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贡献一下,让论坛更好!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0 22:0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代中国外交》教学大纲(72学时)
<br>当代中国外交课程主要讲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熟悉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外交事件,掌握中国政府在处理各类外交问题时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培养分析和解决外交及涉外问题的基本能力。\r<br>第一章 独立自主、保障安全 (1949--1955)
<br>第一节 展现国家独立自主的外交品格和形象(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在对外政策方面的重要决策及重大外交活动,并从中考察新中国是如何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品格和形象的。\r<br>教学内容:\r<br>一、确认对外根本立场和原则
<br>二、独立自主精神在建交问题上的贯彻
<br>1.“另起炉灶”
<br>2.欢迎符合原则的建交和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估计\r<br>3.不承认旧中国的外交关系
<br>4.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
<br>三、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敌视,肃清帝国主义特权\r<br>四、区别对待不同国家和国际力量
<br>1.战略配置和立场的确定
<br>2.谨慎处理与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r<br>3.支持邻国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战争,中国大力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r<br>4.支持世界和平进步运动\r<br>五、加强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缔结中苏同盟
<br>1.“一边倒”的决策和毛**主席访苏
<br>2.军事同盟的缔结及其主要对付日本军国主义的含义\r<br>3. 签订协定,立即地或确定最短期限地由中国收回某些权利\r<br>4. 友好合作之强调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上的某些措施及当时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r<br>5.中国同东欧新民主国家关系的发展
<br>第二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政府的外交和军事活动及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r<br>教学内容:\r<br>一、对美国侵略朝鲜的严正警告\r<br>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义举\r<br>三、停战谈判之进行和边谈边打\r<br>四、坚持按日内瓦公约实行战俘遣返
<br>五、停战协定的签订
<br>六、进一步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谈判交涉
<br>第三节 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背景,中国为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中国为解决印支问题而作出的杰出贡献。\r<br>教学内容:\r<br>一、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
<br>二、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两个议程。\r<br>三、印度支那问题的谈判绕过礁石和中国代表团的贡献\r<br>四、日内瓦协议与印支停战\r<br>第四节 控诉美国侵略台湾、反对美国干涉中国沿海岛屿问题(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1955年前后围绕台湾问题中国同美国的外交斗争、军事斗争及其意义。\r<br>教学内容:\r<br>一、中国代表伍修权在国际场合严正控诉美国侵略台湾\r<br>二、侵朝战争失败后美国加紧拼凑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圈\r<br>三、中国人民解放沿海岛屿和美国的干涉\r<br>四、美国国内就金门、马祖问题掀起反华战争的喧器及其收场
<br>第五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提出,亚非会议之成功举行和中国打开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局面(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亚非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中国代表团为会议达成协议及增进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所作的努力。\r<br>教学内容:\r<br>一、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内亚阿集团的出现
<br>二、中国同印、缅等国关系的增进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提出\r<br>三、亚非会议之举行和中国代表团为谋求会议达成协议作出贡献\r<br>四、亚非会议期间中国增进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的努力\r<br>      第二章 对外多方矛盾关系和反美统一战线(1955--1965)
<br>第一节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努力,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举行,对日本等西方国家民间外交的展开(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会谈所达成的协议和存在的问题:中日民间交往的发展及日本岸信介政府的阻挠,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发展。\r<br>教学内容:\r<br>一、中国赞成缔结集体和平公约\r<br>二、中美会谈的举行和平民回国协议的达成
<br>三、中美大使级会谈反映的美国对华立场和态度
<br>四、通过民间外交和发展贸易等方式开展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br>第二节  反对美国对亚非拉的国际警察行径和对中国“八.二三事件”的干涉(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八.二三”事件”中中美之间的军事与外交斗争;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策略的转变;毛**主席提出的“绞索论”的内容和意义;中国参加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和中国代表团在会上的外交活动。\r<br>教学内容:\r<br>一、反对美国势力介入中东、威胁阿拉伯民族运动和武装入侵黎巴嫩
