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考博成功经验备考指南(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9 21:0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1.确定目标
由于考博是各个学校单独招生,而各个博导对招生有绝对的权力(尤其是南大),所以确定考试目标十分重要。而且博导对你将来的毕业也有绝对的决定权,提前调查一下还会必要的。
说说我自己,我硕士学的分析,硕士的学校是一般院校,所以决定考博后,就决定非一流院校不上,就化学而言,除了中科院,就是北大,南大,南开,兰大,浙大等等吧。因为我原来学的分析,本来老板给我推荐到武大读,但是本人实在对分析提不起兴趣,博士的学习兴趣还是很重要,如果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也就没必要了。我认真的考虑一下,最好决定在有机和材料中选择。接下来就是在各个高校查询各个专业,导师,以及考试科目,这个工作十分浩繁而且容易让人厌烦,但是很重要,所以希望大家应该打起精神。当然如果你在各大名校有熟人可以联系更好,本人没有这样的关系。
在经过一番筛选后,我开始在选好的化学比较强的几个学校选导师,给他们发送邮件,附上我的简要介绍以及一番十分敬仰的套话(呵呵,这个还是应该的,礼貌)。
一般博导们还是会回信的,不过有的比较慢,所以这个工作应该提早进行,如果考试是3月(南大是3月),这个工作起码应该年前十月份或者更早,因为有的学校报名很早。
博导们回信一般分为三类,一类说我这里报了很多人,或者是你的专业不太合适之类的,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放弃吧(很多中科院的老师直接回信说,我的学生已经定了,晕),还有一类就很简单,欢迎报考,这个就再进一步联系,看看。第三类就是比较详细的问你的情况,这个希望比较大。
自己根据回信的情况,再次筛选,进一步联系,确定目标。然后发动你的同学等等资源吧,去进一步调查,关于导师学术,为人(这个很重要,有时候比学术更重要呀)等等。如果你的财力允许,建议你自己亲自去看一看,眼见为实,而且以后你复习起来也更有尽头。
2.关于见导师
这个问题,说法不一,如果你有老师引见,更好,如果没有,个人认为也没关系,其实很多博导更注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什么关系,毕竟博士是学术研究,不是官场。
我考前去见了导师一面,其实我主要是去感受一下气氛,让自己复习更有动力。至于礼物,如果有什么特产可以带些,根据情况吧,本人什么也没带,就是很老师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和师兄师姐们聊聊,这个还是很有必要,他们有时候可以帮到不少忙的。
这个不是最关键的,由于南大是初试复试同时进行,所以去见一下老师有好处就是复试的时候,导师认识你,复试基本不会再问什么(复试一般都不是什么问题)。
3.复习
等到目标确定就是复习了,抛开一切的干扰,全身心投入,这个专心很重要,无论是应届还是工作的,都有很多干扰,这个时候,就看你能不能投入了。时间个人觉得一般三个月足够了(我是三月考试,十一月份开始,真正投入是12月开始,因为跨专业,所以专业课耗费了不少时间),如果你的英语很强,那就简单了。本人英语六级,水平一般,所以没有太掉以轻心。
3.1.关于英语
和考研一样,英语在考博中仍然是第一位的,由于各个学校的考博英语不同,所以要有针对性复习。最好买到近年你所考学校的真题,我是买到了六年的题,南大题比较难找,在论坛找到的,费了不少劲。
个人感觉,考博以中科院英语最难,可以拿来练练手呀。南大的英语没有听力,主要难点在翻译,翻译的练习费了不少功夫,考试的时候虽然题不难,但是大家考的分数都不高。
考博词汇,开始我准备了一万词汇去背,后来发现考博的词汇没有那么高,最多比六级高一点(主要是偏重的词汇不同,可能六级有的考博没有,考博有的六级没有,有一部分不重叠),题目难度个人觉得比六级要难,觉得跟考研的题目有些相似。所以过了六级的同学还是不要太大意。如果你考的是中科院(有听力),建议还是重视一点呀。
3.2.关于专业课
都说考博容易,很多人都觉得专业课很容易,这个是个误解,一般考博的题目还是比较难得,而且根据学校,同一课程,可能考试内容差别很大,所以一份真题很重要呀,有些学校真题不买,那你就要想办法了,呵呵,同学呀网络呀,反正一般还是可以搞到的。
有了真题,针对复习,一般来说,还是不难的。至于很多人认为考博不难,主要是可能如果博导愿意收你,改卷会宽松,或者提前漏点东西给你,有些学校有这个可能,但是南大没有,真题很难弄到,考试题目不是博导们出的,所以搞不到内部消息,我就靠一份真题,认真复习,最后考的还好。有一门专业基础课,因为那份真题很容易,复习的时候大意了,结果,考试的时候换了方向,所以复习还是要认真不要大意。
3.3.关于心态
考博只是一次考试,所以心态要方正,毕竟有硕士垫底了。
当然也要有决心,既然要考,一点决心没有,当然也不行了。本人在考试中,也是在工作,爱情,考博,还有毕业论文中备受煎熬,这个如何权衡,看大家的智慧了。本人处理的不是特别好,一般般,主要你要把最重要的东西找到,一个个的处理。
4.考后的工作
考试结束后做什么,这个很多人忽略了,本人的经历,考试结束后,我觉得有一门课不太好,但是还是和老师沟通,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努力和读博得决心。其实我当时已经在认真准备下一个学校的考试了(博士多报几个应该,一般两个比较现实,),成绩出来后,看看还好,就赶紧和老师联系,表达一下急切想读的决心。后来看,这个在你的分数过线的情况下,还是有点用的。起码,老板觉得你很有诚意呀

