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还需要韬光养晦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7 10:4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长期以来,中国奉行韬光养晦的战略方针,即在国际事物中不过多的表达自己,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这个方针被时间证明是正确的。<br />  <br />  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一次大磨难的中国,迫切要求发展和改革,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最高战略的作用下,必然要求中国需要相稳定的国际环境,不能在国际社会中广泛树敌。所以中国外交始终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方针,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时,据理力争。而在对中国国家利益涉及不大的国际事物中则适当不为。事实表明,这个战略方针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这充分体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同时也造就了 中国发展的奇迹。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GDP接近两万亿美圆,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这无疑应归功于这一正确的战略。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 韬光养晦的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我们是否还需要这一战略?<br />  <br />  回答是多种多样的,部分人认为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应在国际事物中发挥更大更广泛的作用,也应该放弃这一战略方针。另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国情复杂,底子相对来说还是较薄。应该沿用该战略。但更多的人倾向认为这种战略方针可适度的运用。原因有下:<br />  <br />  第一,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已是全国人民的共识。然而民族的复兴需要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将过多的国力消耗与复杂的国际事物冲突,甚至是战争中,则无力将资源运用于发展经济之中。甚至可能将和平的环境打破,如果是这样,则是得不偿失。<br />  <br />  第二,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派生出相关的各种问题,如机制不完善,人才缺乏,下岗及无业人员多,能源危机凸现。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处理好相关的国内问题。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历史也表明,一个国家的强大来自于自身内部的发展,而一个国家的衰败也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激化而引发的。所以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当前的国内问题。从这一点上看,这个战略方针依旧是可行的。<br />  <br />  第三,中国所面临的周边环境已经不在允许中国一心一意搞建设了,最近的台毒势力猖獗,台海一度战云密布,中国面临国家统一方式的选择;中日关系降到冰点,由来依旧的历史问题尚未解决,有出现对资源化分问题的利益冲突,加之两国国内民族情绪的尖锐对立,使得中日关系走向更加迷离,一定程度上存在军事冲突的可能;美国散布中国威胁论在伊拉克战争后再次把战略重心由中东移向中国,企图遏止中国的发展;南沙群岛的问题也未解决。<br />  <br />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适当的放下这种方针,实施有效的政治,军事威慑。以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在国际上争取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保证国家利益的顺利实现。<br />  <br />  第四。要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认识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广泛的积极的参与国际事物,全面向世人展现一个文明的,开放的中国,使世界更加理解中国,也使中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在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将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br />  <br />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韬光养晦的政策不失为一种好的战略方针,在国家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将持续发挥作用。同时,要积极合理的参与国际事物,以期获得较强的影响力。并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r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15:4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