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复旦听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8 02:2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复旦国关院学习了几年,最近因为换工作有了一点时间。
回想一下在复旦的岁月,心中总是有一些遗憾。
我在复旦绝对是小角色,不起眼,不好好学习,遭人鄙视,当时很苦恼和困惑。
我绝对不是榜样,甚至应该说是批判的对象。现在有些同学还是对我很鄙视。
所以我一直不想说什么。
前一段时间看到报道说复旦国关院有个女研究生跳楼自杀了,我想可能现在在国关院学习
的同学还会遇到我那时遇到的或者那个女研究生遇到的一些困惑和不如意,我们身处同一
时代,我的同班同学研究生还没毕业,我想我的经历和想法对一些同学还是有帮助的,尤
其是那些遇到人生困惑和生活难题的同学,我希望你们如果有机会看完我写的把自己的的
苦恼对你们的辅导员或者导师说一下,没有别的要求,仅此而已。


在复旦听世界


复旦是上海的,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上高中时没怎么注意过这个学校,北方人嘛,只不过在学校的橱窗里看过一眼这个学校的
招生简章,

后来不知怎么就报了,招了,去了。

我以前本质上是个悲观主义者,敏感而怯懦,

但心中也有对未来的一番朦胧的追求和激QING。

在去复旦的火车上美国发生了9.11事件,

当时也不太懂,但朦胧里知道这个和国际政治专业有关系,

不过我对这个专业可没什么兴趣,

我想读个经济系,毕业以后赚大钱,

至少成为一个农民企业家,像天津大邱庄的禹作敏一样,呵呵,

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下长大的80后的男男女女们应该都梦想过长大以后发财吧。


上海好美,

美得令人眼花缭乱,

但复旦比较朴实,

从那简陋的大门就看得出来。

一个从农村来的小孩,在县城里也只不过呆了三年,而且基本都在学校里,

傻傻的。

看着那些潇洒帅气、激QING活力的上海同学们,

他们说着、做着,

我呆呆地在那里看着,羡慕着,

很想说点什么,和他们在一起做点什么,

但不知应该说什么,做什么,

只会呆呆地看着、听着。


上课了,

英语课上,老师用英文讲课,

听不懂,连发音都不会,更别说听了,

但还是看得懂的,也写得出来。

都说上海人很排外,

其实这是人们对改革开放以前的上海人的印象,

至少在复旦的上海人不是这样。

那里有人教我怎么发音,

我也曾到复旦的燕园去练过,

有了一些改善。


英语课的教材是复旦和交大联合编的,

21 Century College English,

我还记得第一篇课文是The Secrets of A Students,

后面讲了Mother Terasa,Winston Churchil,Steve Wonder的一些故事,

还有一些普通的美国人写的一些文章,

即将入学的女大学生和母亲的感情矛盾、大学男教师学生时代的恋爱,在日本做媳妇的美
国人感受到的文化差异,,,,

在一教现代教育中心的那个语音教室听过英语教学课件,

里面还有两部电影,泰坦尼克号和夺宝奇兵,不知现在换了没有,或者增加几部。

后来也知道了托福、GRE,看过其中的一些单词,

在课堂上也看了一些电影,

Forrest Gump, Godfather,Wall Street,The diary of princess,,,


大学英语结束了,专业英语开始了,

发些资料,讲课,每个人上台讲讲,Presentation,

我的英语水平还是太一般了,又不好好学,

不过有本书我还是看了看,那本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by Charles Kupchan,

上课时基本没怎么听,考试前用了一个星期仔细看了看,其实也不过是其中的前两节

里面讲了当代美国华盛顿的总统们太傲慢,干的一届不如一届,美国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
穷,

讲了讲美国政治的特点,能够一代一代温和改革不断进步的原因,

用心努力就会有收获的,那个考试虽然是闭卷的英文做答,出的倒是我想的那几道题,老
师没有刁难的意思,

可惜我的英文不是太好,可能很多地方意思表达地、词语用的,不是太地道。
后来大四的时候每个人做presentation,我记得我选了一篇关于美国霸权的文章,是<Amer
ican Reader>中后面的一篇,不过当时实在没有心思去看,应付了事了。

有一学期还是外教上课,瑞典的吧,基本听不懂,还发过扑克牌,搞什么“博弈论”,搞
过关于WTO的模拟谈判。

  

