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格局变化与奥巴马新政府的美国中东政策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8 09:0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单级体系的弱化

全球化时代资本和技术资源的迅速转移,使新兴国家赶超美国的间隔期越来越短。中国与俄罗斯的复兴正在引发大规模的全球力量重组,为区域大国带来了更大的战略主动,众多挑战使美国变成了挣扎中的巨人。伊拉克与格鲁吉亚危机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的力量,正在一系列地缘政治节点上诱发美国的溃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恶化,正在削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受困于单极霸权、背负沉重的军事重负,无法实现休养生息成为美国霸权的软肋。在经济衰退与军事遭遇挫折的背景下,美国走上了一条变得孤立和持续衰落的道路。
1、美国经济的持续衰落
美国正遭受内部经济衰落的危机,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持续下降。经济活力是支撑美国单极体系与全球军事存在的基础。昔日的罗马帝国、荷兰与英帝国都曾经强盛一时,但在经济衰落之后,它们的霸权地位全都出现了无可阻挡的衰落。吉尔平对历史上霸权兴衰的研究表明,霸权走向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率下降、军事开支超出承受能力、消费水平高于生产水平、维护全球政治统治的成本提高、在新技术革命中落伍。[2]上述指标就是今日美国的真实写照。20年来美国形成了巨大的债务泡沫,积累了大量的系统性风险,支撑美国全球体系的经济支柱腐朽良久。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没有任何一个帝国能以借钱为基础长久支撑下去。美国整个金融体系负债累累,财政体系不堪重负。华尔街预言家希夫在《美元大崩溃》一书中指出,如果将社保、医疗、退伍军人福利,以及政府资助机构担保的债务等负债计算在内,美国的债务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谢国忠说,由于背负巨额债务,美国政府在技术上已经破产。著有《美元的坠落》、《债务帝国》等书的财经评论家威金多年来一直在警告“美国破产”。[3]救市使美国联邦政府背上了更为沉重的财政负担,美国最终可以通过滥发美元来避免破产,然而这会导致恶性通胀、美元汇率惨跌、购买力下降等严重隐患。美国经济支撑霸权秩序的能力已削弱。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军备水平,维持单极战略,美国经济可能继续下沉。
滥用美元的优势地位正在摧毁了美国经济的根基即美元信用。美国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在高赤字、高负债的“信用”基础上,靠透支消费与金融负债拉动,完全依赖美元霸权维持运转。金融危机根源于美国的过度消费,与这种消费模式不可持续,暴露了美国经济的机制性缺陷,它正在引发全面的恶性循环。全球投资者纷纷将美国金融机构视为毒物,对美元的信心在持续下滑,觊觎美元资产,照单全收的时代结束了。基于经济衰落、巨额外贸与财政赤字、战费膨胀,美元信用透支等原因,全球资金将缓慢地流出美国,美元不可避免地走向缓慢的、影响深远的衰退,而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也将逐渐式微。随着美元的没落,美国转嫁危机的能力也将下降。
美元的衰落,不仅意味着已经动摇的美国经济主导地位的丧失,更意味着美国军事优势也将逐渐流失。负债累累的白宫,其军事冒险越来越依赖全球资金的注入。一旦美元没落,整个美国经济乃至政府运作都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美元的持续下滑将有效地削弱美军巨大的全球存在,瘫痪其全球行动能力。墨报指出,由于金融海啸的冲击,美国的帝国能力正在成为历史。[4]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全都伴随着新强国的出现,格鲁吉亚战争意味着新一轮大国权力争夺再度开启,新兴大国蜂拥而起预示着帝国战线将继续被拉长。从大洋彼岸万里之遥支撑欧亚大陆的霸权重负,美国胜任国际安全保证的有效性日益遭遇质疑。
2、美国无力承受霸权重负
中俄20年韬光养晦获得的经济力量很快转化为切实的政治、军事实力。两国秉持的建立多边国际秩序的主张由此产生战略效力。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实施战略反攻,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中俄的复出意味着全球秩序的变迁,美国独霸的格局遭受严重削弱。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圈正在形成;背靠核武力的俄罗斯挺过了苏联解体的大动荡,受惠于高企的油价与经济的强劲增长,俄罗斯正努力恢复昔日的战略版图,俄军舰和战机重开全球战略巡航。当俄军事反击时,华盛顿没有胆量接纳会将它卷入大国战争的第比利斯,美国的战略信誉遭遇重创。
经济丧失活力和战略扩张过度的弱点暴露无遗,而华盛顿还在按过时的游戏规则出牌。美国误判了新兴大国崛起的本质,这种挑战是经济上的而非军事上的。美国的反应正在导致美国战略优势绝望地下滑,美国早在经济战线就已经输掉了与新兴大国的竞争。美国正在陷入反美力量的战略合围,日益衰竭的资源与其宏大的全球目标不相协调,冷战后全面遏制次强大国的政策正在破局。美国在重要地缘政治节点上与次强大国的冲突正在加剧,冲突点日趋增加,而美国的反应也日趋疲弱。次强大国正在从美国单极体系的过度压力下恢复元气,搁置彼此的争端与冲突,形成一种自然的密切战略协同,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新兴大国手中。
在核均势奠定的世界中,美国表面的强盛掩盖着战略上的无奈,而次强大国拥有恢复战略空间的空前潜力。在核均势之下,除了威胁国家生存的直接军事进攻,美国本能地避免与列强的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以免招致彼此毁灭。这一情形决定了在临近次强大国区域的争夺中,美国步步后退有其必然性。这些地区是美国的一种有限的或边缘性的利益,而对次强大国来说,它们却是唇亡齿寒的战略屏障。除非美国准备付出全面战争的代价,否则便不敢贸然行动。如俄罗斯为了格鲁吉亚不惜一战,而美国并非如此。同样,美国也不会卷入可能的台海战争而与中国发生全面冲突。次强大国通过破釜沉舟的勇气重新确立自己的战略空间,美国被置于无可奈何的境地。
美国在几乎所有重要的战略区都面临挑战。美国的困境在于,美国的战略优势被牵制和稀释在遍及全球的多个战略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美国在一处倒下,就会形成骨牌效应。在任一战略节点上后退,那么固守其他众多战略节点也不再有意义,这种雪崩般的、恶性循环的骨牌效应使美国的帝国防线没有一条守得住的底线。由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打造的战略优势几乎消耗殆尽。中美关系的持续和缓以及美俄关系斗而不破,意味着美国可以继续无节制地挥霍其战略资源,维持其帝国妄想,而新兴大国也可以继续延长其战略机遇期。美国霸权的终极命运只存在两种可能:苦撑下去以维持帝国的虚影直至最后的崩溃和一败涂地;或者无所适从,陷入战略漂流,步步后退直至帝国归于泡影。

