为美国公民的标准,这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支持。威尔逊在谴责“用连字符号连起来的美国人”的观点时说:“如果你想自成集团就不能成为美国人,美国不是由各种集团组成的国家。”【注释】Alexander DeConde, Ethnicity, Race,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 History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2), p.83.【注尾】尽管美国化是许多人、各种派别和思想潮流共同追求的目标,包括本土主义,但由于战争期间许多外国移民对母国的同情,例如,美国爱尔兰人对爱尔兰共和派的支持,还是引起许多美国人的不满,美国化运动也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注释】Dale T. Knobel, “ 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 p.245.【注尾】\r<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