那时侯很烦英语,可能是水平太差,没有感觉,

不过那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临考试前还是看了看,背了背,

而且上那门课时还做过小组讨论的主持,当时一味想着控制时间,

而且由于别人主持时自己没有参与导致没有人捧场,

只好自己凭印象乱说,其实我也没怎么看过,

不过也是好事,现在还记得那本书的主要内容,

不过那本书还有英文的选编文章和笔记都卖给一个要考研的女的了,

不知她有没有考上复旦国关院的研究生。

老院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去美国求学的学者,

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流派透彻得没得说。

他一定要我们记住曾让他被称赞和引以为骄傲的vicissitude这个词,

给我们看他和美国导师的照片,

以及去新加坡因为自己是复旦大学的教授而受到尊敬和特殊照顾的愉快经历,

新加坡好象对复旦感情上比较亲近,对复旦比较关注,

至少那个新加坡联合早报对复旦的报道相对多点。

可能是与那场93年大专辩论赛有关吧。

那一场的嘉宾李显龙准将已经是新加坡的总理了。

看过李光耀的传记,64事件时他为邓小平说了句公道话,他更理解中国文化吧,

而且在世界上还有些影响力。

看过一些西方的杂志,他们对东方,对中国其实是不了解的,

宣传很重要,更要让人家来看看,其实世界上很多矛盾主要是沟通不畅,没有互相了解,


如果互相理解了很容易达成共识。奥运会、世博会还是很必要的,是个介绍自己的不容错
过的好机会。

在新东方也遇到过一个在新加坡留过学的老师,

新加坡虽小,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新加坡沾了香港回归的光,很多在香港的公司和办事处都搬到了新加坡,

而且西方的舰船也不大在香港靠岸了。

凭这一点,新加坡应该在中国发生sars时再次为中国说句话。

通过这门课,我对复旦的美国研究中心有了一些了解,

那是复旦老校长谢希德去美国国会演讲、参众两院游说,拉美国的老同学关系争取来的,


里面的装修和设备也挺豪华的,现在好象还在扩建,

我去里面看过书,里面有很多书是国外的华侨捐的,

还在里面看了十六大的现场直播。

说说那本书的国际关系理论三大论战:

第一次的大争论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大争论,

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
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美国总统威尔逊和罗斯福对国联和联合国的热情和努力
,国际机制,集体安全,,,

呵呵,其实这些离我们很近,至少联合国现在依旧运行着,虽然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改革,
记得在上那门《全球治理》课时还提到过,可惜当时没有继续深入研究一下。

第二次的大争论是方法论的争论,行为主义者想用分析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政
治和国际关系,

我觉得不太现实,记得那个老师曾经问过我,你觉得政治、国际关系是科学吗?我的回答
记不清了,

不过肯定是说这些不是科学,至少多一半不能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科学规律来解释和分
析,

不过后来居然和他说到美国的婴儿潮和我们80后这一代青年人的生活和思想困惑,中国的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没有取

得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理性主义那样全社会甚至普世效果,还有一些别的话题,记
不清了。

其实我对美国的关心很大一部分是美国国内的社会问题,美国是怎样处理国内的教育和卫
生以及社区问题的,

因为很多人认为当时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是不尽如人意的,中国的教育也存在很
大的问题,

记得在《西方行政学说史》上跟那个老师说过这个问题。

克林顿时代的最大功绩除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国内的社会改革搞
得不错,

希拉里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我还比较支持她,而且民主党还算对华友好吧,

不过我也蛮喜欢奥巴马那个小伙子的,要改革,有信念,有激QING,不过先等等喽,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不过最终是你们的”。

扯远了,继续说关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三次大争论:

第三次大争论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争论,肯尼斯·N·沃尔滋的《国际政治理论》
,

约瑟夫·奈 罗伯特·基欧汉 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那个老师还翻译了罗伯特·基欧
汉的《霸权之后》,

我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他们说了,写了,有人翻译成了中文,有人看了,然后,,,


还有一些别的研究视角、领域和范式,解构主义,女性主义,,,,,

  

系里还有个普林斯顿大学的宗教学博士,教授,博导,

教《宗教与社会》,也教《美国政治与外交》,

不过我基本没怎么好好上,后来写了一篇关于美国移民政策的论文,交差完事,现在都忘
了。   

他还给我们看了他大学同学做的一些关于美国人宗教活动的片子,给我们讲他邀请来校的
美国修女崴脚的经历。

  

