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传统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面临的全新挑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9 17: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冷战结束后,全面军事对抗和整体毁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是,由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以及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异化”,因此,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迅速兴起,它们从各个层面危害着国家的安全,使国家安全面临着与传统军事安全问题不同的全新的挑战。因此,为了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的外交思想开始新一轮的转变。
<br>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国家安全 挑战 外交思想
<br>
<br>  在过去的国际政治历史中,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途径主要是国家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根据“自助”(self-helping)的原则增加自身的实力。当然,在这种以实力为后盾的传统安全范式中,国家并不能摆脱“安全困境”。可是,“9?11”恐怖事件的爆发和SARS的蔓延,代表着非军事灾难即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使国家安全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r<br>
<br>  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r<br>
<br>  非传统安全问题自古就有,或者说人类诞生后首先遭遇的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即如何战胜大自然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到后来人类才在不断地征讨过程中相互残杀。从那时起,人类就主要关注如何防范本民族、本部落被外族吞灭,即主要是关注古典式的传统军事安全,而对那些非军事性质的灾难往往视而不见。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两份报告《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于转折点》,是人类第一次“自觉”地意识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存在,也是第一次“以坦率的形式提出了不是一个国家或人民,而是所有国家和所有人民面临的选择,从而迫使读者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到实际性问题的范围” ;并认为“现在世界的首要问题从本事上将不是党派政治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生存死亡的根本大计”,“除非以全球观点和顾及长远的观点从事世界范围的合作,否则,想根本矫正世界状况和人类前景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所有人的命运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命运最终都取决于如何解决整个世界总问题” 。不过,当时这两份报告主要是预警了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非军事性灾难,而且,报告列举的不少问题还不完全是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r<br>
<br>  然而,进入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非军事性灾难已成为国际社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可分为三大领域的问题,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问题,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和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在社会与社会之间,除了防止战争与和平的传统安全问题,还有克服落后并保障经济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和人与社会的问题则基本上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前者又包括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如环境污染(大气层的保护、水域的保护和土壤的保护)、保护生物物种多样化问题(动物群种的保护、植物群种的保护)和保护基因库问题,社会对自然界的开发问题,如自然资源保护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自然界的新的全球性客体的保护性开发问题,如宇宙空间的开发问题和世界性大洋的开发问题;后者如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健康保护问题、当代条件下人的适应问题、不同文化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问题、保障社会稳定以及与各种****现象的斗争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显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r<br>
<br>  非传统安全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凸显呢?\r<br>
<br>  首先,冷战的结束和两极对抗格局的终结,使国际社会遭受全面军事对抗和整体毁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是,过去被两极对抗所掩盖的种种矛盾在冷战后迅速露出水面,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如难民潮、人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主义、艾兹病和今年上半年流行甚广的SARS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新的安全威胁。由于这些新安全威胁引发的灾难比传统的战争破坏更加可怕,因此,这些过去不太引人注目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冷战结束后倍受国际社会的关注。\r<br>
<br>  其次,经济全球化对整个世界的效应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经济全球化的确可以“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进而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好处,并可以使各国从世界的共同进步中获得更多的补偿,解决个别国家无法靠自身努力而解决的问题 ,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也扩大了世界性的不平等和两极分化,增加世界各国发展的脆弱性,以及引发一些国家内部的危机和动乱,促使了一些犯罪活动的国际化与恐怖主义的全球网络化等全球性问题。在反全球化者看来,由少数国家和少数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正是全球问题的罪魁祸首,因此,当今日益“全球化了”的反全球运动 ,不仅仅是代表“后现代性”的“反叛”运动,而且也因这种“反叛”而产生诸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r<br>
<br>  第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也与工业文明人类过度崇尚经济主义有关。工业文明时代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现代化把人类的生活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状态,但工业文明的发展观把经济的基础作用与经济至上、经济第一混同起来,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了一种过度的经济主义增长观。于是,现代化的内*被缩小到非常小的范围内,甚至只是指狂热经济增长的经济主义与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正当人类为征服自然、主宰自然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全面紧张,并且自然开始反过来对人类进行报复。\r<br>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7:10:4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国际社会转转型过程中所导致的某些领域内的秩序失范也导致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国际社会转型是一个不断分化又不断重新整合的动态过程,冷战结束意味着旧的全球整合机制或者说旧的全球治理机制的崩溃,国际社会正处于加速分化时期,新的国际整合理机制在短期内无法建立起来 ,所以,国际社会某些领域内的秩序处于失范和失控状态,而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就是这种失范和失控的具体表现。\r<br>
