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进党的成长、“成才“与落败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9 18:0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主进步党,简称&ldquo;民进党&rdquo;,是由一群党外人士于1986年9月28日于台北宣布成立的。民进党自成立起,不断通过鼓吹&ldquo;住民自决&rdquo;等各种&ldquo;台独&rdquo;倾向的决议,至1991年民进党通过&ldquo;台独党纲&rdquo;,该党彻底沦为&ldquo;台独党&rdquo;。成立初期的民进党热衷于街头运动,一度在岛内被冠以&ldquo;暴力党&rdquo;的称号。后来民进党越来越强调&ldquo;体制内斗争&rdquo;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台湾各项公职选举。 民进党在1992年底第二届&ldquo;立法委员&rdquo;选举中赢得近三分之一席次,1997年的县市长选举后取得了全台大部分县市的执政权,2000年民进党又获得&ldquo;总统&rdquo;选举的胜利,从此成为台湾地区的执政党。 <br /><br />民进党的党章开宗明义地表明,民进党就是一个追求&ldquo;民主&rdquo;和&ldquo;进步&rdquo;的政党。而民进党的党纲则素有&ldquo;台独党纲&rdquo;之称。其实,民进党的党纲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地朝&ldquo;缓和&rdquo;方向变化,但目前仍不脱&ldquo;台独&rdquo;色彩。该党纲的第一部分即&ldquo;基本纲领--我们的基本主张&rdquo;,其中的第一条就是&ldquo;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rdquo;,声称民进党要&ldquo;依照台湾主权现实独立建国,制定新宪,使法政体系符合台湾社会现实,并依据国际法之原则重返国际社会&rdquo;,至于&ldquo;建国&rdquo;方式,则认为&ldquo;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rdquo;。近年来,民进党又通过一系列决议文,来掩饰、修正党纲中赤裸裸的&ldquo;台独&rdquo;主张,如1996年,民进党提出《新世纪的台独纲领》,声称&ldquo;台湾独立不一定以&lsquo;台湾&rsquo;为国家的名称&rdquo;,&ldquo;民进党执政不必也不会宣布独立&rdquo;,&ldquo;&lsquo;+++国在台湾&rsquo;也可以接受&rdquo;等;1999年民进党八届二中全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又提出&ldquo;台湾已经现实独立&rdquo;,&ldquo;目前国号是&lsquo;+++国&rsquo;&rdquo;等新论调。今年10月20日,民进党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一项新的决议,使&ldquo;台湾前途决议文&rdquo;等涉及&ldquo;国家重大问题&rdquo;的决议文,在效力上等同于党纲,从而标志着民进党开始正式&ldquo;尊重+++国宪法&rdquo;,无意再追求&ldquo;更改国号&rdquo;、&ldquo;宣布独立&rdquo;。不过,这并不等于民进党放弃了&ldquo;台独&rdquo;立场,因为民进党当局仍然不承认&ldquo;一个中国&rdquo;原则,仍然回避、否定&ldquo;九二共识&rdquo;。除了&ldquo;台独&rdquo;内容外,民进党的党纲还主张建立&ldquo;民主自由的法政秩序&rdquo;、推行成长均衡的经济财政政策、建立&ldquo;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rdquo;、培养&ldquo;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rdquo;,以及推行&ldquo;和平独立&rdquo;的&ldquo;国防外交&rdquo;政策等。 <br /><br />目前民进党中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当属该党籍的&ldquo;总统&rdquo;陈水扁。陈1951年出生于台南县,曾长期从事律师工作,从政后当选过&ldquo;立委&rdquo;、台北市长等职,是民进党&ldquo;台独党纲&rdquo;的主要起草人之一。&ldquo;副总统&rdquo;吕秀莲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毕业,是岛内极&ldquo;独&rdquo;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桃园县长等职,现在代理党主席。&ldquo;行政院长&rdquo;谢长廷,主张两岸未来应有多种选项,甚至称民进党未来不排除两岸统一的可能性。原总统府秘书长游锡堃,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与吕秀莲,谢长廷一同被称为民进党的&ldquo;四大天王&rdquo;。 <br />派系政治在民进党内表现得特别明显。从党外时期开始,就有&ldquo;公政会&rdquo;和&ldquo;编联会&rdquo;两股势力在较劲。民进党成立后,党内又形成&ldquo;美丽岛系&rdquo;和&ldquo;新潮流系&rdquo;两大派系。1996年3月&ldquo;总统&rdquo;大选失利后,&ldquo;美丽岛系&rdquo;逐渐没落瓦解。现在民进党内的主要派系有:&ldquo;正义连线&rdquo;,是陈水扁1992年初创立的,领军人物除陈水扁外,还有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沈富雄等人;&ldquo;福利国连线&rdquo;,谢长廷、张俊雄都属该派系;&ldquo;新动力办公室&rdquo;,许荣淑为龙头;&ldquo;台独联盟&rdquo;,是海外&ldquo;台独联盟&rdquo;1991年返台后集体加入民进党而形成的派系,目前负责人是李应元。(以上四个派系于去年组成一个松散的新组织,称为&ldquo;主流联盟&rdquo;);&ldquo;新潮流&rdquo;系,该系以纪律严明而被称为党内&ldquo;一支正步走的军队&rdquo;,龙头人物有吴乃仁、&ldquo;行政院秘书长&rdquo;邱义仁、&ldquo;立法委员&rdquo;洪其昌等人;&ldquo;新世纪办公室&rdquo;,以民进党大老张俊宏为首。民进党的派系斗争,主要表现在政治路线之争和党内资源的争夺。 <br /><br />民进党的&ldquo;全国代表大会&rdquo;为该党最高权力机构,每一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集一次,必要时也可经中执委决定或全台5个以上县市党部书面提议召开。&ldquo;全代会&rdquo;的主要职责是修订党章,议定党纲,听取并审查中执委的报告,选举或罢免中执委委员等。而中执委作为常设的最高权力中枢,设置委员31人,并由除党主席(党主席为当然委员)外的30人互选出10人为常务执行委员。党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1次。此外,民进党还设置一个由11名委员(委员由&ldquo;全代会&rdquo;选举产生)组成的中央评议委员会,其主要职权是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民进党中央党部下设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组织推广部、文化宣传部、社会发展部、妇女发展部、青年发展部等7个部,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等2个会,以及一个民意调查中心和一所&ldquo;台湾民主学校&rdquo;。民进党在各县市都设有地方党部,负责地方党务工作。 <br /><br />目前民进党党员约四、五十万,年轻党员所占比例是台湾各主要政党中较高的。现在民进党拥有12个县市长,所执政县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1.6%,地方税收占全台税收的83%。(但最近台中市长张温鹰和台南市长张灿洪宣布退党)。在1998年第四届&ldquo;立法委员&rdquo;选举中,民进党得票率为29.56%,取得70个席 位。2000年3月,民进党人陈水扁当选&ldquo;总统&rdquo;,从而使民进党成为台湾执政党。 <br /><br />对于年底县市长,民进党大败,在23个县市中,仅仅保住了6个,且具有指标意义的台北县,民主胜地宜兰县与嘉义市均被国民党拿下。国民党抢下14席,亲民党一席,新党一席,台联党秃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12-30 13:47:3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支持一下 让我增长了见识:)
3#
发表于 2006-1-22 12:39:27 | 只看该作者
该不是张华吧?\r<br>有长进\r<br>嘿嘿
<br>孔
4#
发表于 2006-1-22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KONG XIANG?\r<br>
<br>支持一下!
5#
发表于 2006-2-11 22:51:12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是谁啊?\r<br>
<br>应该认识的吧。
6#
发表于 2006-3-3 21:41: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不过还有其他党的资料吗?
7#
发表于 2006-6-12 17:51:58 | 只看该作者
<p>好久没有看到楼主写的了</p><p>不知道他老人家在忙什么</p>
8#
发表于 2006-8-31 18:58:50 | 只看该作者
民进党只适合专制时代
N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发表于 2006-9-29 13:56: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7:3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