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一个人,一座城;一本书,一盏灯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30 17:5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和书店总是有着不解的因缘,快毕业了的人,可能还在计划,可能还会继续读研,也可能就此步入职场,进入社会,但是我心里的大学是宏观的,人说大学是小社会,我想社会和我所存在的这个世界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需要漫漫品读,而没有毕业指望。可能是性情使然,我喜欢以旅者自居,喜欢在一座座城市间漫游,感受它的历史和现代性,文化品位与活力,当然我只是个穷学生,只能坐着巴士里观望它们的热闹与繁宏,拿着学生证去古迹公园或者博物馆去看看它的另一个印象中生冷的面容,或者在友人的提示下或翻墙或绕路逃过日渐昂贵的票价门槛,带着一丝羞愧和不安去领略那藏在围墙后面丰饶的美丽。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好的去处就是书店,读书人和书约会的地方很喜欢那里的书店和读书的人群,他们让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有了一种归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17:54:45 | 只看该作者
朋友,也许你们有机会靠得很近,中间的距离仅有零点零几米,但是你们可能素不相识、\r<br>而且没有开口交谈的机会。你们的目光始终注视着的只有架子上的书籍——这些盛开在\r<br>隐秘角落的思想花朵。从来没有交流,甚至没有太多的声音,但沉默并不妨碍你相信这\r<br>些与你同赴约会的人们怀有同样热切的心情、敏感的内心与矜持的表情,你们之间有着
<br>某种神秘的契合。\r<br>  
<br>  在这个城市的隐秘花园中,你可以暂时忘却必须面对的现实,暂时离开日常生\r<br>活,一个人,站在书架前面,独自面对着春暖花开。在这些的文明和思想的前面,我们
<br>会有一种新鲜的愉悦感,寻求对日常的解放,虽然这种感觉并不能持续太久,但这样的\r<br>时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光线,因为每个人可能从中暂时忘却自己、并重新发现自己。\r<br>我们是继续忍耐日常的平庸呢,还是接受这种冒险?
<br>  
<br>    发现一个城市的隐秘部分并不在于它本身是否神秘,而在于那些街道、地名在
<br>你生活多年之后还是几近无知。一个热心的出租车司机,一次漫无目的的游荡,就完全
<br>可以将你的路标指向陌生,并有意外的捡拾。了解一座城市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r<br>。\r<br>  
<br>    南京是这样一座城市,朴实得有些呆板的大街,车来车往,穿着朴素的人们骑
<br>着自行车或挤着公交车上班下班。车里放着电台播出的流行音乐,主持人在念听众来信\r<br>。刚刚是玄武湖的宁静寂寥的湖光山色,一会儿则是中央门的喧嚣拥挤的堵车时间,刚\r<br>刚还是东郊素朴庄严的建筑风格,忽然眼前拔地而起的是瘦削单薄的希尔顿华厦,显得\r<br>时髦又跋扈。越来越多的茶馆,红的绿的霓虹灯,懒洋洋的暧昧的味道。不知其名的狭\r<br>窄街道涌满了FaGuo梧桐的绿荫,住家的门紧闭着,你只能在车窗里一路与肃穆的墙壁对
<br>望,墙里面是你不了解的世界,但眼前忽然掠过卖牛肉拉面的西北面馆的小门脸儿,热
<br>腾腾的大团白色蒸汽充满了温暖,傍晚时分卖熟食的铺子里亮起了灯,肥白的盐水鸭在
<br>橱窗里被高高挂起。卖啤酒香烟的临街小铺的柜台上趴着喝啤酒的年轻人,路边的小馆\r<br>子里酸菜鱼与小龙虾卖得红火。一切杂乱、琐碎、矛盾,又如此和谐,一切是那么似曾
<br>相识,却又是如此陌生。\r<br>  
<br>    对于一个文明社会而言,书店的存在,显然不只是缴税与就业问题,它为文化
<br>传播所提供的便利渠道、它自身个性与风格的影响力,形成了一个特别的“场”,即使
<br>仅仅具有瞬间的能量,这些不刻意的收藏,恰恰是完整梦想的家园。如同一个城市的书\r<br>房、或是客厅,迎来的都是知心的读者与朋友,隐秘花园的观光客。\r<br>  