<br>  此外,进入信息社会后,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滞后的社会控制机制的矛盾,发达国家的信息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贫困,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数字鸿沟”,等等,也会引发前所未有的新的安全威胁,如日益显现的网络战争、广泛盛行网络犯罪、无处不存的网络黑客、防不胜防的网络病毒、越来越猖獗的网络恐怖以及逐渐抬头的网络霸权等等 。也就是说,技术的“异化”也会在信息社会中产生相应的非传统安全问题。\r<br>
<br>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br>
<br>  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跨国性、突发性和传播迅速性等特点,因此,它的破坏性极大,从多方面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r<br>
<br>  首先,非传统安全问题直接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在传统的安全范式中,安全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国家不受外来军事威胁。这种以军事为中心的国家安全范式反映了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假设,即民族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最重要的角色,始终居于国际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权力和斗争中国力(武装力量)是获取、维持并扩大国家利益的最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安全框架内,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安全。虽然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是传统安全关注的主要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只是传统安全的主体,实际上,国家作为一个安全综合体可能会受到军事、政治、外交等传统冲突的威胁,同样也有可能受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危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发展乃国际社会的核心问题,虽然小规模和地区性的军事冲突仍然时有发生,但危害国家安全和阻碍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将不是军事的冲突而主要是来自各种各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r<br>
<br>  其次,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诸要素的安全将构成威胁。国家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国家安全具体来说是通过这些要素的安全表现出来的。国家要素的构成是复杂的,它至少包括领土状况、边界特征、人口规模、资源多寡、经济技术的发展、民族同质性、社会结构程度、政治稳定性和国民士气等。因此,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指组成国家诸要素的安全。当然,所有的国家要素在军事打击下都存在安全威胁,但是,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或者不存在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国家就处于安全状态呢?现实的国际形势恰恰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因为对于大多国家和民族来说,尽管不存在军事威胁,但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主义、艾兹病和SARS等,同样使这些国家感到威胁就如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典型的是美国,冷战结束后,它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国家的军事威胁,但恐怖袭击却伴随着美国冷战后的十年,正是一种因安全受到恐怖威胁的恐惧,使美国政府在“9?11” 恐怖事件之后出台了诸如“先发制人”的战略和“预防性战争”的理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可以用传统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手段来维护,但是,信息时代的国际互联网络突破了传统的领土、领空、领海的地理边界,为民族国家构筑了一个无形的“信息边疆”,而脆弱的“信息边疆”不仅给一些国家利用“信息位势差”输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以达到推行信息霸权和谋求霸权利益的目的 ,而且,也方便了恐怖分子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施网络恐怖袭击 。至于作为构成国家的活的要素——人口——的安全更是在任何时候都受到威胁,尽管战争作为影响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已经成为历史,但各种威胁从各个层面危及着人的安全 。\r<br>
<br>  再次,非传统安全问题引发传统的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从而威胁国家安全。严格地说,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没有绝对的界限,两者相互渗透许多军事安全问题往往是通过使用非军事手段来解决的,而不少非传统安全问题可能会演变为或引发军事冲突。例如,巴以之间的争端由来已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争夺水资源。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问题,但在严重缺水的中东地区,水资源却有战略性意义,于是,这种非传统安全问题不仅从国际问题上升为国际关系问题,而且也引发了传统安全冲突。由于以色列长期以来主张将“控制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受任何政治、军事的压力,自由地达到水的源头”作为国家安全政策之一,而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的占领来实现其对该地区水资源的控制,这长期以来成为巴以、叙以、黎以之间冲突的一部分 。同样,印度与孟加拉国也因印度为了改造干旱地区拟将流经境内的国际河道进行人为改道而遭到孟加拉国政治抗议。又如,恐怖主义本来是一个非传统安全问题,但是,“9?11”事件后,在“基地”组织问题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与美国较劲,最后,双方兵戎相见,塔利班政权被彻底摧毁。实际上,国与国之间因资源、疾病防治、民族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而导致的政治、外交乃至军事冲突并危机一国的安全,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r<br>
