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新闻周刊》年终议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09:3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本年度最后一期刊登系列文章,介绍中国过去30年发展历程,评述中国未来走向。

  在文章作者之一法里德·扎卡里亚看来,对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继先前颇多预兆之后,时下已“不再是一种预测,而是一种现实”。

  扎卡里亚认为,世界可能在2008年目睹中国走上全球舞台的中心。

  说奥运

  这期《新闻周刊》国际版标注的发行日期为本月31日,实际则按照惯例提前出版并发布在这家刊物的网站上。

  杂志封面刊印的人物是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

  为何以体育切入中国话题,扎卡里亚在文章中透出些许信息。按照他的说法,中国在走上世界舞台中心的进程中主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犹如一些西方国家习惯上“为初入社交圈举办晚会。”

  在系列文章另一名作者马克·斯塔尔的表述中,中国顺利举办下届奥运会将意味着“许多收获,包括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赢得更多奖牌”。

  斯塔尔在题为《奥运雄心》的文章中写道,“举凡奥运金牌,都闪亮夺目,但份量并不相同。中国代表团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32枚金牌,其中份量最重者莫过于时年20岁的刘翔赢得男子110米跨栏比赛那一枚,因为那是中国男子选手在奥运田径赛场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

  据这位作者观察,刘翔赢得雅典奥运会金牌,就像姚明此前两年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选秀中荣登“状元秀”,代表中国运动员在传统弱势项目上取得突破,所以在中国引发轰动。

  如今,“刘翔是一个象征,寄托着中国人对北京奥运会的希望和梦想”。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是一支年轻队伍,运动员中大约80%是新人。虽然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牌总数比美国队少40枚,但金牌数仅比美国少3枚。

  以历届奥运会的情况为参照,作者推断,下届奥运会“主场”优势可以让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牌增加。

  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吉姆·谢尔告诉这名作者,中国队对美国队构成的挑战实实在在。他说,“世界以金牌数衡量各个国家代表团的实力,我们当然认为有必要保持(金牌数)排名第一。”

  斯塔尔写道,尽管中国似乎迟早会挑战美国金牌榜第一的地位,不在北京奥运会就会在2012年或2016年奥运会,但美中体育竞争并不像过去美苏竞争那么激烈。原因在于,美中代表团各自所擅长的运动项目不相同,只有跳水、女子体操和女子足球等少数项目会出现两国运动员争夺金牌的现象。

  而且,斯塔尔认定,中美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对抗也不像当初美苏之间那么紧张和激烈。

  议中国

  以中国为“封面报道”题材,《新闻周刊》国际版的开篇文章由扎卡里亚撰写,题为《一个强大而脆弱超级大国的崛起》。

  议及中国“强大”之处,扎卡里亚称,在一系列问题上,中国已经成为就全球重要性而言排名第二的国家。以2007年为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美国,对美国而言则是自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首次遭到其他国家超越;而且,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在5类基本食品、能源和工业制成品中,4类的消费量美国居中国之后。

  他写道,“无论是在贸易和全球气候升温问题,还是苏丹达尔富尔和朝鲜问题,中国都已成为新的变量,没有中国参与就不可能形成持久解决方案”。

  作者还引述学者劳伦斯·萨默斯近期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人一生中生活水准提高程度大约为50%;而现在,以中国人为主的亚洲人一生中生活水准提高程度大约为100倍。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方面,中国过去20年取得的成就,欧洲耗费了两个世纪才取得。

  与30年前相比,4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相当于上个世纪全球脱贫人口总数的大约75%。

  此外,作者认为,中国民众个人权利迄今为止扩大的程度,足以获得持有理想主义观点的美国国父们赞许。

  议及中国“脆弱”之处,扎卡里亚借用了女学者苏珊·舍克以中国为题材一本新作的书名,即《脆弱的超级大国》。

  扎卡里亚认为,之所以“脆弱”,与中国超常发展直接相关。

  他写道,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既按照综合国力衡量堪称富国,又按照人均国力衡量属于穷国”。他注意到,中国自视为发展中国家,有着几亿农村人口。

  就中美民众对“脆弱”和“强大”概念的不同认知,学者舍克有一段体验:提及自己新作的书名,她在美国引起的反应是,“脆弱?中国看似并不脆弱”。而在中国,她得到的反应是,“超级大国?中国不是超级大国”。

  论美国

  同样由认知差异使然,扎卡里亚写道,一些美国学者和参与政策制订的知识分子以及少数五角大楼高层职业军人把中国发展视为为强国之间不可避免地爆发冲突甚至战争埋下了种子。

  但这名作者举例反证说,美国在发展进程中超越英国而成为全球头号强国时,美英之间并没有爆发战争。

  依照他的判断,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美中之间冲突和竞争不可避免,但是否会恶化为更严重境地,在相当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两国领导层今后十年间作出的政策选择。对于这一态势,双方都有了解。

  论及美中关系前景,现任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在同一期《新闻周刊》国际版发表文章,题为《一场我们大家都能赢的竞赛》。

  布隆伯格开篇写道:“中国过去20年间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令人着迷、却依然令人看不透的故事。不少美国政客玩弄选民的经济不安全感,把中国当作替罪羊,暗示中国是我们(美国)出现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美国)繁荣的威胁。”

  而“以我在私营企业从业35年以及管理美国最大城市(纽约)6年的经验,”他告诉读者,“我相信,中国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机遇,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好机遇”。

  他认为,美国应该认识到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懂得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并非两败俱伤的“零和游戏”。正像美国经济发展有益于中国,中国经济发展也有益于美国。这意味着两国面对共同的问题,会有攸关的共同利益。

  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教育问题、医疗保健费用上涨为例,布隆伯格说,那些是中国城市以至全中国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纽约以至全美国面临的难题。


  他指出,美中之间应相互学习,而“不应以威逼或胁迫方式促使对方采取行动”。

  在他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提醒人们,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以建立一个人们彼此尊重政治、哲学和宗教差异的健康社会。

  他的结论是,相对于中国,美国依然有内在优势,只是不能止步不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22: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