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澳洲研究型研究生的艰辛与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04:2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外学子们在追梦的路上,有过欢笑的泪水,有过无奈的叹息;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沮丧……
  2009年4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王奕凯也是其中一个追梦人,为了“体验国外生活,并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简单而质朴的梦想,他来到了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
  授课型转向研究型
  澳大利亚的硕士研究生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两种。王奕凯在接受了一学期的授课型教育后,发现“授课型的研究生就是上课、写作业、考试,很少有机会做项目;授课的内容也没有国内本科的程度深;如果想要学习新知识的话,读授课型的意义不是很大。”他毅然决定改读研究型方向,由于本科期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在澳大利亚授课型教育期间平均成绩的突出,与导师表明读研究型研究生的意向后,王奕凯成功转为研究型研究生。
  “研究型研究生就是在整个一年半的时间内有一个研究项目,上4门相关课程,然后发表两篇文章,就可以毕业了。”王奕凯说,“这种研究型研究生与国内的研究生比较相似,但是国外的学期短、任务重、要求高。”他必须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国内研究生两到三年的学习任务。
  周末打工到凌晨三四点
  王奕凯来自于一个普通家庭,在澳大利亚两年的学费已经花掉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他不想再给父母增添任何经济负担,到澳大利亚的第三个月就开始打工了,在餐厅当过后厨、洗过碗,在便利店收过银,在比萨店做过比萨……“如果不打工的话,我就没有生活来源。”王奕凯说。
  转读研究型研究生之后,一面是时间紧、任务重的学业,一面是不打工就无法生存的窘境,如何平衡学业和生存的矛盾,王奕凯做了很好的处理。
  他现在有两个工作,一个是送外卖,每周五和周六都从下午五点一直干到凌晨三四点;另一个是在学校,给本科生上实验课。“为了更好地调节时间,我把打工都安排在周末的晚上,不会影响白天的学习。”王奕凯说,“读研究型研究生后,我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周一到周五除了给本科生带实验,其他的时间我基本都会在实验室看论文、做课题。”
  两份工作加起来,王奕凯每个月有1.5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他只花费其中的1/3解决生活开支。“我读完要回国的,所以想多挣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我都25岁了,回国后得有点经济基础。”
  对除了学习就是打工的生活方式,王奕凯认为,“一个人在国外,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但锻炼了我一种乐观的态度。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有合理的计划,高效地利用时间,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会实现梦想。”坚持二字,是王奕凯来澳大利亚学到的最珍贵品质。

  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学业的艰辛,生活的磨砺,并没有让王奕凯灰心沮丧,而是更加珍惜出国带来的各种经历。“各种各样的打工经历让我接触到底层社会,回头看看我们的生活,还是要懂得珍惜。”王奕凯告诉笔者,除了要感谢家人在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他最想感谢的是与他一同走过7年岁月的女友。“每当我打工很累的时候,一想到她的善良和通情达理,就会很欣慰。”

热门关键词:研究型研究生,澳洲留学,留学生活,留学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11:4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