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7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唐晓杨帆的政治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6 18:2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晓杨帆的政治学笔记
只作了一部分,未完待续!!!!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治是什么
一、        政治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1.        原始氏族社会的政治
原始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与“政治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氏族议事会由成年男女共同参加并共同决策,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合一,政治主体和政治客体统一,公共权力的强制性表现为社会和道德上的强制性,由氏族议事会保障执行;
   父系氏族公社前期,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导致私有制和奴隶制的出现,成年妇女不再参与氏族和部落议事会的活动,被排斥于公共权力组织之外,只有氏族和部落的成年男子是政治的主体,奴隶、妇女和小孩成为纯粹的政治客体,政治权利和义务在氏族、部落成员中分离而不相等,公共权力更多的带有阶级强制性;
   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随着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分离,私有制和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公共权力机构增加且进一步专业化,公共权力的等级化程度更加明显,行使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大小程度差异更大,政治主体与客体进一步分离,公共权力的阶级强制性更加鲜明,公共权力的个体化趋势不可阻挡。
2.        国家产生后阶级社会的政治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原有氏族公共权力机构再也不能调控变化了的社会关系,国家由此应运而生。国家产生后,国家机构完全成为脱离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专门公共权力组织。政治生活开始围绕国家权力以及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展开,它主要表现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派别、集团为争取国家权力的斗争以及国家的全部统治和管理活动。奴隶与奴隶主、农民和封建主的阶级斗争通常表现为奴隶起义和农民起义这种特殊的政治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典型形式,国家政治生活实质上主要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过程,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围绕国家权力所进行的政治斗争。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由于多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资源尚不丰富到充分满足每位公民一切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程度,国家公共权力仍承担着强制性分配社会资源的角色,即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个体(个人)、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资源有限性的消失,人们按需生产和生活,国家公共权力不仅将失去阶级强制性的必要,而且也将失去其一般强制性的特征。“政治人”将回归于一般的“社会人”,政治也将随之消失。
综上所述,政治作为强制性分配社会资源的一种社会上层建筑,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社会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于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建立与演进,消亡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资源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        政治观的产生和发展
1.“政治”的词源
“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的教化人民。而将两者完全结合使用,则始于中国砣宋锸撬镏猩剑怠罢褪侵谌说氖拢尉褪枪芾恚芾碇谌说氖卤闶钦巍!?br /> 2.几种典型的传统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追求社会价值或道德规范的行为。————道德政治观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这里的“正”指仁义礼智信;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美德;亚里士多得视城邦政治生活为至高的善业,政治就是道德之治。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对某种社会政治价值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政治的价值和目的的思考。其局限性在于从主观愿望而非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政治,将道德的内在认同性与政治的外在强制性混为一体,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政治过程中政治主体利益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神权政治观
“君权神受”、“天人感应”
托马斯.阿奎那:
黑格尔:绝对精神
    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3)政治是争夺和运用权力的过程。—————权利政治观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权力政治观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权力,注意到了政治的强制性和工具性,但他把政治主体限于国家、政府和政党等公共权力组织,忽视了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民参与和影响政治的事实,它简单的将政治理解为争夺和运用权力的过程,没有揭示权力背后的利益决定因素,它也未区分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因而没有进一步指明政治权力的特征。
4)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决策政治观
戴维•伊斯顿认为,以权力界定政治缺乏更高的概括性,人们只有积极参与决策,才称得上拥有权力,政治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即通过权威性的制定与执行,对财富、权力、名誉等稀缺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决策政治观主张对围绕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各种因素和过程展开研究,密切了政治与社会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但它过于强调决策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视觉策为政治的全部内容。
5)政治是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管理政治观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是与处理社会事物相关事项的安排以及个人和群体对这种处理方式所具有的控制程度。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管理政治观把握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具有政治性,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其统治性及其他特性。此外,政治管理的主体在这里也不明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        政治是与阶级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
3)        政治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阶级统治以及国家公共事物的管理行为和活动
4)        政治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
4.        发展中的政治观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        政治是在一定的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政治是追求、组织和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对社会稀缺资源的占有欲分配的人类基本活动”
3)        “政治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现象,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根本利益,通过国家政权对其他阶级或社会集团进行统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 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4)        “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
三、政治的基本特征
1.政治的主体——公共权力主体
2.政治的根本目的——实现对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
3.政治的驱动力——各种公共权力主体自身特定的利益需求
4.政治的特质——围绕公共权力(包括追求、组织、运用或借用公共权力等方式)以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实现对有限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
5.政治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公共权力主体为获取或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实现对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占有与分配而结成的社会关系,也包括由此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由公共权力主体、特定的利益需求、公共权力、有限的社会资源四种要素构成的;其外延形态主要表现为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文化。政治作为公共权力主体为获取或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实现对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占有与分配而进行的社会活动,主要表现为各种政治主体以公共权力为依托对政治客体的各种支配和控制行为,以及政治客体以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和反控制行为,如统治行为、决策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权力竞争行为、反政府行为等。