总之呀,考博呢,一要投入,二要认真,三还要做好继续吃苦的准备呀。
二.
一周过去了,现在打算回顾总结一下考博感想,以供自己反思和想走这条路的同志参考。尽管尚且不知革命是否成功,但经验总结很重要,呵呵。

   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详细阐明自己的读博打算和自己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科研情况(硕士论文也很重要),文科博导尤其看重这一点。在与导师沟通之后明确得知愿意招收时再作精心准备。关于导师的联系方式可以和院系所的教学科研秘书联系,不要问导师的私人电话,问了也没用。能探到邮箱和办公电话就很幸运了。一般学校都为每个老师配有邮箱,办公电话一般也能在相关栏目找到。如果导师委婉地表达自己才疏学浅或别的谦虚话语以及竞争很激烈要有思想准备时,这是在暗示你他(她)已经有目标了,这时就没有必要表决心坚决要考了。当然,联系导师前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搞清楚该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兴趣和主要成果,代表著作要浏览一下。这只用打开期刊网一查,就很清楚了.

  复习过程中导师近三五年的代表论文一定要找来精读,专著要仔细看两三遍,当然同时招生的其他博导的代表著述,主要流派观点也要大致弄清楚.因为博士专业课一般是同一专业下的几个博导共同命题.只看报考导师的书是肯定要吃亏的.