<br>  此外,非传统安全问题对转换中的世界秩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非传统安全的兴起,国际关系领域形成了一种与过去的“权力政治观”相异的“问题政治观”(issue politics),并且围绕着发展**同面临的问题形成新的国家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冲突仍然存在,但在“问题政治领域”里,为了解决“问题”,国际冲突已让位于国际合作。非传统安全问题使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凸显,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国家间的关系将以合作为主。特别是“9?11”事件爆发以后,国际社会已深感恐怖主义乃国际社会的公害,而当今网络化了的恐怖主义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单靠某个国家已无法摧毁这股邪恶势力,所以,世界各大国以“9?11”事件为契机走上了全面合作的轨道 。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的兴起促使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利益而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从而使国际新秩序在建设中多了一些变数 。例如,在冷战结束后,在遭受恐怖主义的屡屡袭击之下,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就突出强调美国安全面临的“新威胁”,包括一国不稳定的外溢、恐怖主义、非法毒品交易、国际有组织犯罪、难民、环境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为此,从克林顿政府到布什政府都出台了从战略高度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战略文件,其中包《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国土安全国家战略》和《反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等。布什政府还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预防性战争”的理论。这些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并为美国新保守主义进行国际干预和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加剧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和刺激军备扩张 。\r<br>
<br>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中国外交思想的影响\r<br>
<br>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7:10:52 | 只看该作者
冷战结束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彰显,其影响范围广大、破坏性极强,而且难以控制,因此,世界各国在追求自身安全和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得不在国家安全战略上进行调整。近年来,中国同样遭受到各种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为了有效地防治各种突发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需要与国际社会进行竭诚合作,因而需要对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确立的外交思想进行适时调整。\r<br>
<br>  当今中国外交思想萌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而逐步发展,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本上成熟,其核心内容是:韬光养晦、永不当头,目标是经济建设,即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中国从贫困状态到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这一外交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中国以一个非常恰当的身份逐步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并使中国的国家利益不断拓展。今天,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一外交思想的原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承认,在总的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具体的外交策略应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而作适当调整,而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现则是中国外交思想调整的直接导因。那么,非传统安全问题究竟对中国外交思想的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呢?\r<br>
<br>  首先,非传统安全问题使中国外交上树立了一种新的安全观即综合安全观 。过去由于冷战的原因,中国在安全上首先也是主要追求军事安全。冷战结束后,在最初的几年里,由于国际紧张局势使中国卷入战争的可能性较大,中国仍然主要关注军事安全,但到90年代下半期,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中国被迫卷入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但是一系列非军事灾难却成为中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不仅包括“传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如环境污染、流行性疾病、资源短缺、恐怖主义等,而且随着国际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应用和普及,以及中国各行各业推行的“上网工程”,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的技术“异化”问题,也时刻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 。这时候,中国越来越关注非军事安全问题,因此,综合安全被逐步纳入中国的外交思想体系中,并成为中国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r<br>
<br>  其次,非传统安全问题使中国外交从主要关注国内问题开始转向越来越地关注中国的国际形象。在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外交完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决策目标就是内部发展,但是,自印巴核危机以后,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中国国际角色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树立什么样的国际形象至关重要。在印巴核危机当中,中国成功地扮演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角色。这在克林顿访华期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种肯定。“9?11”事件爆发后,中国政府表示坚决站在反恐的一边,并对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给予积极的支持。不仅如此,中国在防范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宣言;在今年上半年SARS疫情蔓延期间,中国同日、韩以及东盟就治理疫情问题专门举行了部长级会议,随后,中国又单独与东盟就SARS问题召开特别峰会。这充分显示中国在处理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所持的高度重视的态度,也展现了中国的负责任的国际角色,甚至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国际身份开始重新认识 。\r<br>
<br>  此外,非传统安全问题使中国外交思想更加关注合作并在合作中谋求双赢。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一方面使国与国之间矛盾加深、紧张加剧,甚至采用传统军事手段来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它使相关国家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商解决之法。特别是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日益增多,在国际社会形成了一种与过去的“权力政治观”相异的“问题政治观”(issue politics),并且围绕着发展**同面临的问题而形成新的国家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冲突仍然存在,但在“问题政治领域”里,为了解决“问题”,国际冲突已让位于国际合作。当代中国的外交思想历来就强调对话与合作,只是由于中国的实力有限,在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合作往往受到掣肘。然而,由于SARS疫情在中国的蔓延并很快在其他20多个国家也迅速流行开来,这时候,中国的合作精神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中国自身更是与周边国家乃至一些国际政府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从而使中国塑造了一种“成熟”、“健康”的国际形象。由此可见,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比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要成功得多 。\r<br>
<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0:5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