四、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P15)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1)经济是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①经济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2).政治对社会经济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巨大的反作用,他通常通过国家权力保护着特定的经济基础,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共同点:政治与法律都代表和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都属于上层建筑,产生于和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区别:1)①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是由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定的社会规范;②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是以国家权力为其力量后盾;③法律只能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才能发挥作用;
2)法律对于政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以国家意志的形式,以明确、稳定而公开的方式规范各种政治矛盾和政治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统治者的权益。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1)政教合一
2)逐渐分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区别:
①政治是社会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利益关系的直接体现;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关系支配,但也反映和体现其他社会关系
②政治通过公共权力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道德则通过精神内省和行为自律等比较“温和”和“内在”的方式,调节人们的行为
③政治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事务,道德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
联系:
①在阶级社会,道德受制于政治,统治者通过强化或改造社会道德内容,使之为统治者服务;②社会道德标准也影响着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并规范着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
第二章  政治学
一、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
1.政治学的含义
政治本质上是公共权力主体为获取或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实现对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占有与分配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或学科。
从时间顺序、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研究方法上说,政治学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政治学和现代政治科学两大类。
传统政治学一般指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科学实证主义政治学兴起前的政治学,这段时间的政治学尚未从哲学、伦理学中独立出来。
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着重研究城邦国家;中世纪的政治学关注人类社会如何在宗教的引领下实现秩序和统治;近代政治学则以法律规范和政治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政治学在古代以哲学伦理学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为主,在近代则注重制度研究、法律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
在政治评价上,传统政治学在古代和中世纪重伦理道德和宗教神学,在近代则注重抽象的理性标准。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观点比较重视人与现实政治的关系,注重研究人与社会、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微观问题的研究;在政治评价上重伦理道德标准而轻法理学术标准。
现代政治学中的“政治科学”一般指十九世纪中叶科学实证主义政治学兴起后引入了自然科学中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尤为行为主义研究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的学问或学科。现代政治科学注重用经验观察和验证等自然科学的量化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
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从原有的政体和政治制度逐步扩大到政治的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对象包括:1、政治主体,又称公共权力主体;2、政治利益;3、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4、政治环境;5、政治发展。
在政治评价上,行为主义政治学主张政治分析的价值超然性和完全客观性,政治学研究与现实政治的价值趋向相分离;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则认为完全客观性不可能达到,政治研究中的价值判断不可避免,因此主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传统政治学的政治评价标准与现代政治学的评价标准相结合。
2、学科意义上的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基本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国际政治、政治学方法论。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古代西方政治研究的萌芽
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为代表:
(1)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强调政治的目的和最高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价值;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作为研究背景或分析对象
(2)前者思辨,后者以资料为据;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2、中世纪西方政治研究的生长
奥古斯丁《论神之都》和托马斯.阿奎那《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为代表。
神权政治学说的基本特征:鼓吹神创等级制,以维护封建政治秩序;强调君权神授,以证明教权高于王权,同时给王权加上神圣的光环;主张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为判别是非的标准。神权政治学说反映了教会领主企图直接掌握世俗政权的现实政治要求。
3、近代西方政治研究的繁荣
14世纪始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君主论》和让•布丹(法)《共和六论》为代表
以政治权力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权力政治学说和国家主权理论。
17、8世纪
格老秀斯(荷)、斯宾若莎(荷)、霍布斯(英)、洛克(英)、伏尔泰(法)、孟德斯鸠(法)、卢梭(法)、杰佛孙(美)、潘恩(美)、汉密尔顿(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封建政治制度和学说的不合理性予以批判和否定,主张以人的理性作为衡量政治现实的尺度,用理性来评价国家、政府、社会、个人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并从人性出发创立了自然法、社会契约、天赋人权,以及自由、平等、民主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边沁《政府简论》《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穆勒《论自由》《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私人活动
孔德《实证政治体系》、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庸俗。
托马斯.莫尔(英)、康珀内拉(意)、梅叶(法)、摩莱里(法)、马布利(法)、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空想社会主义,拼击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建立社会共有、共同劳动、和谐一致的共和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源泉)
4.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7-11-17 15:32:32 | 只看该作者
唐晓杨帆的《政治科学基础》没北大王的好!
觉得很象政治评论,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
3#
发表于 2007-11-18 00:02:28 | 只看该作者
:@
4#
发表于 2008-7-26 12:01: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9-4 13:41:50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billion! I'm deeply grateful for your sharing this with u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0-26 02:2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wqcswh 的帖子

太谢谢楼主了 待续的部分在哪儿啊o(∩_∩)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2-20 15:59:2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本书编的感觉很零碎,可能是自己没有积累导一定程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6:05:44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的感觉是背书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2-20 22:58: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2-21 21:19:0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1: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