我还选修了许多别的课,两门医学课,大学生健康教育,现代药物与疾病治疗,可能知道
自己当时不太健康吧。

选了n多经济管理课, 数学概论 应用统计学 国际金融与贸易 管理学基础 管理经济学 理
财学导论 会计学概论

财务会计导论 管理会计导论,大多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这样成绩怎么可能会好。

当时对GPA的意识还不够强,其实是自控能力太差。

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居然选了一门企业税务与筹划 ,大概当时是想将来当老板时用的着吧
,呵呵,太幼稚。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感觉在复旦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学习,而是听歌。

我不识谱,只是喜欢其中的歌词和那种引领人情绪的旋律。

我喜欢诗歌,从很小的时候。

上学时看过一些唐诗、宋词、元曲、四书五经也翻翻,明清小说也看看,

现代诗在高中时看的最多,李叔同,胡适,徐志摩,周恩来, 刘半农,

汪国真,戴望舒,顾城,海子,以及林清玄的哲理散文,余华的小说,,,

有一段不短的时期超级崇拜毛**,现在还有本毛**诗词,


把那些诗读啊读,把那些大垮字描啊描,现在写字还有其中的影子,

本来学的庞中华的楷体,也学过仿宋体,毛笔临摹过颜体、柳体,王羲之的行书,

不过基本是没有学成,一时的兴趣使然。

其实词本来就是应该配乐唱的,我想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应该差不多,

所以我觉得听流行歌曲也应该与读诗读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一开始是找些很老的欧美金曲来听听,yesterday once more,right here waiting for y
ou ,,,

有几盘磁带,几十首歌,旋律很好,词写的也好。

那些上海的同学可能很早就听过了,对于我可是很新鲜。

学校的内网上有一个区域有很多歌,基本听遍了,喜欢的重复听。

后来喜欢上了香港的流行歌曲,知道了有一个写词的人,他叫林夕。

林夕,加起来就是梦。

王菲,郑秀文,杨芊桦,陈弈迅,Twins,

喜欢杨芊桦的《再见二丁目》,我至今也觉得这首歌被杨芊桦唱得最有香港味道,

对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开始了解,

一直追溯到谭咏琳、张国荣,四大天王,甚至罗文时代,,,

对香港的发展史也顺便查了些资料,经济,政治,社会,媒体,娱乐,

再想想以前看过的那么多香港电影,

对香港开始有了一些认识。

  

后来也迷恋过钢琴,小提琴,交响乐,百老汇,古典音乐,

理查德 克莱德曼,命运,卡拉扬,歌剧魅影,猫,,,,,

看了张艺谋导的图兰朵,好象还有莫扎特的魔笛,,,,,

买过一张世界名曲的芝麻开门MP3软件听。



后来看了台湾的综艺节目,

吴宗宪,jackyshow,小s,康熙来了,,,,,

台湾开放些,但它的民主模式总体是失败的,并不是西方的一切东西都适合东方。

看了蒋介石的传记和他对当时各色人物的评价,顺便看了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的传记


老蒋当年在上海滩混不下去了,拜了黄金荣为老头子,进了青帮,

对于那个时代的上海故事,了解了很多,有些人物让人不得不佩服,仗义!

其实,蒋经国才是台湾真正的英雄,创造了台湾的经济奇迹,又一手推动了台湾的民主化


可惜李登辉,他挺有本事的,不知他是不是人品有问题,还是蒋经国临终有过什么交待,


至于陈水扁,我其实不太关心台湾的新闻和报道,

因为放心啊,陈水扁跟胡core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也看了台湾导演的片子,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感觉很真实,甚至能从中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

我上学时的农村暴力横行,校园里的男生女生最崇拜蛊惑仔式的小混混,

我也经常参与混战,在野地里一群人火拼,不过基本不用刀,

后来初中时搞警校共建时,举行仪式的当天就打起来了, 一个学生把另一个学生用菜刀砍
了,

现在当地的初中其实也好不了多少。这可能不是野蛮,是本能和环境使然,其中饱含着野性的壮美。

不过现在当地的治安好多了,人们都忙着赚钱,不再像以前闲着无聊打架了,不过经济犯
罪开始增多。

  

