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每个学生共享民生阳光——华蓥市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05:2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每个学生共享民生阳光——华蓥市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纪实 校园内绿树环绕、教学大楼宽敞明亮、教室里书声琅琅……漫步在华蓥市各中小学校,不管是城区中小学、乡镇中心校,还是农村村小,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华蓥市始终坚持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学校用地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思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让教育的发展成果惠及到千家万户。
    资助加免补 铺平求学路      
“要是没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我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更不可能有机会上大学。”9月2日,华蓥市红岩乡南湾村的肖大恒正兴高采烈地收拾着行李,准备迈向大学校园。

肖大恒是一名孤儿,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政府、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不仅免费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且顺利地被四川农业大学录取。正当他对上大学的学费一筹莫展之时,政府给他送来了3000元贫困大学生资助金,并且还给他联系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他圆了大学梦。
华蓥市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社会保障机制,按照“应贷尽贷、简化程序、方便群众、防范风险”原则,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确保每一个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顺利接受和完成高等教育。截至目前,华蓥市有100余名像肖大恒这样的家庭贫困大学新生,已经签订了信用助学贷款合同,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同时,华蓥市还有2100余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获得了政府提供的资助,18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获得生活费资助。
山区校园 旧貌换新颜      
9月2日,记者在华蓥市三圣小学看到,新建成的教学大楼与旁边绿油油的黄桷树相映成趣。“现在新教室比以前宽敞明亮多了,也不像以前那么拥挤了。”初中三年级学生唐兴兴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样的学习环境真是太好了。”
与此同时,该校以前一直居住在低矮潮湿瓦房里的一部分教师,也将搬进现在正在装修的新宿舍楼。
“农村各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是确保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优化的关键举措,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抓手。”华蓥市教育局负责人唐云棕介绍说。
去年以来,华蓥市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该市中小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农村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该市还大力拓展学校资金筹措渠道,主动争取社会捐助,为农村学校添置了计算机、投影仪、一体机等现代办公和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建成教育城域网并投入使用,中小学校网络和电化教学覆盖率达100%,农村教育资源逐步优化,城乡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
    机会均等 一个都不少
9月3日,记者在华蓥市特殊教育中心见到家住禄市镇月亮坡村的残疾学生肖龙飞时,他正在兴致盎然地折叠着手工饰品。
为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确保每一个适龄“三残”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按照“以特殊教育中心为骨干,普通学校附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华蓥市于去年11月正式建成“特殊教育中心”。  
“不能因为残疾学生学习上有障碍,就让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相反还要确保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有平等学习机会和温馨的学习环境。”华蓥市政府对“三残”儿童就学提出了“一个都不少”的要求。
据华蓥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该特殊教育中心已初步建立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开设了常识、语文、数学、美工、音乐等学科,以劳动技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实施个别教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截至目前,华蓥市有125名像肖龙飞这样的“三残”儿童,在特殊教育中心或普通学校附随班就读。   ( 左良道 广安日报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11:2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