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伊姆雷·拉卡托斯( Imre Lakatos)的方法论,
科学理论的发展史上存在不同的研究纲领,任何一个
研究纲领都由若干理论组成,这些理论之间存在明确
的连续性。决定这种连续性的第一个因素是这些理论
所共有的硬核,即它们共同认可的若干假定( assump2
tion)和假说( hypothesis) 。①由此可见,评价均势研究纲
领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该纲领的硬核,寻找均势研究纲
领的成员理论共同认可的假定和假说。
均势理论家认为, 国家在无政府秩序下, 制衡
( balancing)和均势( balanceofpower)是两种必然现
象,均势理论致力于描述和解释这两种现象的必然性。①
为什么制衡和均势是必然的? 它们在什么条件下出现?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均势理论的核心命题,并成
为发展均势研究纲领的基础。均势研究纲领的硬核主
要是由华尔兹提出的命题构成的,因此可以简称华尔兹
纲领。② 它包括以下三个假定和两个假说:假定一:国际
政治系统是无政府自助系统。假定二:在无政府自助系
统中,国家首要目标是生存,最高目标是取得世界主导
权。假定三:国家通过权力竞争维持生存或获得世界主
导权,一国参与权力竞争的内部手段是增强本国实力,
外部手段是与他国结盟。假说一:国际政治结构导致均
势形成。假说二:权力差距变化导致国家的制衡行为,
国家的制衡行为导致均势。
假定一描述了国际政治系统的结构,假定二和假定
三描述了国家的动机及相应行为。这三个假定之间存
在紧密的逻辑联系,它们共同描述了国际政治的基本特
征。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结构迫使国家采取自助战略,维
持生存、获得安全成为国家的首要目标,只有满足了生
存目标,国家才有可能追求世界的主导权。事实上,国
家的动机是一个变量。具体国家的动机往往与该国的
实力( capability)相关,弱国的首要目标可能是维持生
存,强国则可能追求世界主导权。③ 在无政府的自助系
统中,不论国家追求生存还是追求权力最大化,它所面
临的最大威胁是其他国家实力或权力的增长。以实力
为基础的权力(power)事实上是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
只不过有的国家以权力为手段维持生存,有的国家则以
权力为目的追求世界主导地位。不管是维持生存还是
追求世界主导权,国家都必须通过内部或外部手段来加
强实力。因此,实力或权力竞争是国家间关系的本质特
征,所有国家都十分关注国际系统中权力分配的变化。
华尔兹指出,均势理论“就国家的利益和动机提出
一些假定,但并不解释这些假定,而是解释对所有国家
都起作用的制约力量。”④假说一描述了一个国际政治
规律,即均势的必然性———均势是国家互动的必然结
果,与国家的动机和意图无关,即使有的国家追求霸权,
国际政治的结构也会阻止其目标的实现,促成均势的形
成。⑤ 如果均势是国际政治结构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国际政治结构又是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 假说二解释
国家行为的根源以及国家行为的结果,阐明了制衡原理
和均势形成的因果机制,即制衡机制( balancing mecha2
nism) :在结构压力下,参与安全竞争的国家同时必然参
与权力竞争,因此必然会选择相互制衡,最终导致均势
的形成。⑥ 制衡原理是均势理论的核心原理。根据华尔
兹的结构理论,对所有国家都起作用的外部制约力量是
权力分配。由于国家的实力对比和权力地位总是变动
不定的,国家之间总是存在着权力差距(power gap )。⑦
在无政府的自助系统中,具有权力优势的国家对其他国
家的生存造成威胁,迫使这些国家采取制衡行动来抵消
权力差距。由于国家之间的实力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
权力差距总是存在的,制衡就是不可避免的。华尔兹均
势理论的核心假说就是解释权力差距如何导致制衡。
这样,均势必然论转化为制衡必然论。根据制衡原理至
少可以预测以下三种现象: (1)只要国际系统是无政府
秩序,且存在两个以上国家,制衡(均势政治)就必然出
现。(2)大国的普遍行为是相互制衡,防止任何一个大
国获得权力优势。那些谋求或者拥有权力优势的大国,
必然导致其他大国的制衡。(3)在谋求权力优势与谋求
权力平衡这两种力量的竞争过程中,中小国家往往与较
弱的一方联合起来制衡较强的一方。① 以上三种预测是
理论家们检验制衡原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制衡原理
的重要性使它成为华尔兹之后均势理论家们关注的对
象。②
根据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研究纲领的内部成员会
极力维护硬核的正统地位,使之免受其他竞争理论的反
驳和挑战。他们规定和维护硬核的第一种手段是反面
启发法。反面启示法禁止竞争理论把经验反驳的矛头
指向本研究纲领的硬核。当硬核遭到其他竞争理论的
批评时,研究纲领的成员运用反面启发法,把批评引向
研究纲领的保护带,然后在运用反面启发法来修改、调
整保护带上的辅助假说,达到维护硬核的目的。③ 对于
华尔兹纲领的成员们来说,运用反面启发法的主要任务
是限定均势理论的适用范围。
首先,作为一种国际政治普遍理论,均势理论是根
据对大国行为的观察而建构起来的,因此它也限于解释
大国行为。检验均势理论的命题也必须以大国行为作
为经验材料,而不能使用小国行为来检验。当然,不受
大国影响的小国系统,也同样受到均势政治规律的支
配,也可以检验均势理论的命题。④ 其次,均势理论限定
了观察和检验制衡行为的标准。在政治现实中,国家可
能采取多种手段建立和维持均势,但华尔兹的均势理论
只关注国家在安全和军事领域中的制衡行为,把一般的
外交行动排除在外。⑤ 根据假定三,国家的制衡行为主
要分为内部制衡( internal balancing)和外部制衡( exter2
nal balancing) ,也就是说,只有当国家加强军备或者结
盟,才可以判断该国采取了制衡他国的行动,而只有制
衡行为发生,均势才可能形成。关注军备和结盟行为以
外的其他均势政策,就超出了华尔兹纲领的硬核,因此
不能作为经验证据来反驳这个硬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