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现代国际关系
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 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
概
论
国际关系的主体: 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公民、法人或组 织。我国国际关系学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国际关系的主 织。我国国际关系学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国际关系的主 体是民族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经济集团。 国际关系研究范围: 国际关系研究范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思 想关系等等。 国际关系的概念: 国际关系的概念:指国家或国家法律认可 公民、法人、组 织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关系的总称。 近现代范围的划分: 近现代范围的划分: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00多年时间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300多年时间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背景知识
,德意志国王、 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 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 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 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 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 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 和瑞士。
神圣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962年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962年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曾经有 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但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 政权的时代,并通过两次“三巨头执政”后,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 成为罗马的独*者,从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可用来 表示罗马统治下的所有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 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 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Luther's 95 Theses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 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 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 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 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 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 出来的新教教派。一般认为宗教 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 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 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 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 威斯特法伦和约。
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
背景和原因 1. 13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 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日益衰微,各 邦诸侯割据称雄。 2. 16世纪以来的宗教改革运动波及了 几乎整个欧洲大陆,对各国社会都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直接原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波 西米亚新教徒实行镇压政策引起。4. 导火索:掷出窗外事件。
掷出窗外事件
三十年战争
捷克-普法尔茨时期(1618~1624)。 捷克-普法尔茨时期(1618~1624)。 丹麦时期(1625~1629)。 丹麦时期(1625~1629)。 瑞典时期(1630~1635)。 瑞典时期(1630~1635)。 法兰西-瑞典时期(1635~1648)。 法兰西-瑞典时期(1635~1648)。
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瑞典国王 、统帅,军事改革家。为谋求波罗 的海霸权,1611~1629年先后同丹 的海霸权,1611~1629年先后同丹 麦、俄国和波兰进行战争, 麦、俄国和波兰进行战争,并取得 胜利。三十年战争时期,1630年率 胜利。三十年战争时期,1630年率 瑞典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在 1631年布赖滕费尔德会战、1632年 1631年布赖滕费尔德会战、1632年 莱希河会战和吕岑会战中,指挥瑞 典军队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 主教联盟军队。但不幸在吕岑会战 中阵亡,终年38岁,而他的名字将 中阵亡,终年38岁,而他的名字将 永载史册。时至今日,他依然被视 为瑞典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 排阵:线式排阵
华伦斯坦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Albrecht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Albrecht Wallenstein,1583—1634),是一名德国化了的捷 Wallenstein,1583—1634),是一名德国化了的捷 克贵族,天主教徒,,三十年战争(1618— 克贵族,天主教徒,,三十年战争(1618—1648) 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 三十年战争是第 一次全欧战争,它是在哈布斯堡联盟和反哈布斯 堡同盟两个集团国家之间进行的。哈布斯堡联盟 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西班牙 哈布斯堡王朝、德国天主教诸侯组成,它得到波 兰—立陶宛的支持;反哈布斯堡同盟由法国、瑞立陶宛的支持; 典、丹麦、荷兰等国组成, 典、丹麦、荷兰等国组成,它得到德国新教诸侯 的支持, 的支持,英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参加了这个同盟。 这次战争发生的原因有政治的、经济的及宗教的 ,主要的是两个集团国家争夺对“基督教世界” 的统治。华伦斯坦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十年 战争中,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总指挥, 战争中,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总指挥,曾对战 争进程发生过较大影响。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三十年战争交战双方自1644年起就开始谈判,由 三十年战争交战双方自1644年起就开始谈判,由 于法国和瑞典争论不一,谈判分别在维斯特伐利 亚的奥斯那布鲁克和闵斯特两个城镇进行。和谈 各方以前均无国际会议经验,又都想在谈判中获 得更多利益,在会议程序、礼仪、代表资格等问 题上也争吵不休,而且谈判期间双方的军事行动 并没有停止,各方面的要求和和谈条款随军事形 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谈直到1648年10月才达 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谈直到1648年10月才达 成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合称《 成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合称《维斯特伐利亚 和约》 和约》。
维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在1648年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在1648年10 月24日签定的。 24日签定的。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 帝国皇帝和瑞典女王以及他们各自的同盟者之间的和平条 约》(即《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威斯特伐利亚约--神 (即《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威斯特伐利亚约--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法兰西国王以及他们各自的同盟者之间 的和平条约》(即《明特斯条约》 的和平条约》(即《明特斯条约》)。法国得到洛林的3 法国得到洛林的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凡尔登)和整个 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 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 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和 约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勃兰登 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邦诸侯的领地大体恢复到战前的 状况,诸侯在领地内享有内政、外交上的自主权。关于教 派问题,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 派问题,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 承认德意志境内新旧教地位平等。
《维斯特伐利亚和约》意义 维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家主权原则,国家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主权原则进入了近代历史上的绝对主权阶段。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争端的先例,要求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规定对 违法者进行惩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明确承认宗教自由,削弱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了罗马教皇势力。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了国家之间关系的的新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秩序,标志着欧洲经典外交的开端。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来的威斯特伐利亚体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系是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