<br>二、反对美国对中国“八.二三”事件”的军事威胁和挑衅\r<br>三、美国在印支制造紧张局势和中国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br>第三节  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华侨问题及广泛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同不同国家解决边界问题的情况:印尼排华事件及中国政府的交涉活动;亚非会议后中国同民族主义国家外交、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提出。\r<br>教学内容:\r<br>一、中国同缅甸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r<br>二、中国同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等国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br>三、华侨问题和印尼排华事件的起落\r<br>四、亚非会议后中国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和援助原则的宣告
<br>第四节  中印谈判和冲突(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印度对中国西藏问题的干涉和中国政府的斗争;中印边界冲突的起因,大致经过及中国政府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主张。\r<br>教学内容:\r<br>一、印度干涉中国处理西藏上层人士的叛乱
<br>二、印度挑起边界流血事件
<br>三、中国总理赴新德里谈判
<br>四、1961年至1962年间印度不断恶化对华关系
<br>五、印度大规模军事挑衅和中国被迫自卫反击\r<br>六、中国争取国际同情和中印边境形势趋于基本平静
<br>第五节  中苏大辩论和中苏国家关系的恶化(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苏大辩论和国家关系恶化的大致过程及对中苏大辩论的评价。\r<br>教学内容:\r<br>一、50年代上半叶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br>二、1956、1957年间中国对苏联有批评、有维护
<br>三、1958年苏联的两个建议和1959年9月9日塔斯社声明及中国的反应
<br>四、布加勒斯特会议,苏联开始恶化同中国的关系\r<br>五、1960年莫斯科会议后中苏短时间的妥协和1962年后中苏辩论重告激化\r<br>六、1963年7月出现中苏国家关系恶化的新阶段\r<br>七、中苏大辩论的评价\r<br>第六节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反侵略压迫的正义斗争(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广解中国支持各国解放运动和正义斗争的基本情况。\r<br>教学内容:\r<br>一、继续支持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斗争\r<br>二、继续支持反侵略干涉的斗争\r<br>三、广泛接待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志士和毛**主席公开发表支持亚非拉各国正义斗争的声明和谈话\r<br>      第三章 “反帝必反修”和反对两霸  (1965--l972)
<br>第一节  支持越老柬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对印支三国抗美斗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支持。\r<br>教学内容:\r<br>一、支持越南南方人民反对美国和吴庭艳当局的镇压和****
<br>二、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越战争\r<br>三、对美军1970年侵柬和1971年侵老的强烈反应
<br>四、中国支持1973年美越巴黎协定
<br>第二节  中苏公开***和敌视(2学时)
<br>数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苏公开***和敌视的大致发展过程和原因。\r<br>教学内容:\r<br>一、莫斯科三月会议和中苏执政党关系公开***
<br>二、中国采取不同苏联搞统一战线和联合行动的政策
<br>三、中国谴责苏联侵捷和判断苏联沦为社会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r<br>四、“珍宝事件”和中苏边境冲突加剧
<br>五、苏联对中国核设施的军事威胁和中国的严正态度
<br>六、中苏边界谈判\r<br>七、苏联关于“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主张和中国的反应
<br>第三节  对外两面开弓,强化革命主张和及时调整政策(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左倾”思潮对外交的影响及毛**、周恩来是如何纠正这一影响的。\r<br>教学内容:\r<br>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筹备及其无限期延期
<br>二、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夕一些亚非国家恶化同中国的关系\r<br>三、两面开弓下的外交心态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某种孤立态势
<br>四、改变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和同许多国家修复和改善关系\r<br>第四节  对民族主义国家反侵略斗争的支持和加强援助(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对巴基斯坦抗印斗争和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和以色列侵略的斗争的情况及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r<br>教学内容:\r<br>一、支持巴基斯抗印斗争
<br>二、支持中东人民反对1967年以色列的“六.五战争”:
<br>四、毛**发表声明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对美国武装侵略的声明\r<br>第五节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发表上海公报(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美关系缓和的进程和意义。\r<br>教学内容:\r<br>一、尼克松上台后对中国作出改善关系的姿态\r<br>二、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再探讨
<br>三、基辛格秘密访华
<br>四、美国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最后挣扎及其失败\r<br>五、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
<br>      第四章 三个世界的划分和联美反苏(1972--1979)
<br>第一节  美苏争霸形势下警惕苏联的进攻和实现中美建交(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及中国确定新的战略:中美缓和进程放慢的原因,中美建交时对台湾问题的处理。\r<br>教学内容:\r<br>一、中国确定新的战略\r<br>二、美、苏、中大三角关系下美国对华关系正常化的迟缓行动
<br>三、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台湾问题障碍的存在
<br>第二节  广泛发展同西方大国的关系(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日建交的大致过程以及其中双方对台湾问题和其他有争议问题的处理。了解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发展的情况。\r<br>教学内容:\r<br>一、中日建交和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br>二、中国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广泛建交