<br>    你要去书店吗?那些隐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书店,不知该从哪里逛起。就先从大\r<br>学边上的开始吧。大学与书店似乎有着某种特别的亲缘关系。背后倚着大学的围墙,这\r<br>些书店似乎也更显得格外踏实、笃定。南京大学广州路校门附近聚集着几家书店,书店\r<br>里往往会遇到熟人,吃完饭出来散散步的,约会等人来消磨时间的,遇到了点点头,继\r<br>续各自的目光旅行。周围大多是青涩的面孔,年轻人特有的热切的目光,他们精力充沛
<br>、好奇心强,架子上大部头的理论著作也不时地拿在手里翻看。此刻你的嘴边不觉泛起\r<br>了微笑。\r<br>  
<br>    先到“先锋”书店去看看吧。这家位于“二楼”的书店,那么多的纯文学书、\r<br>艺术书、哲学书、理论书籍在半空中提供着精神呼吸着的氧气。书店也是难得的开阔,
<br>有足够的地方坐下来伸伸脚、发发呆。书店进门的地方陈列着店主私人的收藏,非卖品\r<br>。音乐、沙发、茶、不定期举办的讨论会、与作者的见面会,特价书展中销售的很多都\r<br>是私人藏书,有些书的封扉还有作者的题献。让人感觉似乎一不小心走入了别人的书房\r<br>或是坐在了什么人的客厅里,并非是什么商业场所。几大架的“票房毒药”──诗集、\r<br>戏剧类书籍偏偏是它的强项,一些贵而精美的杂志,别的地方并不容易搜得这么全,不
<br>少年轻人站在那里耐心地一页一页地翻。\r<br>  
<br>    在商业经营上,先锋书店也并不逊色。图书的摆放、对新书的推荐往往做得别\r<br>具匠心。摆放畅销书的展台图书更新得相当快。图书品种的选取注意到了一些相当小众\r<br>的书籍。因此有一批相当忠实的顾客。收款机清脆的当当铃声不时欢快地响起。\r<br>  
<br>    最别致的莫过于买书赠报,赠送新出的《文汇读书周报》或是《中华读书报》\r<br>,有时还会赠送书店印制的书签,虽然都是小东西,但颇有一分意外之喜。\r<br>  
<br>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映亮了临街的玻璃外墙,颇有点流光溢彩的味道。城市\r<br>的喧嚣浮躁被放诸尘下,到处流淌着欲望的街道被隔在窗外,书店似乎瞬间变成了一个\r<br>不可思议的空中花园。到楼上去看看书,从沙漠中偶然寻到一小片绿洲,容你喘口气、\r<br>喝口水。\r<br>  
<br>    店主钱晓华说:我理想中的书店诗意地栖居在城市的大道上,拥有宽阔的店堂
<br>,铺满玫瑰色的地毯,竖立着别具风格的书架,还设有富有创意的茶座。书架四周全是\r<br>世界艺术大师的黑白图片,人们从这些智者和导师深邃的眼中触摸他们不朽的灵魂——\r<br>我渴望将大师的传世之作聚集在大厅里,好让人们逐页地阅读人类壮丽的诗篇,俯视人
<br>类生机勃勃的足迹,人们的头脑和宇宙在这里会晤,从书的一角看到了世界。有点乌托\r<br>邦的味道,但未尝不是美的。\r<br>  
<br>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17:55:10 | 只看该作者
  
<br>    再去哪里的书店去逛逛呢?沿着广州路到南京师范大学边上的“京版书店”吗
<br>?以北京版的学术书为主,并接受预订。有趣的是店里挂的漫画,仿丁聪笔法画的,倒\r<br>有几分神似,不知是哪位的作品,是店主吗?是买书的朋友吗?门口的位置有个卖彩票
<br>的小摊子,她时常与收款的大妈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彩票经,是不是讨所谓的“书中自
<br>有黄金屋”的彩头,每次都想问问是不是有人中过大奖,但想想书的谐音是“输”,不\r<br>知这算不算是个坏兆头?\r<br>  
<br>    还是沿着中山路去新街口的新华书店吧。顺便逛逛一家接一家记不得名字的店
<br>铺。  虽然从来不会游泳,但独自在陌生的人群中,似乎找到一种水的感觉。潜行在
<br>来往的人流之间,仿佛白日梦。新街口的新华书店挤挨挨地靠着新百、中央等大型的百
<br>货公司。这些百货公司里出售着明码标价的欲望与社会的承认,快感是那样的直接,心
