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科大研究生最高可获15万奖学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5 12:2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广网北京8月3日消息(记者刘玉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干什么样工作一年能挣15万块钱?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吃着火锅唱着歌儿,做着研究上着学”,就能拿到这15万元。这两天有媒体报道,中国科技大学中所有攻读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都免收学费,而且所有研究生都能获得基础奖学金。更让人睁大眼球的是,为了吸引高端人才,中科大[微博]还设立了每年高达15万元的特等奖学金。
  一年15万元,这个奖学金的额度着实不低啊。也正因为这样,就有了网友的一些评论,比如说“上学比上班挣钱”,“不拘一格买人才”之类的。
  被推到舆论焦点的中科大,是否真的向新生提供每年15万元的奖学金呢?昨天下午,中国之声记者采访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古院长负责中科大研究生院的招生工作,面对质疑,他回应说,15万元的奖学金确实存在,但并非每年十五万元。
  古继宝:国家实验室他们是设立有这样的。
  记者:这个奖学金是由谁来发?国家还是咱们学校?
  古继宝:学校,它分五年,每年三万。
  记者:是五年每年三万?
  古继宝:一次性确定。
  记者::一次性确定,然后每年发三万?
  古继宝:其他的正常的助研都还有。
  记者:其实这个奖学金就类似一个专项奖学金?针对这一个方向的研究生。
  古继宝:对,有15万、8万、5万的,好像有个档次。
  记者:这个奖学金是由谁来发?国家还是咱们学校?
  古继宝:学校,它分五年,每年三万。
  记者:是五年每年三万?
  古继宝:一次性确定。
  记者::一次性确定,然后每年发三万?
  古继宝:其他的正常的助研都还有。
  记者:其实这个奖学金就类似一个专项奖学金?针对这一个方向的研究生。
  古继宝:对,有15万、8万、5万的,好像有个档次。
  听了古院长的介绍,媒体所报道的“每年15万元”的奖学金算是一种误读。因为这份奖学金只针对少数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不能申请。采访中,古院长也并不避讳奖学金的额度。
  古继宝:大概15万去年是设了两位,这个数量很少的,但是5万、8万的很多。大概会有五六十个人,做得好的,确实是拿的钱很多。
  实际上,在国内高校中,“用奖学金抢优秀生”的现象并不少见。2006年,香港高校进军内地,动辄以超过十万元的“高额奖学金”吸纳人才。之后,清华[微博]大学[微博]等内地知名高校也纷纷上调奖学金数额。
  仅在广东省,各个高校就在“状元奖”上比拼开来:暨南大学[微博]提供给省高考[微博]状元4万元的奖学金,华南理工大学[微博]是5万元,而南方医大和华南农大更是达到10万元。
  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待遇更是不菲。今年开始,广州大学[微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一般可以拿到近5万元的年奖学金。暨南大学博士生入学最高可拿50万元资助。再算上那些名目繁多数额不等的奖学金,读书对某些人来说,真的是一份赚钱的好职业。
  记者采访了一位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在读博士,在她看来,博士研究生所从事的工作已经是“半职业”的,只有充沛的物质保障,才能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
  在读博士:我个人认为,博士研究生的话,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虽然是学生,但做的更多的是研究。没有经费提供,只靠教育部的补贴,没有办法完成研究。这样就背离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的。
  她还认为,即使是本科招生,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学金来吸引人才,也无可厚非。
  在读博士:我认为只要学校觉得,这个学生的能力能够为自己学校带来很多的竞争力的话,我觉得无可厚非。人才也是一种资源。
  高额奖学金政策,同样也引来不少人的质疑。有人认为,这可能形成一个价值导向,即治学和收入直接挂钩。“大学生心智和价值观其实还不成熟,直接用金钱激励,会有负面影响。”
  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奖学金的攀比之风一旦过盛,意味着经济实力将成为决定高校能否抢到人才的关键,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将导致高校之间不正常的贫富分化,容易让高校陷入恶性循环。
  就在今年高考结束之际,北京大学[微博]招办主任秦春华在公开场合痛批奖学金“收买”高分生的做法。
  秦春华:我们恳请我们的企业家们,不要给状元和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提供个超过他们学费和生活费的高额奖金,不要让他们用高考分数来换钱。
  其实在去年,教育部就曾针对高招工作下发过禁令,“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新生高额奖学金”承诺来吸引生源“。一条禁令显然没能平息高校间的“奖学金抢人大[微博]战”。
  奖学金数额的水涨船高,巨奖面前,高校和学生都要多多思量。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也不能让黄金蒙了读书人的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8:39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