<br>第三节  反对苏联支持下的越南地区霸权主义(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和中国的态度,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对柬埔寨抗越斗争的支持。\r<br>教学内容:\r<br>一、1975年前后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出现和中国的政策
<br>二、反对越南反华排华和中越举行谈判
<br>三、对越南的武装挑衅进行自卫还击和中越再度举行谈判
<br>四、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越南军事占领的斗争\r<br>第四节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干涉内政、扩张势力和直接的军事进攻 (1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对美苏争夺战略态势的判断:对第三世界各国反对苏联侵略的支持及中国中止“中苏同盟”。\r<br>教学内容:\r<br>一、对国际上苏攻美守战略态势的判断\r<br>二、提醒争取和维护独立的国家和人民“驱狼拒虎”\r<br>三、反对苏联在安哥拉、扎伊尔、非洲之角等地干涉内政,扩张势力的行径\r<br>四、反对苏联在阿富汗的侵略干涉和军事占领\r<br>五、中国正式终止“中苏同盟”\r<br>第五节  支持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继续支持世界上反对殖民主义反侵略的斗争(1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进展情况;中国在国际活动中对发展中国家一些合理主张的支持。\r<br>教学内容:\r<br>一、继续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一般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r>二、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和支持更多的国家摆脱殖民统治\r<br>三、支持国际上日益增多的建立和平区和无核区的主张\r<br>四、中国参加联合国第六届特别大会,支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号召和努力\r<br>五、支持联合国新海洋法的制订和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规定
<br>第五章 不结盟与以和平、发展为主题 (1982--1989)
<br>第一节  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美“八.一七”公报的主要内容和达成公报的经过: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背景和意义;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r<br>教学内容:\r<br>一、中美建交初期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r<br>二、美国售台武器事件与中美“八.一七”公报\r<br>三、中国执行对美苏都不结盟的政策\r<br>四、中美关系出现平稳发展\r<br>五、中美关系的障碍
<br>第二节  中苏关系障碍的逐渐克服和正常关系的恢复(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及意义。\r<br>教学内容:\r<br>一、80年代初苏联仍是中国在国际上谴责的主要对象
<br>二、勃列日涅夫的塔什干讲话和中苏关系的解冻\r<br>三、戈尔巴乔夫的海参崴讲话和中苏接触的增多
<br>四、戈尔巴乔夫访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
<br>第三节  中国对国际裁军问题作出正面积极的努力和对国际地区热点区别对待的态度(1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对裁军问题的立场及对当时各种国际热点问题的态度。\r<br>教学内容:\r<br>一、中国对战争与和平形势的重要判断
<br>二、中国对裁军问题的积极主张和行动
<br>三、中国欢迎美苏会谈的恢复和支持美苏签订“中导条约”\r<br>四、中国继续反对苏联侵阿和越南侵柬
<br>五、中国支持中美洲国家维护主权反对美国干涉的努力\r<br>六、中国支持纳米比亚争取独立和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r<br>七、中国继续支持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
<br>八、中国对两伊战争和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所持的态度
<br>第四节  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和全方位地发展同各国的关系(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及中英、中葡谈判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印关系的缓和5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及中国全方位发展同西欧、东欧、非洲国家的关系。\r<br>教学内容:\r<br>一、中国“一国两制”主张的提出
<br>四、争取就中印边界问题同印度举行谈判\r<br>六、对南沙群岛的主张\r<br>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发展同各国关系\r<br>第五节  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1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意义:中国对外政策总目标的新内容及中国参加国际活动的基本情况。\r<br>教学内容:\r<br>一、中国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确认
<br>二、主张“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r<br>三、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r<br>四、中国对外政策总目标的新内容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提出
<br>      第六章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1989--1995)
<br>              第一节  面对压力,反对制裁,保持尊严(1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89年后中国坚持主权与尊严,反对西方制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r<br>教学内容:\r<br>一、美国带头对中国制裁
<br>二、中国沉着冷静,反对制裁\r<br>三、西方制裁的失败
<br>第二节  认清当前时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1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及其在外交方面的贯彻。\r<br>教学内容:\r<br>一、面对苏东变故,恪守和平共处
<br>二、掌握全局形势,不扛旗,不当头
<br>三、对海湾战争和洛克比空难事件显示超脱
<br>四、守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紧抓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br>五、正确掌握“韬光养晦”,继续贯彻“有所作为”
<br>第三节  重视同美欧的关系,反对干涉,保护发展(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在最惠国待遇,经济贸易,知识产权和复关问题上同美国的斗争。\r<br>教学内容:\r<br>一、重视与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关系