  考博前后的信息收集工作很重要,特别是目前考博竞争越来越厉害的情况下.自己报考的专业方向报考当年招不招生,导师是否已有意中人,是否有硕博连读的占名额,对外实际招生招多少,有多少人报考,实际参加的有多少,有资格进复试的有几个,自己在整个考试全体中的实际水平,考试成绩排名等,如果和应届生竞争,自己的英语水平如何,如果和高校在职教师(特别是副教授以上的)竞争,自己的科研水平如何.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如果可能的话).考博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很类似赌博,究竟谁能最终胜出,一点要到拟录取名单公布,甚至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才能最后决定.我有一哥们,去年报考北京一211,导师只招一人,综合排名第二,当时感觉没戏了,谁知第一名去上北大,第二名顺利顶上.还有一同学,报考的那专业很冷,参加考试时发现就他一人,尽管水平很一般,但是还是考上了.其实博导也很着急,自己的专业无人报考或是招不上学生的话,工作量完成不了,课题申请不了,经济利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当然热门专业就不存在这一问题.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很多,个别应用文科二十甚至三十比一都很正常,因此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很重要.
另外虽然联系导师意义重大,但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认为上门拜访请客吃饭(某些官僚附庸风雅也来考博队伍中凑热闹,以钱和权开价构筑学术腐败)会有一定意外获得.对此,应该正确对待,绝大部门博导是有学术的良知和高尚的道德的,是会公平竞争选取良才的,只要自己技压群雄,把握是比较大的.对于一些热门专业,人才济济,如果非此不考,则要作好打长期战的准备,这样一是有时间不断提升自己,二是让老师有一个逐步的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机会.所以考博咬定一个目标连考两三年很常见,更有导师明确表示要提前排队,研一研二就与导师联系沟通,让导师有机会了解自己学术功底和研究能力.导师一般都有很多学术兼职,工作繁忙,多数博导都有领导职务,所以不要轻易打扰导师的正常生活,不要随便往导师家里跑,除非导师邀请或是自己已有充分的准备和学术给养,具备和导师探讨学术前沿的资格.

  充分认真全面的准备是首要的,必要的.平时的积累十分重要.文科博士的功底很重要,最好文史哲打通,以一个方面为主,融会贯通.从初试的试题到复试的发问,很多东西教科书里绝对没有,没有平时长期的积累,很难回答得圆满到位.如"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意义""论诗骚传统对后代的积极影响""论汉文佛典的学术价值""论国学的现代意义"等等,尽管考博各学校命题风格很不一致,但一般不会纠缠于一些很琐碎的东西,题目本身含量很大,自己平时有多少积累,导师一看答题内容就知道了.

  最后是外语,很重要,尽管也许没有考硕士时那么厉害,但多数学校还是制定一条单科线.一般而言文科高一些,55-60,也有少数学校高于此,如去年首师大,好象是61.据说是因为报考人数态度,英语上了一分,把一小批人无情地拦在了门外.也有一些学校英语线每年都一样,如北大,但院系根据实际有资格上调.经长时间和诸多考博过来人探讨,中国博士招生英语最难的是社科院,其次是北大,其他学校一般就是六级水平上下.各校题型题量差别很大,最好能想办法搞到真题,以便心里有底.另外考博专业课往年真题一般是搞不到的,就不要去想了,专心准备吧.

  今年我很轻敌,英语没怎么准备,随便背了背词汇就去了,结果...尽管分数还没下来,但考得确实自己都不敢想.考博英语题不是难,是要长期准备,比如认真背GRE,熟背此书应付哪个学校的考博英语都没问题.词汇量永远很重要.

  专业课嘛,刚才已经说了,平时准备十分重要,临时抱佛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最后说说考博的实际动机.考博前一定要花时间认真分析自己,通过两三年的硕士学习,自己是否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愿意一生为之奋斗,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做科研(财力精力水平),是否能以清苦的学问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对于大多数人文学科,博士做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很难有丰厚的经济效益,特别时文史哲。这些问题一定要想清楚,如何取舍。博士和硕士不同,要独立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甚至终身为之奋斗。生活的孤独和清苦一般人不能想象和理解,沉重的科研任务是博士的一个主要压力。

  我热爱我的专业,而且选择了基础学科——以汉语词汇史的断代研究作为今后人生的学术追求,不管我今年能否一次考上,前方的荆棘是必然的,但我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并将坚定地走下去。马上考博成绩要发布了,祝各位考生成功,"有志者事竟成"(我导师时时鼓励我的一句十分朴实的话,每每令我感动,发誓咬定青山一定考上),祝各位选择热爱并选择学术研究的同胞们在自己今后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 14: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