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网站主编致辞
诸位同道和读者朋友:
作为耶鲁大学与复旦大学之间的校级学术合作项目,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复
旦大学新闻学院和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合作创办,聚焦于全球化及相关问题的大型综合性
深度评论网站——《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http://www.yaleglobalfd.fudan.edu.cn/)
——定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开通。
我们知道,最能把握我们当下所处时代之性质的话语当属“全球化”。根据我的理解,全
球化不仅是“经济主义”论者所主张的经济全球化过程,而毋宁是一个既依凭民族国家又
脱离民族国家的社会变迁过程;全球化亦不是一种同质化的进程,而毋宁是一个单一化与
多样化、国际化与本土化、一体化与碎裂化、集中化与分散化相统一的进程;全球化更不
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进程,而毋宁是“全球主义”对其型塑后的产物,是我们根据何种视角
去影响全球化进程的“话语争夺权”问题。质言之,全球化就其性质而言其实开放的,是
可以根据中国的文化政治需求和国家利益予以型构的。
我一直认为,根据中国的立场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全球化话语”并使之走向世界、参与
话语权的争夺是全球化时代所赋予中国社会科学的时代使命。这在根本上乃是因为社会科
学知识是一种以权力和“正当性赋予”为基本实质的话语。社会科学知识绝不像客观实证
主义者所宣称的那样只是反映性和描述性的,也不只是技术管制性的,而更是建构性和固
化性的——这些知识通过各种制度化安排而渗透和嵌入到各种管制技术和人的身体之中,
并成为我们形塑和建构社会秩序及其制度的当然“理想图景”。这在根本上意味着:只要
我们洞见到社会科学知识所具有的这种“正当性赋予”力量并恢复其批判性品格,我们同
样可以以中国社会秩序的正当性为基点、以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文化政治需求为根据建构一
种新型的全球化话语。
显而易见,我们要基于中国立场提出我们自己的“全球化话语”,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对
全球化进程的上述性质以及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所提出的各种“全球化话语”有所
了解。然而,只要看看中国社会科学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无论是
我们对全球化性质的学理探究,对西方“全球化话语”的理论认知,还是我们基于中国立
场对“全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都几乎付之阙如。
正是处于上述问题意识,我们和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合作,在遵循中国法律的前提下,基
于中国的实践需要,有选择地将其旗舰在线杂志《耶鲁全球在线》上的相关文章系统移译
成中文,并以此形成《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网站的主体;同时,为了使基于中国立场的
“全球化话语”真正走向世界,我们除了会收录中国学者的相关论说外,也将利用《耶鲁
全球在线》的全球化网络将中国论者的相关代表性论说译成英文向《耶鲁全球在线》网站
推介。
《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是《耶鲁全球在线》(YaleGlobal Onlin)的惟一中文版本,亦
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以“全球化”为主题的中文学术网站。作为主编,我对她寄予了殷殷期
望。
我希望:
她既能成为中文在线学术杂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亦能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全球化”
专题学术网站;
她既能成为我们将世界全球化及其相关话语“引进来”的一个信息渠道,亦能成为推动基
于中国立场的“全球化话语”“走出去”的一个学术平台;
她既能成为中国学人进行全球化问题理论建构的最大灵感之源,亦能成为中国社会各界了
解全球化及其相关问题的最大信息之源!
邓正来
《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主编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2009年9月1日
附1:关于《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
主编:
邓正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主编助理:
沈国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邓建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编辑助理:
黄星烨、李明
《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每周推出三篇原创性文章,讨论有关全球化的热点问题。参照“
耶鲁全球在线”的结构模式,我们将所有的文章按主题和地区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目
前,共设有涉及7个地区(亚太、南亚、非洲、美洲、中亚、欧洲和中东等)的11个主题(
经济、政治、健康、性别、环境、全球化、劳工、贸易、科学与技术、安全与反恐、社会
与文化等)。此外,在“最近新闻”栏目中还有世界、中国各大媒体有关全球化文章的链
接;网站还设有专题报道、论文、书籍和多媒体等栏目,并特别收录了讨论中国论者有关
“全球化话语”的论文和书评。
“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考虑到了现代人的阅读口味,其文章聚焦时事、服务中国,短小
精悍、鞭辟入里,特别适合大学老师、学术研究人员、党政机关领导、国家公务员、研究
生等各个群体阅读。
另:我们常年征求关于全球化及其相关论题的中英文稿件(英文稿限1200字以内);同时
,也常年招聘英译中译者。请将相关材料(译者需提交个人简历和翻译作品)发至:ygof
e@fudan.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