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别提款权,奥斯陆协议,颜色革命”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8 15:5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height="12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 valign="top"><td><font color="#000000">特别提款权<br />special drawing rights<br /> 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9月建立,1970年开始正式分配。它作为会员国原有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使用资 <p>金的特别权力,以补充储备资产的不足。特别提款权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产物,最初以黄金表示,与美元同值,后改用&ldquo;一 </p><p>篮子&rdquo;货币定值。成员国使用特别提款权无需偿还,所持有的特别提款权超过其累计分配额时,可获得利息,不足部分则需支付利息。特别提 </p><p>款权可用于政府间的结算,或向其他成员国换取外汇,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偿还向基金组织借的贷款和利息,但不能兑换黄金或直接用于贸易 </p><p>或非贸易支付。目前,各国以特别提款权作为计价、结算、储备单位进行国际经济往来已十分普遍。 </p><p></p><p>奥斯陆协议 </p><p>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根据这项决议,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不幸的是,在1948年爆发 </p><p>的第一次阿以战争中,巴勒斯坦阿拉伯国领土分别被以色列、约旦和埃及占领。1967年6月,以色列又攻占了被约旦并吞的约旦河西岸和被埃及 </p><p>占领的加沙。此后,以阿拉法特为领袖的巴勒斯坦人先后以约旦河西岸、约旦和黎巴嫩为基地,同以色列进行了15年的武装斗争。1982年,在 </p><p>以色列的打压下,巴勒斯坦武装和巴解组织总部被迫撤离黎巴嫩,双方失去了战场接触,巴勒斯坦问题进入了政治解决阶段。1993年9月,巴以 </p><p>双方抛开纷杂的国际调解,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达成了和解协议,即&ldquo;奥斯陆协议&rdquo;。&ldquo;奥斯陆协议&rdquo;是一项旨在实现巴以永久和平的框架 </p><p>性协议。根据双方安排,巴解组织和以色列首先交换了相互承认的法律文件,继而又照顾到美国的主导地位,在白宫草坪签署了正式名称为《 </p><p>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的&ldquo;奥斯陆协议&rdquo;。在随后的两年里,随着和平进程的稳步发展,双方又签署了《加沙-杰里科协议》和《西岸和加 </p><p>沙地带过渡协议》,这两项协议被普遍认为是&ldquo;奥斯陆协议&rdquo;的组成部分。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以色列首先撤出加沙和杰里科,并开始为期5年 </p><p>的自治过渡;建立经选举产生的巴勒斯坦自治机构;过渡期内,以色列将先行撤出约旦河西岸6座城市和450个村镇,继而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 </p><p>地带的大部分领土交给巴勒斯坦自治当局管理;过渡期开始3年内启动巴勒斯坦永久地位的谈判;永久地位的谈判包括双方必须解决的耶路撒冷 </p><p>、被占领土犹太人定居点、难民安置、水资源分配和巴勒斯坦政体的最终地位等主要问题;过渡期应在1999年5月结束。 </p><p><br />为什么叫&ldquo;颜色革命&rdquo; </p><p>所谓&ldquo;颜色革命&rdquo;,是指这几次&ldquo;革命&rdquo;都有鲜明的颜色标志。格鲁吉亚的叫&ldquo;玫瑰革命&rdquo;,也称&ldquo;玫瑰色革命&rdquo;,因为格是盛产鲜花的国度 </p><p>;乌克兰的本来叫&ldquo;栗子花革命&rdquo;,因为栗子花是橙色的,所以后来就被称为&ldquo;橙色革命&rdquo;;吉尔吉斯斯坦的被称作&ldquo;黄色革命&rdquo;,也叫&ldquo;柠 </p><p>檬色革命&rdquo;,因为该国首都比什凯克的市花是黄色迎春花。 </p><p> ,&ldquo;颜色革命&rdquo;与上世纪苏联东欧剧变时捷克斯洛伐克的&ldquo;天鹅绒革命&rdquo;一脉相承,指的是通过非暴力的柔性政变夺取政权。鲜花、美丽的 </p><p>色彩与天鹅绒一样,都暗示着组织者试图让&ldquo;革命&rdquo;以尽可能&ldquo;优雅&rdquo;的方式进行。 </p><p>&ldquo;颜色革命&rdquo;最大的卖点就是&ldquo;街头非暴力革命&rdquo;,它迎合了所在国一些老百姓&ldquo;求变&rdquo;又怕大乱的心理特点,同时符合西方政治文化中强 </p><p>调走程序的传统。这样它就在西方和&ldquo;革命&rdquo;所在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共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ldquo;颜色革命&rdquo;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反映了 </p><p>民众对于新体制和新生活的一种模糊的渴求。格乌吉的政权更迭均有外部背景,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人们普遍认为主导因素是内部矛盾格 </p><p>鲁吉亚多年来在内政、外交和经济政策方面犯了一系列错误,政权更迭是&ldquo;必然结果&rdquo;,普京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一切对 </p><p>俄罗斯来说并非意外事件,这是吉政权软弱、社会经济问题积重难返的必然结果。 从表面看,&ldquo;颜色革命&rdquo;都是因为选举不公引发的,但实际 </p><p>上,没有把国内经济搞上去才是政权更迭的最主要原因.<br />&ldquo;颜色革命&rdquo;的国家作一个归纳,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即这些国家都是所谓的&ldquo;部分民主&rdquo;国家。美国国会在&ldquo;2005年民主主义 </p><p>推进法草案&rdquo;中,将世界各国分为&ldquo;完全民主&rdquo;、&ldquo;部分民主&rdquo;和&ldquo;非民主&rdquo;国家三个类型。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肺鞲窭盏墓鄣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23:0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