美国中东政策的可能调整

苏联因入侵阿富汗而衰落,美国深陷伊拉克不能自拔,中东成为真正的大国墓地。伊拉克战争打破了中东脆弱的力量平衡,也把美国潜藏的战略缺陷彻底曝光。美国在混乱中徘徊了5年,美国需要拐点式的变革。在布什政权末期,美国中东政策的实用主义倾向已经抬头。在伊拉克,美国的作战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在逊尼派中寻找盟友;在阿富汗,美国防部长公开主张通过与塔利班谈判来走出危机。[5]奥巴马执政为美国中东政策重新布局提供了历史性机运。美国的中东政策将走向何方?
大国政治的游戏规则就是权力分配和政策协调。美国的优势正在逐渐耗竭,对盟友的控制也在减弱。这种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必然导致大国关系的根本变化。今天,美欧中俄四大强权经济彼此依赖,缺乏任何大国的合作都无法解决。在外交领域与蜂拥而起的新兴大国零和对决,华盛顿只能消耗日渐枯竭的战略资源。伊战后布什政府已开始表现出包容新兴大国的意愿与趋势,经济与军事的双重衰落将迫使新一届政府调整单极战略,在大国协作的框架下发挥主导作用,重拾冷战中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核均势下诞生的,通过对话、合作排除危机的观念。
奥巴马新政已全面启动。在内,奥巴马政府以重振美国经济为中心;在外,致力于尽快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脱身,重点解决巴以问题、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美国正面临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问题,奥巴马呼吁国会不分党派,开展合作;副总统拜登在德国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也倡导国际“合作”,为新政府对外政策定下基调。这既反映出当今美国已难凭一己之力应对经济危机,迫切需要主要大国提供支持,也显示奥巴马政府正在修正布什穷兵黩武、四面树敌的对外政策。这一转变也必将体现在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上。
1、接受大国协作与均势理论的主张以减轻霸权重负
中东政策演变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缩影。它是全球大国力量消长与变迁的一部分,也是大国力量变迁的结果。美国在中东已陷入极端孤立状态,美国的中东政策与其全球战略收缩相适应,也必将回归务实外交。果断实施战略收缩,实现真正的休养生息,是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核心。美国霸权衰落在全球与地区层次上遗留出权力真空,这是美国实施战略调整的前提。防止中东力量失衡损害全球战略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出发点。美国需要从纯粹的地缘政治角度出发,采取大国协作和均势理论的主张避免过度介入中东,从而以最低限度的战略代价主导中东秩序,稳定全球战略。
从中东的力量结构来看,以色列、伊朗和阿拉伯国家构成相互独立的地缘政治力量。稳定中东的关键是维持这三股力量的均衡,即维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力量均衡;维持区域力量与伊朗之间的力量均衡。在具体政策方面,放弃用直接军事干预的方式扩展民主,尊重伊斯兰传统的地位和尊严,与阿拉伯国家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合作,公正合理地解决巴以冲突,改善美国形象、争取民心。利用不那么直接与明显的方式来维护美国的利益,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对伊拉克反美武装,在军事手段失效的情况下,尝试某种形式的政治解决,以此收缩战线,减少军事参与。
2、承认伊朗的地区大国地位
伊朗已成中东权力格局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即使在最贫弱与封闭的情况下,它的人口、幅员和文化力量都在自然地向外辐射。自伊斯兰革命以来,遏制伊朗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基石之一,冷战后单极外交理念再次为两国关系埋下了隐患。萨达姆伊拉克与塔利班政权不复存在,伊朗自动成为影响中东格局的决定性力量。受益于石油财富与变动的地缘政治处境,伊朗已摆脱美国的围堵与封锁,在周边地区发挥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在中国、俄罗斯与印度均已攀登世界强国地位之时,依然故我,处心积虑地试图把伊朗压迫至墙角已经失去意义。