<br>二、反对美国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br>三、经济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反对美国的霸道做法\r<br>六、反对在中国复关问题上挤压中国的做法和心态\r<br>第四节  突出睦邻友好,坚持谈判解决争端(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立足亚太,稳定周边”政策思想的成果。\r<br>教学内容:\r<br>一、重视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
<br>二、发展同蒙古和中亚诸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br>三、搁置主权争议,争取同东盟国家睦邻友好。\r<br>四、在普遍睦邻友好的格局下争取更多的互利合作关系
<br>第五节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外交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在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上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r<br>教学内容:\r<br>一、香港、澳门问题上的进展\r<br>二、反对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r<br>三、反对外国势力为西藏***主义撑腰
<br>第六节  加强出访,扩大求同,重视南北关系,强调平等合理(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态度。\r<br>教学内容:\r<br>一、广泛出访交流,维护中国正确立场,求同存异,广交朋友
<br>二、在多边国际场合加强为“南方”发展的需要呼吁
<br>      第七章 推动世界多极化 强调国际关系民主化   (1996-2001)\r<br>                   第一节  重视发展对美关系,反对霸权,不搞对抗(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这段时期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国针对美国霸权所作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r<br>教学内容:\r<br>一、反对美国干涉台湾问题和美国重新强调对华正常接触
<br>二、中国重视对美关系和中美领导人互访\r<br>三、反对美国对华霸权主义侵扰和进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
<br>第二节  缔结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广泛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 (2学时)
<br>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这段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和FaGuo、韩国等国家建立伙伴关系。\r<br>教学内容:\r<br>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
<br>二、 从“上海五国元首会晤”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br>三、 支持俄罗斯维护“反导条约”和中俄反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共识
<br>四、 广泛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r<br>第三节  推广周边睦邻友好,重视和积极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r<br>教学内容:\r<br>一、警惕中日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始终重视中日友好的主流\r<br>二、重视和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br>三、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关系\r<br>四、中国同朝、韩、越、蒙等国关系的新发展
<br>五、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和处理有关争议问题
<br>第四节  加强国际友好交往,重视融入国际社会,显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的大致情况,中国政府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外交努力。\r<br>教学内容:\r<br>一、 广泛加强友好交往
<br>二、 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重视融入国际社会
<br>三、 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br>四、重视联合国机制和负责任地对待国际事务\r<br>第五节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干涉和***主义(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政府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所作的外交努力,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上反对外来干涉的斗争。\r<br>教学内容:\r<br>一、香港、澳门回归的实现
<br>二、反对外来势力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r<br>三、反对敌对势力利用**集团搞***主义
<br>四、反对“东突”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r<br>第六节  认真提出国际问题主张和重要思想 (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科索沃问题、中东和平进程和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以及中国在90年代下半期内提出的一些重要的关于国际政治和外交的思想观点。\r<br>教学内容:\r<br>一、主张正确对待地区和国际的热点问题\r<br>二、提出一些重要思想观点
<br>第七节  2001年以来的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2学时)
<br>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2001年至授课时止中国政府外交活动中的重大事件及意义。\r<br>教学内容:\r<br>一、中美关系\r<br>二、中俄关系\r<br>三、中日关系\r<br>四、中国和欧洲国家关系
<br>五、中国与其他主要周边国家关系
<br>六、中国对国际热点问题的态度
<br>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11-10 22:57:2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br>感谢分享!
3#
发表于 2006-3-9 21:52:11 | 只看该作者
好象没什么实际内容呀?
4#
发表于 2006-10-26 18:09:4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能提供第七章的具体内容,那该多好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1 01:2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