<br>情是那样的物质。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才知道的特别毒瘾,有的是尼古丁或者咖啡因,\r<br>有的是对新衣服莫名其妙的瘾,有的则是对书本无可救药的沉迷。把它们放在一起,似\r<br>乎矛盾中又有着一种和谐。\r<br>  
<br>    跨进书店,你会有种完全被淹没的感觉。书从四面八方涌来,相当广阔的面积\r<br>,东厅、西厅、书柱、书墙、书城,站在任何一面书墙前面,你会觉得自己安静地如同\r<br>一颗尘埃。你当然清楚,读任何一本书都也无法转变自己的身份,但你无法抗拒文字的\r<br>诱引,一次次地从架子上把书本抽出来,领回家中。\r<br>  
<br>    这里应该是南京图书市场的“巨无霸”了,无论是营业面积、还是图书种类,
<br>无疑都是首屈一指的。各个城市中的新华书店都会有一两个店占据黄金地段,在与商场
<br>的不断竞争中不知能据守到什么时候?书的类型相当全,如果选时政方面的书与教材,\r<br>或是专门来找什么书,这里当然是首选。书店的一层是属于畅销书的,过道或者楼梯边
<br>坐着捧着书的孩子或者青年,记笔记的圆珠笔在纸页上摩擦。二层的音像制品大多中规
<br>中矩,书架上热销书与销不动的书按类别排在一起,有时会有意外的发现。\r<br>  
<br>    其实有些害怕去一些大型的书店,每次都会有种晕眩、窒息的感觉。一个人被\r<br>抛进书的汪洋中,有时真不知所措。我宁可信奉这种少量阅读———带着狂喜和沉静的
<br>阅读———的原则,因为生命不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而是一次又一次迸发。偶遇,也许
<br>更美好。不必带着任何成见和负累———传统的、权威的、教育的、知识的———去选\r<br>择。\r<br>  
<br>    路边还有几家只有十几个平方的小店面,一家是“新闻书店”,专卖新闻学方
<br>面的书籍,另外一家专卖各种考试的辅导材料,夹在眼镜店、服装店之中,不留神就匆
<br>匆走过了。\r<br>  
<br>
<br>下面顺着中山东路走到太平南路,可以顺便逛逛中山东路上的“教育书店”、\r<br>“大学书店”和“军事书店”,并不是三家独立的书店,而是位于同一处的合营书店,\r<br>在它们的附近,还有一家外文书店隔街相望。街角处有家小小的书店,“国学书店”,
<br>当然现在它只存在于你的记忆之中了。注视着这块绿地一会儿,还能回忆得起哪里摆放\r<br>着字帖,哪里插着你每次都要取下来看的《管锥篇》吗?深奥的语词使你终于还是没有
<br>下定决心把它买下来。而城市建设的快速脚步也并没有给你留下时间与这家小小的书店\r<br>告个别。你是个矜持得有点害羞的顾客,虽然每次都想和老板说上几句话,可每次都是\r<br>默默地拿回找头,拎着书出门。期待着下一次。没有下一次了,书店已经毫无声息地被\r<br>拆除变成了绿地。城市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没有痕迹,\r<br>除了你内心深处的记忆。\r<br>  
<br>    沿着太平南路走,金店、首饰店分布在街道的左左右右,历史上著名的“十竹\r<br>斋”出现在你的面前,这个当时引导出版风潮,印制精美画册的著名书坊(出版机构)\r<br>现在变成了文物杂货铺,卖些宣纸、折扇、印石之类的东西,还卖些真真假假的古董。\r<br>隔着玻璃柜台看各种商品,不觉想象几百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呢?买了两扎用“十
<br>竹斋”笺谱图案印刷的信封,信封宽大,图案传统,但没有印邮政编码,售货员反复提
<br>醒我这些信封现在是不能用的。又买了一个四孔线装宣纸印的本子,石青色的封面,贴
<br>着签条,相当古雅。想象着有一天会用毛笔写日记,倒也风雅。想想自己现在钢笔都不\r<br>大用,习惯敲键盘,过段时间,恐怕字都不会写了。真是有种莫明的伤感。\r<br>  
<br>    再往前走就到了我最喜欢的杨公井古籍书店了。20世纪初数十年,这里是著名
<br>的“花牌楼书店街”的发端。由此向南,当年有数十家书店,如今只剩下了古籍书店一
<br>家了。这家古籍书店的小楼很是古香古色,是当年中华书局南京分店的旧址,在门口处\r<br>钉着政府编号的“老房子”的铜铭牌,营业面积相当宽阔,一楼是新书部,因为是上海\r<br>书店与北京书店的特约经销商,新印古籍与画册比较全,不时有人费力地摊开16开的画
