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沃尔特的新纲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 13: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斯蒂芬·沃尔特( StephenWalt)发现,在国家结盟
行为中,有些国家与较强的国家结盟来制衡较弱的国
家;另外,谋求或者拥有权力优势的国家有时并没有受
到其他国家的制衡。这些现象都违反了华尔兹纲领所
包含的制衡原理。沃尔特提出了一种新的替代理论来
解释这些反常的结盟行为,即威胁平衡理论( theory of
balance of threat) ,简称均胁理论。沃尔特认为,他的新
理论补充和完善了均势理论,是华尔兹纲领的成员。④
但事实上,沃尔特的新理论颠覆了华尔兹均势理论的核
心命题,反驳了华尔兹纲领的硬核,开辟了新的研究纲
领。将沃尔特和华尔兹的理论命题加以比较,就可以清
楚地看到这一点。
同样关注国家的制衡行为,沃尔特和华尔兹的理论
存在很大差别,对国家制衡和结盟的根本原因做出了截
然不同的解释。华尔兹认为,国家结盟是为了制衡和抵
消他国的权力;沃尔特认为,国家结盟是为了制衡和抵
消他国的威胁。根据华尔兹理论,在无政府状态下,权
力差距直接威胁国家的生存和安全,为此国家采取结盟
方式来抵消权力差距,减少安全威胁。根据均胁理论,
国家的结盟行为取决于国家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而影响
威胁感的因素不仅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差距,还包括国家
之间的地理距离、国家的进攻实力和意识形态等因素。
因此,当国家采取结盟行动时,可能是由于权力差距变
化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权力差距本身并
不必然导致威胁感,只有当它带来威胁感时,才会导致
结盟。⑤
沃尔特的理论的确预见了新颖的事实———采取进
攻性对外政策的国家,即使没有改变权力差距,也会遭
到其他国家的制衡;谋求或者拥有权力优势的国家,如
果不采取进攻性对外政策,就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
胁,因此就不会导致其他国家的制衡。很多事实可以支
持沃尔特的假说,如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政治,冷战
时期的两大同盟、中东和南亚政治。① 在冷战后形成的
单极系统中,中、俄、英、法等大国没有制衡美国的霸权,
被看做是华尔兹纲领无法解释的反常。沃尔特认为,美
国在权力总量上大大超过其他大国,但从地理邻近度、
进攻能力、侵略意图等方面来看,并不对其他大国构成
威胁,因此削弱了这些大国制衡美国的倾向。②
沃尔特把威胁感和权力差距分离为两个变量,强调
了前者对国家结盟行为的影响,突出了国家的观念和认
知的重要性。根据新的假说,国家是否采取制衡行动并
不取决于权力差距,而是取决于威胁感,而威胁感是可
以变化的,只要降低甚至消除威胁感,就可以避免制衡
和均势。这个假说受到了自由主义者、建构主义者甚至
后现代批判理论家们的欢迎,他们认为存在各种改变威
胁感的力量,如国际制度和集体认同。只要通过决策者
的努力、国际制度的建立以及文化观念的更新,国家之
间的威胁感就可能降低甚至取消,制衡和均势就可以避
免,均势政治就可能消失。由此可见,均胁理论为颠覆
古典均势理论开辟了方向。③ 根据科学研究纲领方法
论,作为研究纲领的成员,单个理论只能怀疑和调整保
护带上的辅助假说,而不能怀疑本纲领的硬核。如果批
评和反驳硬核,就否定了既有的研究纲领,成为该研究
纲领的竞争者,而不是守护者。沃尔特把权力差距和威
胁感分离成两个独立的变量,然后根据威胁感来解释国
家的结盟行为模式,他的假说颠覆了华尔兹纲领的硬
核———国家制衡的根源是国家间的权力差距,制衡和均
势不可避免。因此,他不属于华尔兹纲领的成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4-7 01:40:5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绝不应下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18 15:10: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5-19 19:07:30 | 只看该作者
沃尔特很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5-21 19:20:31 | 只看该作者
字体太大了,看着眼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22:40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