我那时是悲观的,所以对台湾的闽南语歌很喜欢,

以前流行过《爱拼才会赢》,听着给自己打气,

后来发现了《金包银》,《卖肉粽》,这是世俗底层或不如意的人们对生活苦难的咏叹,


再后来发现了陈绮贞,这个才情女子,倔强到没公司给自己出唱片就一个人拿把吉它去车
站唱,

还有伍佰, 真正的台湾摇滚,大男人的呐喊,

台湾的经济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有这批音乐鼓手的一份功劳吧,

失败了给你安慰,陪你一起悲伤,悲伤过后给你鼓励, 让你从头再来,

成功了为你庆祝,欢呼, 一起分享这世界的美丽和你的智慧、勤劳,

不以成败论英雄,让你一辈子活得无怨无悔。

  

复旦人的灵魂是自由的,复旦国关人是有大世界观和大历史观的,

正如毕业时龙永图院长所说的,中国在世界上是大国,我们要有世界公民的素质。

当时没有太多的理解,只是隐约中觉得他讲的很好,激起我的爱国心和走遍世界去看看的
冲动。

现在想想,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在我的记忆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有了适宜的土壤和温度,这颗种子就要发芽,开花,结果,变得很灿烂。

  

在复旦的几年,看了很多书,图书馆,书店,电子书,

在 复旦的几年,听了很多歌,广播,磁带CD,校园网,

在复旦的几年,看了很多电影,教室,宿舍,一教现代教育中心,

在复旦的几年,听了很多讲座,三教,相辉堂,逸夫科技楼,

  

总体来说,我在复旦,做的少,看的多,听的多,想的也多,但我还是有种感觉,题目应
该用这个名字:

在复旦听世界。




给自己的情书   王菲

作词:林夕 作曲:C.Y.Kong

请不要灰心你也会有人妒忌
你仰望到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
别荡失太早旅游有太多胜地
你记住你发肤会与你庆祝钻禧
lalala 慰藉自己
开心的东西要专心记起
lalala 爱护自己是地上拾到的真理
写这高贵情书用自言自语
做我的天书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
怎么可给爱人好处这千斤重情书
在夜阑尽处如门前大树没有他倚靠
归家也不必撇雨

请不要哀伤我会当你是偶像
你要别人怜爱先安装一个药箱
做甚么也好别为着得到赞赏
你要强壮到底再去替对方设想
lalala 慰藉自己
开心的东西要专心记起
lalala 爱护自己是地上拾到的真理
写这高贵情书用自言自语
做我的天书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
怎么可给爱人好处这千斤重情书
在夜阑尽处如门前大树没有他倚靠
归家也不必撇雨

lalalala....... lalalala.......
抛得开手里玩具先懂得好好进睡
深谷都攀过后
从泥泞寻到这不甘心相信的金句
写这高贵情书用自言自语
做我的天书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
怎么可给爱人好处
这千斤重情书在夜阑尽处如门前大树
他不可倚靠归家也不必撇雨
我要给我写这高贵情书用自言自语
做我的天书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
怎么可给爱人好处
凭着我这千斤重情书在夜阑尽处
如门前大树没有他倚靠
归家也不必撇雨



笑忘书 王菲

作词:林夕 作曲:C.Y.Kong


没没有蜡烛就不用勉强庆祝
没没想到答案就不要寻找题目
没没有退路那我也不要思慕
没没人去仰慕那我就继续忙碌
lalala 思前想后
差一点忘记了怎么投诉
lalala 从此以后不要犯同一个错误
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送给我自己
感动得要哭很久没哭
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将这一份礼物
这一封情书给自己祝福
可以不在乎才能对别人在乎

有一点帮助就可以对谁倾诉
有一个人保护就不用自我保护
有一点满足就准备如何结束
有一点点领悟就可以往后回顾
lalala 思前想后
差一点忘记了怎么投诉
lalala 从此以后不要犯同一个错误
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送给我自己
感动得要哭很久没哭
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将这一份礼物 这一封情书给自己祝福
可以不在乎才能对别人在乎

lalalala....... lalalala.......
从开始哭着忌妒变成了笑着羡慕
时间是怎么样划破了我皮肤
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送给我自己
感动得要哭很久没哭
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将这一份礼物
这一封情书给自己祝福
可以不在乎才能对别人在乎
让我亲手将这样的感触
写一封情书送给我自己
感动得要哭很久没哭
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就好好将这一份礼物
这一封情书给自己祝福
可以不在乎才能对别人在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3:1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