<br>册一页一页地翻看。收款台设在木制的楼梯间一楼与二楼的拐弯处,上几步就到了二楼\r<br>的特价区,木地板,靠墙的书架什么高大,犹如图书馆的书库。新印的图书一般是五折
<br>到六折,精装的民国时期的影印老期刊品种相当多,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些标价很高的古\r<br>籍。偶尔东面的展台上会有一些古旧书标价出售,拿起来翻翻,岁月已经使书页黄而脆
<br>了。因为每周几乎都要来这里的缘故,书架上的书几乎都会主动与你打招呼,这里最怡\r<br>人的还是那种懒洋洋的感觉。没有人注意地盯者你看,店员只在门口处聊着自己的天。\r<br>如同一次书海之中的潜行,没有声音,动作因为水的阻力变得格外缓慢,老名信片,山
<br>水画册、杨柳青的木版画,拿在手里真是舒服,对着发呆出神是最好的了。总觉得书店\r<br>里有股子味儿,说不清楚。不可能是书发出的味道,是什么呢?还是安安心心地捧着一
<br>本本精美的书来翻吧。\r<br>  
<br>    古旧书店应该是完整的图书流通市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旧”指用过的书
<br>,也就是二手书;“古”指一些珍本书,算得上“古董”的书,这个流通渠道却往往被\r<br>人忽略。很多淘书人却乐此不疲,杨公井的古籍书店中的一部分经营业务涉及于此。对
<br>于大多数淘书人来说,更多的来源是一些旧书店和旧书摊。不畏辛苦者常能收获奇珍,
<br>民国版的毛边本,清末甚至明朝的手札、书版、信函等等,“淘”字见其寻觅之艰辛、\r<br>见其邂逅之偶然、见其收获之喜悦,颇见真趣。他们在寻找什么?“破落的书楼吟馆之\r<br>中,也许还翻得到一些鲁迅的小楷,知堂的诗笺,胡适的少作;甚至郁达夫的残酒,林\r<br>语堂的烟丝,徐志摩的围巾,梁实秋的眼镜,张爱玲的发夹”(董桥语),他们更象是
<br>文化碎片的检拾者,为那些流落冷摊的旧书、老档案或是过去的只言片语重新寻到一处\r<br>安妥的归宿。\r<br>  
<br>    我相信即使在将来仍有着这样一些人们,逛旧书店,并不单因为手头拮据,想
<br>以廉价买得一些需要的书。他不去新书店而跺进了旧书店,是为了访求一些新书店没有
<br>的书,寻找先进的收银机后找不到的与书店主人的温暖寒暄与亲切交流,他到旧书店里
<br>去渔猎图书,去碰机会,去物色古本、善本、珍本。他们是有故事的人。\r<br>  
<br>    记下一些淘书处所与旧书店,供有此好者参考:
<br>    南京朝天宫鬼市 凌晨开业,日出收市。   
<br>    南京朝天宫图书交流服务部 店主 金家永 建邺区堂子街张公桥2号 电话 6592
<br>269
<br>    学人旧书店 店主:阚炜 地址:南京市中山路302号\r<br>    古逸书店 店主:徐雷 地址:鼓楼陶谷新村4号\r<br>    南京古旧书店 店主:吕洪华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220号\r<br>    华章旧书店 店主:戴永祥 原有成贤街、青岛路、南大浦口校区三个店铺,今\r<br>已全部歇业改行。\r<br>    学人旧书店分店 长江路估衣郎11号 店主 阚训 电话 4726209
<br>    鼓楼特价书店 中山北路10号 国营店 电话 3370224
<br>    邱家君旧书店 雨花区应天路10号应天花园17幢109室 电话 2467658
<br>    三源书店,店主:陶宇峰,地址:中山北路212号,电话:3478821。经营特价\r<br>书。\r<br>    万象书店,店主:戚力平。南京市中山东路298号,电话4526228。经营特价书
<br>。\r<br>  
<br>    太平南路是南京的老城区,秦淮河旧日繁华已经被现代化的店铺与建筑取代了
<br>,让人不免有“古砚田已芜,旧书香谁续”之感慨。夫子庙附近有不少的小书店,书香
<br>斋或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店,姑且叫做“五元店”吧。可以随便逛逛,这里绝对说不
<br>上舒服的买书环境,与有些书店冷气、茶水、音乐的做派完全不一样,身在其中却有种\r<br>轻松随意感,书架上与屋子里所有的地方都堆满了书,拥挤、杂乱,过道很窄,几个顾
<br>客各自沉默地抽着架子上的书,快速地翻看着,偶然彼此经过时,都小心地收缩着自己
<br>的身体,大家似乎也并不在意,只有躺在架子上的书让眼睛为之一明,五元一本,十元
