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在这里等你·西经问答贴·IS和LM分析及宏观经济政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1 04:2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贯穿本章的重要思想:货币对经济并非中性

一、
投资i的决定
1、
投资的定义: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
2、
影响投资的因素:
①实际利率
反比
i=i(r)=e-dr

d是投资系数,表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决定IS曲线的陡峭还是平缓

资本边际效率:一个使投入和收益现值正好相等的贴现值。它与实际利率的比较,用以衡量一项投资是否值得:MEC 〉r 投资就值,反之则不值。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向右下方倾斜(经济社会的) ∵ r越低,投资需求越大




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位于MEC下方
∵利率下降时,对资本品需求增大,资本品价格必然上升,因此mec必须缩小才能保证15.2式的相等。
MEI即投资的需求曲线
②预期收益
正比
③风险
一般而言是反比,但是这个和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规避态度有很大关系,因为风险越大往往会意味着收益越大。

二、
IS曲线(结合第十四章的知识)
1、
注意:IS曲线并不代表r和y之间有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而是说,当r和y处于这样一种关系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2、
推导:r→(MEI) →i →(i=s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s→(储蓄函数) →y(结合P480的图)
3、
IS曲线的斜率
二部门经济中,均衡式可写成:r=(a+e)/d-[(1-β)/d]y
P481
可以看出,IS曲线的斜率就是(1-β)/d,易知,斜率与β、d均成反比
同理推出,加入政府因素后:
三部门经济中,斜率应为:[1-β(1-t)]/d 加入税收因素,也易知斜率与t成正比。
4、
IS曲线的移动:一定要动手画图,分别移动投资需求曲线和储蓄曲线,看最终IS曲线是怎么移动的
二部门的情况:
投资需求右移→IS右移
移动量:△y=k*△i
(k=1/(1-mps))
储蓄函数右移→IS左移
移动量:|△y|=k*△s
(k=1/mps)
三部门的情况: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IS右移
移动量:△y=kg*△g (kg=1/(1-mps))
政府增加税收→IS左移
移动量:|△y|=kt*△t (kt=mps/(1-mps))

三、
利率的决定:决定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凯将货币供给看成外生变量,因此重点分析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动机:决定货币需求量L=L1+L2
①交易动机
②谨慎动机
③投机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均是收入的函数,与货币需求量成正比,记为:L1=L1(y)

投机动机是利率的函数,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记为:L2=L2(r)
2、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流动性偏好趋向无穷大,就算此时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再下降。
3、
货币需求函数
L=L1+L2=L1(y)+L2(r)=ky-hr
——实际货币需求量 (k,h为常数,分别衡量收入/利率的变化对货币需求量的变化)
L=(ky-hr)p
——名义货币需求量
(p为价格指数)



货币需求曲线(以r为纵轴,L为横轴):向右下方倾斜
4、
货币供求均衡:
掌握一个概念:货币供给
M1 M2 M3
货币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相交→均衡利率
注意在流动偏好陷阱时的特殊状态

四、
LM曲线
1、
注意:同IS曲线,LM曲线并不代表r和y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而是说当r和y处于这样一种关系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2、
推导:r(L2,投机需求函数)→(L=L1+L2)→L2→交易需求函数→y
3、
LM曲线的斜率
r=(k/h)y-m/h
易知,其斜率为k/h 一般认为,k比较稳定,因而斜率主要取决于h
r很低时,L2将无限大,LM水平→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区域)
r在正常水平,LM向右上方倾斜→中间区域
r很高时,L2将为零 →LM垂直→萧条区域(古典区域)
4、
LM曲线的移动,同IS曲线,务必要动手画图。

①货币需求变动
当k和h不变时: 投机需求曲线右移→LM左移

交易需求曲线右移→LM右移

k和h变动则会导致LM曲线转动

②货币供给变动
导致LM同方向变动

传导机制:m↑→r↓→(i+c)↑→y↓

货币供给变动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正是货币政策的内容


五、
IS-LM分析
1、 IS曲线:i(r)=s(y)
——变量为r和y
LM曲线:M=L(y)+L(r)
——变量为r和y(因为M被假定为既定)
解方程组就能得到一个r和y的组合,使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在图像上,就体现为IS和LM相交的交点
2、
从失衡到均衡的过程:
传导机制:i>s → y↑ →m1↑ → m2↓ → r↑
i<s 则反之

结合图15-16,理解表15-1
3、
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即分析IS和LM曲线的移动怎么导致均衡y和r的变动
结合图来分析交点的变动,即直观又不容易犯错。

六、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这一节书上已经是总结性质了,也没什么可多说的。记住IS和LM曲线的公式,能利于分析变量变动到底会导致怎么样的变动。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知识
不管哪种政策,都是旨在调节就业和国民收入
都可分为紧缩性和膨胀性两种
1、
财政政策
实施者:各级政府

通过税收影响:改变税率或改变税率结构

通过财政支出影响:政府转移支付或购买支付
2、货币政策
实施者: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来达到目的

二、
财政政策效果:在图像上主要是表现为IS曲线的移动

掌握一个概念:挤出效应 P517
1、LM曲线斜率不变的时候:
IS越陡峭,效果越大;反之越小
(这主要是考虑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是否敏感,这正好体现在IS的斜率上)
①IS平坦→投资的利率系数d大→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挤出效用大→政策效果小
②同理推论IS陡峭的情况
2、IS曲线斜率不变的时候:
LM越陡峭,效果越小;反之越大

(这主要是考虑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是否敏感,这正好体现在LM的斜率上)

LM平坦→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越大→货币需求增加会使利率上升很少→挤出效应小→政策效果大

同理推论LM陡峭的情况
3、效果可以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计量,财政政策乘数是考虑了挤出效应的,因而不同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等等简单乘数。
4、凯恩斯的极端情况: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挤出效应为零)

在图像上表现为:水平的LM + 垂直的IS


三、
货币政策效果:在图像上主要是表现为LM曲线的移动
1、LM曲线保持不变时:
IS越平坦,效果越大;反之越小
(这同样主要是考虑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IS平坦→投资的利率系数d大 + LM右移导致利率下降(即货币政策)→投资增加很多→国民收入增加很多→政策效果大

同理推论IS陡峭的情况
2、IS曲线保持不变时:
LM越平坦,效果越小;反之越大

(这同样是考虑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LM平坦→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大→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影响小→LM右移导致利率下降幅度小→投资增加少→国民收入增加少→政策效果小

同理推论LM陡峭时的情况
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财政政策完全失效 (挤出效应为无穷大)
在图像上表现为:垂直的LM + 水平的IS

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四、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在图像上即同时移动LM和IS曲线
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组合,各个组合的效果P524表格
要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去理解






说明:我传了两次,都没法传附件,先把内容传上来好了。我会在楼下传上word版的附件。这个格式没word里好,先将就吧。


PS:总算是完工了,总算是不辱使命啊……真荣幸啊我,本小组开工第一帖是我发的,最后收工一帖还是我发的,嘿嘿……
至此,我们小组关于西经的整理归纳到此结束了。俺们也放假回家咯!coopercool,jenny,猴楠楠,小昭,我,大家合作很愉快!开学见吧,同志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19:3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