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柠:日本难以接受中国崛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5 15:3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中日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从原来的“政冷经热”逐渐过度到“政冷经冷”,中日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历史的怨怼是主要原因。日本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编者按】“现在中日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从原来的“政冷经热”逐渐过度到“政冷经冷”,“中日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历史的怨怼是主要原因。”“日本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3月16日下午,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中日问题研究评论者刘柠做客腾讯思享会,围绕着“中日和解如何可能?”展开对话。以下为部分内容实录:




  从“政冷经热”到“政冷经冷”

  刘苏里:我怕自己满嘴跑舌头,就先说个开场白。岁数大一些的人在80年代中期以后,经常会有这样一番熟悉的生活场景:我们到机场送同学去加拿大、去日本、去欧洲、去澳洲留学,大家相互拥抱,甚至还热泪盈眶表决心,当学成之后当如何如何……二十几年过去了,回来的人很有限,一部分回来的人也总抱着各种各样的目标,到底有多少是走前上飞机说学成归国之后如何的人,就我的经验来看是很少的。而刘柠先生则是其中的一位。他是80年代出国潮中的一员。刘柠归国之前在日本留学,做过日企的员工,你是哪一年彻底告别职业生涯的?

  刘柠:2007年五月份,已经快七年的时间了。此前我有过15年左右的外企工作生涯,一直是一边做外企白领,一边作为专栏作家写作,主要研究对日本问题,包括对中日关系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后来作为职业自由作家来从事写作。

  刘苏里:我们直奔主题“和解如何可能?”,我不知道在今天这样的“气候”下谈中日和解,是否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从一两年前,新的一轮中日矛盾越积越深,到今天甚至让人感觉原来“中日政冷经热”的局面也在发生变化。你如何看?

  刘柠:“政冷经热”实际上是特定的名词,主要指2002年-2003年前后开始的小泉纯一郎政权下的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由于小泉连年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事件导致中日双方政治关系交恶。小泉下台之后,安倍晋三上台,并延续对靖国神社的参拜。这种情况下,中日双方在后四年左右的时间彻底相互冷淡,双方媒体也相互“掷板砖”,但奇怪的是,虽然两国政治交恶,双方首脑互相“不带玩”,但经济关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双方照样做生意。人们把这样的特定时间的现象叫“政冷经热”。

  但现在中日关系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是“政冷经冷”,我虽不是经济方面的专家,但是一些数字表明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确实是很萧条。一般从战略出发,中国重要的国家项目是不太会交给日企来做,这种说法对不对需另当别论,但是的确能够表现出中日关系一定的严峻程度。

  鉴真东渡码头。

  中日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

  刘苏里:关乎国运,或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不给日本,这不是今天的特殊现象,就日常的经济交往来看,你觉得最近两年和以前重大区别是什么?

  刘柠:中国大的外交战略受历史上“远交近攻”的战略思维所致,注定了中日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这是胡耀邦的表述。中国大的对外关系,以美国为极轴,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绕开近邻的日本把主要的重心放在欧盟,日本的位置是跳过去的。(编者注:远交近攻,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范睢一计,灭六国,兴秦朝,足见这一计谋的神通)

  刘苏里:我们先不说“远交近攻”,包括胡耀邦的话,“中日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可以用到很多的国家关系上。换句话说,我对中日关系今天的处境或者是未来的发展的探究,还有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包括你书中提的立场原因,除此之外我们电话也讨论过,或许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刘柠:我觉得苏里老师的观察很准确。“中日之间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这是一个整体概括的评价。从历史上不同的时期来看,中日双方有比较平易的交往,也有交恶的时候。但是像今天这样的状态确实是最糟糕的,从来没有过。究其缘由,我觉得历史的怨怼是主要原因。中日双方历史怨怼始终存在,往近说是1972年以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往远说是有两千年交往的历史。


  日本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刘柠:近年来,由于中日两国自身的变化,尤其是由于中国的华丽转身,中国崛起之后带给整个世界比较大的冲击,更不要说给东亚地区带来的巨大震荡。这样的反应在日本人心中是存在冲击感的。曾经有一位日本作家朋友告诉我说,“日本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甚至还不够。”我觉得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日本主流阶层的心态。

  此前40多年来,日本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他还是联合国交会费最多的国家,多次成为非常任理事国。虽然日本在国际上不是政治大国,但是具有相当的发言权以及软实力。而这样的大国地位在2010年随着GDP被中国超越而被动摇。由于中国的崛起,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存在感、软实力等都在哗哗流失。这样的变化首先对日本人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动荡,日本需要相当长时间进行自我调整,这恐怕是很多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以上为2014年3月16日刘柠、刘苏里在腾讯思享会“和解如何可能”活动现场部分对话实录,依据录音编辑整理,未经讲者审阅,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欢迎收听“腾讯思享会”或“ThinkerBig”公众帐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 12:0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