<br>一本,或是标着折扣,门口一张简单的木桌,抽屉里散乱地放着钞票,后面的收款人也
<br>并不在意你的举止,怔怔地望着前方出神。来这里的人是真正买书的人,几乎没有人空
<br>手而归。他们的占有欲望强烈,血液里往往多少都有点“爱书癖”的成分,他们对于书
<br>的嗅觉特别灵敏,他们又是那么格外的敏感,有时是在别人的文章里,有时是在人家的
<br>谈话中,偶然提到一部自己未经眼的好书,看了、听了之后不免牢牢记住,希望有一天\r<br>在书摊中、在旧书店里、或在藏书家的书架上,猎到盼望已久的图书,就象与有着神秘
<br>契合却素未谋面的朋友的仓促相遇,全无准备,也无须准备。只要有自己喜欢的书,猎
<br>物便能满足生活的乐趣,何必强求那虚幻的梦想。\r<br>  
<br>    另一块书店的聚集地在湖南路与山西路的中心区域,江苏省出版总社的直属的
<br>发行机构就有位于百子亭34号的江苏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中央路169号的外文书店和高
<br>云岭56号的图书进出口公司等。从中央路拐进湖南路,首先遇到的是“可一”书店,从\r<br>英文“care”的音译而来,楼上是画廊,并有可供讲座的公共空间,店主并没有单单把\r<br>它当做书店来办。艺术类图书居多,购书赠送“可一”内部的印刷品,多载书评与艺术\r<br>评论。艺术化的装修这家书店充满了时尚气息。这里前身是“大百科书店”。不少书店\r<br>都是这条街上的过客,当时声明显赫的“三联商务文化中心”(成立于1996年)就在短\r<br>短几年内消失了。步行向前,是译林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在云南路的交叉口有大型的\r<br>湖南路新华书店。不为人所知的是也座落于同一大厦中的凤凰台饭店5楼的“开有益斋”\r<br>。这里采取书吧形式,沙发、茶水、整洁的环境甚至有点奢华的气息,人很少,非常安\r<br>静,一个人闲坐,与朋友清茶聊天,都是难得的享受,而且有精致的小册子《开卷》杂
<br>志(月刊)可以免费索取,朴素的黑白两色在众多的彩色杂志中越发显得粗服素裹,不
<br>施粉黛,清雅非常。沿着湖南路继续向前,就到了江苏省图书发行大厦,长处是苏版书\r<br>相当齐全,辟有各个出版社的专柜。\r<br>  
<br>    到了与山西路交叉的路口,下面我们要去华东地区很有名气的图书批发市场—\r<br>—长三角书刊市场。从军人俱乐部的大门进去,在靠南边的大厦里聚集了有招牌名目林
<br>林总总的零售批发书店百余家。此地对于书刊市场的反应相当灵敏,流行读物、畅销书\r<br>往往能很快摆上书架,一般折扣是8折。由此南行到大方巷口,则有一家容易被忽略的由
<br>江苏议事园边的“经典书屋”,所选图书较为精审,值得一看。与旁边服装名店的气派\r<br>不同,门面不大,图书摆放颇为紧凑,倒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被摄人的标价所惊吓的双眼\r<br>。\r<br>  
<br>    人们需要安静的空间看书,需要感受这个城市的文化,毕竟,书店是一个精神\r<br>所归之处,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记忆。也无疑会鼓励人们去进入思想和生活的思考,甚至
<br>会点燃暗夜中沉寂的光华。读者或许知道,他从书店出来之后,该怎样把目光投向无声\r<br>的社会角落和思想的高地。我们在这个城市里的某个角落驻足停留,偶尔经过一段你没\r<br>有见过的街道,偶尔发现一家城市的隐秘花园——书店,往往带给我们新鲜的惊喜。这
<br>里的读者,拼命保持着缄默。大家站着,站得很谨慎。因为这里的屋角,可能隐藏卡夫\r<br>卡的大甲虫;暗地里,布勒松可能正在抓拍人们的小表情,而内心中正在盛开着一季季
<br>的花朵。\r<br>  
<br>    一切精神上的猜测和突然碰撞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心灵中沉睡的花朵被一次\r<br>次地惊醒,在读者们的内心世界里,这些花朵将是最美丽的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8 02:5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