伊朗在中东的大国地位已经难以撼动。美国需要用新思维去面对中东,特别是一个即将拥有核武器的伊朗。以接触和谈判取代对伊朗的军事威胁、承认伊朗的地区强国地位,是美国化解中东困境、稳定中东秩序的决定性步骤。奥巴马在上任后首次记者会上称,同伊朗构筑“以相互信赖为基础的双边关系”是有可能的,对两国关系正常化表现出强烈的意愿,表明美国对伊政策的重大转变。[6]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需要、也应该在国际体系中获得公正的位置。承认伊朗的大国地位,美国的中东政策仍将以伊朗为主要地缘政治对手,但美国的遏制政策将更加灵活,将在开放与交往中寻求抑制伊朗影响力的增长。
3、接纳中国参与中东事务
冷战结束至今以来,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美国在中东依仗军事优势排挤中国,美国可能被迫改弦更张,接受中国的调停,以提高中东政策的效力。美国承担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持续下降,军事手段让位于政治与外交,预示着华盛顿外交决策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愿意在一个更加宽泛的大国协作之下,寻求摆脱单极困境的可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已成为决定全球事务不可或缺的力量。借助新兴大国成长中的力量,分担美国的全球与地区霸权重负,维持动摇的单极秩序,符合美国的利益。否则长期疲软的经济与过度的军事压力会使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弱。
中国的作用以及中国能够帮助重建和稳定中东秩序。美国《民族》杂志网站2008年9月文章称,美国应邀请中国参与中东事务,已经失灵的、旨在解决阿以冲突的中东四方(美欧俄和联合国)也应纳入中国。[7]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政治与经济力量之一,继续把中国排斥在外既不合理,也不可能。美国实施了几十年以遏制和平演变中国的政策迄无成功,且由于台湾融入大陆,中美关系大大改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中国工业的未来也将受到中东石油的推动。中国与伊朗有良好的关系,与沙特阿拉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这一切决定了中美在中东有协作的利益基础。

结语

短期内美国霸权还将持续,但它将被迫重新规划其霸业。美国朝野受单极霸权影响的积弊太深,帝国存在的历史也不存在先例,在危机来临之前采取彻底的预防性战略调整。在美国经济与军事缓慢衰落、单极霸权的动荡远未见底的背景下,过早放弃单极霸权会遭遇猛烈的反弹。由于政出多门的相互掣肘与党派权力争夺,美国可能继续在熟悉的轨道上漂流。奥巴马与其之后的美国总统,将会通过适度的让步与收缩保留既得利益,容纳新兴大国,以维持霸权不坠。这种得过且过、被动反应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战略急需转型的危机。
中东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缩影,美国全球战略的困境不可避免地在其中东政策上表现出来。美国霸权在全球层次上还将持续,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也将艰难维持。核均势下的大国兴衰,世界权力转移依赖经济力量缓慢变迁产生的累积效应,决定了大国和平过渡将是漫长的。但落伍的霸权被扬弃是国际体系保持活力的必要手段,大国和平过渡的大趋势在全球层次与中东层次不可阻挡。全球力量消长必将产生内部消化整合的意愿和力量,美国霸权终将在时间的长河中耗竭它的力量,在全球,也在中东,逐渐变小。

[作者简介]:赵葆珉,英语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博士;国防经济博士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3-18 23:15:53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没人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4 15:26:57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挠上副厅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2: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